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人教版2019)必修2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表格式)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946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 (人教版2019)必修2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表格式)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946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表格教案
展开
课题名称: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师姓名
田彪
科目、年级
生物高中
授课时间
2023.3.17
教学
背景
分析
课标分析:新课标对高一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帮助学生领悟生物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教材上位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后,是总结染色体和基因关系的一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一节课中能够将第一章学习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联系到一起从而能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深入理解最终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现代化的总结。本节课的存在能够将个体层次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水平上的基因联系到一起,对后续学习基因的本质也能起到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分析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2.通过画图或操作学具模型,运用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 复述摩尔根的实验过程,能按照假说利用遗传图解解释实验现象
2. 能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步骤对摩尔根的实验过程进行分解,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讲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展科学思维。能比较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并能基于自身生活和学习体验,实现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社会责任素养。
教学
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
(2)对孟德尔遗传规律作出现代解释。
教学
难点
(1)对果蝇杂交实验结果的解释和验证。
(2)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关系。
教学
准备
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备注
三. 新课导入
萨顿假说
小组讨论
巩固练习
小结作业
教师活动:展示人体46对染色体的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为什么首先要确定测哪些染色体?
(2)为什么不测定全部46条染色体?
讲解以上问题,讲解要点为:
(1)因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要测定某个基因的序列,首先要知道该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如果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序列,就要知道包含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染色体组由哪些染色体组成。
(2)人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常染色体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相同结构相似,上面分布的基因是相同的或者是等位基因,所以只对其中1条进行测序就可以了;而性染色体X和Y的差别很大,基因也大为不同,所以两条性染色体都需要测序,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和Y,共24条。如果测定46条染色体,耗资巨大工作量会增加一倍,但得到的绝大多数基因序列都是重复的。
那基因和染色体是什么关系?之前的科学家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又做出了什么贡献?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萨顿的假说。(小组讨论)
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用课件呈现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过程图。让学生观察对比染色体和遗传因子的变化。并提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进一步指导学生思考分析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样的平行关系?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分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引导学生推断二者位置关系。
在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方面,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应用类比推理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用蝗虫细胞作材料,发现有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又具有24条染色体,蝗虫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双亲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子代体细胞中的这24条染色体,按形态结构来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萨顿做出了假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根据果蝇杂交实验图解,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师活动: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讲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带领学生复习回顾所学知识点。
带领学生当堂做几道练习题。
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后尝试回答。
尝试总结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思考后回答)只有雄性才出现白眼。
(1)分离定律: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学生复述知识点。
学生答题。
通过当堂检测题了解学生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我们可以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能够推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叫做类比推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板
书
设
计
第二章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类比推理法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
学
反
思
运用ppt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非常好,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讲述“基因在染色体上”这部分内容时,我把讲述和多媒体演示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一张张醒目的幻灯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学习过程主动轻松,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建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知识框架。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表格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的程序,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资料分析,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