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我国正值(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 在地球越过P点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 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我国正值夏至日附近,B正确;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AC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北半球正值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过后的两个月属于夏至-秋分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乙、丙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3. 下列对各图中的晨昏线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 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 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 丙图中的CD为晨线
4. 甲图所表示的季节为北半球的()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3. A 4. 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地球自转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
【3题详解】
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为晨线。甲图中AC为晨线,乙图中AO为晨线,丙图中AB为晨线,CD为昏线,故选A。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应为冬季,故选D。
【点睛】晨昏线的综合运用技巧
(1)确定日期和季节
(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
(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3)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的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4)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太原天龙山公路全长30千米,为太原西山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宛若惊龙,腾飞在山脊之上。从起点到终点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下图示意其中一座高架桥。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5. 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布线( )
A 投资少 B. 起伏大 C. 易施工 D. 线路短
6. 图示高架桥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
A. 增加景点 B. 连接景区 C. 方便观景 D. 降低坡度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布线,无法盘山展线会使得道路起伏较大,施工难度大,线路受地形影响弯曲,路程较长,投资较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分布,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高架桥盘旋上升,使道路坡度减小,有利于车辆安全行驶,与增加景点、连接景区、方便观景关系较小,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天龙山公路,也称天龙山防火旅游通道,起点位于原有的公路西南侧,全长30公里,沿途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起点与终点的高低落差达350米,从高空俯瞰,整条公路犹如一条飞龙盘旋在群山峻岭之间,被誉为“云端上的公路”。天龙山防火旅游通道是太原西山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兼具“森林防火”和“山洪防御”的功能,其矫若惊龙的外形,被网民称为最美“网红路、网红桥”。
古村落是形成于历史时期而保存至今的古老村落。下图为黄河支流汾河流域古村落上游空间拓展时序图。完成下列小题。
7. 流域上游古村落较少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水源缺乏 B. 气候干燥
C. 平地狭小 D. 人口稀少
8. 古村落空间发展顺序最可能是( )
A. 由中上游向下游扩展 B. 由中下游向上游扩展
C. 由上游向中下游扩展 D. 由上下游向中游扩展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汾河流域上游多山地,起伏较大,平地面积较小,耕地面积较小,导致古村落较少,因此流域上游古村落较少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平地狭小,C符合题意。汾河流域内上、中、下游的水源条件和气候特征差异不大,因此水源缺乏、气候干燥不是流域上游古村落较少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排除A、B。人口稀少,不属于自然原因,排除D。故选C。
【8题详解】
图中显示,汾河下游的古村落以先秦时代为主,中游的古村落以明朝和隋唐时代最多,上游以明朝时代稍多,这表明当地人们先在河流下游和中游河谷平原垦殖建立聚落,随着当地人口持续增长,平原地区土地开垦殆尽,人地矛盾突出,人们开始垦殖中、上游地形条件较差的区域建立聚落,因此古村落空间发展顺序最可能是由中下游向上游扩展,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01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A.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10. 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地方性分异规律 D.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9. B 10.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图文信息表明,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应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自然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内蒙古高原西部和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以温带荒漠为主,因此沿途依次经过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出发,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考察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水分条件差异的影响,自西向东沿途自然植被依次更替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自然带呈由沿海向内陆更替变化规律,因此体现了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纬度地带性:影响因素—热量。自然带呈南北更替变化规律。如我国东部从海南至漠河依次有: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2)经度地带性:又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水分。自然带呈由沿海向内陆更替变化规律,北半球中纬度最为突出。如我国华北到西北依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温度和降水发生变化,自然带也依次变化。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草原带、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4)地方性分异规律: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2019年6月29日,嘉陵江迎来了两艘500吨级的货船,从四川广元港航行6天半抵达重庆果园港,实现了嘉陵江断航近30年来的首次全江通航,成为川渝地区又一条“水上高速公路”。也成为我国内河主通道中第一条全渠化的河流。全渠化是指在天然河流上修建一系列的闸坝,下级闸坝的回水与上级闸坝尾水相衔接,从而使整条河流成为彼此相连接的渠化河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嘉陵江在历史上是川陕地区物资输送的重要动脉,然而却断航近30年的原因可能是( )
A. 兴修水坝导致嘉陵江水量逐渐减少,其他交通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航运
B.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减少
C. 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道淤塞严重
D. 地处长江上游,航运条件恶劣,多急流、浅滩
12. 嘉陵江全江渠化产生的影响( )
A. 下游会淹没险滩、急弯,增加航道尺度
B. 降低库区内风力,但易造成库岸滑坡、坍塌等现象
C. 提高了船只的载重量,降低了运输成本
D. 全江流速增加,有利于船只的航行,提高了航道通过能力
【答案】11. A 12.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嘉陵江上修建一系列的闸坝,流经地区兴修了多个大坝,建设了多个梯级船闸,梯级船闸通航时间不统一、不连续,导致通航效率低下,大坝的修建导致嘉陵江水量逐渐减少,其他交通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航运,致使嘉陵江断航近30年,A正确;嘉陵江主要流经较湿润地区,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减少并不是嘉陵江断航的主要原因,B错误;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道淤塞严重,材料并无体现,C错误;地处长江上游,航运条件恶劣,多急流、浅滩是嘉陵江全航段航行条件都恶劣的原因,并不是断航的原因,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嘉陵江全江渠化会使上游淹没险滩、急弯,A错误;嘉陵江全江渠化会增大水域面积,增大与周边地区的热力差异,从而增大库区内风力,B错误;嘉陵江全江渠化将使下级闸坝的回水与上级闸坝的尾水相连接,从而使整条河流相连接,航运条件大大改善,通航拖载量增大,安全系数提高,运输成本降低,C正确;嘉陵江全江渠化使上游库区流速减慢,D错误;故选C。
【点睛】修建大坝需要的条件:1、口袋型的地形,腹地广,出口窄,腹地广有利于集水,出口窄有利于建坝;2、河流的落差,水量大;3、地质情况,是否处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怎样;是否有断裂带。一、修建水坝的好处:1、调节河流径流,改善库区气候(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2、可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修建水库的弊端:第一、对库区上游的影响:1、水库蓄水蓄沙,水质下降,洄游产卵的生物数量减少;2、淹没农田,居民要离开家乡。第二、对库区的影响:1、库区水质富营养化,水位上升使得地下水上升,蒸发加剧,导致库区耕地盐碱化;2、蓄水使得库区压力增大可能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如库区地震;第三、对库区下游的影响:1、下游泥沙沉积减弱,有机质沉积减少,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紧张;2、入海口因沉积减缓,加之海浪侵蚀使得三角洲(海岸线)后退威胁沿海地区;3、入海口营养物质减少,影响动植物生存。
大芬村位于深圳市,以在村中复制生产油画为发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油画生产为主,兼顾创作、交易、展览、培训、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化新型创意产业链。其发展阶段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1989年港商选择大芬村作为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特区,画家、画工人数众多 B. 政府支持,油画产业链配套完善
C 毗邻香港,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D. 经济发达,文化产品需求量较多
14. 大芬村油画产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地方产业升级借鉴的有( )
①淘汰传统产业,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
②以提升利润为目标,推进规模化生产
③培育产业集群,开拓产业链高价值环节
④搭建创新平台,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89年港商选择大芬村作为生产基地,进行工业化流水线式油画复制生产,其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大芬村地理位置毗邻香港,且村中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生产成本低,C正确;当时主要从事工业化流水线式油画复制生产,并不需要众多的画家和画工人数,A错误;1989年港商选择大芬村入驻,其发展刚刚起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对文化产品需求量少,且油画产业链配套设施不完善,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大芬村油画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油画生产为基础,兼顾创作、交易、展览、培训、旅游,发展多元化新型创意产业链,并没有淘汰传统产业以发展战路型新兴产业,也没有单纯的推进规模化生产,而是搭建创新平台,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如图中的原创画家群体形成),培育产业集群,开拓产业链高价值环节(发展展览、培训、旅游等产业,产品销售保持高位运行),③④正确,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动力、运输、政策、科技等。
199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运行后,大坝以下河槽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为“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及河槽断面形态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5. 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发生变化,是因为( )
①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 ②黄河下游植树造林 ③大坝加大了水位落差 ④降水增加,流量变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6. 与花园口—夹河滩段相比,泺口—利津段河槽横向展宽不明显最可能因该河段( )
A. 流速较快,河流下蚀更突出 B. 治理黄河工程导致河槽两侧比较稳定
C. 两岸岩石比较坚硬,难侵蚀 D. 河床底部泥沙淤积较松散,更易侵蚀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小浪底至利津河段河床变深,说明泥沙沉积减少,大坝建成后,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水位落差变大,河流下蚀作用增强,使高程减少,①③正确,D项正确。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下游植树造林,对黄河中游含沙量影响不大,②错误。一个区域内短时间降水量变化不大,④错误。A、B、C错。故选D。
【16题详解】
两处河段均位于黄河下游,落差较小,流速较慢,下蚀作用不明显,A项错误;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河岸都是泥沙淤积形成的,抗侵蚀能力差异不大,C、D错误;泺口—利津段接近黄河入海口,泥沙沉积较多,河床浅,水患严重,对黄河治理过程中不断加固两侧堤坝,使河槽两侧稳定,B项正确。故选B。
【点睛】水少沙多是黄河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可使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过程发生改变,河床也会得到相应调整。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7. 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B. “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C. “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D.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18.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 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大量脱发”是指荒漠化,荒漠化的成因是气候干旱、降水少、与气候寒冷无关,治理措施应为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加高加固堤坝是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A错误;“腹泻”是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其成因主要是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另外还有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治理措施为恢复地表植被,护坡、固沟等,B正确;“脚肿”是指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这与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河流含沙量大,容易诱发洪涝灾害,因此应该加高、加固堤坝,减小洪灾的威胁,修筑梯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且应在黄河中游地区,C错误;“动脉阻塞”指的是凌汛,凌汛是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上、下段河道封冻、解冻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过度放牧与垦殖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破冰对黄河防凌至关重要,其作用是扩大断面、增大排冰能力,减少冰凌堵塞,D错误。故选B项。
【18题详解】
黄河上游流经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且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适于梯级开发,A正确,C错误。黄河上游位于位于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属于高原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B错误。黄河上游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D错误。故选A。
【点睛】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与落差大两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已远不能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3%。读某年我国不同地区石油进口量统计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对形成图中不同地区石油进口量差异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石油需求量大
B. 西北地区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石油需求量小
C. 华北地区能源结构多元,主要采用新型清洁能源
D.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耗能工业少,石油需求量小
20. 基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保障我国未来石油安全的措施是( )
A. 彻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B. 加快国内石油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
C. 加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
D. 提高石油的勘探技术,增加我国现有油田的石油开采量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石油需求量大,产量低,进口量大,A正确;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石油需求量小,不适合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错误;华北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新型清洁能源比重较低,C错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耗能工业多,石油需求量较大,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基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为保障我国未来石油安全,应加强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C正确;应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但不可能彻底转变发展方式,A错误;加快国内石油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并不能减轻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状,B错误;我国现有油田很多已经接近枯竭,难以继续增加开采量,应提高石油的勘探技术,增加我国石油资源的后备储量,D错误。故选C。
【点睛】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拓展石油供应渠道;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塞内加尔河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是西非一条国际性河流,海水可上溯到河口以上200千米。该河流下游河谷地带人口稠密,河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1972年,塞内加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三国联合成立了开发塞内加尔河的组织——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负责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和工程实施。下图是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 塞内加尔河河口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受海水污染严重 B. 下游地区需水量大
C. 全流域降水量少 D. 气温高,蒸发量大
22. 三国联合成立了开发塞内加尔河的组织,说明有些资源开发需要( )
A. 全球共同行动 B. 开展多边合作 C. 寻求资金援助 D. 开展技术合作
【答案】21. C 22. B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海水可上溯到塞内加尔河河口以上200千米,说明塞内加尔河受海水污染严重,导致淡水资源短缺,A项错误该河流下游河谷地带人口稠密,需水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B项错误。据图可知,塞内加尔河上游地区降水量大,因此并非全流域降水量少,C项正确。该流域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水资源消耗量大,D项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三国联合成立了开发塞内加尔河的组织,说明该国际性河流的水资源分配等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特点,对其治理开发需开展多边合作,B项正确。河流的治理开发问题是区域性问题,不是全球性问题,无需全球行动,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寻求资金援助、开展技术合作相关信息,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塞内加尔河虽然长度不大,但自上而下却流经不同的气候区,各地降雨量相差很大,从而影响各河段径流的多寡及其季节变化的差异。上游雨量充沛,属多水区,年降水量约1500~2000mm;下游干旱少雨,属少水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经济重建取得“黄金30年”辉煌成就,工业增加值一度领跑全球,洛林地区依托当地资源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众多产业。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洛林地区资源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经济直线下滑,近年来大力谋求“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图1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图2为某同学根据自己所查资料绘制的“辉煌时期洛林地区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23. 法国“黄金30年”时期,洛林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的( )
A. 兴起期 B. 繁荣期 C. 新生期 D. 衰退期
24. 图中产业链显示,该地( )
①产业多以重工业为主 ②过度依赖于矿产资源
③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小 ④铁矿的附加值比较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 洛林地区实施的“绿色转型”战略,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化石能源为主转向清洁能源及能源多元化 ②从传统资源型产业向新兴高技术产业转型 ③促进与循环经济、能源转型相关的产业发展 ④政策扶持成本高、耗能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3. B 24. A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材料“工业增加值一度领跑全球,洛林地区依托当地资源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众多产业”,结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说明法国“黄金30年”时期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经济繁荣,故洛林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的繁荣期,B正确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洛林地区资源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经济直线下滑,应为衰退期;近年来大力谋求“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应为新生期,CD错误;兴起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A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根据产业链可知,产业包括化工、机械等,产业多以重工业为主,①正确;产业部门依托当地的煤炭、铝土矿等资源发展,故过度依赖于矿产资源 ,②正确;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 ③错误;④铁矿主要用于炼铁,炼钢,利用率较低,且附加值比较低,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洛林地区实施的“绿色转型”战略,即向着清洁生产方向转变,化石能源为主转向清洁能源及能源多元化,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①正确; 从传统资源型产业向新兴高技术产业转型,能够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②正确;促进与循环经济和能源转型相关的产业发展,能够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③正确; 政策扶持成本高、耗能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不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绿色转型”战略的实施,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1、加快资源型产业的退出。2、扶持新型主导产业。3、实现产业接续和替代。4、培育发展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5、强化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程度。6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带动经济顺利转型。7、建立并完善多元投资体制。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7.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8.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 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 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26. D 27. C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对河床的侵蚀严重,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北段有汾河支流汇入,增大河流流量,中段河流流量大,加之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会使河床摆动范围增大,与题干矛盾,排除①②;故摆动范围较小可能与该处峡谷河流地貌及两岸坚硬岩石难以侵蚀有关,③④正确。故选C。
【28题详解】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在主汛期,渭河洪峰的汇入会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水流不畅,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泥沙淤积增强,含沙量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形影响流速,河流水量大小跟区域气候有关,要注意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多少主要与河流水量、搬运能力以及流域植被覆盖程度相关。
下图为“某一科考路线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29. 考察人员坐船沿着如图考察路线科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
B. ②处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地处迎风坡,多雨雾天气
C. 过德雷克海峡时为逆风逆水
D. 在大陆西岸航行时会经过大片热带雨林区
30. 关于流经③处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慢途经海轮的航速 B. 不利于渔场的形成
C. 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D. 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答案】29. C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①处洋流为南半球的巴西暖流,而墨西哥湾暖流位于北半球,A错误;图中显示,②处位于30°S~40°S之间,只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错误;读图可知,过南美大陆南端的过德雷克海峡时大致方向为自东向西,而此地盛行西风,有西风漂流流经,因此过该海峡时为逆风逆水,C正确;受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洲大陆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仅分布在赤道以北较小范围,图中考察路线不会经过热带雨林区,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流经③处海域洋流为秘鲁寒流。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会加速自南向北航行的轮船航速,也会减慢自北向南航行海轮的航速,A错误;秘鲁寒流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有利于渔场的形成,B错误;流经③处海域洋流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C正确;秘鲁寒流会把污染区的污染物带至其它海域,从而扩大污染物的影响范围,D错误。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会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寒流相反。(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北海、北海道、纽芬兰)和上升流(秘鲁)易成渔场。(3)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和扩大污染物的影响范围。(4)对航海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节省燃料,缩短航行时间。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31. 阅读图文材料(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位置见图左),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沙漠、戈壁交错分布。西线的老虎口上世纪后半叶风沙灾害严重,“沙平墙、羊上房、庄稼连根拔”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进入21世纪,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当地用作物秸秆、粘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创建了“方格沙障+梭梭林”的治沙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1)分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虎口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2)推测民勤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
(3)说明民勤县“方格沙障+梭梭林”治沙模式的优势。
【答案】(1)流动沙丘广布.沙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风沙天气多;地处山口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强劲;地表植被稀少,拦沙能力弱。
(2)人口激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人类不合理行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用水,土壤盐碱化等),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沙障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材料耐用,压沙效果好,维护费用较低;草方格减弱风速。截留水分,为梭梭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梭梭根系发达,耐旱,抗风沙能力强,存活率高,固沙效果好。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甘肃省民勤县西线的老虎口治沙模式为材料,涉及风沙灾害的成因、生态治沙的效益及优势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主要从沙源、大风、植被覆盖等方面分析;老虎口沙漠广布,有丰富的沙源;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地处山口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进一步加大风力;沙漠广布,地表植被稀少,固沙拦沙能力弱。
【小问2详解】
民勤地区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增速过快,对资源需求量大,给当地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用水,土壤盐碱化)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土地退化、沙化加剧,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使当地气候趋于干旱;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加剧了植被破坏,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小问3详解】
草方格沙障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其作用一方面是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另一方面可以截留水分,增加下渗,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由材料可知,当地用作物秸秆、粘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沙障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沙障能减弱风速,使风沙就地沉积,固沙压沙效果好;同时能截留水分,为梭梭生长提供有利环境;而梭梭根系发达,耐旱,在干旱地区存活率高,抗风沙能力强,固沙效果好。“方格沙障+梭梭林“简易,维护费用较低等。
32. 读瑞士和贵州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横亘全国,风景优美,湖泊众多,享有“世界花园”美誉。贵州省“地无三里平”,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公园省”之称。尽管瑞士和贵州相隔万里且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两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区位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近年来,贵州希望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促进贵州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借鉴学习发展成为“东方瑞士”。
材料二瑞士和贵州地形图。
材料三瑞士和贵州的产业结构。
地区
三大产业结构比
主导产业
瑞士
4∶50∶46
精密仪器设备制造、生物医药、旅游业、银行业、保险业
贵州
15.6∶39.5∶44.9
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中药材加工、旅游业
(1)读材料一、二,比较瑞士和贵州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相似之处。
(2)读材料三,比较归纳瑞士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特点。
(3)结合贵州省的特色和瑞士的发展经验,对贵州省提出产业优化的措施。
【答案】(1)位置:均位于大陆内部,不临海;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气候:光热不足,降水丰富;水源:河湖众多,水源丰富;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种类多。
(2)瑞士的产业结构特点: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较贵州优化;工业中以劳动力素质高的产业、高利润的高端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有旅游业、金融业等高效益产业。贵州省的产业结构特点: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工业以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对瑞士单一、低效,以旅游业为主。
(3)发展科技,提高资金技术投入,适当进行产业转型;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改良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发展水电站,提高水电比重,降低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集约化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积极防治污染;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的种植、加工产业,形成产业链,扩大集聚效应和优势。
【解析】
【分析】本题以瑞士和贵州地形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设置了比较瑞士和贵州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相似之处、比较归纳瑞士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特点、优化贵州省产业的措施三个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图文资料信息提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渗透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等方面。从海陆位置角度分析,贵州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瑞士位于欧洲内陆;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区,贵州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两地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瑞士的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不足,降水丰富;降水丰富,故河湖众多,水源丰富;土壤贫瘠,土层较薄;山区面积广大,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种类多样。
(2)产业结构是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结合材料三中的三大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进行分析。根据三大产业结构比例,瑞士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层次较贵州优化;瑞士以劳动力素质高发展高利润的高端制造业为主,以技术指向型企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有旅游、金融等高效益类型。根据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贵州省的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一产业偏高;根据主导产业工业部门,工业以能源密集型、资源指向型的重化工业为主,具高能耗、污染高、效益低的特点,第三产业与瑞士相比,结构单一低效,以旅游业为主。
(3)措施类的试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结合贵州省的特色和瑞士的发展经验,主要从科技、能源结构、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的种植、加工产业,形成产业链,扩大集聚效应和优势度;发展科技,提高资金技术投入,适当进行产业转型;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改良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发展水电站,提高水电比重,降低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集约化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积极防治污染。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地狭人稠”的“城市岛国”,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新加坡资源匮乏,尤其“缺油少气”,却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
据统计,新加坡的平均日照时间4.51小时,较为丰富。未来50年,加大太阳能使用、提高天然气效能、开发跨国电网和投资低碳替代能源将是新加坡的电力来源与发展重点。
新加坡地理位置及主要航线
(1)比较新加坡与中国的电源结构的不同特点。
(2)新加坡经济发达,且非常重视环保,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程度低。请解释其主要原因。
(3)“十四五”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加坡都是我国“一带一路”能源的重要合作伙伴。分析两国在能源技术领域采取合作的可行性。
【答案】(1)新加坡电源结构单一,以天然气发电为主;中国电源类型多样,以火电为主,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比重较大。
(2)地处赤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多阴雨天气,太阳能发电不稳定;土地资源狭小,设施建设不利。
(3)我国制造业发达,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上有优势;并且在太阳能利用上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新加坡在炼油技术、能源清洁化与低碳化等方面比较先进,两国可以在能源技术方面共同研发、技术交流。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新加坡地理位置及主要航线、2019年新加坡电源结构及2019年中国电源结构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新加坡与中国的电源结构的不同、新加坡清洁能源的利用程度低的原因、中国和新加坡在能源技术领域采取合作的可行性等内容,考查学生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新加坡天然气发电占总发电量的95.3%,石油发电、煤发电和其他占比小,故新加坡电源结构单一,以天然气发电为主;中国电源类型多样,其中火电(煤为主)占59.2%,水电占17.7%,风力发电占10.5%,太阳能发电占10.2%,故中国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比重较大。
【小问2详解】
新加坡经济发达,且非常重视环保,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程度低,原因是新加坡地处赤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风能利用程度低;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晴天少,太阳能发电不稳定;土地资源狭小,不便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小问3详解】
“十四五”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加坡都是我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国的优势是制造业发达,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上有优势,并且在太阳能利用,上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新加坡资源匮乏,尤其“缺油少气”,却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说明新加坡在炼油技术、能源清洁化与低碳化等方面比较先进,占有优势。那么建立在两者优势的基础上,两国可以在能源技术方面共同研发、技术交流,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
34. 图甲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地经度为________。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时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则该地的经纬度可能是_________或_________。
(3)图示时刻,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于东半球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____
A. 小于90° B. 大于90° C. 等于90° D. 等于180°
(4)假设一架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位于60°W,40°N)起飞,以每小时1 110 km的速度向北均速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途中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29.8°N)降落,飞机飞行了约________小时。(取整数)
(5)图乙是图甲的北极俯视图。请在图乙中绘出此时的昼夜状况(用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以及飞机飞行路径(用箭头表示),并注明起飞处E点和降落处F点。(简图画在答题纸上)
【答案】(1)105°W
(2) ①. 160°E,46°52′N ②. 160°E,0° (3)A (4)11
(5)如下图
【解析】
【分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地方时计算、地球表面两点间的距离计算等地球运动相关计算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A地位于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上,地方时是18时,根据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9时,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05°W。
【小问2详解】
由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9时,可计算得出地方时为11时40分的地点的经度是160°E;图甲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的地区有两个,分别处于北回归线南、北两侧,并与北回归线的纬度相差90°-66°34′=23°26′,因此分别在赤道上和46°52′N纬线上。因此该地的经纬度可能是(160°E,46°52′N)或(160°E,0°)。
【小问3详解】
图示日期昼夜平分的纬线是赤道,由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9时,可计算出昼半球的范围是从地方时6时(75°E)向东到地方时为18时(105°W),再结合东西半球划分(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可得,其中位于东半球的范围为75°E向东到160°E),小于9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问4详解】
同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约111 km,飞机沿经线圈飞行,即沿60°W向北到北极后再向南沿120°E飞行,速度为1 110 km/h,所以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10个纬度。根据题干可知,从出发点到降落点,飞机经过北极点,共飞行约110个纬度,飞机飞行时间约11小时。
【小问5详解】
飞机沿60°W和120°E经线圈飞行,且经过北极点。而且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再结合时间和经纬度,由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9时,可计算出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地方时6时(75°E),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地方时为18时(105°W)。最后绘出图示:如下图。
3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境内,濒临大西洋。纳米布沙漠是一片凉爽的海岸荒漠,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
材料二:纳米比亚的海岸线上,广阔的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大西洋,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形成壮观的“倒沙入海”奇景。
材料三:纳米布是纳马语,意为“一无所有的地方”,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四:非洲南部地区示意图。
(1)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纳米布沙漠降水稀少的原因。
(2)推测“倒沙入海”奇景的多发季节及形成条件。
(3)试分析该地气候凉爽的原因及适合火烈鸟集聚的自然条件。
【答案】(1)纳米布沙漠位于南纬10°-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来自于内地,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副热带高压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以冷却凝结成雨;西部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抑制了空气对流,不利于成雨。
(2)夏季(1月);气候干旱,多沙漠;夏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盛行离岸风。
(3)寒流降温减湿,引起气候凉爽;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非洲南部地区示意图为资料,涉及了气候特征,倒沙入海和渔业资源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纳米布沙漠位于南纬10°-30°之间,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东南信风从非洲内陆吹来,由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含量少,难以形成降水;西部沿岸地区受到寒流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作用,空气下冷上暖,形成逆温层,空气对流弱,难以形成降水。
【小问2详解】
从材料可知,纳米布沙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位于非洲大陆西岸,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气候干燥,沙漠面积广大,沙源丰富;该地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夏季受信风带控制,南半球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南风,纳米布沙漠位于大陆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离岸风的所在地,东南信风将纳米布沙漠高大沙丘吹向沿海地区,便呈现出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的“倒沙入海”奇景,因此“倒沙入海”奇景的多发季节是夏季(1月)。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该地西侧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因此气候较为凉爽;鸟类聚集就需要有食物和栖息地,沿岸受东南信风影响,当地为离岸风,因此会在大陆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为火烈鸟提高了相对充足的食物;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精品解析: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河漫滩多分布在, 该地的冬季盛行风向是, 该地冬季风的源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