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10份)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8第八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8第八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质检卷8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山东卷)实验室用基准Na2CO3配制标准溶液并标定盐酸浓度,应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滴定Na2CO3标准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 Na2C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B.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Na2CO3标准溶液
C.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Na2CO3固体
D.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
解析: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滴定Na2CO3标准溶液,则应将Na2C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将待测盐酸置于酸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量筒的精确度不高,不可用量筒量取Na2CO3标准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25.00 mL Na2C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A说法错误;Na2CO3溶液显碱性,盛放Na2CO3溶液的容器不能用玻璃塞,以防碱性溶液腐蚀玻璃产生有黏性的硅酸钠溶液而将瓶塞黏住,故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Na2CO3标准溶液,B说法正确;Na2CO3有吸水性且有一定的腐蚀性,故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Na2CO3固体,C说法正确;Na2CO3溶液显碱性,甲基橙滴入Na2CO3溶液中显黄色,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且半分钟之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故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D说法正确。
答案:A
2.(2022·湖北卷)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越强。已知:N2H+NH3===NH+N2H4,N2H4+CH3COOH===N2H+CH3COO-,下列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N2H>N2H4>NH
B.N2H>CH3COOH>NH
C.NH3>N2H4>CH3COO-
D.CH3COOH>N2H>NH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强酸能制得弱酸,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则反应N2H4+CH3COOH===N2H+CH3COO-中,酸性:CH3COOH>N2H,反应N2H+NH3===NH+N2H4中,酸性:N2H>NH,故酸性:CH3COOH>N2H>NH,答案选D。
答案:D
3.(2022·浙江卷)已知25 ℃时二元酸H2A的Ka1=1.3×10-7,Ka2=7.1×10-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等浓度的Na2A、NaH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B.向0.1 mol·L-1的H2A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至pH=3,则H2A的电离度为0.013%
C.向H2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11,则c(A2-)>c(HA-)
D.取pH=a的H2A溶液10 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 mL,则该溶液pH=a+1
解析:在等浓度的Na2A、NaHA溶液中,A2-的水解程度大于HA-,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大于后者,故A项错误;溶液中c(H+)=10-3 mol·L-1,H2A电离程度较小,溶液中c(H2A)≈0.1 mol·L-1,Ka1==1.3×10-7,c(HA-)=1.3×10-5 mol·L-1,c(HA-)≈
c(H2A)电离,则H2A的电离度×100%=1.3×10-4×100%=0.013%,故B项正确;向H2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11,=7.1×10-15,则c(A2-)
4.(2022·浙江卷)25 ℃时,苯酚(C6H5OH)的Ka=1.0×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等pH的C6H5ONa和CH3COONa溶液中,c(C6H5O-)>c(CH3COO-)
B.将浓度均为0.10 mol·L-1的C6H5ONa和NaOH溶液加热,两种溶液的pH均变大
C.25 ℃时,C6H5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测得pH=10.00,则此时溶液中c(C6H5O-)=c(C6H5OH)
D.25 ℃时,0.10 mol·L-1的C6H5OH溶液中加少量C6H5ONa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小
解析:醋酸的酸性大于苯酚,则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小,则相同温度下,等pH的C6H5ONa和CH3COONa溶液中c(C6H5O-)
5.(2022·浙江卷)25 ℃时,向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NaOH溶液(醋酸的Ka=1.8×10-5;用0.1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 mL等浓度的盐酸,滴定终点的pH突跃范围4.3~9.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恰好中和时,溶液呈碱性
B.滴加NaOH溶液至pH=4.3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C.滴定过程中,c(Cl-)=c(CH3COO-)+c(CH3COOH)
D.pH=7时,c(Na+)>c(Cl-)>c(CH3COO-)>c(CH3COOH)
解析:恰好中和时,生成氯化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其中醋酸根离子会水解,溶液显碱性,A项正确;滴加NaOH溶液至pH=4.3的过程中,若只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根据电离常数,0.1 mol·L-1的醋酸中,
c(H+)≈c(CH3COO-)===3×10-3.5 mol·L-1>1.0×
10-4.3,故用氢氧化钠滴定的过程中,醋酸也参加了反应,则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和CH3COOH+OH-===CH3COO-+H2O,B项错误;滴定前盐酸和醋酸的浓度相同,故滴定过程中,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Cl-)=c(CH3COO-)+c(CH3COOH),C项正确;向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NaOH溶液,当盐酸的体积为20 mL时,溶液为氯化钠和醋酸的混合溶液,显酸性,需要再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当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30 mL时,溶液为NaCl和等浓度的CH3COONa、CH3COOH,根据Ka=1.8×10-5>Kh==可知,此时溶液仍然呈酸性,需继续滴加NaOH溶液,故有c(Na+)>c(Cl-)>c(CH3COO-)>c(CH3COOH),D项正确。
答案:B
6.(2022·全国乙卷)常温下,一元酸HA的Ka(HA)=1.0×10-3。在某体系中,H+与A-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设溶液中c总(HA)=c(HA)+c(A-),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Ⅰ中c(H+)=c(OH-)+c(A-)
B.溶液Ⅱ中的HA的电离度[]为
C.溶液Ⅰ和Ⅱ中的c(HA)不相等
D.溶液Ⅰ和Ⅱ中的c总(HA)之比为10-4
解析:常温下溶液Ⅰ的pH=7.0,则溶液Ⅰ中c(H+)=c(OH-)=1×10-7 mol·L-1,c(H+)<
c(OH-)+c(A-),A项错误;常温下溶液Ⅱ的pH=1.0,溶液中c(H+)=0.1 mol·L-1,Ka==1.0×10-3,c总(HA)=c(HA)+c(A-),则=1.0×
10-3,解得=,B项正确;根据题意,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Ⅰ和Ⅱ中的c(HA)相等,C项错误;常温下溶液Ⅰ的pH=7.0,溶液Ⅰ中c(H+)=1×10-7 mol·
L-1,Ka==1.0×10-3,c总(HA)=c(HA)+c(A-),=1.0×10-3,溶液Ⅰ中c总(HA)=(104+1)c(HA),溶液Ⅱ的pH=1.0,溶液Ⅱ中c(H+)=0.1 mol·L-1,Ka==1.0×10-3,c总(HA)=c(HA)+c(A-),=1.0×10-3,溶液Ⅱ中c总(HA)=1.01c(HA),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Ⅰ和Ⅱ中的c(HA)相等,溶液Ⅰ和Ⅱ中c总(HA)之比为[(104+1)c(HA)]∶[1.01c(HA)]=(104+1)∶1.01≈104,D项错误。
答案:B
7.(2022·湖南卷)室温时,用0.100 mol·L-1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15.00 mL浓度相等的
Cl-、Br-和I-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lg c(Ag+)与V(AgNO3)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Ksp(AgCl)=1.8×10-10,Ksp(AgBr)=5.4×10-13,Ksp(AgI)=8.5×10-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有白色沉淀生成
B.原溶液中I-的浓度为0.100 mol·L-1
C.当Br-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Cl-沉淀
D.b点:c(Cl-)>c(Br-)>c(I-)>c(Ag+)
解析:向含浓度相等的Cl-、Br-和I-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根据三种沉淀的溶度积常数,三种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I-、Br-、Cl-,根据滴定图示,当滴入4.50 mL硝酸银溶液时,Cl-恰好沉淀完全,此时共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4.50 mL×10-3 L·mL-1×0.100 0 mol·L-1=4.5×10-4 mol,所以Cl-、Br-和I-均为1.5×10-4 mol。I-先沉淀,AgI是黄色的,所以a点有黄色沉淀AgI生成,故A项错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为1.5×10-4 mol,则I-的浓度为=0.010 0 mol·L-1,故B项错误;当Br-沉淀完全时(Br-浓度为1.0×
10-5 mol·L-1),溶液中的c(Ag+)===5.4×10-8 mol·L-1,若Cl-已经开始沉淀,则此时溶液中的c(Cl-)===3.3×10-3 mol·L-1,原溶液中的c(Cl-)=c(I-)=0.010 0 mol·L-1,则已经有部分Cl-沉淀,故C项正确;b点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溶液中的I-、Br-、Cl-全部转化为沉淀,则Ag+浓度最大,根据溶度积可知,b点各离子浓度为:c(Ag+)>c(Cl-)>c(Br-)>c(I-),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22·辽宁卷)甘氨酸(NH2CH2COOH)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25 ℃时,NHCH2COOH、NHCH2COO-和NH2CH2COO-的分布分数[如δ(A2-)=]与溶液pH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甘氨酸具有两性
B.曲线c代表NH2CH2COO-
C.NHCH2COO-+H2ONHCH2COOH+OH-的平衡常数K=10-11.65
D.c2(NHCH2COO-)
答案:D
9.(2022·深圳光明高级中学月考)常温下,用0.01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010 0 mol·L-1的HCl和HA的混合溶液,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HA的电离常数Ka=1.0×1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溶液中:c(Na+)=c(Cl-)>c(HA)>c(A-)>c(H+)>c(OH-)
B.若c点的pH=5,则该点溶液中:c(HA)=c(A-)
C.曲线上任何一点溶液中:c(Cl-)=c(A-)+c(HA)
D.在滴定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d>c>b>a
解析:b点溶液中:可认为HCl完全反应,溶质成分为NaCl和HA,且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溶液显酸性,c(Na+)=c(Cl-),HAH++A-部分电离,水中也能电离产生氢离子,故氢离子浓度大于A-,A项错误;HA的电离常数Ka==1.0×
10-5,若c点的pH=5,c(H+)=10-5 mol·L-1,c(HA)=c(A-),B项正确;HCl和HA的混合溶液中浓度相等,物质的量也相等,根据物料守恒,曲线上任何一点溶液中:c(Cl-)=
c(A-)+c(HA),C项正确;在滴定过程中,d点为滴定终点,溶质成分为正盐:NaCl和NaA,水的电离程度最大,起点为酸溶液,酸抑制水电离,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抑制程度逐渐减弱,生成正盐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水的电离程度:d>c>b>a,D项正确。
答案:A
10.(2022·广东实验中学模拟)室温下,用0.1 mol·L-1的盐酸滴定相同浓度的25 mL溴化肼(N2H5Br)溶液,已知肼(N2H4)是二元弱碱,N2H4+H2ON2H+OH- Kb1=1.0×10-6,N2H+H2ON2H+OH- Kb2=1.3×10-15,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2H4与硫酸反应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2H6(HSO4)2
B.b点表示盐酸与溴化肼恰好完全反应:c(Cl-)=c(Br-)>c(N2H)
C.a点对应的溶液中:c(Br-)+c(OH-)=c(N2H)+2c(N2H)+c(H+)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Cl-)>c(Br-)>c(H+)>c(N2H)>c(N2H)>c(OH-)
解析:由于肼是二元碱,N2H4与硫酸形成的是酸式盐,则硫酸过量,N2H4完全生成N2H,所以生成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2H6(HSO4)2,A项正确;25 mL 0.1 mol·L-1的盐酸和25 mL 0.1 mol·L-1的溴化肼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浓度的N2H6Br2和N2H6Cl2,但N2H要水解,离子浓度减小,所以浓度关系为c(Cl-)=c(Br-)>c(N2H),B项正确;溴化肼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关系为:c(Br-)+c(OH-)=c(N2H)+2c(N2H)+c(H+),C项正确;由b点可知得到等量的N2H6Br2和N2H6Cl2,物质的量均为0.001 25 mol,再加入大约15 mL盐酸,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1 5 mol,且氢离子抑制N2H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减小,N2H的浓度增大,所以c点c(N2H)>c(H+),D项错误。
答案:D
11.(2022·广州六中模拟)某温度下,分别向10.00 mL 0.1 mol·L-1 KCl和K2Cr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AgNO3溶液,滴加过程中-lg c(M)(M为Cl-或CrO)与AgNO3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L1表示-lg c(Cl-)与V(AgNO3)的变化关系
B.M点溶液中:c(NO)>c(K+)>c(Ag+)>c(H+)>c(OH-)
C.该温度下,Ksp(Ag2CrO4)=4.0×10-12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 mol·L-1的KCl和K2CrO4溶液,则曲线L2中N点移到Q点
解析:KCl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铬酸钾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rO4+2AgNO3===Ag2CrO4↓+2KNO3,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在相同浓度的KCl和K2CrO4溶液中加入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氯离子浓度减小的更快,所以L1代表是-lg c(Cl-)与V(AgNO3)的变化关系,故A项正确;M点加入的硝酸银溶液体积是15 mL,根据反应方程式KCl+AgNO3===AgCl↓+KNO3可知,生成0.001 mol硝酸钾和0.001 mol氯化银,剩余0.000 5 mol硝酸银,则c(NO)>c(K+)>c(Ag+),银离子水解使溶液表现酸性,则c(H+)>c(OH-),所以M点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O)>c(Ag+)>c(H+)>c(OH-),故B项正确;N点纵坐标的数值是4,则Ag2CrO4在沉淀溶解平衡中c(CrO)=10-4.0 mol·
L-1,c(Ag+)=2×10-4 mol·L-1,Ksp(Ag2CrO4)=c(CrO)·c2(Ag+)=10-4.0×(2×10-4)2=4.0×
10-12,故C项正确;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 mol·L-1的KCl和K2CrO4溶液,完全沉淀CrO需要10 mL AgNO3溶液,但因为溶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所以此时-lg(CrO)仍为4,故曲线L2滴定突跃段整体向左移,N点纵坐标不变,故D项错误。
答案:D
12.(2022·珠海第二中学阶段练习)常温下,浓度相同的一元弱酸HA稀溶液和一元弱碱BOH稀溶液互相滴定,溶液中pH与lg 或lg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A和BOH的电离常数为Ka和Kb,且b和b′点的纵坐标之和为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b>10-5
B.a和a′点的纵坐标之和为14
C.水的电离程度:a′ D.溶液中的c(B+):c点大于c′点
解析:BOH溶液中滴加HA溶液,发生酸碱中和,溶液的pH随着HA溶液的滴加,pH逐渐降低,即a′~d代表pH与lg 关系图,同理可得a~d代表pH与lg 关系图。d点两曲线pH相同,该点的pH=7,c(OH-)=10-7 mol·L-1,已知lg >2,则c(B+)>100c(BOH),该温度下,Kb= >10-5,A项正确;取lg =0,该温度下,Kb=c(OH-),同理Ka=c(H+),b和b′点的纵坐标之和为14,推出Ka=Kb′,a′点:c(OH-)=10Kb,此时pHa′=-lg ,同理,a点对应pHa=-lg 10Ka,pHa′+pHa=-lg +-lg 10Ka=14,B项正确;b和b′点的纵坐标之和为14,b点溶液中c(H+)等于b′点溶液中c(OH-),两点对水的电离影响程度相等,d点两曲线pH相同,该点的pH=7,因此a′~d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即水的电离程度:a′<b<c′<d,C项正确;a′~d曲线是BOH溶液中滴加HA溶液,a~d曲线是HA溶液中滴加BOH溶液,根据B选项分析,BOH和HA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d点pH=7,此时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因此c′点c(B+)大于c点c(B+),D项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3.(18分)(2022·浙江卷)氨基钠(NaNH2)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夹持、搅拌、尾气处理装置已省略)制备。
简要步骤如下:
Ⅰ.在瓶A中加入100 mL液氨和0.05 g Fe(NO3)3·9H2O,通入氨排尽密闭体系中空气,搅拌。
Ⅱ.加入5 g钠粒,反应,得NaNH2粒状沉积物。
Ⅲ.除去液氨,得产品NaNH2。
已知:NaNH2几乎不溶于液氨,易与水、氧气等反应。
2Na+2NH3===2NaNH2+H2↑;
NaNH2+H2O===NaOH+NH3↑;
4NaNH2+3O2===2NaOH+2NaNO2+2N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NO3)3·9H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Ⅰ,为判断密闭体系中空气是否排尽,请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反应速率应保持在液氨微沸为宜。为防止速率偏大,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步骤Ⅰ中,搅拌的目的是使Fe(NO3)3·9H2O均匀地分散在液氨中
B.步骤Ⅱ中,为判断反应是否已完成,可在N处点火,如无火焰,则反应已完成
C.步骤Ⅲ中,为避免污染,应在通风橱内抽滤除去液氨,得到产品NaNH2
D.产品NaNH2应密封保存于充满干燥氮气的瓶中
(5)产品分析:假设NaOH是产品NaNH2的唯一杂质,可采用如下方法测定产品NaNH2纯度。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佳操作并排序。
准确称取产品NaNH2x g→____→____→____→计算。
a.准确加入过量的水
b.准确加入过量的HCl标准溶液
c.准确加入过量的NH4Cl标准溶液
d.滴加甲基红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4.4~6.2)
e.滴加石蕊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4.5~8.3)
f.滴加酚酞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8.2~10.0)
g.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
h.用NH4Cl标准溶液滴定
i.用HCl标准溶液滴定
解析:在硝酸铁催化下钠与液氨反应生成NaNH2和氢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保证液氨处于微沸状态,需要用冷却液控制一定的温度。NaNH2易与水和氧气发生反应,所以装置B中Hg可防止氧气、水进入密闭体系,导气口N与尾气处理装置连接再处理氨等。(1)结合实验原理,根据实验操作中加入Fe(NO3)3·9H2O的用量很少,可推知Fe(NO3)3·9H2O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结合已知信息可知,制备得到的NaNH2易与水和氧气发生反应,所以装置B中Hg可防止氧气、水进入密闭体系,干扰NaNH2的制备。(2)结合氨极易溶于水,空气中的氮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所以为判断密封体系中空气是否排尽,可设计方案如下:试管中加满水倒扣于水槽中,M处通入氨,将N处排出的气体导入试管内。如试管底部出现气泡,则空气尚未排尽,如未出现气泡,则说明空气已排尽。(3)上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均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为防止反应速率偏大,可实施的措施有:分批少量加入钠粒;降低冷却液温度;适当增加液氨量。(4)步骤Ⅰ中,搅拌可使液体混合均匀,所以搅拌可使少量的催化剂Fe(NO3)3·9H2O均匀分散在液氨中,A项正确;步骤Ⅱ中,由于液氨处于微沸状态,故生成的氢气中混有一定量的氨,氢气虽然是可燃性气体,由于氨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当氨中只有少量氢气时,则也不能被点燃、不会产生火焰,且点燃易燃气体有安全隐患,B项错误;步骤Ⅱ中得到的粒状沉积物,颗粒较小,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所以不适宜选用抽滤装置进行过滤,C项错误;因为制备的产品NaNH2易与水和氧气发生反应,所以可密封保存于充满干燥氮气的瓶中,D项正确;故选BC。(5)题干信息中提到假设产品NaNH2的唯一杂质为NaOH,因为产品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氨,所以可设计利用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因滴定终点时,溶液中含氯化钠和氯化铵,所以需选用酸性条件下的酸碱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加入过量的盐酸再利用氢氧化钠标准液反滴定,最终利用所测数据计算得出产品中NaNH2的纯度,故涉及的操作步骤为:准确称取产品x g→加入过量盐酸标准溶液→加入滴加甲基红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产品纯度,故答案为bdg。
答案:(1)作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 防止氧气、水进入密闭体系
(2)试管中加满水倒扣于水槽中,M处通入氨,将N处排出的气体导入试管内。如试管底部出现气泡,则空气尚未排尽,如未出现气泡,则说明空气已排尽
(3)分批少量加入钠粒(或降低冷却液温度或适当增加液氨量)
(4)BC
(5)b d g
14.(16分)(2022·山东卷)工业上以氟磷灰石[Ca5F(PO4)3,含SiO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磷酸和石膏,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解时有HF产生。氢氟酸与SiO2反应生成二元强酸H2SiF6,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盐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精制Ⅰ中,按物质的量之比n(Na2CO3)∶n(SiF)=1∶1加入Na2CO3脱氟,充分反应后,c(Na+)=________mol·L-1;再分批加入一定量的BaCO3,首先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物质
BaSiF6
Na2SiF6
CaSO4
BaSO4
Ksp
1.0×10-6
4.0×10-6
9.0×10-4
1.0×10-10
(3)SO浓度(以SO3%计)在一定范围时,石膏存在形式与温度、H3PO4浓度(以P2O5%计)的关系如图甲所示。酸解后,在所得100 ℃、P2O5%为45的混合体系中,石膏存在形式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洗涤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而不使用水,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收利用洗涤液X的操作单元是________;一定温度下,石膏存在形式与溶液中P2O5%和SO3%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条件能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转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65 ℃、P2O5%=15、SO3%=15
B.80 ℃、P2O5%=10、SO3%=20
C.65 ℃、P2O5%=10、SO3%=30
D.80 ℃、P2O5%=10、SO3%=10
解析:氟磷灰石用硫酸溶解后过滤,得到粗磷酸和滤渣,滤渣经洗涤后结晶转化为石膏;粗磷酸以精制Ⅰ脱氟、除硫酸根离子和SiF,过滤,滤液经精制Ⅱ等一系列操作得到磷酸。(1)氢氟酸与SiO2反应生成二元强酸H2SiF6,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HF+SiO2===2H++SiF+2H2O。(2)精制Ⅰ中,按物质的量之比n(Na2CO3)∶n(SiF)=1∶1加入Na2CO3脱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iF6+Na2CO3===Na2SiF6↓+CO2↑+H2O,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Na2SiF6,溶液中有饱和的Na2SiF6,且c(Na+)=2c(SiF),根据Na2SiF6的溶度积可知Ksp=c2(Na+)·c(SiF)=4c3(SiF),c(SiF)==1.0×10-2 mol·L-1,因此c(Na+)=2c(SiF)=2.0×10-2 mol·L-1;同时,粗磷酸中还有硫酸钙的饱和溶液,c(Ca2+)=c(SO)==3.0×10-2 mol·L-1;分批加入一定量的BaCO3,当BaSiF6沉淀开始生成时,
c(Ba2+)==1.0×10-3 mol·L-1,当BaSO4沉淀开始生成时,c(Ba2+)=≈3.3×10-9 mol·L-1,因此,首先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SO,然后才是SiF。(3)根据题图中的坐标信息,酸解后,在所得100℃、P2O5%为45的混合体系中,石膏存在形式为CaSO4·0.5H2O;CaSO4在硫酸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因此,洗涤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而不使用水的原因是减少CaSO4的溶解损失,提高产品石膏的产率;洗涤液X中含有硫酸,其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由于酸解时使用的也是硫酸,因此,回收利用洗涤液X的操作单元是酸解。由题图甲信息可知,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的转化,由题图乙信息可知,体系温度为65 ℃时,位于65 ℃线上方的晶体全部以CaSO4·0.5H2O形式存在,位于65 ℃线下方的晶体全部以CaSO4·2H2O形式存在。体系温度为80 ℃时,位于80 ℃线下方的晶体全部以CaSO4·2H2O形式存在,位于80 ℃线上方的晶体全部以CaSO4·0.5H2O形式存在,据此分析:P2O5%=15、SO3%=15,由题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65 ℃线以下,晶体以CaSO4·2H2O形式存在,可以实现石膏晶体的转化,A项符合题意;P2O5%=10、SO3%=20,由题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80 ℃线的上方,晶体全部以CaSO4·0.5H2O形式存在,故不能实现晶体的转化,B项不符合题意;P2O5%=10、SO3%=30,由题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65 ℃线上方,晶体全部以CaSO4·0.5H2O形式存在,故不能实现晶体转化,C项不符合题意;P2O5%=10、SO3%=10,由题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80 ℃线下方,晶体全部以CaSO4·2H2O形式存在,故能实现晶体的完全转化,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能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转化的是AD。
答案:(1)6HF+SiO2===2H++SiF+2H2O
(2)2.0×10-2 SO
(3)CaSO4·0.5H2O 抑制CaSO4的溶解,提高产品石膏的产率 酸解 AD
15.(18分)(2022·广东实验中学模拟)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KMnO4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配制1.0×10-3 mol·L-1 KMnO4溶液、0.40 mol·L-1草酸溶液。将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按如下比例混合。
[设计实验]
序号
V(KMnO4)/mL
V(草酸)/mL
V(H2O)/mL
反应温度/℃
①
2.0
2.0
0
20
②
2.0
1.0
1.0
20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认为上述实验应控制pH相同,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盐酸 b.硫酸 c.草酸
[实施实验]
小组同学将溶液pH调至1并进行实验①和②,发现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两个阶段:
ⅰ.紫色溶液变为青色溶液。
ⅱ.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溶液。
资料:(a)Mn2+在溶液中无色,在草酸中不能形成配合物;
(b)Mn3+无色,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Mn3++2C2O[Mn(C2O4)2]-(青绿色)后氧化性减弱;
(c)MnO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MnO和MnO2。
(3)乙同学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阶段ⅰ中可能产生了MnO。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进一步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Mn(C2O4)2]-,反应过程中MnO和[Mn(C2O4)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4)第ⅰ阶段中检测到有CO2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此推测,若在第ⅱ阶段将c(H+)调节至0.2 mol·L-1,溶液褪至无色的时间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结论与反思]
(6)上述实验涉及的反应中,草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反应可能是分阶段进行的。草酸浓度的改变对不同阶段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能不同。
解析:(1)由题干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①和②只有草酸的浓度不同,故该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盐酸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影响实验结论,a不合题意;硫酸不与草酸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不会影响实验结论,b符合题意;实验中本身就是探究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c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3)由题干信息(c)可知,MnO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MnO和MnO2,而阶段ⅰ溶液呈酸性,故不可能产生,故答案为:不合理,酸性条件下MnO不稳定,未观察到溶液中产生黑色(MnO2)沉淀。(4)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第ⅰ阶段中检测到有CO2气体产生同时生成[Mn(C2O4)2]-,则该阶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4H2C2O4===[Mn(C2O4)2]-+4CO2↑+4H2O。(5)据此推测,若在第ⅱ阶段将c(H+)调节至0.2 mol·L-1,即增大溶液中的H+浓度,则溶液中的草酸根离子浓度减小,不利于形成[Mn(C2O4)2]-,则溶液中Mn3+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溶液褪至无色的时间会减少。(6)在反应MnO+4H2C2O4===4CO2+[Mn(C2O4)2]-+4H2O中草酸既作还原剂又表现出酸性,同时提供C2O与Mn3+形成络离子。
答案:(1)探究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b
(3)不合理,酸性条件下MnO不稳定,未观察到溶液中产生黑色(MnO2)沉淀
(4)MnO+4H2C2O4===[Mn(C2O4)2]-+4CO2↑+4H2O
(5)减少
(6)作还原剂,电离出C2O与Mn3+形成配合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10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8第八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八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单元质检卷8(含解析)-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