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6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7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8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练5
(40分钟 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深 秋
安 庆
进入八月,秋梅的心就被拽回家乡了。
一到秋天,秋梅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就想回家,回家吃母亲煮的玉米。她说不出自己为什么偏爱煮玉米,也许是因为自己出生在秋天。母亲说生她前吃了两穗煮玉米,秋梅在娘胎里就闻着煮玉米的味儿了。父亲是在秋季离开人世的,那时候秋梅才5岁,她隐约记得母亲拉着她和哥哥站在父亲坟前茫然的样子。几年前的秋季,秋梅离家的前一天,母亲默默地挎着荆篮去地里摘回几穗玉米,然后把黄澄澄的熟玉米放在她的眼前。母亲说:“孩子,想吃玉米时就回来。”
一进入八月,她就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回了家,母亲就挎着那只荆篮往地里走,瘦瘦的身影淹没在无边的青纱帐里。她跑过去要挎篮子,母亲不让,她就挎着母亲的胳膊。她看见母亲日益多起来的白发像玉米缨子一样地飘着,心里隐隐地有些忧郁。人干吗要老呢?
水在火上滚,几分钟后那玉米的香味儿溢得满屋子都是。母亲说:“成熟前的玉米,也就是熟到七八成时的嫩玉米煮出来最好吃,干干净净的黄像刚刚升起的太阳的颜色。”秋梅有一次和单位的几个人去饭馆吃自助餐,一伙人津津有味地抢吃切成一截截的玉米,只有秋梅稳塔似的坐着。有人问:“秋梅,你不吃呀?”秋梅摇摇头。真的,秋梅从不在城里的街上买玉米吃,她只喜欢吃母亲煮的玉米。有一次,秋梅忽然冒出这样的灵感:吃母亲煮的玉米,好像在吃母亲的奶。真的,怎么不是呢?母亲不是说生自己时吃了两穗煮玉米吗,这么说,自己一生下来吃的第一口奶里就有玉米的味道了,自己爱吃煮玉米也许从自己落地吃第一口奶时就开始了,那个时候煮玉米的馨香已经在心里扎根了。秋梅为这种想法激动,更坚定了回家吃玉米的念头。
往往是玉米煮熟了,母亲把一锅的玉米从火上端下来,把一个个玉米捞进灶台上的一个用秫秸编成的小筐里。一缕缕热气喷着一个个小小的气柱,幻化成气圈儿往上蹿。晾几分钟,母亲把一个玉米递给秋梅,秋梅接过来,睃着母亲也拿一个,便贪婪地吃起来。
这时候女儿就要告诉母亲自己在城里的一些消息,让母亲为自己高兴。秋梅说:“妈,我受了奖励,工资又长了一级。”母亲问:“真的吗?”秋梅说:“真的,我能骗妈吗?”母亲嘱咐:“做本分的人,好好儿干,干好才有出息。”秋梅点点头,她看见母亲脸上绽出了欢喜的笑容,她迎着母亲的目光笑得露出了白白的牙齿。
有一次,秋梅啃着玉米说:“妈,我每年都回家吃你煮的玉米,每年。不,一辈子都回家吃,也给妈带来女儿的好消息。”
母亲笑笑,脸上的皱纹往一处挤:“妈不知还能给你煮几年啊,妈是煮一次少一次啊!”
秋梅急了:“妈,你咋这样说呀?你记着,我喜欢你煮的玉米,你要长生不老。”
秋梅真的每年八月都回来一次。
秋梅有一个哥,哥忙,要种地还要抽空做些生意,很少和母亲在一起。这年回家,母亲挎着荆篮往河滩走。秋梅有些迷惘地跟着母亲,母亲把她带到河滩上一片勃勃生长的玉米旁。秋梅看见玉米穗上的红缨子舞动着,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在河滩的上空叫。母亲说:“咱家的田被征用修路了,这是我开的荒。”
“开荒?”
母亲点点头,庄重地说:“我要让你每年都吃到我亲手种的玉米。”
秋梅呆呆地站着,她知道开荒的难,要除掉荒草,捡走石子儿……她看着母亲,看着母亲越来越驼的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秋梅蓦地想起自己心里的那句话:吃母亲煮的玉米像吃母亲的奶。那次秋梅吃得很慢,吃得很香。
又一年秋天,她又踏上回家的路。
水开了,玉米在锅中咕嘟咕嘟地沸,玉米的香气出来了,溢得满屋子都是。秋梅把锅端下来,把玉米捞在那个每年捞玉米用的秫秸筐里,腾腾的热气顺着筐沿儿往空中飘。
秋梅把半截玉米放在母亲的手里,母亲倚在床头,慢慢地抬起手,把玉米慢慢地往嘴边送。秋梅也开始吃,吃另外半截玉米。吃了几口,像往年一样讲她在城里的事儿。母亲侧着头看着秋梅,脸上露着笑容,最后的笑容。
第二天晚上,母亲走了。秋梅搂着母亲,哭着,唤着……
哥说:“妈其实一直在等你回来。”
母亲的坟就在她开的荒地的不远处。
又是一年的深秋。这一天午后,秋梅打开寝室的门,哥风尘仆仆地站在她的门口,把几穗煮玉米递过来,说:“照妈的嘱咐,每年的秋天我都给你送玉米来……”
秋梅伏在哥的肩头,好久好久才抬起头,泪眼婆娑地说:“哥,回去告诉妈,每年秋天我还回去,咱一起去看妈,还吃那片荒地上的玉米……”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一段“进入八月,秋梅的心就被拽回家乡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猜想,激发阅读兴趣。
B.“慢慢地抬起手”“慢慢地往嘴边送”这些细节暗示母亲病重;“露着笑容”则表明母亲为有个好女儿而感到欣慰。
C.因自家的田被征用修路了,为了让女儿每年吃到自己亲手种的玉米,母亲不辞辛劳地在河滩开荒,这一情节凸显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D.母亲过世后,哥哥在深秋给秋梅送玉米,一是为兑现母亲的嘱咐,二是补偿生前很少与母亲在一起的缺憾,表达自己未尽孝的忏悔。
解析:思想内容+人物形象 “补偿生前很少与母亲在一起的缺憾,表达自己未尽孝的忏悔”过度解读,尽管小说中提到“哥忙,要种地还要抽空做些生意,很少和母亲在一起”,但于文本语境而言,选项的表述仍然依据不足。
答案:D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亲日益多起来的白发像玉米缨子一样地飘着”一句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母亲的形象特点,比喻贴切,满含怜爱与忧虑。
B.单位的几个人在饭馆里抢食玉米,而秋梅“稳塔似的坐着”,不为所动,这处对比意在突出秋梅对母亲煮的玉米的喜爱。
C.小说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简练,饱含真挚的情意。
D.小说选取母亲为女儿煮玉米、种玉米,秋梅回家吃玉米,哥哥给秋梅送玉米等若干片段,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解析:作品语言+情节构思+人物形象+描写手法 “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错误,本文选取的若干片段,展现了母女情深,情节舒缓,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答案:D
3.玉米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两个方面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物象的作用 玉米是这篇小说的核心物象,题干要求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两个方面进行回答,指向明确。人物形象方面,要思考玉米这一物象突出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突出的。如本文围绕“玉米”这一核心物象,叙写了母亲为女儿煮玉米,和女儿一起吃玉米,甚至为了女儿能吃上自己煮的玉米亲自开荒种玉米的故事,因此玉米是母爱的象征,玉米折射出母亲对女儿的爱。故事情节方面,物象往往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本文围绕着多个“深秋”时节吃煮玉米的情节展开,所以玉米是这篇小说的线索,使小说的情节集中、紧凑。
答案:①在人物形象上,母亲为女儿煮玉米、种玉米,和女儿一起吃玉米,玉米折射出母亲对女儿的爱。②在故事情节上,玉米是本文的线索,小说围绕着玉米来叙事,使情节集中、紧凑。
4.安庆的小说具有鲜明的特色,请从情感、审美两个角度谈谈这篇小说为什么以“深秋”为题。(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标题的作用 这篇小说以代表季节意象的时间名词“深秋”为题,围绕标题“深秋”,选取了关于秋梅和母亲的若干生活片段,“深秋”蕴含着秋梅对母亲的思念,表现了母爱的浓烈和感恩母爱的主旨。另外,在“深秋”这一意象统摄下,小说叙事节奏舒缓,极具诗意色彩,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答案:①在情感上,小说选取了发生在不同深秋的若干生活片段,“深秋”在文中表现了母爱的浓烈和感恩母爱的主旨。②在审美上,小说淡化故事情节,叙事节奏舒缓,以“深秋”为题,赋予小说诗意色彩,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更能引发读者共鸣,发人深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六月的话题
铁 凝
5月2日,省报在头版右下角,刊出一封读者来信。信中揭发S市文化局四位局长借现代戏调演之机,大搞不正之风。来信者署名:S市文化局莫雨。
当S市文化局传达室的达师傅把这天的报纸分送到各个办公室后,局内不免出现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S市文化局没人叫莫雨。这一点儿达师傅比谁都清楚。可这位写信人莫雨,对当时的一切却了如指掌。哪位局长偕同夫人在宾馆住了多少天,哪位局长驱车游山玩水,甚至哪位局长少交了几顿饭费,他都一清二楚。很快,省里派来了调查组,局长们在“铁的事实”面前,不仅做了检查,还掏出自己的腰包补缺。
事情了结后,局里表面上安静了下来。可又分明感到一种压抑着的激动,都在互相打听:谁是莫雨?莫雨是谁?莫雨自然是化名,这一点儿达师傅也不比别人傻。以前他在城里做过地下党的交通员,比一般人更懂得化名在非常时期的重要意义。
6月2日,达师傅收到一张报社寄给莫雨的稿费汇款单。按惯例,达师傅接到汇款单后,应在小黑板上写明“某某取汇款”,然后将汇款单贴着玻璃靠在传达室的窗台上。这次,他迅速塞进了抽屉。锁子咔嗒一响,达师傅留心了一下四周,传达室只有他一人。
晚上,达师傅躺在床上翻身。翻一次身,眼前出现了一个莫雨,那是司机大刘。那次调演,从头至尾大刘都是局长们的司机。
达师傅又翻一次身,眼前又出现一个莫雨,这次是财务科科长杜彦荣,账面上的事她最清楚。调演,什么开支不下账?
达师傅不断翻着身,眼前不断出现着莫雨。他愿意凭自己这双老眼,不动声色地认出莫雨,又不动声色地把汇款单悄悄塞给他(她)。就像当年搞地下工作那样,他的任务是传递信息,临走连个眼神都不能留下。
第二天一上班,达师傅心中的莫雨一个也没出现,主管文物的副局长史正斌却破例来到传达室。他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靠在窗台上的信件说:“今天的信好像比昨天来得早啊。”
“那是昨天的。今天的还没到,得九点钟。”
史副局长走了,达师傅觉得他出门时分明又扫了一眼那只带锁的抽屉。难道他发现了什么?发现了达师傅把通常都靠在窗台上的东西锁进了抽屉?如果是那样,在史副局长眼里,达师傅岂不成了莫雨?
达师傅不是莫雨,也从来没有充当莫雨式人物的打算。如果领导真盯住你的抽屉,那就是对你的怀疑,七怀疑八怀疑,就可能把自己的饭碗葬送。想到这些,达师傅还是从腰里拽出了开抽屉的钥匙。
九点钟,传达室门口挂出了人们熟悉的那块小黑板。在几个领挂号信、汇款单的人名中,也排列着莫雨。
五十九天过去了,小黑板上的名字更换了五十九遍,只有莫雨的名字凝结在那里。
传达室本是人们过路留步的小天地,但在这五十九天里,传达室突然变得冷清起来。常找达师傅“杀”两盘的研究室主任不来了。那个头发剪得短短的、最爱跑传达室的打字员孔令兰也有意无意地躲着达师傅。
日月如梭,明天,是汇款单抵达文化局两个月整的日子。汇款单上写得明白,两个月不取汇款,邮局就要退回寄款人。一想起明天,达师傅忽然一阵焦躁不安。他长久地注视着窗台上那张小纸片,抱歉地瞧着它,懊悔近两个月来自己对它的疏远、畏惧和冷落。
……
第二天早晨八点钟,当人们陆续走进文化局大门时,几乎同时发现传达室的玻璃窗忽然变得敞亮起来。那张焦黄的小纸片不翼而飞了。一方薄纸的消失,使大家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现在人们最关心的一件事是问清谁认领了汇款单。
达师傅出现了,他蹬着一辆平板三轮进了大门,车上装的是擦地板用的墩布。他把车停在传达室门口,看看众人,立刻明白了大伙儿围在这里的意图。他跨下车座,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块灰不溜丢的小毛巾擦着汗,只等人们发问了。
“达师傅,汇款单有人取走了?”还是史副局长先开口,他一字一板地问道。
“不错,领走了。”
“那,莫雨……”
“莫雨就是我,我就是莫雨。”达师傅说完,靠在身后毛茸茸的墩布上。
人群一阵骚动,各种眼光纷纷落在达师傅身上。史正斌也久久盯住达师傅,但谁也没有觉察到他眼光的异常。
当人们散尽后,史副局长才又悄悄问达师傅:“那……信是你写的?”
“你怎么还不信,看我文化浅是不是?不客气地说,当年教我文化的那个排长,现今在中央当部长。”
“是你写的,可那信的笔体……”
“你见过?写给报社的信,莫非也会落到你手里?那可真成了大怪事儿。”
达师傅从车上抽出一把墩布塞进史副局长手里。史正斌没再说话,接过新墩布,向办公楼走去。本来,这些天他最忌讳人们说笔体。
10月,几位老局长离职另作安排,史正斌被任命为S市文化局正局长。上任以来,他总想再找达师傅深谈一次,但总是被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所耽误。他找他谈话,是想就势向他说明,写信人不是达师傅,是……是谁?他又觉得已经失去了在全局披露那次事件真相的必要,他现在是局长。
勇士身上常常存在着懦夫的弱点。史正斌不相信这个不能称为逻辑的逻辑,可每天路过传达室的窗口时,他心中还是常常泛起这个不伦不类的逻辑。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局里压抑着的激动的氛围,表明人们对莫雨真实身份的好奇,大家纷纷想要当面表达对莫雨举报行为的赞赏与崇敬。
B.史正斌破例出现在传达室,是因为他按照寄信时间推算到了汇款单到达的日期,当达师傅说没有时,他还疑惑地看了看抽屉。
C.研究室主任和打字员孔令兰不太愿意去传达室,是因为他们多少猜测出达师傅就是莫雨,减少与达师傅的接触,避免日后惹麻烦。
D.史正斌作为副局长,却暗地搜集其他四位局长的罪状,并化名揭露,最终如愿当上局长,这体现了他工于心计、擅用权术的形象。
解析:思想内容+人物形象 A项,“大家纷纷想要当面表达对莫雨举报行为的赞赏与崇敬”无中生有。C项,“是因为他们多少猜测出达师傅就是莫雨”理解错误,他们是担心被人怀疑自己是莫雨才不愿去传达室。D项,“这体现了他工于心计、擅用权术的形象”理解错误,史正斌的行为体现的是他的正义。
答案:B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一开头交代了文化局四位局长被揭发的事件,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后文收到报社汇款单等情节做铺垫。
B.“汇款单”是全文线索,围绕“汇款单”对各色人物进行描写,表现了史正斌的怯懦、达师傅的勇敢、围观人群看热闹的心理。
C.小说以“勇士身上常常存在着懦夫的弱点”一句收尾,既高度提炼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也给人思考的空间,含蓄蕴藉。
D.文章语言充满暗示意味,不论是“他眼光的异常”,还是“他最忌讳人们说笔体”,这些反常言行暗示了史正斌就是莫雨。
解析:作品语言+情节构思+人物形象 “表现了史正斌的怯懦”分析错误,史正斌敢于举报文化局局长的不正之风,是一位勇士,只不过“勇士身上常常存在着懦夫的弱点”。
答案:B
3.请简要分析达师傅对莫雨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首先要找出小说中有关达师傅对莫雨的看法的内容,然后分析其中表现出的态度。小说写达师傅拿到汇款单后迅速塞进了抽屉并上了锁,表明他对举报人莫雨是理解和关切的;为避免自己被怀疑,达师傅后来把汇款单晒出了五十九天,小说中也写到他为自己对莫雨“疏远、畏惧和冷落”而感到懊悔;在汇款单即将过期之时,达师傅主动“承认”自己就是举报人莫雨,这表明他对莫雨的态度是认同与钦佩。
答案:拿到汇款单时的偷偷藏匿,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的理解和关切;把汇款单晒出五十九天,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的疏远、畏惧和冷落;冒充莫雨的大义凛然,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的认同与钦佩。
4.阅读下面关于圆形人物的论述,据此标准判断达师傅是不是圆形人物,并阐明理由。(6分)
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假使它让我们感到了意外却并不令人信服,它就是扁的想冒充圆的。
——[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圆形人物 要围绕关于圆形人物的论述,并结合文本具体细节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分析达师傅的行为是否让读者感到意外。小说中有两处细节表明达师傅让读者感到意外:一是达师傅没有把汇款单按惯例靠在传达室的窗台上,而是迅速塞进抽屉上了锁;二是达师傅明明担心葬送自己的饭碗,竟然主动“承认”自己就是莫雨。如果认为达师傅是圆形人物,则还需从文中找出这些意外令人信服的理由:一是小说中提到“以前他在城里做过地下党的交通员”,身上应该有着老一辈革命者的优秀品质;二是小说中他把汇款单锁进抽屉表明他理解莫雨,且小说中也表达了他对疏远、畏惧和冷落莫雨的懊悔之情。如果认为达师傅不是圆形人物,则需从文中找出这些意外不能令人信服的理由:一是小说中提到“以前他在城里做过地下党的交通员”的身份和他现在传达室收发员的身份有着巨大的反差;二是小说中提到他“从来没有充当莫雨式人物的打算”,担心“把自己的饭碗葬送”。无论持有哪一种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示例一)达师傅是圆形人物,他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
感到意外:达师傅没有把汇款单放在窗台,却锁进了抽屉;达师傅担心自己的饭碗,却又承认自己是莫雨。
令人信服:达师傅曾是地下党的交通员,有着老一辈革命者的优秀品质;达师傅一开始就对莫雨有好感,近两个月的冷落让他懊悔,也给他增添了力量。
(示例二)达师傅不是圆形人物,他让我们感到意外却不令人信服。
感到意外:达师傅没有把汇款单放在窗台,却锁进了抽屉;达师傅担心自己的饭碗,却又承认自己是莫雨。
不令人信服:达师傅曾经是地下党交通员,这个身份不够真实,和其传达室收发员的身份反差太大;达师傅害怕惹麻烦,又感受到众人对汇款单避之不及,却大胆认下自己就是莫雨,没有征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9,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的漫画名叫《乌鸦喝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0,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