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天津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天津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1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2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代诗歌阅读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4分)
    念奴娇·过洞庭①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弧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时作此词。②青草:即青草湖,在今湖南岳阳西南,属南洞庭湖。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更无一点风色”一句,除了写出了没有风外,还写出了空中晴朗、洁净。
    B.“素月分辉,明河共彤,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帅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这是一首风格婉约的词,也是浪漫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D.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己斑,前途坎坷。
    (2)下阕第六、七句中“挹”“斟”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句子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5.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柳堤
    [明] 金銮①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②,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
    ②攀折:折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首联含蓄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 颔联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一个“锁”字形象地写出柳树之多和层叠,遮蔽了旧时的营垒。
    C.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密树”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早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D. 尾联一个“更”字把对柳树的赞扬与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
    (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初看起来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实则语淡情浓、哀情极深。请结合尾联,解析作者是如何传达“哀情”的。(3分)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
    古 风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沉郁、悲伤、苍凉的感情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一句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之处。
    C.七、八句紧承“波澜”一词,叙写了秋天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此时摇摆不定的心情。
    D.“秋”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个意象,秋山、秋水、秋霜等常用来寄托诗人的愁思,本诗也不例外。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结尾句中“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15.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念奴娇》开篇便点出了时间与地点,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湖光月色之中,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B.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湖面三万顷,阔大的湖面安置了词人的的一叶扁舟,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渺小,写出了词人被罢官后内心的凄凉。
    C. “短发萧骚襟袖冷”,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词人觉得头发稀疏、衣衫单薄,况且如今被免职了,心里一时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
    D.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
    (2)概括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分)
    (3)“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怀抱?(3分)

    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2个小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5.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4分)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直接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后者较前者更苍莽雄放。
    16. 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6分)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作答。(5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古代诗歌阅读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4分)
    念奴娇·过洞庭①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弧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时作此词。②青草:即青草湖,在今湖南岳阳西南,属南洞庭湖。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更无一点风色”一句,除了写出了没有风外,还写出了空中晴朗、洁净。
    B.“素月分辉,明河共彤,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帅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这是一首风格婉约的词,也是浪漫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D.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己斑,前途坎坷。
    (2)下阕第六、七句中“挹”“斟”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句子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
    (1)C(2分) (2)“挹”,表现词人豪迈的气派,要舀尽长江水为酒,开怀畅饮;
    “斟”,表现词人从容的气度,把北斗星当作酒杯,细斟慢酌。(2分,每点1分,每点中只展开内容没写出表达效果的没有分)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5.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柳堤
    [明] 金銮①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②,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
    ②攀折:折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首联含蓄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 颔联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一个“锁”字形象地写出柳树之多和层叠,遮蔽了旧时的营垒。
    C.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密树”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早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D. 尾联一个“更”字把对柳树的赞扬与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
    (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初看起来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实则语淡情浓、哀情极深。请结合尾联,解析作者是如何传达“哀情”的。(3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描绘画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诗歌首联,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C.“描绘出早春时节的美丽景色”错,应为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故选C。
    (2)“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春天江水充沛,快要漫过堤岸,堤上浓密的树林中传来黄莺鸟雀的啼叫声。“平”取“与堤岸齐平”之意,一个“平”字,写尽了春江水涨、放眼望去漫漫无边的气势。“密树”表现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长之茂盛;密树里有黄莺啼叫,悦耳动听,且绿树黄莺,色彩对比也很鲜明,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3)尾联“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转入抒情,阐发主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折柳”的意象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唐代有“折柳送别”的典故,因而此句是借用典型意向“柳”传达离别相思之愁。(或思乡、怀人之情)。
    作者不是直接说离别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拟人化,赞扬柳树很善解人意,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表面写柳树枝叶茂盛,实则表现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
    “还自生”加上“年年”,给人以年年岁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的感受,表现内心的思乡之情悠远绵长,不可断绝。

    答案:
    (1)C
    (2)春天江水充沛,快要漫过堤岸,堤上浓密的树林中传来黄莺鸟雀的啼叫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3)①借用典型意向“柳”传达离别相思之愁。(或思乡、怀人之情)。②“劳攀折”运用拟人手法,赞扬柳树善解人意,为了慰劳离别相思之人才长得如此繁茂,实则表现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③“还自生”表现内心的思乡之情悠远绵长,不可断绝。

    译文:
    春天江水平如镜,快要漫到岸上啦!堤上树木真浓密,黄莺雀鸟叫喳喳。
    放眼苑囿有十里,处处笼着新柳绿。千条万条迎风摆,故营遮在美景里。
    细雨蒙蒙泥土香,燕儿纷飞往来忙。暖风拂面多惬意,花瓣轻轻落身上。
    堤上烟柳真美啊,折柳留情多风雅。想折你就折去吧,反正明年还发芽!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借描写柳堤春日美景,抒发离别相思之情,乐景哀情,语淡情浓,意蕴丰富。全诗紧扣标题“柳堤”二字,有时侧重于表现“柳”,有时侧重于表现“堤”,然而堤是植柳之堤,柳是堤上之柳,又不可截然分开;更有趣的是作者在诗里面有意避开了这两个字,而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让人自悟,其用心之工着实让人叹服。“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暗扣标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平”取“与堤岸齐平”之意,类似的用法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句子。一个“平”字,写尽了春江水涨、放眼望去漫漫无边的气势。“密树”表现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长之茂盛;密树里有黄莺啼叫,悦耳动听,且绿树黄莺,色彩对比也很鲜明,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前句着眼于“堤”,后句着眼于“柳”。如果说首联是从身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物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美的话,那么这一联就是加入了想像,从更大的范围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广。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苑”指花园、园林,“晴”是亮丽、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说“笼晴苑”,是因为堤岸顺着水势,会有一定的弯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动。“笼”字的这个用法,如同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一样,取包含、包罗之意。后句中的“锁”是封锁、封闭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柳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把旧时的营垒都遮蔽了的意思。这两字都可以看作炼字的典范。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选取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每一句的前后两种事物构成因果关系:因“雨香”而“飞燕促”,因“风暖”而“落花轻”。对“雨香”二可以查到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解释:①春雨沾染了花的香味,故曰“雨香”;②春雨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因而说“雨香”;③春雨使得空气清新,所以说“雨香”;④春雨本身就有很清新的气味,化妆品界甚至有以雨的味道制成的香氛,因此称“雨香”也不为过。我觉得这几种解释都很有道理,但苦于一时找不到这一用法的出处,不知哪一个更确切些;更重要的是,这“雨香”又是怎样与“飞燕促”联系起来的呢?我很喜欢北宋晏几道《临江仙》中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微雨里飞是常见的现象,但是雨稍大一些,燕子一般是不飞的,至少在我家乡这一带是这样的。但是在春雨以后,会看到有大量的燕子衔泥筑巢的现象,我想古人“雨香”的奇思妙想会不会跟这一现象有关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雨香飞燕促”就容易理解了: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这香沁入泥土,使泥土也变成香的了。再说这里的“雨”不一定就非得是下雨,如果真是下雨,就与后面“风暖落花轻”一句相抵触了。作者春游柳堤,天气忽而雨忽而晴,怎么会比六月天还善变呢。下句的“花”,应该是指柳花,也就是柳絮,作者因为标题的缘故有意避开了“柳”字,之所以用“花”而不用“絮”,我想首先是为了满足平仄的要求——这里需要一个平声的字才能对仗工整;并且用“花”字也更能给人以美感。“落花轻”就是指柳絮飘飞,因为天晴风暖,所以柳絮飘飞,这样就不难理解了。总得说来,这一联仍是前句写“堤”,后句写“柳”,紧扣题目来写,用富有春天特征的“飞燕”“柳絮”等意象,表现柳堤上浓浓的春意。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转入抒情,阐发主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不过作者表达得更加委婉而新颖,不是直接说离别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拟人化,赞扬柳树很善解人意,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折柳”的意象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而一个“更”字,又是解读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线索,它把这一句对柳树的赞扬与前三联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既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又使全诗在表面的欢乐下面,表达出离别的深沉主题,极耐咀嚼。作者金銮是陇西(今属甘肃)人,“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时间很长,早已习惯了江南的生活,长期的客居使他只能把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或许这样的抒情方式更适合于他吧。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
    古 风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沉郁、悲伤、苍凉的感情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一句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之处。
    C.七、八句紧承“波澜”一词,叙写了秋天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此时摇摆不定的心情。
    D.“秋”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个意象,秋山、秋水、秋霜等常用来寄托诗人的愁思,本诗也不例外。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结尾句中“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5.(6分)
    (1)C (2分)
    (2)(4分)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认为荣华如东流河水一去不返,万事盛衰,有如波澜之起伏无常,表达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际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人用比喻的方式,说枳棘本是燕雀筑巢之所,现在却委屈鸳鸾去栖息,而高大的梧桐本是鸳鸾所居,而今却让燕雀做巢占据,表达对贤愚颠倒、是非不分的不满。③诗人用鸳鸾自喻,高洁却只能屈居草丛,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15.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念奴娇》开篇便点出了时间与地点,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湖光月色之中,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B.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湖面三万顷,阔大的湖面安置了词人的的一叶扁舟,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渺小,写出了词人被罢官后内心的凄凉。
    C. “短发萧骚襟袖冷”,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词人觉得头发稀疏、衣衫单薄,况且如今被免职了,心里一时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
    D.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
    (2)概括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分)
    (3)“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怀抱?(3分)
    15.
    (1)B(3分)有力地烘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
    (2)上片写洞庭湖月下景色,突出洞庭湖澄澈;下片重抒情,写自己内心澄澈。(2分)
    (3)表现了作者自信豪迈、胸襟洒落,超脱世俗的高洁忠贞人格。(3分)

    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2个小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5.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4分)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直接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后者较前者更苍莽雄放。
    16. 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6分)

    15. A 16. 略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作答。(5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14.【参考答案】
    虚实结合。(1分)上片写梦境,是虚写。开头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中间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1分)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是实写。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1分)抒发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却执着于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分)
    【解析】此题有两问,一问情感,二问手法。考生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后整合答案。具体而言,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虚实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篇末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激扬着高亢的情调。


    相关试卷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

    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