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作业(单项版)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950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作业(单项版)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950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作业(单项版)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950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1.(2022·四川成都期末)生物体存在一定的抵御外界因素干扰的机制,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机体内被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 )
A.细胞分化完成的 B.细胞衰老完成的
C.细胞凋亡完成的 D.细胞坏死完成的
C [生物体内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对机体有利,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2022·四川成都高三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前后蛋白质和RNA的种类完全不同
B.细胞凋亡对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稳定有重要作用
C.细胞癌变通常可能是由多个基因突变积累引起的
D.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缩短,可导致细胞衰老
A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出现新的蛋白质和RNA,分化前的蛋白质和RNA仍然可能存在,A错误;细胞的自动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有利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稳定,B正确;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出现癌细胞的所有特点,C正确;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衰老,D正确。]
3.(2022·四川成都七中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数目加倍的时期细胞内全部染色体数与全部DNA数之比为1∶1
B.人体内的基因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
C.细胞凋亡是正常细胞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解体死亡
D.头发基部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升高
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数目加倍的时期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数与全部DNA数之比为1∶1,如果包括细胞质中的DNA,DNA数目较着丝点数目多,A错误;人体内的基因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促使细胞分裂,抑癌基因抑制细胞分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B正确;正常细胞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解体死亡属于坏死,C错误;头发基部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的酪氨酸酶减少,活性降低,导致出现白发,D错误。]
4.(2022·四川南充期末)宫颈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HPV蛋白E6与E7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乳头瘤病毒是诱发细胞癌变的常见化学致癌因子之一
B.子宫颈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正常表达时,会导致该细胞分裂失控
C.少数子宫颈细胞癌变后会被自身机体清除掉,属于细胞凋亡
D.研发能促进HPV蛋白E6与E7合成的药物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策略
C [由资料可知,人乳头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是引起宫颈癌的病毒致癌因子,A错误;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据此可推测,子宫颈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正常表达时,子宫颈细胞生长和分裂表现为正常状态,只有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可能成为异常增殖的细胞,B错误;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癌细胞被机体清除属于基因控制的程序性凋亡,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题中显示,HPV蛋白E6与E7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可知研发能抑制HPV蛋白E6与E7合成的药物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策略,D错误。]
5.(2022·四川成都期中)下列对相关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
B.放疗通过抑制癌细胞DNA复制和诱导癌细胞突变成正常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C.人成熟的红细胞衰老后,细胞核内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将开始表达
D.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比正常细胞的细胞周期更短
D [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都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A错误;放疗不会诱导癌细胞变成正常的细胞,B错误;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核中的各种基因,C错误;癌细胞代谢加快,分裂旺盛,故细胞周期比正常细胞更短,D正确。]
6.(2022·四川成都期末)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培养成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人类iPS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培养过程体现了动物皮肤细胞的全能性
B.iPS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一般具有细胞周期
C.利用iPS细胞增殖、分化,可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
D.iPS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胚胎干细胞相同
C [在题述培养过程中,iPS细胞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因此未体现动物皮肤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iPS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不具有细胞周期,B错误;iPS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由iPS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神经元可用于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C正确;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含有的基因相同,但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存在差异,D错误。]
7.(2022·四川广安二中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正常组织细胞长时间体外培养一般不会走向衰老
C.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各种糖蛋白的含量均减少
D.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引起细胞损伤的过程体现了正反馈调节
D [高度分化的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如胰岛B细胞选择性表达胰岛素基因,A错误;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后一般都会走向衰老,B错误;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是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细胞膜上某些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它们易分散转移,但细胞膜上各种糖蛋白并非均减少,如甲胎蛋白增加,C错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体现了正反馈调节,D正确。]
8.(2022·湖南长沙高三阶段练习)黄芩苷是从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黄芩苷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某研究小组为研究黄芩苷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分别处理胃癌细胞不同时间后,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程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黄芩苷浓度,胃癌细胞的培养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B.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使细胞发生癌变
C.由图可知,用160 μmol/L的黄芩苷处理胃癌细胞96 h,抑制效果可达最佳
D.该实验结果可直接用于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
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黄芩苷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细胞增殖的程度,胃癌细胞的培养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错误;正常细胞中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发生癌变,B错误;据图可知,黄芩苷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图中显示,用160 μmol/L的黄芩苷处理胃癌细胞96 h,抑制效果可达最佳,C正确;该实验结果不可直接用于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模拟动物实验,D错误。]
9.(2022·海南海口高三模拟)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细胞缺氧而受损,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骨髓基质细胞是骨髓中的干细胞,经诱导可以生成心肌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运用干细胞疗法有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修复和重建,这也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细胞参与受损部位修复的时候,体内细胞同时发生着细胞凋亡
B.某患者神经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不相同
C.脑缺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骨髓基质细胞经诱导可通过增殖、分化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
B [细胞凋亡伴随着整个生命历程,故干细胞参与受损部位修复的时候,体内细胞同时发生着细胞凋亡,A正确;骨髓基质细胞经过增殖、分化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而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因此神经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相同,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被动死亡,因此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不同,故骨髓基质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D正确。]
10.(2022·广东广州模拟)如图为人体细胞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
(1)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的表面积/体积的值较________,因此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________。
(2)c过程称为____________,造成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的骨骼肌常呈现红色,是因为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肌红蛋白。请推测上皮细胞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合成肌红蛋白,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肌红蛋白基因。
(4)人体干细胞的核糖体数目较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根据细胞核的哪些特征判断出衰老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细胞②的体积比细胞①的体积大,所以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的表面积/体积的值较小,因此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弱。(2)c过程称为细胞分化,造成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正常的骨骼肌常呈现红色,是因为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肌红蛋白。上皮细胞由于不能合成肌红蛋白,所以不呈现红色,但上皮细胞含有肌红蛋白基因,只是不表达。(4)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人体干细胞的核糖体数目较多,其原因是干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5)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根据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等特征判断细胞是衰老的细胞。
[答案] (1)小 弱 (2)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不能 含有 (4)干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 (5)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11.(2022·贵州铜仁二模)为研究细胞的生命历程,研究人员向甲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向乙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分别用甲、乙培养液培养活的小肠绒毛(其表层为小肠上皮细胞),几小时后洗去游离的放射性物质,检测放射性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培养液处理几小时后
的初检结果(深色表示有放射性)
(1)甲、乙培养液处理后的细胞中能检测到的含放射性的生物大分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培养液处理几小时后,初检发现小肠绒毛的a处细胞能够检测到放射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继续跟踪检测,发现放射性由小肠绒毛的a处转移到b处,再由b处转移到c处,最后消失。放射性在小肠绒毛上不断转移,直至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乙处理的小肠绒毛在几小时后能检测到放射性的部位有___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培养液处理后的细胞中能检测到的含放射性的生物大分子依次是DNA和RNA。(2)a处的细胞有增殖能力,细胞中发生DNA复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合成DNA的原料,故初检时发现小肠绒毛的a处细胞能够检测到放射性。a处增殖的细胞补充转移到b处,再转移到c处,c处细胞不断衰老、凋亡、脱落,故放射性由小肠绒毛的a处转移到b处,再由b处转移到c处,最后消失。(3)因为所有小肠上皮细胞都有基因的表达,即都会合成RNA,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为合成RNA的原料,故实验乙处理的小肠绒毛在几小时后能检测到放射性的部位有a、b、c。
[答案] (1)DNA和RNA (2)a处的细胞有增殖能力,细胞中发生DNA复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合成DNA的原料 a处增殖的细胞补充转移到b处,再转移到c处,c处细胞不断衰老、凋亡、脱落 (3)a、b、c 所有小肠上皮细胞都有基因表达,以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为原料合成RNA
12.(2023·山东济南高三模拟)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将自身受损、衰老的细胞器及蛋白质等通过溶酶体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能通过激活原癌基因过度表达和抑制P53基因表达引发肝癌。下图中的甲、乙、丙过程分别对应细胞自噬中的微自噬、巨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型自噬三种类型,且研究发现丙过程的活性与溶酶体膜上可利用的受体蛋白LAMP2a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自噬会导致肝癌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P53基因发生突变
B.自吞小泡是由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的双层膜脱落后形成的
C.丙过程中待清除的蛋白质需要经过受体蛋白LAMP2a介导才能进入溶酶体
D.细胞自噬与细胞坏死不存在本质区别
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细胞自噬能通过激活原癌基因过度表达和抑制P53基因表达引发肝癌,基因没有发生突变,A错误。自吞小泡是由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的单层膜脱落后形成的,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丙过程的活性与溶酶体膜上可利用的受体蛋白LAMP2a的数量呈正相关”可知,丙过程中待清除的蛋白质需要经过受体蛋白LAMP2a介导才能进入溶酶体,C正确。细胞坏死是被动的病理性死亡,对机体是有害的;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将自身受损、衰老的细胞器及蛋白质等通过溶酶体降解的过程,对机体是有利的,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D错误。]
13.(2022·四川南充三模)研究发现,电离辐射会造成DNA多种类型损伤,从而影响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的细胞损伤效应。α粒子是电离辐射的一种,可激发与细胞癌变相关的非编码RNA的活性,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增加癌细胞的凋亡。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电离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B.非编码RNA可能激发抑癌基因的功能
C.细胞癌变后,线粒体、核糖体和核孔的数目可能会增多
D.细胞无限增殖所需能量由葡萄糖氧化分解直接提供
D [电离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A正确;“α粒子是电离辐射的一种,可激发与细胞癌变相关的非编码RNA的活性,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说明非编码RNA可能激发抑癌基因的功能,B正确;细胞癌变后无限增殖,代谢速度加快,线粒体、核糖体和核孔的数目可能会增多,C正确;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细胞无限增殖所需能量由ATP直接提供,D错误。]
14.(2022·山西阳泉模拟)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年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单独培养胎儿、中年人、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代数分别为50、20、2~4。
实验二:将年轻人的肺成纤维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融合,细胞几乎不分裂;将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融合,细胞分裂旺盛。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老年人的细胞增殖能力会受细胞核中染色质收缩的影响
B.细胞增殖能力与个体的年龄密切相关
C.老年人肺成纤维细胞代谢速率减慢可能与多种酶活性降低有关
D.由上述实验可推测肺成纤维细胞的分裂由细胞质决定
D [老年人的细胞核染色质收缩,影响有丝分裂中DNA复制,从而影响增殖,A正确;由实验一中胎儿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代数最多,老年人最少,说明细胞增殖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B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酶活性的改变影响了细胞代谢速率,即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中酶活性降低因而减慢了细胞代谢速率,C正确;由实验可知,年轻人的细胞质和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细胞几乎不分裂,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融合,细胞分裂旺盛,据此可推测肺成纤维细胞的分裂由细胞核决定,D错误。]
15.(2022·山东德州期末)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胞外微小囊泡,它起源于母细胞膜内陷形成的早期胞内小体,组装过程中细胞质内的多种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被载入多囊小体中,经膜融合释放到体液或细胞培养液中。外泌体的形成和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
(1)据图分析,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________层磷脂分子。外泌体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后,通过膜融合等方式将内容物送至靶细胞内,这一过程依赖于生物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研究发现,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科研人员提取了来源于人体肝癌细胞的外泌体,并让其与正常肝细胞共同培养48小时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体外培养肝细胞时,培养基中除基本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肝癌细胞外泌体能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肝癌细胞的外泌体中含有miRNA分子,它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较短的单链RNA分子,可与靶细胞内的mRNA结合,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这表明外泌体在细胞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外泌体包裹抗癌药物,还可以用于癌症的治疗,科研人员欲通过外泌体特异性地杀伤癌细胞,则需要对外泌体进行的关键改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据图分析,外泌体是单层膜结构,故具有两层磷脂分子;外泌体通过膜融合将内容物运送至靶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即其结构特点。(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为保证动物细胞的正常生存,除基本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血清、血浆。据图可知,与正常肝细胞相比,b组的细胞相对数量较多,单位细胞迁移数量较多,而细胞凋亡率较低,故可得出的结论是肝癌细胞外泌体可促进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增强肝细胞的迁移能力;说明肝癌细胞外泌体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外泌体中含有miRNA分子,它可与靶细胞内的mRNA结合,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这表明外泌体在细胞间的作用是传递信息。(3)科研人员欲通过外泌体特异性地杀伤癌细胞,则需要对外泌体进行的关键改造是在外泌体膜上添加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靶向蛋白,使其能够准确识别。
[答案] (1)两 (一定的)流动性 (2)血清、血浆 肝癌细胞外泌体可促进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增强肝细胞的迁移能力 促进 传递信息 (3)在外泌体膜上添加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靶向蛋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14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14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含解析),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3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3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文件包含专题13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教师版docx、专题13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作业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78,3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