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作:猜猜他是谁》课件+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课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4《古诗三首》课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6《秋天的雨》课件+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获奖教案
展开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初步了解“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结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点
1.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成语、古诗。
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初步了解“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结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的教学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预设1:了解了三所不同的学校。大青树下的小学跟我们
的学校有很大的不同。花儿也有学校,花孩子也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学习。还有古代的私塾,那时的学习方式跟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预设2:读到了很多有新鲜感的词句,有的是第一次读觉得陌生的词语,有的是想象奇特的句子,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预设3:把新鲜感的词句及时摘录到了积累本中。
2.读句子,明出处。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学生练读
(2)指名学生读第一个句子,发现这句话出自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3)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句子,了解句子的意思。
①指导读准“更夫”的“更”。了解“更夫”一词的意思:更夫是古代民间巡夜的人,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
②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是课外的,并随机补充:第二个句子和《花的学校》一样,也是出自泰戈尔写的《新月集》。
③指名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交流发现
(1)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讨论交流: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设想一下,小伙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预设:这两个句子跟平时的句子有点不一样。第一句把树枝、鸟儿、蝴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
(2)学生齐读句子体会。
4.引导学生拓展交流:你们在自己的课内外阅读中有没有读到过有新鲜感的词句?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谈谈体会。
(2)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词句和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也可以展示部分有积累习惯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摘录的词句,全班学生分享。
5.小结并指导学生抄写句子。
(1)小结:遇到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想想词句的意思。还可以抄写下来,平时要注意积累,在习作时也可以尝试运用和仿写。
(2)请学生把这两个句子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中,注意句子抄写的格式,开头要空两格。
二、“词句段运用”的教学
1.引导学生积累成语,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结构特点。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中的成语,指导学生读准确。
①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重点关注“爪、吊、赤、疾、燥”的读音。
(2)学生多种形式读成语。
①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如做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的动作。
②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师生、生生合作读成语。如教师读“面红”,学生读“耳赤”;男生读“提心”,女生读“吊胆”。
③同桌合作朗读,小组合作朗读。
(3)引导学生发现两组成语结构上的特点,指导梳理。
①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两组成语结构上的特点。
②全班交流,梳理。
特点1:这8个成语都含有人体器官,都和人有关。有的描写人的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
特点2:第一行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行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在书上圈一圈)
(4) 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时积累的类似成语,如:垂头丧气、心灵手巧、目瞪口呆。
2.指导学生朗读“词句段运用”第2题中的句子,并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2)引导学生交流读好这些句子的方法。
方法1:边读边想象画面。
方法2: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读好句子的停顿,读好词语的重音。
(3)学生试着运用上述方法再练读,教师根据学情,点拨朗读重音的方法。
①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给读重音的词语加点。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②指导学生重音的不同读法。引导交流:重音除了重读,还可以怎样读?
预设:可以轻读,如第2句中的“一点儿”一词;也可以慢读,如第3句中的“不懂就要问”。
(4)学生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自己课外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2.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的教学
1.复习上节课积累的8个成语。
(1)组织学生猜读成语,一人上台选择一个成语演一演,下面的同学猜一猜。(猜中词语,点击云朵,云朵消失)
(2)引导学生交流课外新积累的同类成语,组内分享摘录的成语。
2.观察交流课本中兴趣小组的名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3题中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
(2)同桌交流:结合兴趣小组的标识,观察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有什么特点。
(3)指导学生反馈交流。
预设1:组名能直接体现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比如“篮球”“剪纸”“航模”等。
预设2:有的组名中加入了能体现该兴趣小组个性特点的词语,比如“侠”“巧手”“鲲鹏”“探索者”。
预设3:可以恰当运用课外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名字更吸引人。
3.引导学生根据班级兴趣小组的特点,试着取名字。
(1)指导学生学习范例中的取名方法。
点拨:“侠”让人想到蜘蛛侠、大侠、“飞人”乔丹,这个名称来源于影视形象、公众人物,可以表现出篮球社团队员的勇敢、豪气。“鲲鹏”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能展翅高飞,这个名称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2)学生尝试取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先想一想要成立什么兴趣小组(1一2个),再结合小组的活动内容,取一个有特点的名字,完成表格。
(3)组织全班交流评比,评选“最佳创意奖”。
①小组展示给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说说这样取名的原因。
②教师根据各组取的兴趣小组的名字,生成表格。
③学生互相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被什么兴趣小组吸引了,要积极报名参加。
④根据所取的名字和对其的介绍,以及吸引其他同学参加的愿望强烈程度,评选“最佳创意奖”。
二、“日积月累”的教学
1.请学生观察古诗插图,描述看到的画面。教师板书题目:所见。
2。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1)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指导读准“牧、振、樾”的读音。
(2)学生试读,读通诗句。
3.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推测字词的意思,读好停顿。
(1)借助插图推测“林樾”的意思,再说说“振林樾”的意思,
读好诗句的停顿:歌声/振林樾。
(2)借助上下诗句推测“欲、立”的意思,再说说“意欲、闭口
立”的意思,读好诗句的停顿: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指名读。
4.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如:牧童骑黄牛、牧童大声地唱歌、牧童听到蝉鸣后忽然停止唱歌、牧童想要捕蝉。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5.背诵古诗。
(1)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2)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3)小组内互相背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巩固所学,巩固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下册课文 1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课文 1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