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8分)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1湘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1湘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泰国水果种类繁多的主导因素是,“泽碧波灌木法”种植方式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31
(2022湖南岳阳十四中二模)冬枣树是喜温树种,抗旱、耐涝、耐瘠薄、抗盐碱能力较强。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位于渭河、黄河、洛河三河交汇处,过去河水泛滥,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村民在黄河滩盐碱地种植冬枣,这里冬枣品质好、产量高。近年来又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销售,有效解决了信息不畅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据此完成1~2题。
1.小坡村冬枣品质好、产量高的原因可能是( )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丰富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晴天多 ③土地含沙量高,松软透气 ④盐碱滩地,无水旱灾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利用“互联网+农业”,可直接解决小坡村冬枣产销环节中的问题是( )
A.土壤肥力低
B.农产品市场定位差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D.交通运输不便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陕西省渭南市位于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①错;陕西省渭南市春季气温回升快,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品质好,②对;位于三河交汇处,土地含沙量高,松软透气,③对;位于渭河、黄河、洛河三河交汇处,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过去河水泛滥,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水旱灾害频繁,④错。C正确。第2题,近年来,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销售,有效解决了信息不畅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利用“互联网+农业”,可直接解决小坡村冬枣产销环节中的问题是农产品市场定位差,B正确。
(2022河北沧州二模)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北部和东北部为山地、高原,中部为平原。泰国盛产多种水果,素有“水果王国”的美称,水果收获季节一般是在3—8月。近年来,泰国热带水果种植业发展较快,产量不断提高,榴梿、龙眼、红毛丹和莽吉柿的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泰国水果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
A.地处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
B.热带风暴影响小,风调雨顺
C.不断引入先进果树管理技术
D.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
4.泰国水果种类繁多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河湖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近年来,泰国水果产量不断提高,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先进的果树管理技术,自然因素变化较小,水热条件与热带风暴变化不大,C正确,A、B错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会扩大泰国水果的销售市场,不是泰国水果产量不断提高的主导因素,D错误。第4题,泰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因地形多样,光热水土组合的空间差异显著,为多种多样的水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地域条件,A错误,B正确;土壤、河湖可能影响水果品质,但对泰国水果种类繁多的影响较小,C、D错误。
(2022广东深圳第二次调研)意大利潘泰莱里亚岛是地中海中的一座火山岛,面积仅83平方千米。该岛地形崎岖,气候炎热,海风猛烈,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岛上居民种植葡萄时,先将低矮的葡萄树种植在深约20厘米的坑中,长出枝条后将葡萄树修剪成放射状的低矮灌木形态,主要用蓄积的雨水灌溉。该种植方式被称作“泽碧波灌木法”,2014年被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泽碧波葡萄酿造的风干甜酒被誉为“潘泰莱里亚的黄金”。左下图是坑中种植的葡萄树桩及新芽。据此完成5~6题。
5.“泽碧波灌木法”种植方式有利于( )
①减少植株光照 ②提高土壤温度 ③保持土壤水分 ④减少植株风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与泽碧波葡萄品质优良关联性最小的因素是( )
A.水源水质 B.昼夜温差
C.光照、热量 D.土壤成分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岛屿位于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土壤温度高,不需要提高土壤的温度;该地晴朗天气较多,光照强烈,葡萄是喜光植物,不需要用该方式种植减少植株光照。①②错误。材料显示这样的种植方式是用蓄积的雨水灌溉,可以保持土壤的水分,③正确;材料中提到岛屿海风猛烈,将葡萄树修剪成放射状的低矮灌木形态有利于减少海风的侵害,④正确。第6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泽碧波葡萄种植方式主要用积蓄的雨水进行灌溉,因此对水源水质要求较低,水源水质对葡萄品质影响较小,A符合题意;昼夜温差大和光照、热量条件好有利于葡萄养分的积累,使葡萄质量更加优良,B、C不符合题意;材料显示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将大大提高葡萄的品质,土壤成分与泽碧波葡萄品质优良关联性较大,D不符合题意。
(2022河北石家庄三模)“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目前我国还有大面积的滨海荒地尚未被开发利用,通过建设“滨海草带”,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据此完成7~9题。
7.“滨海草带”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必须同时具备的特征是( )
A.耐盐和耐涝 B.耐涝和抗风
C.抗风和耐旱 D.耐旱和耐盐
8.我国适宜大规模发展“滨海草带”的地区是( )
A.台湾沿海地区
B.浙闽沿海地区
C.长江入海口地区
D.环渤海地区
9.我国通过建设“滨海草带”,可以缓解的主要问题是( )
A.耕地资源短缺
B.草粮争地矛盾
C.粮食供应不足
D.海岸侵蚀严重
答案 7.A 8.D 9.B
解析 第7题,“滨海草带”地区地下水盐度较高,排水不畅,易发生涝渍,适宜种植的牧草必须同时具备耐盐和耐涝的特征,A正确;滨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较多,并不干旱,牧草品种不必具备耐旱特征,C、D错误;一般草类植株都不是很高,不必具备抗风特征,B错误。第8题,环渤海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蒸发强烈,盐碱地分布广,适宜大规模发展“滨海草带”;台湾沿海地区、浙闽沿海地区和长江入海口地区都位于我国南方,是湿润地区,降水相对较多,土地不容易盐碱化,盐碱地分布较少,适宜生产粮食,应优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滨海草带”。D正确。第9题,我国耕地要优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饲草种植不能“与粮争地”。建设滨海草带即在我国滨海地区扩大饲草种植面积,丰富饲草来源,利于发展牧业,缓解“草粮争地”的矛盾。B正确。
(2022湖南怀化一模)金沙江干热河谷光照充足、气温高。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当地积极开展葡萄与蜜瓜的复合种植模式(葡萄套种、蜜瓜间作)。下图示意葡萄“T”形高架稀植。据此完成10~12题。
10.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两侧山腰经常会出现一条云带,该云带形成的时间段及原因最可能是( )
A.白天,迎风坡气流上升
B.夜晚,背风坡气流下沉
C.白天,谷风气流上升
D.夜晚,山风气流下沉
11.关于该地葡萄种植采用高架稀植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为葡萄根系伸展和枝叶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B.下部通风条件好,减轻葡萄病虫害的发生
C.枝条自然下垂,促进植株生长,提高结果能力和质量
D.便于人工操作和管理,降低了果园的生产成本
12.该地采用葡萄套种、蜜瓜间作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
B.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C.错开农忙时间,利于农事安排
D.为当地农业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答案 10.C 11.D 12.A
解析 第10题,云带经常会出现在两侧山腰,主要是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谷风,谷风在沿山坡爬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在山腰形成云带,C正确。第11题,葡萄属于藤本植物,高架稀植可以为葡萄根系伸展和枝叶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高架稀植光合效率高,叶片分布合理,能促进植株生长,有利于提高结果能力和质量;新梢和果实都集中在植株上部,下部通风条件好,减轻了葡萄病虫害的发生;采用“T”形高架栽培,人工操作不便,利于机械化管理,降低了果园的生产成本。D符合题意。第12题,二者植株高低错位,生长的空间不重叠,有利于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二者的生长周期不同,可以错开农忙时间,利于农事安排;也能为当地农业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但产业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总产出,增加经济收入。A正确。
(2022河北邢台二模)我国华北东部某县,优质耕地占区域总面积的85%,以粮食种植为主。近年来,政府引导,通过土地流转,成为某养殖公司高草生产基地(如下图),农民向职业化转变,耕地利用率也进一步提高。据此完成13~14题。
13.土地流转后,当地( )
A.粮食价格明显上涨
B.农民综合收入提高
C.农业产值显著降低
D.劳动力短缺现象加剧
14.因市场扩大,该生产模式迅速向周边县市扩散,遭到部分人的反对,其认为该模式大范围推广会导致( )
A.生态破坏加剧
B.奶制品滞销
C.财政收入降低
D.粮食产量下降
答案 13.B 14.D
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分析,土地流转后,当地农民综合收入提高,B正确;粮食价格是由国内外统一市场来决定的,不是由当地粮食供应来决定的,A错误;农业产值显著上升,C错误;土地流转后,当地土地成为养殖公司的高草生产基地,而且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所需的劳动力会减少,劳动力短缺现象会有所缓解,D错误。第14题,该生产模式迅速向周边县市扩散,会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粮食产量下降,影响粮食安全,D正确。
(2022河北衡水中学一模)油橄榄是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木本油料作物,3—5月开花,6—9月结果,10—11月成熟,橄榄油素有“植物油皇后”的美誉。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引种油橄榄成功,成为我国著名的油橄榄之乡。下表为陕西省城固县与意大利卡塔尼亚纬度、年均温、日照时数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5~17题。
地点
纬度
年均温/℃
日照时数/小时
开花期
结果期
成熟期
城固
33°N
14.4
311
727
211
卡塔尼亚
37°30'N
18.2
440
1134
284
15.与卡塔尼亚对比,城固县种植油橄榄的不利气候条件是( )
A.冬春季低温冻害
B.生长期光照不足
C.生长期干旱严重
D.秋季相对湿度小
16.近年来,我国居民食用橄榄油比重逐年增大的原因是( )
A.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B.橄榄油价格下降
C.居民环保意识增强
D.橄榄油进口量大增
17.目前,制约陕西省城固县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因素是( )
A.灌溉技术落后
B.种植经验缺乏
C.产量低、油质差
D.市场需求量小
答案 15.B 16.A 17.C
解析 第1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固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城固县纬度较卡塔尼亚低,北部有秦岭山地阻挡冷空气,又位于河谷,空气湿润,对气温有调节作用,因此冬春季低温现象少,冻害少;卡塔尼亚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油橄榄生长期光照充足,而城固县夏季高温多雨,油橄榄生长期光照不足;城固县秋季是雨季之后,相对湿度较大。第16题,根据材料“橄榄油素有‘植物油皇后’的美誉”,近年来,我国居民食用橄榄油比重逐年增大的原因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橄榄油价格是否下降材料没有体现;与居民环保意识关系不大;20世纪70年代,我国引种油橄榄成功,橄榄油进口量不可能大增。第17题,由材料可知,城固县年均温较低,开花期、成熟期、结果期都较短,我国夏季多雨,光照条件较差,因此制约陕西省城固县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因素是油橄榄产量低、油质差;夏季雨热同期,油橄榄生长期水热充足,很少灌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引种成功,不能说种植经验缺乏;橄榄油市场需求量并不小。
18.(2022湖南长沙一中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阿萨姆邦位于印度东北部山区,与中国西藏相邻,农业人口约占61%。阿萨姆邦盛产热带大叶红茶,一年采收夏、秋两季,与夏茶相比,10—11月产的秋茶叶片更厚且表面有蜡质层,味道更香甜。阿萨姆红茶因品质优良而远销世界各地,我国某饮料企业瓶装奶茶的原料也采用从印度进口的阿萨姆红茶。下图为阿萨姆邦的位置示意图和阿萨姆红茶种植景观图。
(1)阿萨姆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试分析原因。
(2)分析该地秋茶更香的原因。
(3)简述我国某饮料企业瓶装奶茶的原料采用阿萨姆红茶的原因。
答案 (1)纬度较低,地处山地、丘陵,海拔较高,气候温和;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充足。
(2)热带季风气候,10—11月降水少,光合作用强(或光照强);与夏季相比,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气温较夏季凉爽,茶叶生长慢,有机质积累多;秋茶表面蜡质层更厚,更能锁住芳香物质。
(3)阿萨姆红茶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品牌效应明显;阿萨姆红茶一年产两季,产量大,能稳定供应;该地经济落后,地租、劳动力成本较低,有价格优势。
解析 第(1)题,该地区纬度较低,且位于印度东北部山区,海拔比平原地区高,夏季较平原气温低,不炎热,冬季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小,不寒冷,全年气候温和。该区域位于南亚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暖湿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受印度东北部山地抬升,多地形雨。第(2)题,与夏茶相比,秋茶叶片产出时间为10—11月,叶片更厚,表面有蜡质层,表面的蜡质层可以有效锁住芳香物质;该区域属季风气候,相比夏季,10—11月降水少,光合作用强;同时秋季气温相对凉爽,茶叶生长慢,有机质的积累更多;与夏季相比,秋季昼夜温差更大,有机质积累更多。所以秋茶更为香甜。第(3)题,我国该企业瓶装奶茶原料采用阿萨姆红茶的原因可从阿萨姆红茶品质优良、知名度高、产量大及供应稳定等方面作答。
19.(2022山东德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8世纪,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区(图1)人口快速增长,农民在山坡开垦坡地,修筑石坎梯田,并在高海拔坡地焚烧原生植被,发展迁移农业。19世纪,比利牛斯山农地开垦达到顶峰。20世纪初期,比利牛斯山南侧的山谷和坡地的麦田大量退耕,附近居民纷纷搬离,当地牧民遂利用高山草场和山谷进行转场游牧;近年来,随着山谷水库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干扰,牧民转场游牧模式发生改变(图2),主要畜种也由绵羊转变为肉牛,高山草场严重退化。
图1
图2
(1)分析18世纪当地农业用地向高海拔地区扩展的原因。
(2)说明20世纪初期山谷退耕为开展转场游牧创造的有利条件。
(3)转场游牧模式改变后,高山草场严重退化,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答案 (1)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加剧,低海拔耕地不能满足需要,高海拔坡地可利用;当时生产技术较落后,高海拔坡地林木较多,燃烧后的炭灰可增加土壤肥力,利于种植。
(2)弃耕地为转场游牧提供了放牧的场地;在弃耕地进行人工饲草种植,为转场游牧提供牧草;随着退耕,附近人口减少,人均畜牧资源增加,有利于载畜量的增加。
(3)与绵羊相比,肉牛体积更大,同等数量情况下消耗的饲料量更大;在高山草场停留时间延长,肉牛消耗饲草的速度逐渐超过草类再生速度;高山草场海拔较高,热量不足,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较弱。
解析 第(1)题,由材料“18世纪,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区(图1)人口快速增长”可知,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加剧,低海拔耕地不能满足需要,高海拔坡地可利用;由材料“农民在山坡开垦坡地,修筑石坎梯田,并在高海拔坡地焚烧原生植被,发展迁移农业”可知,当时生产技术较落后,高海拔坡地林木较多,燃烧后的炭灰可增加土壤肥力,利于种植。第(2)题,由材料“当地牧民遂利用高山草场和山谷进行转场游牧”可知,弃耕地为转场游牧提供了放牧的场地;读图可知,在河谷的弃耕地上分布着人工草场,说明当地牧民在弃耕地进行人工饲草种植,为转场游牧提供牧草;由材料“附近居民纷纷搬离”可知,随着退耕,附近人口减少,人均畜牧资源增加,有利于载畜量的增加。第(3)题,根据材料“近年来,随着山谷水库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干扰,牧民转场游牧模式发生改变(图2),主要畜种也由绵羊转变为肉牛,高山草场严重退化”可知,转场游牧模式改变后,主要畜种由绵羊转变为肉牛,与绵羊相比,肉牛体积更大,同等数量情况下消耗的饲料量更大;转场地减少,在高山草场停留时间延长,肉牛消耗饲草的速度逐渐超过草类再生速度;高山草场海拔较高,热量不足,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较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9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胶莱人工海河得以建成,将,雾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6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白天,磷虾在海水深层活动是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5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五里坡,首批国家公园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