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2鲁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955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2鲁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955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2鲁教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955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6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2鲁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2鲁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辽东湾海湾封冻会导致,图示海域水温分布的总体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12
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
(2022山东德州二模)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且盐度时空变化显著。近年来,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下图示意死海及其周边地区年均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死海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点是( )
A.北部盐度高于南部
B.历史时期盐度持续升高
C.表层盐度高于底部
D.表层盐度夏季高于冬季
2.造成死海南北分裂、南部出现盐滩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围湖造田 ②入湖河水减少 ③降水少,蒸发旺盛 ④湖底地势北高南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死海北部有河流注入,河水可以稀释北侧的盐度,因此北部盐度低于南部。无法判断历史时期盐度变化情况。由于盐类物质密度较大,下沉明显,所以底层盐度高于表层。夏季死海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蒸发旺盛,盐度高,冬季受西风影响,区域内降水较多,盐度低,因此表层盐度夏季高于冬季。第2题,死海盐度高,农作物无法生长,不适合围湖造田,①错误。死海所处地区降水少,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入湖水量减少,因而湖面不断下降,南部盐滩出现,②正确。由图可知,南部降水更少,蒸发旺盛,盐分易累积,③正确。死海南部地势较高,湖面下降导致南部湖底部分裸露,形成盐滩,④错误。
渤海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辽东半岛东岸及鸭绿江口近岸区域也会结冰,但面积小,冰情轻。读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3~5题。
3.辽东半岛东岸盛冰期海冰较西岸面积小的原因是 ( )
A.纬度较低 B.海域开放
C.洋流影响较小 D.海水盐度低
4.辽东湾东岸的海冰平均厚度大于西岸,下列条件影响最大的是( )
A.东岸是冬季风迎风岸 B.东岸海水深度更深
C.西岸冬季降雪量较少 D.西岸海冰流动性弱
5.辽东湾海湾封冻会导致( )
A.海域上空空气湿度增加 B.区域内降雪量增加
C.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D.冰面风力显著减弱
答案3.B 4.A 5.C
解析第3题,辽东半岛东岸和西岸纬度相当,A错误。辽东半岛东岸与西岸相比,海域较开放,与海水交换频繁,水温较高,海冰较少,B正确。辽东半岛东岸与西岸受洋流的影响都较小,C错误。辽东半岛西岸受陆地径流汇入、海域封闭等影响,海水盐度较低,海冰面积较大,D错误。故选B。第4题,东岸为冬季风迎风岸,气温降低,盛行风吹拂,海冰厚度大,A正确;无证据表明东岸海水深度更深,B错误;降雪量多少对海冰影响不大,C错误;在盛行风作用下,西岸海冰向东流动,D错误。故选A。第5题,辽东湾海湾封冻,海水结冰,蒸发减弱,上空空气湿度降低,A错误;海水结冰,水汽减少,降雪也减少,B错误;冰面比较光滑,摩擦力小,风力加强,D错误;海冰形成,盐分析出,加之河流结冰,冰下盐度高,C正确。故选C。
(2022江苏镇江调研)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 ( )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正相关 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
7.影响图中A纬度表层海水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洋流性质
答案6.A 7.C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在南半球,海水表层盐度升高时,水量平衡降低,海水表层盐度下降时,水量平衡上升,两者呈负相关,故选A。第7题,图中A纬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大,河川径流流入海洋,稀释了该纬度海区的海水盐度,而同纬度的南半球地区几乎没有陆地分布,河川径流很少,C正确。
(2022广东江门月考)读国家海洋局5月份海水温度(单位:℃)预报图,完成8~10题。
8.图示海域水温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9.造成我国海域水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昼长 B.海水运动
C.纬度 D.海域形状
10.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答案8.A 9.C 10.A
解析第8题,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图示海域位于北半球,海水温度分布由南向北递减,A正确。第9题,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海水温度取决于热量收支状况,故造成我国海域水温差异的主导因素为纬度,C正确。第10题,从图中可看出,渤海海域等温线分布较密集,且渤海海域面积小,被陆地环绕,故受大陆影响最大,A正确。
考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
(2023届山东潍坊月考)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年蒸发量高值区所处海域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故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年蒸发量高值区位于东海附近海域,东海海域冬季降水较渤海、黄海海域多,太阳辐射强度比其南部的南海海域小,受冬季风影响,风力应比渤海、黄海海域弱,因此A、B、D错误;东海海域冬季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气温差大,蒸发强烈,故C正确。
(2022山东昌乐二中期末)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4.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大气环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风向和洋流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第4题,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则①为海洋输送。
(2022山东济南高三期末)柔鱼属大洋洄游性头足类软体动物,其对海水表层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9月最适宜柔鱼生存的海水温度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与正常年份相比,9月最适宜柔鱼生存的位置( )
①厄尔尼诺年偏北 ②厄尔尼诺年偏南 ③拉尼娜年偏北 ④拉尼娜年偏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图中海域甲地柔鱼资源更丰富,主要因为该地 ( )
A.海水盐度适宜
B.海水温度适宜
C.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柔鱼生存的位置厄尔尼诺年偏南,拉尼娜年偏北。第6题,由图中甲地的坐标(42°N,150°E),可推测出该地位于日本北海道附近,为北海道渔场,该地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底层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多,导致柔鱼数量多,柔鱼资源更丰富。
7.(2022安徽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年夏季我国海军护航编队沿MPQ航线执行国际护航任务。下图示意护航编队航线附近海域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1)列举与图中P地表层海水温度相关的海洋和大气地理现象。
(2)护航编队人员发现M地表层海水温度高于Q地,请说明原因。
答案(1)风向为西南风(或风向与航行方向相反);洋流流向东北(或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海面多平流雾;夏季渔业资源丰富(或浮游生物众多,或海上有捕鱼渔船)。
(2)M地夏季昼长较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增温;M地四周陆地环绕,受陆地夏季增温影响大;M地深入内陆,水域相对较浅,单位体积水体获得太阳辐射多,夏季增温较快。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P地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列举与图中P地表层海水温度相关的海洋和大气地理现象,可以从图上和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第(2)题,M地表层海水温度高于Q地,与季节有关,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温增高;与海湾轮廓有关,位于封闭海湾,且海域面积较小,热量不易扩散;与海水深度有关,M地海水深度较浅,增温较快;受昼长影响,M地纬度位置较高,夏季昼长较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
考点三 海水的运动
(2023届山西运城高三月考)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据此完成1~3题。
1.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 )
A.海水深度较浅
B.渔业资源丰富
C.海面风浪较小
D.海水周期性涨落
2.推测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与实际最符合的是 ( )
3.石沪捕鱼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捕鱼量
B.资源持续利用
C.避免海岸侵蚀
D.利于水体净化
答案1.D 2.A 3.B
解析第1题,结合石沪原理可知,其主要是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与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有关,因此利用的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第2题,沪房外侧是迎着海水涨潮一侧,所以沪房外侧坡缓,这样有利于减少涨潮时海水的冲击,而沪房内侧坡陡,这样有利于将鱼群截留在沪房内。海水涨潮时会淹覆石墙顶部并且带来鱼群,退潮时海水流走而鱼群被困在沪房内。第3题,石沪捕鱼设施一旦建成,可以重复使用,同时石墙缝隙可以使小鱼自由出入,使鱼类资源可以持续利用。
(2022山东潍坊二模)2022年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七),天气晴朗,家住青岛的小明提前查询当日潮汐曲线(下图)并参加了赶海活动。据此完成4~5题。
4.小明参加赶海活动的时间段可能是( )
A.0:00—2:00
B.4:00—6:00
C.10:00—12:00
D.17:00—19:00
5.小明参加赶海活动的当天( )
A.日、地、月处在同一直线上
B.海面潮汐涨落幅度最大
C.夜晚可见月亮亮面朝向东方
D.上半夜可以观察到月亮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赶海必须要在大潮退下之后,贝壳等会随着大潮退下裸露在沙滩上,此时最适合赶海,图中显示,0:00—2:00和4:00—6:00潮汐高度逐渐增加,危险系数增加,不适合赶海;10:00—12:00大潮正处于最后的退潮时间段,适合赶海;17:00—19:00潮高逐渐升至最高然后再下落,处于危险时间段。第5题,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时间为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七),而日、地、月要在同一直线上,时间一般为初一或者十五;一般在农历初一、十五时,潮汐涨落幅度最大;此时为上弦月时间,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凸面朝西。
柔鱼生命周期短暂,约为一年,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20°N~50°N,每年在副热带的产卵场和亚北极边界的索饵场之间进行季节性洄游。在众多海洋环境变量中,水温对柔鱼的分布和丰度影响最为显著,成为柔鱼渔场最为合适的指示因子。下图示意8—10月份海上捕捞柔鱼作业次数在经度和纬度上的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作业次数反映了柔鱼渔场的分布重心,8—10月渔场重心的分布变化是( )
A.8—9月份向东北方向移动,9—10月份向西北方向移动
B.8—9月份向东南方向移动,9—10月份向西北方向移动
C.8—9月份向东南方向移动,9—10月份向西南方向移动
D.8—9月份向东北方向移动,9—10月份向西南方向移动
7.柔鱼分布比较集中的海区可能在( )
①暖流经过的海区 ②寒暖流交汇处 ③河流入海口外围 ④海沟深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的作业次数数值的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8—9月份柔鱼渔场的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9—10月份柔鱼渔场的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D正确。第7题,根据柔鱼的分布特点及洄游情况可以确定柔鱼在较温暖的水域活动及觅食,不可能出现在水温较低的海沟深处,排除④。故选A。
8.(2022山东德州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台湾岛东北海域常年存在几个冷水区,其中心温度比周围低2~4℃,深度可达100米,冷水区的位置和强弱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下图示意台湾岛东北部海底地形与海洋表层平均水温分布。
(1)试从地形、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冷水区形成的原因。
(2)推断冷水区最明显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阐释台湾岛东北海域冷水区附近的渔业资源状况。
答案(1)台湾岛东北海域南部较深、北部较浅;由南向北流动的洋流(日本暖流)遇海底地形抬升,底部冷海水上泛形成冷水区。
(2)夏季。夏季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表层海水温度高;夏季受东南风影响,加剧了底部冷海水上泛,与周围海域温差大,冷水区最明显。
(3)冷水区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众多,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冷水区位于台湾岛东北海域,沿岸受日本暖流影响;台湾岛东北海域等深线密集,数值从南向北递减、弯曲较大,因此台湾岛东北海域南部较深、北部较浅,海底地形起伏大;日本暖流遇海底地形抬升,底部冷海水上泛形成冷水区。第(2)题,夏季时,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表层海水升温迅速,水温高。海水温度垂直分布规律是1000米以内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经常保持低温状态。东北部海域夏季受东南风影响,加剧了底部冷海水上泛,使该海域水温降低,与周围海域水温差异显著。春、秋季和冬季表层水温较低,和底部冷海水温差相对较小,冷水区不太明显。第(3)题,冷水区是底部冷海水上泛形成的,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因此冷水区附近的渔业资源丰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9鲁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地区,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此次滑坡的方向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5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白河河湾中,草本植被最可能位于,珊瑚礁坡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该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1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的功能区中,降水转化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