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9鲁教版
展开考点规范练19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是因为( )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 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
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错。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水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故选D。第2题,由材料可知,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B对。故选B。
(2022江苏淮安高三阶段检测)涝是雨后农田积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而形成。渍主要是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农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而形成。涝和渍统称为涝渍灾害。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 )
A.东临东海,深受台风影响
B.地势低平,河流侵蚀而成
C.农业发达,耕作历史悠久
D.城市密集,环境承载力小
4.影响该地区小麦春季涝渍风险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蒸发
C.光照 D.风力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图示地区东临黄海,受台风影响较小,A错误;地势低平,主要是由流水沉积形成的,B错误;农业发达,耕作历史悠久,C正确;该地区城市密集,经济水平较高,环境承载力较大,D错误。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涝主要由于雨后农田积水,渍主要由于地下水位过高。由于我国的降水由南向北减少,因此小麦春季涝渍主要是由春季降水过多导致,A正确。
(2020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
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
6.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冲沟从西北向东南延伸并连接河流,说明该区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滑坡掩埋的阶地主要分布于滑坡东南部边缘。据此判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第6题,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最先形成的应该是古河道。由上题分析可知,滑坡体由西北向东南滑动,掩埋了部分阶地,同时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流。因此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
某年夏季,四川省雷波县锦城镇白沙村附近发生滑坡灾害。此次滑坡落差400多米,造成部分公路、农田掩埋和少量房屋损毁。下图为此次滑坡堆积体颗粒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此次滑坡的方向是( )
A.由西南滑向东北 B.由东北滑向西南
C.由西北滑向东南 D.由东南滑向西北
8.垂直方向上钻探发现,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其主要原因是( )
A.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长
B.细小颗粒碎屑数量多,堆积范围广
C.细小颗粒碎屑黏度小,摩擦作用强
D.细小颗粒碎屑受震动,沿空隙沉降
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结合图中方向信息、挡土墙分布可知,滑坡方向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C、D错;滑坡时巨石受重力的影响,向下滚落的距离远,结合图中滑坡范围信息可知,此次滑坡的方向应为由东北滑向西南,A错,B对。故选B。第8题,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更短,A错;堆积范围的大小与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关系不大,B错;同理,摩擦作用的强弱与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关系不大,C错;细小颗粒碎屑的粒径较小,受震动影响,细小颗粒碎屑沿空隙沉降,使得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D对。故选D。
9.(2022山东潍坊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1年2月7日,印度杰莫利地区(喜马拉雅山西段)发生了灾难性的冬季冰崩事件。冰崩是一种冰体(或冰岩体)快速崩塌的自然过程,由于冰崩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影响一般可以延伸几十千米。此次事件共造成多人死亡或失踪,并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基于卫星影像和实地调查的分析发现,该区域存在大量冰岩体裂隙。近年来,气候变暖造成冰川表面差异化变薄(即冰川下部冰面显著减薄,而上部无明显变化),在2021年1月1日至2月7日期间,观察到平均气温高达2.26℃的显著冬季变暖现象。下图示意印度杰莫利地区区域概况(山体白色区域为冰雪区)。
(1)分析印度杰莫利地区发生此次冰崩事件的原因。
(2)分析印度杰莫利地区此次冰崩事件对当地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
答案(1)该区域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活动频发,冰岩体松动,存在大量冰岩体裂隙;近年来冰川下部消融明显,上部无明显变化,增加了冰岩体的不稳定性;冬季异常变暖,积雪融水沿冰岩体裂隙下渗,对基底起到润滑或冻胀效应。
(2)冰崩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冰崩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该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聚落和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冰崩多发生在降水多的夏季,本次冰崩事件发生在冬季,人们的防范意识不足。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区域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印度杰莫利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震活动频发,地震引发山上的冰岩体松动,同时冰岩体受到强大的挤压力,出现大量冰岩体裂隙;由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近年来山体下部的冰川消融明显,下部冰面显著减薄,上部海拔高、气温低,无明显变化,增加了冰岩体的不稳定性;冬季异常变暖,积雪融水沿冰岩体裂隙下渗,不断的冻融作用使裂隙变大,冰岩体坚固性变差,积雪融水也对基底起到润滑或冻胀效应。最后导致冰川融化、裂开,同时产生移动,继而发生冰崩。第(2)题,冰崩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冰崩发生时冰体或冰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山坡上向下滚落,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可以延伸几十千米,破坏力强、危害大;冰川发育在高海拔地区,冰崩也发育在高海拔地区,图中显示的冰崩就发生在海拔5000米附近,人们生活在海拔低的河谷地区,冰崩不易被察觉,隐蔽性强,灾害发生时,人们缺乏防范,造成危害更严重;这次冰崩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西段,该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高耸入云的高山冰川从高处崩落到峡谷,冰体或冰岩体在移动中不断加速,聚落和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高速前进的冰体和冰岩体对河谷地带生活的人们危害更大;冰崩一般多发生在降水多的夏季,本次冰崩事件发生在冬季,人们的防范意识不足,对当地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6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6鲁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地人修建溜索的主要目的是,当地采伐与晾干木材的季节分别是,治理图示河段崩岸的有效措施是,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5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5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白河河湾中,草本植被最可能位于,珊瑚礁坡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该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1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1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的功能区中,降水转化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