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迎新春佳节期间,同学们所做的下列劳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 D.点燃天然气烧水、做饭
    2.“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适量海带可以预防贫血
    B.奶茶的口感好,可取代水长期饮用
    C.甲醛有防腐作用,但不可用于浸泡食材
    D.老年人为预防骨质疏松,可以多补充锌元素
    3.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人物的装扮具有鲜明的特色,且与化学知识有关。某人物的装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头上的银簪由金属材料制成 B.纺织云袖的丝绸属于合成材料”
    C.头饰上的珍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脚上穿的木质鞋履由合成纤维制成
    4.据报道,正在研制的新型铝离子电池比现在电动汽车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更好。下图是锂、铝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及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6.941
    B.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
    C.锂、铝都是非金属元素
    D.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26.98 g
    5.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为C8H9NO2)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物,又称扑热息痛。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中含有氧分子
    B.对乙酰氨基酚中含有20个原子
    C.对乙酰氨基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对乙酰氨基酚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1
    6.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过滤  
    C.测溶液的pH   D.蒸发食盐水  
    7.某同学将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铝片表面附着红色物质的同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下列对此实验的相关猜想合理的是
    A.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SO2
    C.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铝片表面的氧化铝与硫酸铜反应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B.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化合物
    C.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该反应利用了温室气体,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
    9.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都是碱溶液
    B.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灼烧羊毛也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石墨和金刚石中都含有碳元素,则石墨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D.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则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0.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法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B.探究铁生锈时是否需要O2   
    C.鉴别硬水和软水  
    D.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11.如图所示,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乙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到图乙,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减少
    B.由图乙到图丙,溶质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C.由图丙到图丁,溶质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D.由图甲到图丁,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12.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2)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不含AgNO3
    B.bc段溶液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2)2溶液反应
    C.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的种类也不同
    D.b点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电解水时,在水中加氢氧化钠或硫酸钠,通直流电过程中,氢气在阴极形成,氧气则在阳极形成。然而,科学家发现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酸性水溶液中。采用二氧化钉涂层钛为阳极和玻璃碳为阴极,在电极两端加上直流电进行电解制取氢气和过氧化氢。同时,发现电解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时生成过氧化氢的浓度与初始溶液的pH有关,当相同电压下,得到的过氧化氢浓度和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 。
    (2)从微观角度看,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质是 变成氧分子和氧分子,从能量角度看是电能转化为 。
    (3)电解水时,为得到较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水中 (填化学符号)的浓度。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填字母)。
    A.文中涉及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
    B.电解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酸性水时在阴极生成H2O2
    C.当电解含有表面括性剂的水的pH为7时无H2O2产生
    D.当路液的pH为碱性时,抑制了过氧化氢的生成

    三、实验题
    14.掌握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方法是初中必备的化学素养。氢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想组装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备并收集O2的装置,除了装置⑥⑦⑨⑩外,还需要仪器 和 。
    (2)高锰酸钾制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点即可)。
    (4)若要选取上述仪器制备二氧化碳且要求气流平稳,所带的仪器有 (填序号)。

    四、流程题
    15.某粗盐中含有泥沙、MgSO4、CaCl2等染质,为制得NaCl溶液,某化学小组设计了除杂流程如下:

    (1)流程中操作a的名称是 。
    (2)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 种;除去杂质MgSO4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溶液甲中含有的杂质是 (填化学式)。
    (4)流程中没有制得NaCl溶液,请将以上方案补充完整,你的方案是 。

    五、科学探究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学在学习了燃烧的有关知识后、对“燃烧的一些现象”开展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再认识燃烧
    小组同学进行镁带的燃烧实验时,发现镁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由上述现象。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2)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有白色和黑色固体生成。试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项目二】探究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
    (3)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 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4)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讲你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5)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或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史验事实,请你推测硫的沸点和硫燃烧时的温度高低是 。
    【项目三】探究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的原因
    为探究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原因,小组同学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的直径均为0.3 mrn)放入氧气中燃烧;实验过程及现象的记录如下表: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______
    (6)你认为上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 。
    (7)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用四射的主要原因是 。

    六、计算题
    17.晓倩看到实验室有一瓶盐酸溶液,标签的质量分数处已残缺,想测定该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于是取20g盐酸溶液样品于烧杯中,将10%的NaOH的溶液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并用pH计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点表示的意义是 。
    (2)计算该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使水垢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镁、 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醋酸镁、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活性炭吸附冰箱中异味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是利用小苏打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多孔,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燃烧天然气烧水、做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海带富含碘元素,食用适量海带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A错误;
    B、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但是奶茶中含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不可取代水长期饮用,故B错误;
    C、甲醛有防腐作用,但是甲醛有毒,能够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能用于浸泡食材,故C正确;
    D、老年人为预防骨质疏松,应该补充钙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A、银簪由银制成,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丝绸属于天然纤维,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珍珠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属于无机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木质鞋履由天然纤维制成,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4.B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左上角的数字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x的值为3,该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电子数是1,该选项说法正确;
    C、锂、铝都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对乙酰氨基酚是由对乙酰氨基酚分子构成的,对乙酰氨基酚中不含氧分子,该选项说法错误;
    B、对乙酰氨基酚是由对乙酰氨基酚分子构成的,1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该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的质量分数=,对乙酰氨基酚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9):(14×1):(16×2)=96:9:14:32,则对乙酰氨基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对乙酰氨基酚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6×2)≠4:1,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故A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B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干燥的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C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由于硫酸铜溶液显酸性,提供的氢离子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氢气,故选项A猜想合理;
    B、SO2具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硫,故选项B猜想不合理;
    C、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选项C猜想不合理;
    D、金属氧化物不与盐反应,故选项D猜想不合理;
    故选A。
    8.C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CO22H2+2CO,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烷、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该说法不正确;
    D、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则该反应利用了温室气体,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该选项推理错误;
    B、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羊毛中富含蛋白质,所以灼烧羊毛也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该选项推理正确;
    C、石墨和金刚石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因为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推理错误;
    D、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例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该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实验还需证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故A符合题意;
    B、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时是否需要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产生大量浮渣的是硬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可以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左边塑料瓶变瘪比右边更明显,这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说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A、图乙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由图甲到图乙,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乙到图丙,图乙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水分,有氯化钠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减少,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丙到图丁,是图丙中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水分,析出晶体质量增加,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减少,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①到图④,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则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
    【详解】A、a点表示锌与硝酸银反应,但硝酸银没有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仍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bc段发生的反应为锌和硝酸铜的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c点表示锌和硝酸铜恰好反应,d点表示锌过量,c、d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但金属单质的种类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b点表示锌和硝酸银恰好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即金属离子为锌离子和铜离子,但金属单质只有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3.(1)增强水的导电性
    (2) 水分子 化学能
    (3)H+
    (4)ABC

    【详解】(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反应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由题图分析可知,发现电解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时生成过氧化氢的浓度与初始溶液的pH有关,当相同电压下,若溶液显酸性,得到的过氧化氢浓度越高,所以电解水时,为得到较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水中H+的浓度
    (4)A、短文中的玻璃碳属于复合材料,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则电解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酸性水时,应在正极生成H2O2,负极生成H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pH=7时,仍有H2O2产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当pH>7,且随着pH增大时,过氧化氢的生成量越来越小,而pH>7显碱性,则当溶液为碱性时抑制了过氧化氢的的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C。
    14.(1) 试管 酒精灯
    (2)2KMnO4K2MnO4+ MnO2+O2↑
    (3)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没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①③⑤⑧⑨

    【详解】(1)加热高锰酸钾可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且氧气不易溶于水,则装置除了需要⑥⑦⑨⑩外,还需要仪器试管和酒精灯。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为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没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等。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固体和液态在常温下的反应,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若想气流平稳,而分液漏斗能控制液态的滴加,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则仪器选①③⑤⑧⑨。
    15.(1)溶解
    (2) 1/一 Ba(OH)2+MgSO4=BaSO4↓+ Mg(OH)2↓
    (3)Ba(OH)2和CaCl2
    (4)向溶液乙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详解】(1)由图可知,操作a是将粗盐变为粗盐水,操作为溶解。
    (2)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发生的反应均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则只有1种反应类型;
    除去硫酸镁的反应为。
    (3)由前面分析可知,溶液甲中含有氯化钙及过量的氢氧化钡,故填:Ba(OH)2和CaCl2。
    (4)由于得到的溶液乙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而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则向溶液乙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16.(1)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2)2Mg+CO22MgO+C
    (3)气态
    (4) 沸点 有
    (5)硫的沸点低于硫燃烧时的温度
    (6)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铁丝中含有较多的碳

    【详解】(1)进行镁条的燃烧实验时,发现镁除了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上述现象,发现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2)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有白色和黑色固体生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白色固体为氧化镁,黑色固体为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的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的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4)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故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
    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再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
    (5)根据硫燃烧时有火焰产生,故硫的沸点低于硫燃烧时的温度;
    (6)根据表格现象分析,碳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故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根据表格现象分析,碳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所以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铁丝中含有较多的碳。
    17.(1)酸碱恰好中和
    (2)设该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65 g
    该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 3%。
    答:该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8.3%。

    【详解】(1)A点时溶液pH=7,显中性,说明此时酸碱恰好中和。
    (2)见答案。

    相关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