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038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038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038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0386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0386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0386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0386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0386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评课ppt课件
展开1.学习思路(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的视角看待某一水体类型,通过绘制示意图解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结合典型的区域加以 说明。(2)洋流:在必修第一册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抓住某典型海区,如北大西洋海区或北太平洋海区,总结洋流分布模式,同时联系全球风带模式图,将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化。(3)海—气相互作用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因此不要求对成因进行分析,侧重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的表现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全球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
2.学习技法(1)案例学习法: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如长白山天池与松花江、长江与洞庭湖、黄河下游“地上河”与地下水、松花江与冰雪融水等,尝试绘制示意图进行解释,归纳原理和规律。(2)读图分析法:遵循“读图分析—总结规律—案例探究—归纳影响”的思路,对比全球风带模式图和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8”“0”模式;结合上升流示意图,分析上升流与渔场之间的联系;构建正常年份太平洋中部的热力环流形式,结合示意图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探究其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新视点:认识水体的类型(1)按存在形态分:①液态水,数量最大;②固体水,仅在高纬度、高海拔或特殊条件下存在;③气态水,分布最广但数量最少。(2)按存在空间分: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 名 师 助 学 】
小归纳1:湖泊与河流、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1)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想一想: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答案】不科学。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水位较高的水体可以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当井水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时,河水补给井水,反之,井水补给河水。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小归纳2: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是“地上河”而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不存在地下水补给河流水的情况。
如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西部地区外流河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第2题,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海拔的高山上有固态的冰川存在;我国西部地区外流河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2022年安徽六安月考)基流是补给河川径流的地下水,如图为我国某河径流量与基流量逐月变化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一年中,该河大多数时段都依靠( )A.湖泊水补给 B.地下水补给C.雨水补给 D.积雪融水补给4.该河最可能是( )A.松花江 B.阿克苏河C.黄河 D.长江【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河流径流量与基流量变化一致,根据材料“基流是补给河川径流的地下水”,说明该河大多数时段都依靠地下水补给,B项正确;图文信息没有体现该河流径流量与湖泊水补给、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有关。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松花江、黄河、长江流域主要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这三条河流7、8月流量大,主要是靠降水补给,A、C、D项错误;阿克苏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大,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不断向盆地边缘排泄汇入阿克苏河,所以河流径流量与基流量变化一致的河最有可能是阿克苏河,B项正确。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如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完成第5题。
5.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C.冰雪融水 D.沼泽水【答案】C 【解析】图中径流深度远大于降雨量,且降雨量、气温、径流深度基本呈正相关,说明河流流量与降雨量和气温有关。结合图示可判断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与大气降水量叠加,导致夏季径流深度明显加大。因此,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水量季节变化大,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流入洞里萨湖的“河水倒流”奇观。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的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图甲为洞里萨湖地理位置图,图乙为洞里萨湖西池模式图。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 情 境 探 究 】
(1)推测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并说明理由。【答案】夏季。理由:东南亚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为雨季,进入汛期的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河出现河水流向洞里萨湖的“河水倒流”现象。(2)分析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及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 时间。【答案】洞里萨湖丰水期水位高于地上水库,为水库补给水源,枯水期水位回落,因此,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地上水库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为湖泊的枯水期,即冬春季节。
1.河流的几种补给类型
【 整 合 提 升 】
2.分析径流量特征,判断补给类型(1)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①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河流冬季断流,总体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小。(3)径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调蓄洪水。②地下水补给: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图所示。
[考向1: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2022年广东河源期末)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对洞庭湖出湖流量和泥沙变化具有明显影响。如图示意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区9—11月多年平均月湖容变化。据此完成第1~2题。
【 学 以 致 用 】
1.与夏季相比,9—11月对洞庭湖入江口干流下游附近补给增长最明显的是( )A.雨水补给 B.湖水补给C.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2.9月初至10月初,三峡水库蓄水后洞庭湖的湖容净变化量大于蓄水前,其主要原因是( )A.水库蓄水增多 B.水库补枯增多C.长江水位上升 D.长江流速增加【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夏季,该区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河水补给湖泊。从图中看,9—11月洞庭湖蓄水量持续下降,说明9月份后降水减少,河流水位下降,湖水补给河流,故B项正确。第2题,受季节变化及长江蓄水影响,上游来水减少,降低了长江水位;水库蓄水量增加,蓄水越多,水库下游水位下降幅度越大;水库蓄水量增加,长江和洞庭湖水位差增加,湖水补给长江,洞庭湖的湖容减少,因此湖容净变化量变大,A项正确。水库补枯增多,湖容净变化量应减小,B项错误。长江水位上升补给湖泊,湖容的净变化量会减小,C项错误。洞庭湖湖容的净变化量与长江流速关系很小,D项错误。
[考向2: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2020年新课标全国甲卷)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如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第3~4题。
3.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人工岛地下淡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淡水区范围受大气降水影响大,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会使地下淡水区相对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会导致地下淡水区范围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只有人工岛足够宽,岛屿面积大,汇集地表水的面积广,下渗多,才可以使得人工岛中心附近地下水受海洋咸水影响小。第4题,人工岛地下淡水埋藏并不深,开采难度小,周期短。人工岛范围小,地下淡水区范围比岛屿面积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开发后易导致海水倒灌,淡水区咸度升高,长期如此将不能使用,因此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用水。题目已经明确是地下淡水区,说明该区域基本不受海洋咸水影响,因此水质较差说法有误。
长江从雪山走来,源头有高山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长江向东海奔去,中游有湖泊的调节作用;长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雨水是主要补给;我们赞美长江,它有无穷的源泉,整条河流都有地下水补给。如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答案】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答案】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答案】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小。(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夏季甚至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答案】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1.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描述了河流径流量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方法如下。
(1)识别图中横、纵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单位,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 示的。(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的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年)、丰水期(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从而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3)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①流量是由河流来源决定的。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⑥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考向1: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2022年辽宁沈阳质检)浑河流经辽宁省中东部,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大伙房水库以上河段流经中低山丘陵,以下河段流经辽河下游平原。浑河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达,灌溉便利。如图为浑河干流上的三个水文站2000—2018年月均流量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三个水文站的位置关系是( )A.北口前站位于最下游B.邢家窝棚站位于最下游C.邢家窝棚站位于抚顺站上游D.抚顺站位于北口前站上游2.5—8月抚顺站比邢家窝棚站水量大的原因是( )A.邢家窝棚站上游区间蒸发量大B.抚顺站受大伙房水库的调节作用C.邢家窝棚站上游区间用水量大D.抚顺站上游在此期间降水量更大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结合三个水文站的月均流量可知,北口前水文站水量最少,位于最上游,A项错误;浑河流域水量自上游至下游水量逐渐增加,大伙房水库以下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而农业灌溉用水主要在5—8月,因此在5—8月期间,大伙房水库以下地区河流径流量小于上游,由此判断三个水文站由上游自到下游依次是北口前、抚顺、邢家窝棚,故B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大伙房水库以上河段流经中低山丘陵,以下河段流经辽河下游平原。浑河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达,灌溉便利”可知,抚顺站位于大伙房水库附近,水库蓄水,方便下游灌溉用水,邢家窝棚站位于浑河中下游地区,浑河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达,灌溉便利,用水量大,因此5—8月抚顺站比邢家窝棚站水量大的原因是邢家窝棚站上游区间用水量大,C项正确。
[考向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2022年四川德阳期末)如图为我国某主要河流一监测站2019年11月17日至2020年3月16日通过水量和水位(水面平均海拔)变化情况。该时段河流从逐渐封冻至完全解冻期间,发生过一次凌汛现象。据此完成第3~4题。
3.凌汛现象可能出现在( )A.12月8日前后B.12月27日前后C.2月5日前后D.3月14日前后4.该监测站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凌汛是指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结合图示可知,12月8日前后水位突涨,为凌汛所致。故A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该时段河流从逐渐封冻至完全解冻期间,发生过一次凌汛现象”可知,该河流在冬、春季结冰,排除A、B项。该河流水面平均海拔在980米以上,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排除D项,故选C项。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 教 材 疑 难 助 解 】教材第89页 探究1.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2.海洋水通过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降水至新加坡地面上,转化为河流水或湖泊水;有些湖泊成为河流的源头,将湖泊水转化为河流水;部分降水、河流水、湖泊水下渗至地下,转变为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注入海洋,转变为海洋水。3.面积计算略。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缺乏河湖的蓄水,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教材第91页 活动1.我国东部河流流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内降水量及其变化关系十分密切,主要受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影响。长江、西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流域内雨季长,降水量多,因而它们的径流大,夏汛长;黄河和松花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流域内雨季短(集中于7、8月),降水量少,因而它们的径流量小,夏汛短;松花江还存在因冬春季节降雪,春季融雪补给河流而出现的春汛。
教材第92页 活动1.该观点不准确。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仅需要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且有降雪,还需要春季气温回升时能达到积雪可融化的温度,否则积雪不融化,不能形成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2.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占年径流量比例最大。因为东北地区较黄河中下游和四川盆地冬季平均气温低且有大量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春汛;并且夏季降水比黄河中下游和四川盆地少,雨水补给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山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时间上滞后。因为山区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受地形的影响,气温较平原低,且阳坡与阴坡积雪融化不同步,使山区积雪融化面积比平原小,融化速度比平原慢,因此山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时间上滞后。
教材第93页 活动1.河流较少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山谷地区,多为内流河。河流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流量大,为夏汛。2.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雨水对河流补给少。西部地区山地较高,存在山地冰川,夏季温度急剧升高,冰川大量融化,形成 汛期。
3.相同点: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与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都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点: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初春时节,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河流形成春汛;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在夏季,气温急剧升高,冰川大量融化,河流形成夏汛。4.主要发生在夏季。若夏季(7、8月)出现较强的高温天气过程,雪线迅速抬升,高山积雪或冰川快速融化,形成河流洪水。
教材第94页 活动1.鄱阳湖汛期为夏季,枯水期在冬季。夏季鄱阳湖水源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大气降水和长江水,此时鄱阳湖湖面大,水流从长江流入鄱阳湖。冬季鄱阳湖水源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地下水,此时鄱阳湖湖面小,水流从鄱阳湖流向长江。2.鄱阳湖湖口以下长江江段的径流量曲线会比现在变化幅度大。3.湖泊规模越大,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越明显。位于河流上游的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较小(主要起补给作用),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较大。
教材第95页 活动1.端午节前后,我国东部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汨罗江流域同时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汨罗江的水位往往会暴涨,形成“端午水”。2.汨罗江上中游及大部分支流穿行于山区,受山区地下水补给影响,河流不会断流。
【 课 外 实 践 探 究 】与水相伴的“低地国家”——荷兰荷兰是一个低地国家,有三条河流(默兹河、莱茵河和斯海尔德河)在这里入海。作为海平面以下的国家,荷兰人几百年来都在与水共生。如今这些智慧的结晶,变成了引以为傲的世界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荷兰,了解这个“低地国家”的故事。
【资料搜集】搜集荷兰与水有关的人类活动及相关的景观资料。
【答案】①木鞋较为笨重,不太适合运动,但因其鞋身坚韧、造价低且具有防潮功能,从而受到当地人的青睐。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木材资源(温带落叶阔叶林)较为丰富,便于就地取材。②荷兰地处大陆西岸和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除了提供能源外,风车还能不断地吸水、排水,保障国土免受水患的威胁。③荷兰国土面积小,由于海拔较低,一旦来自海洋的潮汐过大,荷兰的淡水系统就会被倒灌的海水破坏。修建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
【实践探究】荷兰地势低洼,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约有60%的人口居住在这些低洼地区,约有26%的土地是通过填海造陆形成的,这就需要建设大量大型海、河堤坝防水工程。然而,如今位于荷兰南部的部分堤坝被推倒,一片片围海造田得来的“开拓地”再次被海水淹没。荷兰人在水面上建“漂浮屋”,探讨与水共生的方法。如图示意荷兰区域位置(图甲)和阿姆斯特丹的“漂浮屋”景观(图乙)。
探究1:分析荷兰填海造陆抽水选用的动力工具及原因。【答案】动力工具:风车。原因:荷兰位于盛行西风带,地势低平,风力资源丰富;风车易建造,运营成本低;风力资源清洁无污染。探究2:分析荷兰把已建成的堤坝推倒的原因。【答案】填海造陆破坏原有生态环境,滨海湿地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利于河流入海,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降解;填海造陆地区人类活动多,沿海污染严重。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作业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层作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对稳定,大规模,大气运动,2按成因分,盛行风,地转偏向力,南赤道,西风漂流,副极地,营养盐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