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四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与国家安全课件鲁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四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2节耕地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件鲁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五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2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鲁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课件鲁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第2节世界主要地区课件鲁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五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鲁教版
展开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1.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1)碳循环
指碳元素的转移和交换过程
①概念:碳元素不断地在 大气圈 、水圈、岩石圈以及 生物圈 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②过程:
(2)温室效应①概念: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 长波辐射 ,并通过 大气逆辐射 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②作用:维持地球表面的 温度 。 ③变化:人类活动引起的 温室气体 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人为制造的温室气体增加
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1)碳排放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增长消耗了大量的 煤 、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②植被破坏: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 森林 、草原等的大规模破坏,导致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 贮存 减少。 ③地表水域减少:二氧化碳的 吸收 、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2)影响破坏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碳循环和 碳平衡 ,增强了大气的 温室效应 ,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 环境安全 。
3.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因:各国历史责任和 现实能力 不同。
(2)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①碳交易:二氧化碳 排放权 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 排放权 的“交易机制”。 ②碳减排额:《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 碳减排额 有定量的强制要求。 ③发达国家完成碳减排指标:a.通过 技术 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 b.通过 购买 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指标。
(3)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①中国的承诺2015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②中国的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 低碳 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③中国的行动我国积极推进 绿色发展 ,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④中国的成就我国 碳排放强度 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思维拓展·再提升碳循环和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 在受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前,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收支方面都维持着平衡和稳定状态;人类大规模的碳排放行为,加快了碳循环中的某些环节,增强了原本的温室效应,改变了碳循环和温室效应的原有状态,从而引发了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环境变化。
旁栏边角·再利用读教材选择性必修3 P62图2-1-8和知识窗内容,思考:碳交易对碳减排有什么作用?提示 《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碳减排额有定量的强制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则没有。发达国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碳减排指标,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也可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指标。
易错易混·再判断(1)全球气候变化即指全球气候变暖。( × )(2)在不受人为干扰情况下,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大洋中的一些小岛国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 )(4)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合作中,各国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 )(5)《京都议定书》对签署协议的所有国家的碳减排额都有定量的强制要求。( × )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结构(1)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 自然生态 系统、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 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 自然遗迹 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1)保护 自然本底 。 (2)贮备 物种 。 (3)保护生物多样性。(4)提供 生态服务 。
思维拓展·再提升设立国家公园的意义和价值有哪些?提示 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
旁栏边角·再利用读教材选择性必修3 P67知识窗“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思考下列问题。①分析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特点。提示 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②分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提示 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③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安全的意义。提示 主要体现在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生态服务等。
易错易混·再判断(1)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只有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所有分布区。( × )(2)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缓冲区可以进行旅游活动。( × )(3)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雅鲁藏布江源区的总称。( × )(4)三江源地区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原始性和脆弱性。( √ )
考点一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考题示例(2021湖北卷)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A.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B.东高西低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D.北高南低 (2)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能源消费结构 ②国内生产总值 ③能源利用技术 ④地区人口总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 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 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1)C (2)B (3)A
归纳提升1.碳排放(1)碳循环的过程
(2)碳排放增多的原因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与生态系统
(2)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的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
(4)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健康
3.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1)产生根源: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温室气体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二氧化碳排放权也可进行交换;由此,借助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污染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这样,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2)基本原理: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碳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对应训练(2022山东潍坊二模)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推动碳减排政策措施落实到区县一级是中国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下图示意2000—2017年中国县域人均碳排放量及四大地区县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2006—2017年,东部地区县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减少B.经济发展放缓C.生态环境修复D.产业结构调整2.影响2015年我国县域人均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国家政策C.科技发展D.人口增长
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显示该时间段内,东部地区县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减少,主要原因是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部地区依然是人口迁入区;该区域经济依旧发展迅速;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较小。第2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县域人均碳排放量2015年下降。根据材料信息“推动碳减排政策措施落实到区县一级是中国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可知,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将经济发达区域的产业进行转移,并对碳排放实施限制和要求,碳排放减少,县域人均碳排放量下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人均碳排放量变化关系不大;科技发展是长期的,不会使某一年的碳排放量发生明显变化;县域人口增长放缓,且人口增长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二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考题示例(2021河北卷)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
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
答案 研究主题: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环境资源。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解析 读表可知,1993—2020年,区域研究的关键词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所以其研究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以及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开发环境资源。通过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归纳提升1.自然保护区概况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对应训练(2022河北保定二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2016年由国家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于2021年正式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覆盖了3个东北虎豹的优先保护区域:珲春、长白山和老爷岭,囊括了东北虎、东北豹偏爱的针阔叶混交林等森林类型。据此完成1~2题。1.我国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根本目的是( )①保护东北虎豹,免遭人类过度捕杀 ②维持植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③恢复东北虎豹种群定居,并稳定繁衍 ④修复并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维持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及促进种群扩散的基础是( )A.栖息地较完整B.地理环境复杂C.植被类型多样D.划定活动区域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五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2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五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2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鲁教版,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考题点睛,污染物跨境转移,我国的防控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第1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第1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澜沧江,高寒草原,中华水塔,生物多样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集体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O1,碳元素,二氧化碳和水汽,大气逆辐射,温室效应,化石燃料,地表水域,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加剧,全球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