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题(46分)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二节 金属材料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二节 金属材料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现代信息技术是建立在半导体材料基础上的,下列物质可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A.金刚石 B.晶体硅 C.二氧化硅 D.金属铝
2.下列有关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B.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水的消毒剂
C.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3 mol单质Fe完全燃烧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C.1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7.2gCaO2与CaS的混合物中离子总数为0.3NA
4.下列实验中,金属或固体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A.在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B.表面已经被氧化的铝片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
C.1molMnO2和含4molHCl的盐酸共热
D.常温下1mol铁片投入含4molHNO3的浓硝酸中
5.下列关于溶液中所含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则原溶液中有Na+、无K+
B.取少量某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含Fe3+
C.先加适量的稀硝酸将溶液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
D.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含有CO
6.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可用于探索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常温常压下,若该反应产生固体单质16g,则反应中各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均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选项
二氧化硫
硫代硫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B
C
D
A.A B.B C.C D.D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蘸有浓硫酸和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没有白烟,说明硫酸与氨不反应
B.医疗上可用硫酸钡做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酸
C.SO2能用浓硫酸干燥,是因为SO2无还原性
D.常温下,浓HNO3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8.下列化合物不可以由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A.Fe(OH)3 B.FeCl2 C.FeCl3 D.Fe(OH)2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型合金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领域
B.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不适合制造机器零件等
C.氧化亚铁是一种红色粉末,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红色颜料
D.漂白粉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
10.下列有关化学现象和化学概念表述正确的是
A.某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一定具有漂白性
B.Fe(OH)3胶体做电泳实验时,由阴极区红色加深可知Fe(OH)3胶粒带正电荷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一定是氯水中的HClO氧化了Fe2+
D.鉴定FeCl3溶液中含有FeCl2可以滴加酸性KMnO4溶液,若褪色,则证明有FeCl2
1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与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A. B. C.NaCl D.
12.打磨过的铝箔用酒精灯加热会被氧化,形成一层兜着液体的薄膜,该薄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Al B.Al2O3 C.AlN D.Al(OH)3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1)2KClO32KCl+3O2↑,请用双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情况 。
(2)配平: KMnO4+ HCl(浓)→ KCl+ MnCl2+ Cl2↑+ H2O
(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
(b)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是 。
(c)如反应中转移了5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L。
14.回答下列问题:
(1)向AlCl3溶液中持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为 。写出产生上述现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白色絮状沉淀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的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原因是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很多。
方法一: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其现象是 ,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方法二: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其现象是 ,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15.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1)检验溶液中Fe3+存在的常用试剂是 ,证明Fe3+存在的现象是 ,配制含Fe2+的溶液时,常常向溶液中加入少量 ,使被氧气氧化形成的Fe3+还原为Fe2+。
(2)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准备采用下列步骤:
A.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B.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主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
I.为研究X单质的性质,特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III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写出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写出IV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II.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C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D中盛放的试剂是
III.验证铝及化合物性质
(5)铝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偏铝酸钠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方程式: 。
17.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取2mL FeCl3溶液,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 色。
(2)乙组同学取2mL FeCl3溶液,加入少量KI溶液,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淀粉变蓝,请说明淀粉变蓝的原因 。
(3)丙组同学取2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2-3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氯水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丁组同学认为丙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植物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2-3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植物油的作用是 。
(5)甲组同学和乙组同学的实验说明了Fe3+具有 性(填“氧化”或者“还原”,下同)。丙组同学和丁组同学的实验说明了Fe2+具有 性。
18.利用等物质的量的碳酸亚铁(FeCO3)和柠檬酸()反应可制备高效补铁试剂柠檬酸亚铁。回答下列问题:
I.柠檬酸亚铁的制备
(1)柠檬酸亚铁的化学式为 。
(2)制备过程中需要无氧溶液,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溶解氧的简单操作为 。
(3)制备实验所用碳酸亚铁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如图:
①实验前需要用生成的氢气排除装置里的空气,写出操作过程: 。
②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柠檬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80℃水浴加热、搅拌,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制备过程加入少量铁粉的目的是 ;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
II.产品纯度的测定
(5)称取3.00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灼烧产物(Fe2O3)加盐酸完全溶解,加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该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1000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已知:I2+2S2O=S4O+2I-),Na2S2O3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mL,则样品纯度为 %(保留个位小数)。
19.为探究化合物A(仅含三种元素,摩尔质量为198g/mol)的组成与性质,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取3.96g化合物A溶于水中,一段时间后全部转化为B(红褐色沉淀)、C(一种碱)和气体单质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向溶液中加入100mL 0.6mol/L稀硫酸,再加入含有0.08mol KOH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沉淀洗涤后充分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粉末1.60g;将所得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盐10.44g。
(1)化合物A所含有的元素为 ;化合物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化合物A可由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得,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0.某化工厂以甲烷为主要原料来制取合成甲醇及合成氨的原料,其主要反应为:
①(反应中CH4转化率为1)
②(反应中CH4转化率为1)
(反应中CO转化率为)
合成工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气体体积均折算为标准状况):
(1)若只用反应器①来直接合成甲醇。当充入反应器①的甲烷和水蒸气的体积分别为672m3和2240m3时,反应剩余物中CO为 mol、H2为 mol;
(2)若CH4同时和H2O(g)及O2(g)反应,则am3 CH4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物气体的体积V的范围为 。
(3)若充入反应器①的甲烷和水蒸气的体积分别为l体积和3体积,反应剩余物中: V(H2):V(N2):V(CO)=3:1:l。则充入反应器②的富氧空气(只含N2和H2)的体积为 ;富氧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 。
(4)若将25%的富氧空气、CH4和H2O(g)混合并充分反应,反应的产物中n(H2):n(N2)=3:1,来合成氨气,则反应中的H2O(g)富氧空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1.铝虽为金属,但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现将27g的铝粉投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计算:
(1)铝粉的物质的量 ;
(2)消耗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为多少克?
(3)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的体积是多少升?
22.已知X为FeO和CuO的混合物,取两份等质量的X样品进行下列实验:
(1)写出①、②和③步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
② 、 ;
③ 、 。
(2)设从③步所得固体D的质量为32 g,溶液E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气体F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试计算取用的每份X的质量为 ,X中FeO与CuO的质量比为 。
参考答案:
1.B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主要用于作锯片、扩孔器、玻璃刀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晶体硅具有良好的导电功能,可用作半导体材料,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效应,常用作光导纤维,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等各种铝制品,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B。
2.C
试题分析:A.在海轮上装铜块,海轮外壳(含铁)、铜和溶有电解质的海水,形成原电池,铁的腐蚀加快,A项错;B.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杂质,不能用于水的消毒,B错误;C.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2Fe3+ + Cu==Fe2++ Cu2+,故可用作蚀刻印刷电路,C正确;D.氯化铝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属于分子晶体,为共价化合物,工业上采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B
A. 1个P4中含有6个P—P共价键,124gP4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P—P键数目为6NA,故A错误;
B. 1molFe3O4中含有2molFe3+、1molFe2+,则3 mol单质Fe完全燃烧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故B正确;
C. 氯气过量时,FeI2中的Fe2+、I-全部被氧化成Fe3+、I2,则1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C错误;
D. CaO2由Ca2+、离子构成,CaS由Ca2+、S2-构成,二者的摩尔质量均为72g/mol,所以7.2gCaO2与CaS的混合物中离子总数为0.2NA,故D错误;
答案选B。
4.B
A.在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的量不变,A错误;
B.表面已经被氧化的铝片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氧化铝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铝与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氧化铝、铝溶解,符合题意,B正确;
C.1molMnO2和含4molHCl的盐酸共热,随反应的进行盐酸变稀,不再与二氧化锰反应,固体剩余,C错误;
D.常温下1mol铁片投入含4molHNO3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固体未溶解,D错误;
答案为B;
5.C
A.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焰色为黄色,说明待测液中含Na+,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不能确定是否含K+,故A错误;
B.二价铁离子和KSCN不反应,三价铁离子和KSCN溶液反应使溶液呈血红色,二价铁离子易被氯水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Fe2+检验时要先加KSCN溶液后加氯水,防止Fe3+干扰,故B错误;
C.先加适量的稀硝酸将溶液酸化,排除碳酸根等离子的干扰,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故C正确;
D.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可能含有CO或HCO等,故D错误;
故选C。
6.A
已知16gS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反应中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0.5mol,H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生成H2O的物质的量为0.5mol,据此分析解题。
A.由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mol×NAmol-1=NA,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但状态不是在标准状况下而是在常温常压下,则其体积不为11.2L,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0.5mol,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其质量为:0.5mol×158g/mol=79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其分子数目为:0.5mol×NAmol-1=0.5NA,D错误;
故答案为:A。
7.B
A.蘸有浓硫酸和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没有白烟,是由于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并不是不反应,故A错误;
B.医疗上可用硫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酸,也不能被X光透过,故B正确;
C.SO2是还原性气体,浓H2SO4是强氧化性物质,由于在SO2的+4价与硫酸的+6价之间没有中间价态,所以二者不能发生反应,因此SO2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
D.常温下,浓HNO3可以将金属Fe、Al氧化,在金属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Al能与浓硝酸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
8.D
A.Fe(OH)2能够与水和氧气化合生成Fe(OH)3,为化合反应,故A不选;
B.Fe与FeCl3化合生成FeCl2,为化合反应,故B不选;
C.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为化合反应,故C不选;
D.氧化亚铁不溶于水,不能利用化合反应制备Fe(OH)2,故D选;
故选D。
9.C
A.钛合金、耐热合金等新型合金广泛应用于卫星、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领域,A正确;
B.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温度高或受到强外力容易变形,因此不适合制造机器零件等,B正确;
C.氧化亚铁是一种黑色晶体,而氧化铁是一种红色粉末,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红色颜料,C错误;
D.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Ca(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也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因此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0.B
A.某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体现氧化性,说明该气体有还原性,故A错误;
B.Fe(OH)3胶体做电泳实验时,阳极区域颜色变浅,阴极区红色加深,可得出Fe(OH)3胶粒带正电荷,故B正确;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一定是氯水中的Cl2氧化Fe2+变为Fe3+,故C错误;
D.酸性条件下,氯离子能够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导致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不能确定FeCl3溶液中含有FeCl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A
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A符合题意;
B.钠在空气中放置,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故B不符合题意;
C.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故C不符合题意;
D.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铝,剩余单质铝,加热使其熔化,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氧化铝熔点高,使其无法滴落,
故选:B。
13. 2 16 2 2 5 8 KMnO4 Cl2 1:5 56
(1)反应2KClO32KCl+3O2↑中,Cl元素由+5价变为-1价,O元素由-2价变为0价,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用双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情况;
(2)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KMnO4为氧化剂;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HCl为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为Cl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配平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a)根据上述分析,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
(b)反应中KMnO4为氧化剂,HCl为还原剂,16molHCl中只有10mol被氧化,则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是2:10=1:5;
(c)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2价,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根据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可知,生成5mol氯气标况下体积为5×22.4L,转移10mole-,设转移5mol电子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L,则根据反应列式计算:
则,解得V=56L。
14.(1) 白色沉淀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至消失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2)4Fe(OH)2+O2+2H2O=4Fe(OH)3
(3) 溶液变成血红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解析】(1)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少量时,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AlCl3+3NaOH=Al(OH)3↓+3NaCl,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白色沉淀消失,反应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2)
Fe(OH)2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故现象为白色絮状沉淀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的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3)
Fe3+与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溶液;Fe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15. 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铁粉 2FeCl3+Cu=2FeCl2+CuCl2 Fe FeCl2 Fe和Cu HCl FeCl2 Cl2 CuCl2+Fe=FeCl2+Cu、2FeCl3+Fe=3FeCl2、Fe+2HCl=FeCl2+H2↑、2FeCl2+Cl2=2FeCl3
(1)检验溶液中Fe3+存在通常用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Fe3+存在;Fe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了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结合不能引入新杂质分析判断;
(2)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
(3)反应中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未反应的氯化铁,由工艺流程可知,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应是废液与过量的Fe反应,滤液②中含有氯化亚铁,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未反应的铁,加入盐酸,过滤,回收铜,滤液⑤中含有氯化亚铁,与滤液②合并,通入氯气可以得到氯化铁,据此分析解答。
(1)检验溶液中Fe3+存在通常用KSCN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存在Fe3+;配制含Fe2+的溶液时,为了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常加入铁粉(铁钉也可),使被氧气氧化形成的Fe3+还原为Fe2+,故答案为:KSCN溶液;溶液变红;铁粉;
(2)氯化铁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故答案为:2FeCl3+Cu═2FeCl2+CuCl2;
(3)A.废液中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未反应的氯化铁,由工艺流程可知,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应是废液与过量的Fe反应,滤液②中含有氯化亚铁,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和未反应的铁,加入盐酸,滤液⑤中也含有氯化亚铁,与滤液②合并后通入氯气可以得到氯化铁,故答案为:Fe;FeCl2;Fe、Cu;HCl;FeCl2;Cl2;
B.废液中加入铁粉,发生CuCl2+Fe=Cu+FeCl2、2FeCl3+Fe=3FeCl2;滤渣中含有铁、铜,加入盐酸,铁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氯化亚铁与氯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故答案为:CuCl2+Fe=Cu+FeCl2、2FeCl3+Fe=3FeCl2、Fe+2HCl=FeCl2+H2↑、2FeCl2+Cl2=2FeCl3。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废液中加入铁粉,铁能够与氯化铜发生置换反应,与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容易漏写2FeCl3+Fe=3FeCl2。
16.(1)
(2)
(3)
(4)NaOH溶液
(5)
(6)
【解析】(1)
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因此该实验研究的是氯气的性质,则装置I制备氯气,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则IV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生成的氧气中含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收集氧气之前需要除去二氧化碳,则D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
(5)
铝与碱反应,例如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
偏铝酸钠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黄 浅绿 2FeCl3 + 2KI=I2 + 2FeCl2 + 2KCl 2Fe2++Cl2=2Fe3++2Cl- 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氧化 还原
(1)甲组同学取2mL FeCl3溶液,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氯化铁被铁还原生成氯化亚铁,因此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2)乙组同学取2mL FeCl3溶液,加入少量KI溶液,铁离子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因此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淀粉变蓝,反应的方程式为2FeCl3 + 2KI=I2 + 2FeCl2 + 2KCl。
(3)丙组同学取2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氯水具有强氧化性,把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因此再加入2~3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4)由于氯化亚铁也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氯化铁,因此丁组同学认为丙组的实验不够严谨,所以需要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植物油,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组同学和乙组同学的实验说明了Fe3+具有氧化性。丙组同学和丁组同学的实验说明了Fe2+具有还原性。
18.(1)FeC6H6O7
(2)加热煮沸后冷却
(3) 打开K1、K2、K3使稀硫酸分步流下,关闭K1反应一段时间 2HCO+Fe2+= FeCO3↓+ CO2↑+H2O
(4) 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柠檬酸亚铁 除去柠檬酸
(5)81.3%
(1)
柠檬酸的分子式为:C6H8O7,与等物质的量的FeCO3反应生成CO2和H2O,根据原子守恒柠檬酸失去2H,生成柠檬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C6H6O7。
(2)
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溶解氧的简单操作为加热煮沸后冷却。
(3)
①用生成的氢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打开K1、K2、K3使稀硫酸分步流下,关闭K1反应一段时间;②装置C的作用是制备FeCO3,离子方程式为:2HCO+Fe2+= FeCO3↓+ CO2↑+H2O。
(4)
柠檬酸亚铁还原性较强,加入铁粉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柠檬酸亚铁;柠檬酸易溶于乙醇,用乙醇可以除去柠檬酸。
(5)
样品灼烧以后Fe2+转化为Fe3+,加入HCl、KI生成I2,I2+2S2O=S4O+2I-,故有关系式为,n(FeC6H6O7)=n(S2O)=24.8mL×10-3×0.1mol·L-1=0.00248mol,m(FeC6H6O7)= 0.00248mol×246g/mol≈0.61g,m样(FeC6H6O7)= 4m(FeC6H6O7)=0.61g×4=2.44g,纯度为:。
19. K、Fe、O 4FeO42-+10H2O=4Fe(OH)3↓+3O2↑+ 8OH- 2Fe3+ + 3ClO- + 10OH- = 2FeO42-+3Cl + 5H2O(或2Fe(OH)3 + 3ClO- + 4OH- = 2FeO42-+3Cl + 5H2O)
化合物A溶于水中,一段时间后全部转化为B(红褐色沉淀)、C(一种碱)和气体单质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B、D分别为氢氧化铁和氧气,说明A含有Fe元素、O元素。向溶液中加入100mL 0.6mol/L稀硫酸,再加入含有0.08mol KOH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沉淀洗涤后充分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粉末1.60g,该红棕色固体粉末为氧化铁,由铁元素守恒可知,3.96g化合物A含铁,将所得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盐10.44g,该盐为硫酸钾,说明A中含有钾元素,3.96g化合物A含钾,则3.96g化合物A含氧,K、Fe、O的个数比为2:1:4.根据摩尔质量,可得A的化学式为K2FeO4。
(1)根据分析可知,化合物A所含有的元素为:K、Fe、O;合物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42-+10H2O=4Fe(OH)3↓+3O2↑+ 8OH-
(2)化合物A可由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得,根据电子守恒,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 3ClO- + 10OH- = 2FeO42-+3Cl + 5H2O(或2Fe(OH)3 + 3ClO- + 4OH- = 2FeO42-+3Cl + 5H2O)。
【点睛】此题考查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中的三守恒,原子、电荷、电子守恒进行判断。根据物质的特点进行判断所含有的元素,如红褐色沉淀可以得出其中含有铁元素。
20. 1×104 5×104 3am3<V<4am3 2体积 50%
⑴根据方程式进行过量计算,根据不足的物质计算生成的CO、氢气的体积,再根据物质的量等于质量除以摩尔质量来计算。
⑵生成的产物气体为合成氨的原料氢气,只发生反应CH4+H2O(g) → CO+3H2,产物气体的体积最大,只发生2CH4+ O2(g) →2CO+4H2,产物气体的体积最小,据此计算。
⑶根据反应①计算甲烷与水反应生成的CO与氢气体积,设充入反应器②中甲烷体积为V体积,根据反应②表示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的CO与氢气体积,再计算总的CO、氢气,根据CO(g) +2H2(g) → CH3OH(g)计算消耗的CO、氢气体积,再表示出反应剩余物中CO、氢气体积,利用剩余物比例关系列方程,再计算富氧空气中氧气体积、剩余物中氮气体积,再计算富氧空气的体积及富氧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⑷设富氧空气为1mol,则氧气为0.25mol,氮气为1mol−0.25mol=0.75mol,令水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反应①、②计算出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氢气与氮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列方程,据此计算解答。
⑴根据CH4(g)+H2O = CO(g)+3H2(g),672m3甲烷完全反应需要水蒸气体积为672m3,故水蒸气过量,则CO体积为672m3,H2体积为672m3×3= 2016 m3,故CO的物质的量,故氢气的物质的量,反应中CO转化率为,则参加反应的CO为3×104mol×=2×104mol,根据CO(g)+2H2(g)→CH3OH(g),消耗H2物质的量为2×2×104mol = 4×104mol,故剩余CO物质的量=3×104mol− 2×104mol= 1×104mol,剩余氢气的物质的量=9×104mol−4×104mol=5×104mol;故答案为:1×104;5×104。
⑵生成的产物气体为合成氨的原料氢气,只发生反应CH4+H2O(g)→CO+3H2,产物气体的体积最大,由方程式可知,am3CH4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体积为4am3,只发生2CH4+ O2(g) → 2CO+4H2,产物气体的体积最小,由方程式可知,am3CH4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体积为3am3,因此产物气体的体积V的范围为:3am3<V<4am3;故答案为:3am3<V<4am3。
⑶根据CH4(g)+H2O→CO(g)+3H2(g),加入甲烷和水蒸气的体积分别为l体积和3体积,生成1体积CO和3体积H2,设充入反应器②中甲烷体积为V体积,根据2CH4(g) + O2(g)→2CO(g)+4H2,消耗0.5V体积氧气,生成V体积CO和2V体积H2,根据CO(g)+ 2H2(g) → CH3OH(g)(反应中CO转化率为)可知,消耗的CO为(1+V)体积,消耗氢气为(1+V)体积,因此反应剩余物中CO为(1+V)体积,氢气为:3体积+2V体积− (1+V)体积=(5+2V)体积,则(5+2V):(1+V)=3:1,解得V=2,富氧空气中氧气体积=2体积×0.5=1体积,剩余中氮气为(1+V)体积=(1+2)=1体积,故需要富氧空气的体积为1体积+1体积=2体积,则富氧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00%=50%;故答案为:2体积;50%。
⑷设富氧空气为1mol,则氧气为0.25mol,氮气为1mol−0.25mol=0.75mol,令水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CH4(g)+H2O→CO(g)+3H2(g),ymol H2O 与甲烷反应生成3ymol H2,根据2CH4(g) + O2(g)→2CO(g)+4H2,0.25mol氧气生成1mol H2,则(3y+1)mol:0.75mol=3:1,解得y=,则反应中的H2O(g)和富氧空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ol:1mol=;故答案为:。
21.(1)1mol
(2)40g
(3)33.6L
(1)27g Al的物质的量为;
(2)设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xmol,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ymol,,由x==1mol,y==1.5mol,故消耗NaOH的质量为m=n∙M=1mol×40g/mol=40g;
(3)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1.5mol,标况下生成氢气体积为V=n∙Vm=1.5mol×22.4L/mol=33.6L。
22. FeO+2HCl=FeCl2+H2O CuO+2HCl=CuCl2+H2O CO+CuO Cu+CO2 CO+FeO Fe+CO2 Fe+2HC=FeCl2+H2↑ CuCl2+Fe=FeCl2+Cu 56g 9∶5
X为FeO和CuO的混合物,由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①中发生FeO+2HCl=FeCl2+H2O、CuO+2HCl=CuCl2+H2O,所以溶液A中含HCl、FeCl2、CuCl2,反应②中发生CO+CuO Cu+CO2、CO+FeO Fe+CO2,固体B中含Fe、Cu,气体C为CO2,B与A反应生成F为H2,还原性Fe>Cu,固体中的Fe与A中阳离子反应,反应③发生Fe+2HCl=FeCl2+H2↑、CuCl2+Fe=FeCl2+Cu。所得固体D是两份X中CuO中Cu质量为32g,固体D为Cu,溶液E中只含一种金属离子,E一定含FeCl2,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由固体D铜的质量,可求得混合物X中CuO的质量,由与铁反应生成铜、氢气的质量,可计算出固体B中铁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中FeO与CuO的质量及混合物的总质量。
(1)X为FeO和CuO的混合物,由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①中发生FeO+2HCl=FeCl2+H2O、CuO+2HCl=CuCl2+H2O,所以溶液A中含HCl、FeCl2、CuCl2,反应②中发生CO+CuO Cu+CO2、CO+FeO Fe+CO2,固体B中含Fe、Cu,气体C为CO2,B与A反应生成F为H2,还原性Fe>Cu,固体中的Fe与A中阳离子反应,反应③发生Fe+2HCl═FeCl2+H2↑、CuCl2+Fe═FeCl2+Cu;
(2)所得固体D质量为32g,溶液E中只含一种金属离子,根据③发生的反应可知:E一定含FeCl2,固体D为Cu,由Fe+2H+=Fe2++H2↑,可知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m(Fe)=,两份产生中Cu质量相等,由题意可知一份X中含Cu的质量为32g÷2=16g,则每份中CuO的物质的量为n(CuO)=n(Cu)=,m(CuO)=0.25mol×80g/mol=20g;根据反应方程式:Fe+CuCl2=FeCl2+Cu可知:每反应产生1molCu,反应需消耗1molFe,每一份X中含有Cu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25mol,需消耗Fe的质量是m(Fe)=0.25mol×56g/mol=14g,则每一份X中Fe的质量为14g+14g=28g,根据Fe元素守恒可知:n(FeO)=n(Fe)=,所以取用的每份X(FeO与CuO的质量和)的质量为0.5mol×72g/mol+0.25mol×80g/mol=56g;X中FeO与CuO的质量比为0.5mol×72g/mol:0.25mol×80g/mol=36:20=9:5。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及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转化中发生的反应、物质推断及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计算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金属材料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