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七)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2022·湖南衡阳一模)如图是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漏斗内溶液S1为0.3 g/mL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S2为0.1 g/mL的蔗糖溶液(半透膜只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S1溶液和S2溶液浓度并不相等
B.若实验开始时将S1溶液和S2溶液互换,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Δh会不变
C.若实验起始时将一定量的水加入烧杯中,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Δh会变大
D.若实验起始时漏斗内S1溶液换成0.3 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Δh会更大
B [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的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Δh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漏斗内的溶液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A正确;若实验开始时将S1溶液和S2溶液互换,由于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因此漏斗外溶液浓度大于漏斗内溶液浓度,此时漏斗内的水分子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烧杯内,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Δh会减小,B错误;若实验起始时将一定量的水加入烧杯中,烧杯中溶液浓度减小,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增大,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Δh会变大,C正确;若实验起始时漏斗内S1溶液换成0.3 g/mL的葡萄糖溶液,0.3 g/mL的葡萄糖溶液比0.3 g/mL的蔗糖溶液所含的溶质分子多,因此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增大,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Δh会更大,D正确。]
2.(2022·河南郑州练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选择了三种实验材料:①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③黑藻成熟叶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选用①和③进行实验时,可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来处理实验材料
B.选用②进行实验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红色染液(染料不易跨膜)来处理实验材料
C.①的紫色部分是液泡,③的绿色部分为细胞质
D.发生质壁分离的①,滴加清水引流后,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直至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相等
D [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因此选用①和③进行实验时,可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来处理实验材料,A正确;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选用②进行实验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红色染液(染料不易跨膜)来处理实验材料,根据无色区域体积的变化判断质壁分离的程度,B正确;①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内含有紫色素,因此①的紫色部分是液泡,③黑藻成熟叶片的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③的绿色部分为细胞质,C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①,滴加清水引流后,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由于细胞壁的限制作用,细胞不能无限吸水,最终细胞液的浓度仍大于外界清水浓度,D错误。]
3.(2022·海南海口一模)某实验小组以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将相同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三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所需的时间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KNO3溶
液浓度
质壁分离
时间(s)
质壁分离
复原时间(s)
甲
C1
90
550
乙
C2
120
320
丙
C3
45
未发生复原
A.根据实验结果可知,KNO3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3<C1<C2
B.与甲组细胞相比,乙组细胞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的吸水量较多
C.丙组细胞质壁分离后未发生复原的原因可能是失水过多导致细胞死亡
D.乙组细胞在实验的前120 s内尚未开始吸收胞外的K+和NO
C [由题分析可知,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外界溶液的浓度越大,因此KNO3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3>C1>C2,A错误;与甲组细胞相比,乙组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所需的时间较短,可知其质壁分离的程度较小,故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的吸水量比甲组少,B错误;由题分析可知,丙组细胞质壁分离后未发生复原的原因可能是失水过多导致细胞死亡,C正确;乙组细胞在实验的前120 s内已经开始吸收胞外的K+和NO,D错误。]
4.(2022·江苏扬州练习)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来自红细胞的无氧呼吸
B.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中细胞液的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
C.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的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物质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A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A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能力增强,B正确;有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如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C正确;甘油属于脂溶性物质,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D正确。]
5.(2022·河南开封联考)研究者将某植物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磷酸盐吸收的情况,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磷酸盐的吸收速率受根部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B.继续增大磷酸盐浓度,根对其吸收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C.实验结束后磷酸盐溶液的浓度可能会减小
D.实验结束后磷酸盐溶液的浓度可能会增大
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磷酸盐的吸收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因此磷酸盐的吸收速率受根部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A不符合题意;继续增大磷酸盐浓度,可能导致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失水,那么根对其吸收速率可能降低,B符合题意;植物根对水的吸收方式为自由扩散,对磷酸盐的吸收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因此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如果是实验进行的时间内对水的吸收多于对磷酸盐的吸收,那么导致实验结束后磷酸盐溶液的浓度可能会增大,反之磷酸盐溶液的浓度可能会减小,C、D不符合题意。]
6.(2022·黑龙江双鸭山开学考试)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的比较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细胞膜内外浓度情况未标出。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已知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钠离子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一定也是主动运输
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浓度梯度进入该细胞且消耗能量
B [据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所以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钠离子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据图无法得知细胞膜两侧的浓度,故不能确定其一定是主动运输,B错误;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所以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C正确;分析题意,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则氨基酸可逆浓度梯度进入该细胞,且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7.(2022·湖北黄冈二模)如图所示,有的载体蛋白运输H+的同时,又能同向运输或反向运输另一种物质,载体蛋白对H+和另一种物质的运输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为自由扩散
B.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参与
C.若X逆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内,则膜外侧H+浓度高于膜内
D.若X逆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内,则Y顺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外
C [水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为协助扩散,A错误;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B错误;若X逆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内,则X的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其能量来自H+顺浓度运输产生的电化学梯度,即H+顺着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内,膜外侧H+浓度高于膜内,C正确;载体蛋白对H+和另一种物质的运输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若X逆浓度运输到膜内,则H+顺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内,故Y逆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外,D错误。]
8.(2022·湖南永州三模)主动运输的能量可来自ATP水解或电化学梯度(离子的浓度梯度),如图是与小肠上皮细胞有关的葡萄糖、Na+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载体蛋白,“■”“▲”的个数代表分子(或离子)的浓度。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载体蛋白b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中不需要ATP水解供能
B.在载体蛋白c的协助下,小肠上皮细胞内外的Na+浓度趋于相等
C.载体蛋白a能转运葡萄糖和Na+,无特异性
D.脂溶性物质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
A [载体蛋白b转运葡萄糖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载体蛋白c运输Na+,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最终会使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浓度,B错误;根据图示分析可判断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相同的载体蛋白,但该载体蛋白不能转运其他的小分子或离子,因此说明该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C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脂溶性物质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为自由扩散,D错误。]
9.(2022·重庆模拟)如图表示小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不能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需要借助载体蛋白
B.肠腔葡萄糖浓度为50时,葡萄糖吸收速率达到饱和
C.进食后小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能主要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主动运输减少了食物中葡萄糖的浪费
B [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都需要借助载体蛋白,不能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肠腔葡萄糖浓度为50时,主动运输速率达到饱和不再增加,但葡萄糖可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被吸收,吸收速率未达到饱和,B错误;据图可知,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时,协助扩散速率大于主动运输速率,进食后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小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能主要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C正确;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主动运输可充分吸收葡萄糖,减少了食物中葡萄糖的浪费,D正确。]
10.(2022·山东潍坊联考)甲、乙分别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曲线图和模式图,丙表示某种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图,其中a、b、c为物质的运输方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 乙
丙
(1)甲图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与丙图中________(填字母)一样,与乙图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乙图中的蛋白质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特异性。
(2)丙图中,决定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若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该细胞,运输速率变化最大的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产生代谢废物尿素时,需要通过丙图中______(填字母)过程将其排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图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与丙图中c一样,乙图代表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与c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乙图中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2)丙图中,决定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的物质是③即载体蛋白,若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该细胞,运输速率变化最大的方式是c,原因是c为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能量供应减少,运输速率下降。(3)当人体产生代谢废物尿素时,需要通过丙图中a即自由扩散将其排出,判断的理由是尿素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方向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
[答案] (1)c 都需要载体蛋白 具有 (2)③ c c为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能量供应减少,运输速率下降 (3)a 尿素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方向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
11.(2022·成都七中检测)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对3种单糖吸收的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半乳糖与载体的亲和力大于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果糖的转运速率会随着果糖浓度的升高持续增大
B.葡萄糖和半乳糖转运时直接消耗了大量ATP
C.半乳糖出现后,葡萄糖的转运量减少
D.抑制小肠上皮细胞的钠钾泵后,葡萄糖转运速率不变
C [果糖的转运方式是协助扩散,存在载体饱和现象,不会随着果糖浓度的升高持续增大,A项错误;葡萄糖和半乳糖转运时直接消耗的是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没有消耗ATP,B项错误;半乳糖和葡萄糖竞争载体的结合部位,因此半乳糖出现后,葡萄糖的转运量减少,C项正确;抑制小肠上皮细胞的钠钾泵后,细胞外与细胞内的Na+浓度差减小,影响葡萄糖转运速率,D项错误。]
12.(2022·湖北武汉模拟)细胞质酸化是植物面临的生存威胁之一,液泡可对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这与液泡膜上的质子泵(H+ATP酶)密切相关,H+ATP酶以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H+泵入液泡,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平衡。下图为液泡膜上H+ATP酶维持细胞质基质pH平衡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ATP酶的作用是催化ATP水解、作为运输H+载体
B.细胞外H+进入细胞质基质的过程不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
C.细胞外环境、细胞质基质、液泡液三者中,pH最大的是液泡液
D.H+ATP酶运输H+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影响H+运输速率的因素有温度、O2浓度等
C [酶具有催化作用,结合图示可知,H+ATP酶还能运输H+,是H+的载体蛋白,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运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正确;结合图示可知,H+主动运输进入液泡,因此细胞质基质中的H+浓度低,结合图示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比细胞外的低,因此细胞质基质中的H+浓度最小,pH最大,C错误;H+ATP酶运输H+时消耗ATP和需要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温度(影响分子运动、影响呼吸作用产生ATP)、O2的浓度(影响呼吸作用中ATP的合成)、载体蛋白的数量等都会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D正确。]
13.(2022·北京三模)我国有近一亿公顷的盐碱地,大部分植物无法在此生存,而耐盐植物藜麦却能生长。通过研究藜麦叶片结构后发现,其表皮有许多盐泡细胞,该细胞体积是普通表皮细胞的100倍以上,里面没有叶绿体,Na+和Cl-在盐泡细胞的转运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据图推测,藜麦的耐盐作用机制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将Na+和Cl-运送到表皮盐泡细胞的________(细胞器)中储存起来,从而避免高盐对其他细胞的影响。
(2)下表为藜麦盐泡细胞和其他几种普通植物的叶肉细胞膜中部分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其中______(填下列选项字母)更可能是藜麦,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Na+载体蛋白
8
12
5
11
Cl-载体蛋白
2
6
4
6
葡萄糖转运蛋白
38
28
66
68
(3)藜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盐分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藜麦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Na+、Cl-的溶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加入____________。
c.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藜麦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4)从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角度考虑,培育耐盐植物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解析] (1)据图推测,藜麦的耐盐作用机制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Na+和Cl-运送到表皮盐泡细胞的液泡中储存起来,从而避免高盐对其他细胞的影响,保证了其他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2)由题干信息可知,三种载体蛋白的含量均相对较高的为盐泡细胞,因为盐泡细胞需要从表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大量Na+、Cl-,需要较多的Na+、Cl-载体蛋白,同时由于盐泡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生产有机物供能,细胞所需能量只能通过其他细胞转运的葡萄糖分解提供,因此葡萄糖转运蛋白需要量也较高,所以D更可能是藜麦的盐泡细胞。(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藜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盐分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根据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条件来看,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是否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呼吸,因变量是比较外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或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Na+、Cl-的吸收速率),据此实验过程如下:a.分组、编号: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藜麦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Na+、Cl-的溶液中。b.给予不同处理: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对照组),乙组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实验组)。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Na+、Cl-的吸收速率。②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或基本不吸收,说明其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因而藜麦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4)培育耐盐植物后,通过大面积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也能改良土壤,减缓土壤盐碱化程度、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避免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答案] (1)主动运输 液泡 (2)D 盐泡细胞从表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大量Na+、Cl-,需要较多的这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且盐泡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生产有机物供能,细胞所需能量只能通过其他细胞转运的葡萄糖分解提供,因此葡萄糖转运蛋白需要量也较高 (3)①细胞呼吸抑制剂 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Na+、Cl-的吸收速率 ②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或基本不吸收 (4)通过大面积种植耐盐植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减缓土壤盐碱化程度、改良土壤,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答案合理即可)
(教师用书独具)
1.(2022·河南洛阳期末)农业科技人员在无土栽培实验中发现,将生理状态相近且数量相等的番茄和水稻幼苗分别置于等量且适宜浓度的Ca2+和Mg2+的混合培养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的Ca2+和Mg2+浓度下降,而水稻培养液中的Ca2+和Mg2+浓度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番茄根尖成熟区细胞膜上Ca2+的跨膜运输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的Ca2+和Mg2+浓度升高,说明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吸收Ca2+和Mg2+的相对速率。
(2)为确定水稻吸收培养液中Ca2+和Mg2+吸收速率的大小,最简单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番茄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的方式为__________,细胞质基质中的Ca2+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这两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多种多样,生物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可通过________进行跨膜运输,该运输方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解析] (1)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将生理状态相近且数量相等的番茄和水稻幼苗分别置于等量且适宜浓度的Ca2+和Mg2+的混合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的Ca2+和Mg2+浓度升高,由此判断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Ca2+和Mg2+的相对速率。(2)为确定水稻吸收培养液中Ca2+和Mg2+吸收速率的大小,最简单的检测方法是测定水稻培养液中培养前后Ca2+和Mg2+的浓度,比较培养液中Ca2+和Mg2+的减少量,减少多的离子吸收速率大。(3)根据图示,Ca2+运输到细胞外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所以为主动运输,那么细胞外Ca2+浓度大于细胞内浓度,所以番茄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为顺浓度梯度,番茄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根据图示,细胞质基质中的Ca2+进入液泡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方式为主动运输;这两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或后者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4)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多种多样,生物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可通过胞吞或胞吐进行跨膜运输,该运输方式的特点是不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1)大于 (2)测定水稻培养液中培养前后Ca2+和Mg2+的浓度,比较培养液中Ca2+和Mg2+的减少量,减少多的离子吸收速率大 (3)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前者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或后者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4)胞吞或胞吐 不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2.(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孢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中NaCl浓度≥0.3 mol/L
B.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
D.若将该菌先65 ℃水浴灭活后,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
A [分析甲组结果可知,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与0时(原生质体表面积大约为0.5 μm2)相比,原生质体表面积逐渐增大,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吸水,表明细胞内浓度>0.3 mol/L,但不一定是细胞中NaCl浓度≥0.3 mol/L,A错误;分析乙、丙组结果可知,与0时(原生质体表面积大约分别为0.6 μm2、0.75 μm2)相比,乙、丙组原生质体表面积略有下降,说明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正确;该菌的正常生长,细胞由小变大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该菌吸水也会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C正确;若将该菌先65 ℃水浴灭活,细胞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D正确。]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体液调节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体液调节作业(单项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与环境作业(单项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作业(单项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