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习题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习题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人教版初中物理同步练习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
1.小聪同学跟家人寒假外出旅游,去了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两石相击”是使石头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响度相近
C.“格外响亮”是指音调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
A.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B.上学路上,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D.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5.2025年我国有望实现宇航员登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在月球上( )
A.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
B.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
C.只能传递次声波
D.只能传递超声波
6.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则( )
A.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一定需要介质
B.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
D.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7.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8.关于回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总是加强原声
B.回声总是使我们听到两次声音
C.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D.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
9.为了参加国家优质课评比,老师带同学们去录播室录课,小明发现录播室墙壁和普通教室不同。如图所示,这种很多小孔的设计在声学方面所起作用是( )
A.为了教室的美观
B.改善声音的音色
C.可以吸音,减弱声音的反射
D.增强声音的反射,使声音更大
10.如图所示是人和狗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单位:Hz),根据这些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能听到的声音狗不一定能听到
B.人发出的声音狗不一定能听到
C.狗能听到的声人不一定能听到
D.狗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5题)
11.已知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回声)。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约为5000m/s)。
12.
(1)如图甲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更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cm;
(2)如图乙所示,秒表的分度值是 ,秒表的读数是 s;
(3)如图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紧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此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13.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和“三音石”都利用了声音的 原理。
1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是我们学习物理常用的方法,我们曾学过的物理量 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出来的:“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 物理研究方法得出来的。
15.如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种类
声速(米/秒)
温度(℃)
空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二氧化碳
0
331
1261
891
337
269
10
337
1284
908
343
273
20
343
1306
924
349
279
30
349
1328
939
355
283
①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 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或“较低”)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10分,共2题)
1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慢慢移近并接触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不断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我们如果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此时将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如果把图乙实验移到月球上进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会”)弹起,说明 ;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
17.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电铃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
(3)此实验说明 。
(4)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_______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在实验基础上加以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1题)
18.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响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1.87秒。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2米/秒,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题)
19.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空气(15℃)
340
海水(25 ℃)
1531
空气(25 ℃)
346
铜(棒)
3750
空气(35 ℃)
352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
1324
铅(棒)
5000
蒸馏水(25 ℃)
1497
铁(棒)
5200
(1)在15℃空气中,声速是 ms,声源发出的声音需要经过 s才能让放在离声源68m处的声音采集设备接收到;
(2)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3)分析表格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写出两种) 、 ;
(4)月球上两个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交流,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
20.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4)根据上面实验,请你想出一个可以让通讯器损坏的宇航员在太空中交谈的办法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0.025;一
12.【答案】(1)A;B;2.20
(2)0.1s;228.7
(3)转换法;能
13.【答案】回声;反射
14.【答案】速度;理想实验
15.【答案】1306;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较低
16.【答案】(1)振动;振幅
(2)空气;不会;真空不能传声
(3)转换
17.【答案】(1)电铃声逐渐变小
(2)电铃声逐渐变大
(3)真空中不能传声
(4)D
18.【答案】解:由题意可知,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2m/s,钢轨长为664m,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664m需要的时间 t声=s声v声=664m332m/s=2s
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1.87s,则第一次响声到达钢轨另一端时,消耗的时间 t声'=t声−Δt=2s−1.87s=0.13s
这个时间大小等于声音从钢轨一端传递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即 t钢=t声'=0.13s
钢轨的长度为664m,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v钢=s钢t钢=664m0.13s≈5107.7m/s
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5107.7m/s。
答: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5107.7m/s。
19.【答案】(1)340;0.2
(2)增大
(3)介质种类;介质温度
(4)真空
20.【答案】(1)固体可以传声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不能
(4)在宇航员头盔之间用一固体相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物理高频考点: 考点3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A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025 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