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提升学案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病毒全盘点学案(不定项)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病毒全盘点学案(不定项),共12页。
(十六) 病毒全盘点
1.(2023·广东联考)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研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病毒直接复制其RNA
B.在琼脂糖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病毒培养,用于研究
C.RNA病毒容易发生突变,疫苗的研发较困难
D.RNA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细胞就死亡
解析 肝炎病毒侵入细胞后,在RNA复制酶的催化下,可完成对其遗传物质的复制,A项错误;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无法在培养基上单独进行生命活动,B项错误;单链RNA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疫苗的研发较困难,C项正确;RNA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表现生命活动,不一定死亡,D项错误。
答案 C
2.(2023·山东德州期末)科研人员用LCM病毒感染小鼠甲,7天后杀死小鼠并分离得到脾脏细胞,再取带51Cr标记的被LCM病毒感染的同种小鼠乙的吞噬细胞,将上述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经离心后检测到上清液中51Cr的放射性高于对照组(提供脾脏细胞的小鼠未受LCM病毒感染)。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从小鼠甲中分离得到的脾脏细胞中含细胞毒性T细胞
B.LCM病毒感染可激发小鼠甲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小鼠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
D.若去除小鼠甲的APC细胞,上清液中放射性将增强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小鼠甲用LCM病毒感染,进入机体后可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中会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故从小鼠甲中分离得到的脾脏细胞中含细胞毒性T细胞,A、B两项正确;分析题意可知,LCM病毒可感染小鼠的吞噬细胞,故鼠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C项正确;APC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摄取、呈递抗原等作用,若去除小鼠甲的APC细胞,上清液中放射性将降低,D项错误。
答案 D
3.(2023·湖北联考)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丙肝病毒的三位科学家。丙肝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其主要侵染肝细胞,可引发肝炎。如图表示丙肝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对多个丙肝病毒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丙肝。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合成丙肝病毒蛋白质的原料由肝细胞提供
B.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导致丙肝疫苗研制困难较大
C.丙肝病毒的RNA中,每个核糖均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D.过程①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②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
解析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由题干信息丙肝病毒主要侵染肝细胞,可知合成丙肝病毒蛋白质的原料由肝细胞提供,A项正确;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单链RNA的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因此,丙肝疫苗研制困难较大,B项正确;丙肝病毒的RNA中,位于末端的核糖只与一个磷酸基团相连,C项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过程①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②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D项正确。
答案 C
【典例】 (2020·山东卷)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1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 。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 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 。
图2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 。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解析 (1)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依赖于相邻神经元间的突触。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实际上是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需要通过信息分子(去甲肾上腺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识别来完成。(2)体液免疫中,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会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B细胞增殖分化可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3)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即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钠离子(Na+)内流,形成神经元膜内正外负的电位差的过程。结合题图钠离子通道蛋白上含有光敏蛋白,可知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是光敏蛋白接受光刺激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4)实验设计类题目的基本解题思路就是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进行分组处理(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根据题干信息预测实验结果。由题干信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可知,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破坏脑—脾神经通路。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因变量及检测方法:注射N抗原,检测抗N抗体的产生量。根据题干信息“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来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答案 (1)突触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2)细胞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3)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1.抗体专一性与治疗作用的探究。
(1)抗体专一性证明。
①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同时注射某种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对A、B分别注射不同种流感病毒,观察两组实验动物的患病情况。
(2)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破伤风为例)。
①将实验小鼠(大小、年龄、生长、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A、B组注射等量的破伤风毒素,A组再注射从已经获得破伤风免疫力的小鼠体内分离的血清。
③观察两组小鼠的患病情况。
2.疫苗免疫预防的有效性检验。
(1)将大小、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2)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疫苗,和对照组等待相同时间后再接种等量同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不同浓度的病毒疫苗。
(3)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或检测抗体的生成情况。
3.基于胸腺的免疫功能探究。
4.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
(1)将大小、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1组、B2组)。
(2)实验组:切除胸腺,同时给B1组再注入适量T细胞,进行异体皮肤移植。
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进行异体皮肤移植。
(3)观察移植皮肤生长情况,A组、B1组移植皮肤被排斥,B2组移植皮肤未被排斥。
1.破伤风外毒素是一种强毒性蛋白质,经脱毒处理后可制成类毒素。某研究小组利用生理状况相同且健康的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甲组小鼠注射外毒素,小鼠死亡;乙组小鼠注射外毒素并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小鼠存活;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经1~3周后再注射外毒素,小鼠存活。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甲组注射的外毒素不会引起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
B.乙组小鼠存活的原因是抗毒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
C.向丙组小鼠注射的类毒素可与外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D.与丙组相比,乙组小鼠获得的免疫能力可保持较长时间
解析 外毒素作为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因此甲组注射的外毒素会引起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甲组小鼠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不强或外毒素的毒性太强而死亡的,A项不符合题意;乙组小鼠存活的原因是抗毒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可与外毒素结合,阻止外毒素发挥作用,B项符合题意;向丙组小鼠注射的类毒素可引起小鼠产生免疫反应,进而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外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C项不符合题意;乙组注射抗毒血清,丙组注射类毒素后小鼠体内会产生针对类毒素的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可保持较长时间的对相应抗原的记忆,所以与乙组相比,丙组小鼠获得的免疫能力可保持较长时间,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范围广,严重时可致死。流感病毒表面具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多种蛋白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1)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作为 被免疫系统识别,并被 细胞摄取处理,启动体液免疫。B细胞增殖、分化,随后由 分泌抗体。在特异性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它除了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还能 。
(2)研究表明流感病毒的NA可以诱导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为探究NA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能否有效预防流感病毒,研究者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NA溶液、流感病毒、易感细胞(容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没有感染过流感病毒且体重、大小和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60只。
实验方法:把小鼠分为两组,每组30只。两组均接种 。接种后,其中一组培养21天,另一组培养63天,培养后从小鼠体内提取抗体。把两组小鼠产生的抗体与对照抗体分为三组进行实验,选用的对照抗体不能与 特异性结合。请把以下主要的实验步骤进行合理排序:③→ → →
①将甲组抗体(由培养21天的小鼠产生)、乙组抗体(由培养63天的小鼠产生)和丙组抗体(对照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②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③培养易感细胞
④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
结果分析:若NA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能有效预防流感病毒,且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由培养21天的小鼠产生的,则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是 。
解析 (1)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作为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启动体液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它除了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还能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2)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NA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能否有效预防流感病毒,则实验的自变量是NA的有无,因变量是流感病毒的数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等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实验方法:把小鼠分为两组,每组30只。两组均接种等量NA溶液,接种后,其中一组培养21天,另一组培养63天,培养后从小鼠体内提取抗体,把两组小鼠产生的抗体与对照抗体分为三组进行实验,为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选用的对照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主要实验步骤为③培养易感细胞→①将甲组抗体(由培养21天的小鼠产生)、乙组抗体(由培养63天的小鼠产生)和丙组抗体(对照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④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②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结果分析:若NA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能有效预防流感病毒,且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由培养21天的小鼠产生的,则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是甲组抗体能较好的与流感病毒结合,则甲组的病毒含量最少,乙组病毒较少,丙组病毒数量最多。
答案 (1)抗原 抗原呈递 浆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2)等量的NA溶液 流感病毒 ① ④ ② 甲组的病毒含量最少,乙组病毒较少,丙组病毒数量最多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对比实验学案(不定项),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正确写出实验目的,准确写出实验原理,规范写出实验假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基因定位的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学案(不定项),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基因位于X,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学案(不定项),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