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一诊)化学试题(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6103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一诊)化学试题(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6103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一诊)化学试题(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6103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一诊)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一诊)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西瓜榨汁 C.面包发霉 D.葡萄酿酒
2.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蜡烛切开,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
C.蜡烛吹灭后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5mL的水和5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红墨水滴在热水比滴在冷水更容易变红,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1991,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Ln)元素的相对原子量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值为
A.66 B.49 C.115 D.17
5.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钒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钒位于第二周期
C.钒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3 D.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6.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 NaCl 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 100g 该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B.需称量 NaCl 的质量为 16.0g
C.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 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4:25
D.量取水时所需要的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7.已知:,,草酸钙【CaC2O4】比碳酸钙受热易分解。将12.8gCaC2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7.8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为纯净物
B.剩余固体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2.0g
C.将剩余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产生4.4gCO2
D.将加热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5.0g固体
8.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过程Ⅰ中每消耗116gFe3O4可以产生16g氧气
C.过程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二、填空题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为了安全和实验的成功,必须要明确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基本技能。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E.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以上认识和做法中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
(2)指出下面各图中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①A: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②B: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铜粉末
③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
10.小明同学对金属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梳理和总结。请完成下列问题。
(1)对图中几种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发现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 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变成阳离子,小明同学判断D和E的化学性质相似,他的依据是 ;
11.实验室提供了①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酒精灯等仪器,小华同学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小明同学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小亮同学用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
(1)小华同学配制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 。
(2)小明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小亮同学配制10%的稀盐酸的步骤有:①稀释 ②计算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量取浓盐酸和水。其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4)上述仪器中,三位同学都不需要的仪器是 (填序号,后同)小华和小明需要而小亮不需要的仪器是 。
(5)他们忘记了给配制的三瓶溶液贴上标签,想对未贴标签的三瓶溶液进行鉴别。请你帮助他们选出可以将三瓶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 。
12.学习化学需要及时归纳总结,如图是常用的关系归纳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甲是空气,乙、丙、丁是干燥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位的气体,则乙是 (填化学式),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 ,工业上得到丙气体的方法是 ,利用的是乙和丙的 不同,空气中丁的体积分数为 ,所以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
(2)若甲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乙可以分解成丙,则乙是 ,物质氯化钠由丁构成,溶解在水中得到许多能自由移动的 和 (填微粒符号)
(3)若甲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乙是烧杯,丙是漏斗,则丁是 (仪器名称),它的作用是 ,若过滤后得到的水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个原因即可)
三、实验题
13.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用图5-A所示实验:在瓶中先铺一层细沙,再引燃白磷,为什么? 。
(2)乙同学用B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时,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
(3)丙同学用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C实验能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实验的原因 。
(4)丁同学用图D中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一定质量的镁完全燃烧后留下的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轻,联系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出现的结果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综上所述,A、B、C、D所示四个实验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实验 (选填字母序号,下同);上述现象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 。
14.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请改正图中的一处错误 ;若用 G 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B、C 两个装置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 B 装置与 C 装置相比优点是能让反应随时停止,请简述使反应停止的原理 ,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 。
(3)若用 C、G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为 。
(4)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收集氨气选的装置是 (从 A 到 F中选择)。
(5)某实验小组要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 20g 样品,加入 50g 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 65.6g,则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燃放烟花,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西瓜榨汁,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面包发霉,有霉菌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D
【详解】A、蜡烛的密度小于水,故蜡烛浮于水面,正确;
B、蜡烛的硬度较小,故用小刀可将蜡烛切开,正确;
C、蜡烛吹灭后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正确;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不能说明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D。
3.B
【详解】A、5mL的水和5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相互占据分子间的间隔,正确;
B、热胀冷缩现象,是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间隔增大,遇冷时间隔变小,分子大小本身不变,错误;
C、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正确;
D、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温度高运动的速率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红墨水滴在热水比滴在冷水更容易变红,正确。
故选B。
4.D
【详解】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铟原子核内中子数=115−49=66,所以铟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66−49=17,故选D。
5.C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钒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钒位于第四周期,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23,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量取的溶剂的质量偏小,又由于溶质质量分数=,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配制 100g质量分数为 16%的 NaCl 溶液时,所需NaCl的质量为100g×16%=16g,该选项说法正确;
C、配好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6g:(100g-16g)=4:21,溶液具有均一性,则倒出10g后,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4: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D
【详解】解:设12.8gCaC2O4固体完全分解后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再设质量为y的碳酸钙分解后剩余的固体的质量为7.8g,生成二氧化碳的b
A、通过计算得知剩余固体是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通过计算得知剩余固体是5.0g的碳酸钙和2.8g的氧化钙的混合物,其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沉淀,氢氧化钙与一氧化碳不反应,设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c,,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过程Ⅰ中需要消耗太阳能以促使四氧化三铁分解为氧化亚铁和氧气,过程中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B、设过程Ⅰ中每消耗116gFe3O4可以产生氧气质量为x,则
,故可得到8g氧气,符合题意;
C、过程Ⅱ的反应即氧化亚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整个循环过程中,四氧化三铁循环往复,整个反应可看做水在太阳能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且氢气和氧气在不同阶段生成,故其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1)ABC
(2) 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粉末沾在管壁上 污染试剂
【详解】(1)A、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原瓶试剂,符合题意;
B、实验室禁止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防止发生危险,符合题意;
C、倾倒试液时,标签应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留下腐蚀标签,符合题意;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溅出伤人,不符合题意;
E、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①A: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②B: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铜粉末,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造成的后果是:粉末沾在管壁上;
③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后果是污染试剂。
10. 少于 失去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详解】(1)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小明同学判断D和E的化学性质相似,他的依据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1. 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大于 ②④①③ ⑤ ① 紫色石蕊或pH试纸(合理即可)
【详解】(1)配制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故填: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2)俯视读数,实际体积偏小,那么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故填:大于
(3)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故填:②④①③
(4)要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不需要用到酒精灯;小华和小明是用固体来配制溶液,称量固体需用到天平,而小亮同学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量取液体用到的是量筒,不需要用到天平;
故填:⑤;①
(5)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盐酸呈酸性,故可用紫色石蕊或pH试纸鉴别。
故填:紫色石蕊或pH试纸
12.(1) N2 粮食保护气等 分离液态空气 沸点 0.94% 混合物
(2) 分子 Na+ Cl-
(3) 玻璃棒 引流 滤纸破损等
【详解】(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若甲是空气,乙、丙、丁是干燥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位的气体,则乙是氮气,丙是氧气,丁为稀有气体;氮气可作为粮食保护气等;工业上得到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气体组成,属于混合物,故填:N2;粮食保护气等;分离液态空气;沸点;0.94%;混合物。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若甲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乙可以分解成丙,则乙是分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物质氯化钠由丁构成,溶解在水中得到许多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分子;Na+;Cl-。
(3)若甲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乙是烧杯,丙是漏斗,则丁是玻璃棒,它的作用是引流;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都会导致过滤后得到的水仍然浑浊,故填:玻璃棒;引流;滤纸破损等。
13.(1)防止锥形瓶底破裂
(2)反应生成的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质量减小
(3)反应既没有气体参加,也没有气体生成,总质量不会改变
(4) 部分生成物白烟扩散到空气中 偏大
(5) A、B、C、D AC
【详解】(1)白磷燃烧放热,瓶中先铺一层细沙,再引燃白磷,防止炸裂锥形瓶,故填:防止锥形瓶底破裂。
(2)B是敞开环境,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不平衡,故填:反应生成的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质量减小。
(3)C实验能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实验的原因是反应过程中没有能够逸出的物质产生,故填:反应既没有气体参加,也没有气体生成,总质量不会改变。
(4)镁燃烧时产生白烟是氧化镁的固体粉末,飘散到空气中,故出现镁完全燃烧后留下的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轻的现象;如果将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由于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增加了氧元素,所以反应后的氧化镁质量大于反应前的镁单质,故填偏大,故填:部分生成物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偏大。
(5)四个反应都是化学变化,所以都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只有实验AC没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所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填:A、B、C、D;AC。
14.(1) 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先将集气瓶内装满水,氧气从短口b端通入
(2) 关闭弹簧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通过多孔隔板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输出,内部压强减小,长颈漏斗内液体重新进入试管,与固体接触,反应发生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G装置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4)D
(5)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50g-65.6g=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详解】(1)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即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A图中,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会导致药品中的水分在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若用 G 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应进行的操作是:先将集气瓶内装满水,氧气从短口b端通入;
(2)B、C 两个装置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 B 装置与 C 装置相比优点是能让反应随时停止,B装置的原理是:关闭弹簧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通过多孔隔板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输出,内部压强减小,长颈漏斗内液体重新进入试管,与固体接触,反应发生;实验室中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若用 C、G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该从长管a端通入,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4)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不能选择排水法收集,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择D;
(5)见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诊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诊断化学试题,共3页。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考第一次诊断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考第一次诊断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中考一诊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中考一诊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