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4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5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7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8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9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6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6,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练16
(60分钟 60分)
题组一 专项对点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27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依仗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把守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
D.族庖月更刀众多
解析:D项,族:一般的;普通的。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缺陷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暗中
解析:A项,短:说坏话。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3分)(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东犬西吠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B项,“东”“西”为名词作状语,“在东面”“向西”。C项,“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D项,“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一样。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C.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D.夙遭闵凶
解析:A项,“零丁”通“伶仃”。B项,没有通假字。C项,“采”通“彩”。D项,“闵”通“悯”。
答案:B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吾从而师之
C.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D.以为轮,其曲中规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A项,“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中“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B项,两个“师”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中的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C项,“蹶”和“走”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前者为“使……遭到挫败”,后者为“使……败走”。D项,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前者为“弯曲的弧度”,后者为“缺乏的东西”。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3分)( )
A.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A项,“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中“切齿”古今意思一致,都指咬紧牙齿,形容非常愤恨。B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中“婚姻”,古义:结成姻亲关系,指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项,“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或是困境窘迫;今义:一般指生活窘迫或是生活贫困。D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携带的物品。
答案:A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3分)( )
A.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小学而大遗
C.凌万顷之茫然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A项,“攀援”,古义今义均为: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延伸。B项,“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C项,“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D项,“用心”,古义:因为心思或意念;今义:集中注意力或怀着某种念头。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日与其徒上高山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解析:A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C项,下:名词作动词,低于。D项,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邂逅不如意 ③初一交战
④晨夜兼道 ⑤行李之往来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⑦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⑧古之学者必有师
⑨君子不齿 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①③④⑤⑥⑧⑩ B.①②③⑤⑥⑧⑩
C.①③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③⑥⑦⑧⑩
解析:④⑦⑨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晨夜兼道”中“兼道”即兼程,加倍赶路;“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中“交游”即交往;“君子不齿”中“不齿”,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中“其实”古义指“他实际上”,今义是副词,表示所说是实际情况。②“邂逅不如意”中“邂逅”古义指“倘若万一”,今义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③“初一交战”中“初一”古义指“刚刚”,今义指的是农历初一。⑤“行李之往来”中“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行携带的物品”。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古义指“用来……的”,今义是表结果的关联词。⑧“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某些方面有造诣的专家。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爪牙”古义指“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坏人的党羽,帮凶。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题。(本题共2小题,13分)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0.解释文中加点实词。(5分)
(1)与重赞有隙
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者致而去矣
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延正具白重赞
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
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俄改泰宁军节度
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隔阂 (2)送达 (3)禀告、告诉 (4)提拔 (5)不久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关键点:“市”“构逆”“夷”。(2)关键点:“驰”“禽”“鞫问”“弃市”。
答案:(1)(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2)(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
【参考译文】
白重赞,是宪州楼烦人,他的祖先是沙陀部族。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候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凶悍狡诈,与重赞有些小矛盾。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李玉拿着伪造的制书和马缨去见都校陈延正,说:朝廷的使者将此送来后便走了。陈延正把情况告诉了白重赞,重赞不置一词,将制书和马缨密封起来,并使皇上知晓此事。宋太祖大为惊骇,命拆封验看,发现全都是伪造的,(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陈延正被提拔为刺史并得到赏赐,太祖颁诏诸州,今后凡接到朝廷制书,都要详细查验印文笔迹(辨别真伪)。不久,白重赞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乾德四年,重赞又担任定国军节度使。
题组二 综合检测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叩头曰:“让,圈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再拜曰:“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君汉怒曰:“本以公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君但努力自免,勿忧吾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时又有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皆拥众为盗。李密自雍丘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孙,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庚戌,须陁引兵击让,让曏数为须陁所败,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很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伏于大海寺北林间。须陁素轻让,方陈而前,让与战,不利,须陁乘之,逐北十余里,密发伏掩之,须陁兵败。密与让及徐世勣、王伯当合军围之,须陁溃围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陁跃马复入救之,来往数四,遂战死。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很/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B.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很/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C.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很/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D.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很/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解析:“大惧”的意思是“非常害怕”,“将避之”的意思是“准备躲开他”,两者语意皆完整,其间应断开,故排除C、D两项;“公但列陈以待”的意思是“您只需要列阵等待”,“密保为公破之”的意思是“我(李密)保证替您打败他”,两者语意皆完整,其间应断开,故排除A项。
答案:B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法曹,指汉代掌管邮递驿传的官署,也可指司法官署或掌司法的官吏。
B.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C.和亲,文中指古代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D.庚戌,“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纪日。
解析:“‘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错误,“庚”是十天干之一,“戌”是十二地支之一。
答案:D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翟让因犯死罪而被关进监狱,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勇猛不寻常,就打开枷锁把翟让放了出来,于是翟让逃亡到了瓦岗。
B.李密往来于盗贼首领之间,用夺取天下的计谋劝说他们,这些首领起初并不相信,后来逐渐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开始敬重李密。
C.李密通过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并使用武力收编其他各小盗;翟让逐渐亲近李密后,李密乘机劝说他起兵灭隋。
D.翟让领兵将要迎战须陁时,李密派一千多名士兵埋伏在大海寺北面的树林中;翟让兵败,李密命令伏兵袭击须陁,并与他人联兵合围,最终须陁战死。
解析:“使用武力收编其他各小盗”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往说诸小盗,皆下之”,意思是“劝说各小盗,使他们都归降于翟让”。
答案:C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考查:(1)关键词“幸”(幸运)、“奈……何”(怎么办)、“因”(于是)及句子大意。(2)关键词“顾”(考虑)、“脱”(逃脱)、“效”(仿效)及句子大意。
答案:(1)“我蒙受您的再生之恩是我的幸运,但黄曹主您怎么办呢?”于是流下了眼泪。
(2)所以不考虑生死来帮您逃脱,您怎么反而仿效妇孺之辈用哭泣来表示感谢呢!
16.李密认为消灭隋朝并不难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可确定答题区间为“今主昏于上……隋氏不足亡也”。由“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①;由“巡游扬、越,委弃东都”,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②;由“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③。
答案:①隋朝主昏民怨,穷兵黩武,断绝外援;②隋炀帝四处巡游,不理朝政;③翟让有雄才大略,其军兵强马壮。
【参考译文】
韦城人翟让是东都的法曹,因事获罪应当被处死。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的勇猛不寻常,在夜里悄悄地对翟让说:“翟法司,天时人事,也许是可以预料的,哪能守在监狱里等死呢!”翟让又惊又喜,叩头说:“我翟让,是圈里的猪,是生是死只听从黄曹主的吩咐。”黄君汉当即打开枷锁放翟让出来。翟让拜谢两次说:“我蒙受您的再生之恩是我的幸运,但黄曹主您怎么办呢?”于是流下了眼泪。黄君汉发怒道:“我本来以为您是大丈夫,可以拯救人民的生命,所以不考虑生死来帮您逃脱,您怎么反而仿效妇孺之辈用哭泣来表示感谢呢!您只管努力设法逃脱,不要担心我了。”于是翟让逃亡到瓦岗,聚众为盗。同郡的单雄信,勇猛强健,擅长骑马用长矛,他集聚了青年男子去投奔翟让。当时还有外黄人王当仁、济阳人王伯当、韦城人周文举、雍丘人李公逸等人,都聚众为盗。李密从雍丘逃出后,往来于各首领之间,用夺取天下的计谋劝说他们。开始他们都不信任李密,时间久了,逐渐认为他的话是对的。相互议论说:“这个人是高官的子孙,志气如此不凡。现在人人都说‘杨氏将要灭亡,李氏将要兴起’。我听说称王的人不会死,这个人多次得到救助,难道不是这种人吗?”从此逐渐敬重李密。李密观察到各首领中只有翟让实力最强大,于是通过王伯当拜见翟让,给翟让筹划计策,并去劝说各小盗,使他们都归降于翟让。翟让很高兴,逐渐亲近李密,和他谋划事情。李密便劝翟让说:“刘邦、项羽都是平民出身,做了帝王。现在上有君主昏庸,下有百姓怨愤,精锐的士兵都在辽东战死,与突厥的和亲关系也已断绝,在这个时候,皇上还到扬州、越州一带巡游,抛弃东都,这也是刘邦、项羽之辈奋发兴起的时机。凭借您的雄才大略、精锐兵马,横扫二京,诛杀凶狠残酷的国君,灭亡隋朝并不难。”庚戌日,须陁领兵攻打翟让,翟让过去多次被须陁打败,听到他来了,非常害怕,准备躲开他。李密说:“须陁有勇无谋,军队又屡次胜利,既骄纵又残恶,能交战一次就把他捉住。您只需要列阵等待。我保证替您打败他。”翟让无可奈何,领兵准备作战,李密分派一千多名士兵埋伏在大海寺北面的树林中。须陁一向看不起翟让,排成方阵前进,翟让与他交战,没有取胜,须陁乘机追击败军十几里,李密派出伏兵袭击须陁,须陁的军队战败。李密和翟让以及徐世勣、王伯当联合军队包围须陁,须陁突破包围而出。见身边的人没能全部冲出,须陁又策马飞奔冲进阵去救他们,往返了四次,最终战死。他所统率的士兵日夜放声大哭,好几天都没有停止,黄河以南地区各郡县因此士气不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6(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2,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