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8)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6111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8)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6111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设计
展开深思力行 铸魂育人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逆向教学设计
一、设计依据
1.课标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内容要求与 教学提示: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1.2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 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 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 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议 题, 探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的过程。 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 例,讨论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和深化认识、 追求真理。可着眼于正确结论的形成, 讨 论“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的不 同作用。 |
2.学科本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是“教”与“育”的结合。只有把握住追求 学科本质的改进方向, 积极探索实现“教”与“育”结合的有效路径,从教育形式 和内容两个维度推进, 才能让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3.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传统教学设计一般遵循“内容——活动——评价”的路径, 逆向教学设计以结果为导向, 设计路径为“ 目标——证据——活动”,首先阐明预 期学习结果, 其次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分析哪些证据能证明目标已经实现, 最后,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 这种追求“教学评”一致的框架为提高活动与学科 平衡提供了保障。
二、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铸魂育人 | 1.通过北斗研学活动和课堂合作探究活动, 学生知道了要遵循自然规律 和社会规律发展北斗,求真务实,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北斗研学实践活动和公益精神我践行活动, 学生感受“中国的北 斗、世界的北斗”,可以提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 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参与的积极性。 3.通过北斗研学实践活动,学生感受“一流的北斗”,增强科技自信和 文化自信,进而增强道路自信和政治认同。 |
(二) 学科知识能力目标
深思力行 | 1.通过北斗研学活动和课堂合作探究等活动学生能理解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 2.通过北斗研学活动和课堂合作探究等活动, 学生会树立实践第一的 观点,要学以致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通过北斗研学活动和课堂合作探究等活动, 学生在深化对“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理解的基础上, 在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社会现象和复 杂问题时,能在实践中得出正确结论,获得和深化认识、追求真理。 |
三、设计思路
议题: 人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 |
议学课前活动:北斗研学实践活动 |
课堂视频导入 |
议学活动环节一: 梦圆 体验北斗 |
议学活动 环节二: 梦源 认知北斗 |
议学活动环节三: 梦缘 应用北斗 |
课后实践作业 |
四、教学过程
(一) 议学课前活动:北斗研学实践活动。地点: 浙江乌镇航天北斗应用中心。该 中心具备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展示、航天发展成就、发展历程、应用案例演示、教育 培训、交流合作、航天文创等功能。
预期结果 | 评估证据 | 学习活动 |
1.体验北斗 2.认识北斗 3.应用北斗 | 1.能体味到航天魅力 2.能搜集相关资料解说北斗的发展历程 3.能对北斗的行业应用和前景展望提出 畅想 | 1.触摸北斗(任务:体验 “发射”小火箭等活动, 拍 摄视频) 2.了解北斗(任务: 做介绍 北斗的 ppt) 3.畅想北斗(任务: 写北斗 未来的演讲稿或案例演示) |
( 设计意图: 课前议学实践活动设计,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 将课 程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成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 以主题为核心, 以任务为纽带,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参与实践活 动,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做到让学习真的发生。)
(二)课堂导入
预期结果 | 评估证据 | 学习活动 |
重温北斗历程,感 受奋斗成果,增强 政治认同 | 能说出观看 视频观后 感 | 教师: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存在想拥有“千里 眼”的梦想传说。今天通过一段视频,请同学 说说观后感。 播放视频 “37 年, 55 颗中国星” (1 分钟) 学生:骄傲!自豪!辛苦了,北斗人!每一颗 卫星,都标志着中国的进步,探索宇宙星辰, 是我们的目标。 „„ 教师点评:北斗导航系统是国之重器。感受到 “梦想成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北斗人,我 辈楷模! |
(设计意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该导入立足双基, 基于学情, 基于教材, 选 择延续课前活动内容的精彩的短视频导入,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图文声像并茂, 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 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三) 议学活动环节一:梦圆 体验北斗
预期结果 | 评估证据 | 学习活动 |
能理解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 能结合北斗体验活动说明 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 教师:请同学交流体验北 斗活动 学生:有的作出微视频, 有的做成 ppt 讲述北斗建 设背后的故事,双星定位 理论, “三步走”发展战 略。 教师:请结合北斗建设活 动谈谈教材中对实践的含 义、特点的看法。 1.杜威认为人的实践活动 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是 一样的。 2.费尔巴哈认为实践只是 一种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生 理 需 要 进 行 的 利 己 的 活 动。 3.黑格尔虽然承认实践是 人的活动,但认为实践只 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的活动 |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课前研学活动, 实现同客体对话的学习实践活动, 通过展示 体验交流活动, 经历与他人的合作式学习实践活动,通过结合文本观点探究辨析活 动,实现与文本对话的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本环节设置的任务驱动学习, 深化学习内容,优化学习方式,生成学习目标,内化核心素养。)
(四) 议学活动环节二:梦源 认知北斗
预期结果 | 评估证据 | 学习活动 |
能理解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动力、 检验标准 | 能结合北斗相关材料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动力、检验标准 | 情境一: 1993 年,中国银河号载着货物 从天津港出发计划运往中东地区。本来是 一次普通的商业贸易, 却被美国质疑船上 载了可以制成化学武器的违禁化学品, 银 河号所在海域的 GPS 信号被关闭, 轮船被 迫在印度洋上漂流了 33 天,最后两次搜 查证明,银河号上根本没有任何违禁品。 第二年, 中国作出决策, 北斗一号卫星导 航建设正式启动。 情境二: 1995 年,北斗项目遇到了无法 解决卫星信号的“快捕精跟”问题。王飞 雪、雍少为何欧钢三位博士还没毕业的 20 岁小伙子,拿出了一套“全数字化” |
|
| 方案,在不到 10 平方米的实验室,拿着 4 万元经费, 耗时 3 年, 测试得到了第一 批先进“快捕精跟”数据。 议一议:结合实践的相关知识谈谈, 中国 建设自己的导航系统这个决策的正确性? |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有生活、有温度、有情怀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感觉到思想政 治课内容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抽象, 与自己的成长发展是密切相连、息息相 关的,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 围绕议题 展开深度汇谈,在观点的碰撞、交融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 议学活动环节三:梦缘 应用北斗
预期结果 | 评估证据 | 学习活动 |
能理解实践是 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 | 能举例北斗的运用和 发展前景。 | 教师:天河漫漫,北斗璀璨。最近,南方 洪灾,暴雨过后,湖南石门县突发山体滑 坡,坍塌 5 栋民房,幸好无人员伤亡。因 为,在山体滑坡前,石门县 14 户 33 人早 早接到北斗卫星发布的预警,及时撤离。 ⑴请同学们谈谈本材料体现的哲理。 ⑵活动形式:演讲或案例演示。主题:北 斗的未来,畅谈北斗运用和发展前景。 |
(设计意图: 本环节围绕议题, 优化生活情境, 聚焦关键问题, 通过演讲、案例演 示等活动形式,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反思、表达, 关注社会现实, 培养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 以“灵动”的学习方式, 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完整成长。) (六) 课后实践作业(二选一)
1.公益精神我践行
公益精神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与解决,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种信念。
它是一种志愿者精神、利他精神, 是一种社会责任。例如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从 事各种义工, 参与环保、参与救灾、助残等帮扶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 2.写小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仙降鞋的魅力何在? ----从仙降制鞋工业的发展看区域经济发展道路》、 《 “疫 E 之间” ----以“盒马鲜生”为例谈疫经济下新零售》
(设计意图: 布置活动型、实践型作业, 使政治作业“活”起来, 体现新课标新理 念, 政治学科是综合性学科课程, 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创生教学, 着眼于学习, 着 力于实践, 有利于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 引导学生走向 社会、走向生活,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逆向设计, 正面教育, 融教学评, 聚能增效。新课标倡导“教学评”一致性。“教 学评一致性”的基本要素是:目标、评价与教学。学习目标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 教、学、评共享学习目标,才能达成“—致性”。学习目标设定之后,应设计用于 证明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 即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即 逆向设计”。教学活动应嵌入评价任务。若此, 目标评价与教学相互匹配,国家的
课程意志才能转化为课堂的实际故事。 本框教学设计采用逆向教学设计, 构建三个 议学环节, 打造“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以学习目标为导向, 设计评价任务与教学 活动, 做到“学有反馈”,“做有评价”,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2.情境真实,价值引领, 实践导行,动态生成。本框采用“北斗”情境,情境选 择真实, 反映了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起到了核心 价值引领作用。 将学科知识巧妙地寓于生活情境中, 通过课前研学活动将本框知识 目标实践的特性、作用浑然天成的融合在一起, 再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巩固知识, 构 建活动、知识、作业一体化的特色课堂, 凸显教学环节和情境设计的整体美, 促进 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化。 本框设计体现实践导行、动态生成的特色,课前研学, 课 中研讨, 课后践行, 将实践活动一以贯之, 通过活动的引入、展开, 自然动态生成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
- 议题贯穿, 问题导向, 序列活动, 素养落地。 本课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等要素统筹考虑, 借助核心议题将碎片式的材料串联起来, 围绕议题 “人的正确认 识从何而来,提出“目标——任务——活动”为主线, 通过课前北斗研学活动、课 中讨论、课后践行三个活动环节, 通过设计梯度的逐层深入的问题, 先谈感受分享 感性认识, 再深入情境围绕议题设计问题展开讨论, 让课堂动起来, 让议题活动设 计与课堂中的呈现形式多样化, 基于议题式活动开展课堂思维活动, 把学生的视野 从课本拉向丰富的世界, 拉向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将学科核心 素养目标融入议题式活动过程中, 实现生活与知识的有效联结、知识获得与素养提 升的有机统一。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