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作业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6009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作业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6009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作业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6009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作业含答案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
1.(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2.(2020·江苏高考)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3.(2022·江苏新沂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科研人员为研究江苏近海食物网的季节性变化,采用测量生物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13C、15N的含量、按公式计算等方法,获得部分生物的平均营养级,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3C和15N在生物群落中分别以CO2和含N有机物形式流动
B.图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生物群落,但可组成完整食物网
C.夏季三梭蟹的营养级为2.5,说明它同时占有第二、第三营养级
D.不同季节小黄鱼的营养级差异较大,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改变有关
4.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进行调查研究,获得其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结果如表所示(√表示存在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捕食者
被捕食者
绿藻
螺蛳
水草
轮虫
螺蛳
√
√
鲫鱼
√
√
√
√
轮虫
√
A.表格中的几种生物构成4条食物链,鲫鱼与轮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轮虫的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流向鲫鱼
C.如果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没有能量的输入就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D.若螺蛳因某种原因大量减少或全部死亡,湖泊中的鲫鱼产量会减少
5.(2022·广东珠海高三期末)2019年,珠海市获评“中国海鲈之都”称号。目前,珠海市海鲈人工鱼塘养殖面积约3.1万亩,产量约占全国海鲈养殖产量的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小于20%
B.调查鱼塘海鲈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标志物尽量醒目便于计数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由于人工实施了物质和能量的投入,抵抗力稳定性强
D.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物种数少、营养结构简单,其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6.(2022·海南等级考)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D.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7.(2022·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图为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实际个体数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上述三个物种可形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最可能是甲→乙→丙
B.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乙种群
C.最接近“J”型增长模型的是甲种群
D.甲、乙、丙环境容纳量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依次降低
8.(2022·江苏新海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湿地中由浅水区至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浮游动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图中能量流动不具有____________特点。
(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还有一种是通过生物间________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________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4)若该湿地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稳定性下降。
9.(2022·广东广州专题练习)某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A.因湿地退化,某种鸟类死亡率上升,导致该种鸟类丰富度降低
B.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等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严重退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鸟类丰富度也最低,食物网结构相对简单
10.(2022·江苏无锡一模)内蒙古库布其是我国第七大沙漠,经过30多年的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沙区经济不断发展,创造了大漠变绿洲的奇迹,走出了一条立足中国,造福世界的沙漠综合治理之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治理前的沙漠相比,绿洲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B.沙漠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最先出现的是植物
C.绿洲最终能否演替为森林主要取决于演替地的气候条件
D.绿洲中梭梭树高低错落有致,但这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11.(多选)如图为某温带草原中的食物网,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沿着图示途径进行
B.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其中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C.若要猫头鹰增加10 g,则至少需要消耗草1 kg
D.该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少的生物可能是食虫鸟
12.(多选)(2022·江苏如皋中学三模)下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池塘生态系统中,适当增加鱼苗的投放量可提高K值,有利于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D.桑园种桑、养蚕、养鸡丰富了桑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抵抗力稳定性
13.(2022·江苏连云港三模)花生是我国常见的经济作物,在苗期常因虫害而减产。婆婆纳作为早春蜜源植物,花期较长,对花生苗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花生单作、花生与婆婆纳邻作的对比研究(试验田面积均为100 m×100 m)。图1表示花生种植区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2是特定时间种植区3种害虫数量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食蚜蝇和瓢虫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成分),两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花蓟马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向分解者。
(2)在花生种植区利用昆虫的趋黄性,采用黄色黏虫板(20 cm×25 cm)进行诱捕,调查有关害虫的数量,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放置黄色黏虫板时,应采用________法确定放置位点。
(3)图2结果表明,婆婆纳与花生邻作对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作用最明显。与5月30日相比,6月8日花生蚜数量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科研人员统计了对照区花生、实验区花生和实验区婆婆纳植株上食蚜蝇和瓢虫的数量,结果如图3。
图3
①食蚜蝇和瓢虫更多地分布在婆婆纳植株上。一方面婆婆纳为食蚜蝇、瓢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食蚜蝇、瓢虫为婆婆纳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作业(三十二)
1.C [a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c能捕食b等,是消费者,A错误;b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c和f都能捕食生产者a、b,也都能捕食消费者e,所以c和f是杂食动物,C正确;d是植食动物,f是杂食动物,D错误。故选C。]
2.C [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因素,A错误;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原因是昆虫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且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故选C。]
3.D [生物群落中元素主要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因此在生物群落内C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的,A错误;图中纵轴上的生物缺乏生产者和分解者,因此,既不能组成完整生物群落,也不能构成食物网,B错误;本研究中某种生物的营养级是采用测量生物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13C、15N的含量为依据,经统计计算等方法获得的平均营养级,夏季三梭蟹的营养级为2.5,但不能说明它仅占两个营养级,C错误;由于某种生物在不同季节生态系统中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因气候、光照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小黄鱼食物来源可能会发生改变,导致统计结果中不同季节营养级发生较大差异,D正确。故选D。]
4.C [根据表格中的食物关系,可得出5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蛳→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轮虫→鲫鱼、水草→螺蛳→鲫鱼、水草→鲫鱼,鲫鱼和轮虫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轮虫的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其余流向鲫鱼,B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如果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可能就会崩溃,C正确;若螺蛳因某种原因大量减少或全部死亡,则鲫鱼就更多地吃绿藻、水草和轮虫,产量不一定会减少,D错误。故选C。]
5.A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一般来说, 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 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因此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小于20%,A正确;调查鱼塘海鲈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但标志物尽量不要醒目,否则被标志海鲈可能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且在重捕时对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的捕捉是随机的,B错误;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与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不成比例,C错误;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物种数少、营养结构简单,但其群落存在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A。]
6.B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珊瑚虫和体内虫黄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正确;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B错误;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属于人类过度使用生态系统的资源,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C正确;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因此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B。]
7.D [由图可知,乙种群实际个体数大于环境容纳量,且甲种群实际个体数小于环境容纳量,且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于乙种群的,所以很可能是乙种群数量过多,过度捕食甲种群造成此种现象,再结合三种生物中丙种群的数量最少,可知该食物链最可能是甲→乙→丙,A正确;分析题图,乙种群的个体数量远远超过环境容纳量,其种内斗争最激烈,B正确;分析题图,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实际个体数高出很多,即此时甲种群的环境较为理想,故最接近“J”型增长模型的是甲种群,C正确;甲、乙、丙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取决于食物、天敌及生存空间,D错误。故选D。]
8.(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水平
(2)消费者和分解者 单向流动
(3)捕食 13.33 腐生
(4)降低 小型鱼虾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 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9.A [丰富度是物种种类的多少,鸟类死亡率增加会使种群密度下降,不会导致物种种类减少,即不会导致该种鸟类丰富度降低,A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中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是间接价值,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分析表格数据,随着湿地退化,退化程度越严重,积水越少,并且生物多样性指数和鸟类丰富度都下降,严重退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而且鸟类丰富度也最低,故食物网结构相对简单,D正确。故选A。]
10.B [沙漠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低,而绿洲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更为复杂,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高,A正确;沙漠上的演替最先出现的植物是地衣,因为地衣能分泌有机酸,风化岩石,而在有土壤条件的地方的演替最先出现的一般是生长较快的一年生植物,B错误;绿洲最终能否演替为森林主要取决于演替地的气候条件,即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C正确;绿洲中梭梭树为同一种生物,同一种生物高低错落有致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B。]
11.BD [图示过程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A正确;生物群落是一定环境中所有生物的集合,图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若要猫头鹰增加10 g,则食物链按照最短草→兔→猫头鹰,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则至少需要消耗草10 g÷10%÷10%=1 kg,C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之一是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则该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少的生物应该是猫头鹰,D错误。故选BD。]
12.ABC [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适当增加鱼苗的投放量并没有改善环境,因此K值不变,C错误;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桑园种桑、养蚕、养鸡丰富了桑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ABC。]
13.(1)消费者 竞争 流向下一营养级 呼吸消耗 (2)信息传递(物理信息) 五点取样 (3)稻管蓟马 食物减少,花生蚜迁飞到其他区域 (4)①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 传粉和捕食害虫
②婆婆纳邻作可以有效地吸引花生苗害虫的天敌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2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2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含解析),共10页。
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2复习讲义:第4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2复习讲义:第4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胚胎工程及其应用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胚胎工程及其应用作业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