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01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02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03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04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05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06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07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08
    还剩4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答案B,续上表,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板块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 诗歌基础篇
    第1讲 “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要想在诗歌鉴赏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沉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古诗结构1.古诗的一般结构
    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结构
    (三)试题辅助高考古诗鉴赏第一题是选择题,它对读懂诗歌帮助极大,要把握好选项特点:①四个选项一般是按照诗句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包括了内容、情感、语言、手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总之,选项有75%的内容是正确的。抓住它们,再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读懂诗歌便已成竹在胸。
    “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角度一 读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提示: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鉴赏诗歌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被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 “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将进酒”等。
    [典例1] (2020·全国卷Ⅱ,有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读 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 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1)①读题目:交代了________(写作内容)。②读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读史书②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能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众说纷纭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史书典籍传下来的也有糟粕,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有限的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守古书的糟粕。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说法错误,此项对应的是诗的首联的内容,其中“行藏终欲付何人”一句说的是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并不是说他们身后湮没无闻。
    (3)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以及探究诗歌的人文价值的能力。第一问,要理解诗歌阐述的道理,首先应该读懂诗歌的内容。诗的首联说,自古以来高人贤士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颔联表述的是,历史人物和事件即便是在当时也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颈联是说,史书典籍上流传下来的也有糟粕,记录下历史事实就如同绘画时画出人的气质精神一样难;尾联抨击当时的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而史书并不能真正地表现出历代贤哲的品格。综合诗句内容可知,这首诗阐述的就是史书和历史有一定的差距,不能轻信史书。第二问,考生根据第一问得出的道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启示,比如作为学生,不能尽信书,死读书,要有理性分析的能力。
    答案: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角度二 读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对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则不再加注释,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相关知识。在“知人论世”时要注意: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 思陆 游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注] ①列圣: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1)通过学过的课文《示儿》《书愤》等诗歌,根据你了解的陆游的情况填空。陆游生活于________________,始终主张________,虽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但他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________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________的愤懑。
    答案:南宋危亡之际 抗金 抗金杀敌 壮志难酬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B.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C.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能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
    解析:D项,“守住中原,恩泽天下”分析错误,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及现实情况来看,南宋朝廷已偏居江南,中原已被金国占领。“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所写的是希望南宋收复中原大好河山。
    (3)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意和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首先要翻译尾联诗句,把握表层含意,尾联是说想象中原遗民在被外敌侵占的地方悲苦哭泣,秋天故都大梁城里又响起捣洗衣服的声音。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通过理解主旨来分析深层含意。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他的作品中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陆游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在诗中经常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
    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从本诗的尾联来看,由“遗民垂泣”“大梁……秋砧”可知,诗中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
    答案:①想象中原遗民遭外敌侵犯,处于悲苦流泣之中;秋日时节,故都大梁城里响起的捣衣声引发对流离失所的亲人的思念。②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
    角度三 读注释诗歌的注释中往往包含着对理解诗歌、答题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常见的注释及其作用是:
    [典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作品。②偃蹇:有高耸、傲慢之意。③生:语气助词,无义。(1)①读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读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独自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②注释反映了词人正处于被诬陷罢官后闲居的状态,词作中又提到了《离骚》,说明词人有志难酬,怀才不遇,忧国忧民。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一笔两意,巧妙至极。B.词人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词人有屈原一般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C.高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无人赏识。D.“劝我溪边住”使用了拟人的修辞,使本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入妙,在情感风味上厚重而含蓄。
    解析:C项,“词人怀才不遇、无人赏识”错误,应该是“词人傲岸高洁的品质”。
    (3)有人评价这首词是物与我、景与情的“亲密融合”,请结合词的内容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开头“青山”两句,写出了词人对青山的一片痴情。“岁晚”两句写傲岸的青山对词人充满了情意。岁暮寒冬,青山劝词人到溪边来住,相互为伴,以御寒风。下片着重写山头明月,既承接上片青山“劝我溪边住”,又另辟新的境界,展现明月与词人的情谊。结尾两句,明月不仅有形有影,而且有意有情,它默默地听着词人诵读《离骚》。明月的由“来”到“去”,说明词人深夜未眠,足见其忧愤之至。
    答案: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我,而“我”亦如傲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物我之间亲密融合。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静,与独游西岩的词人那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角度四 读正文(读懂“诗家语”)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是一种“变形的语言”,之所以要做变形处理,完全是由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定的。具体如下:
    [典例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 吴松:“吴淞”,江名。(1)①读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读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出有明显“诗家语”特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点明了作者的行程和所在地点:行船在吴淞江上。②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江南水乡正是黄叶飘飞的时候。天气开始变冷了,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鸟儿躲避着时而后退的船,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独坐孤舟的我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是那久负盛名的枫桥,于是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③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天寒”“叶正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深秋。B.首联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细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景色,营造了感伤的离别氛围。C.颔联写天寒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D.“鸟避征帆却”写水鸟们“啾啾”鸣叫着跟在船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
    解析:“营造了感伤的离别氛围”错误,应该是“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诗中没有离别之意。
    (3)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作者在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借物抒情,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角度五 读意象、表情感类词语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参悟意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感情;“月亮”“鸿雁”“红豆”常常是相思的象征;“梧桐”“芭蕉”“猿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连理枝”“比翼鸟”是美好的恋情的象征。诗词中诸如“愁”“忆”“思”“喜”“苦”“暗”等词语往往透露着作者的情感,抓住这些词语,特别是一些动词和形容词,也有助于读懂诗歌。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个“愁”字揭示了全诗的感情。
    [典例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齐州送祖三王 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①读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读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读意象、表情感类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点明了地点(齐州)、事件(送祖三)、题材(送别诗)。②短暂的相逢,才刚刚以一笑相对,却又离别在即,现在又悲伤得流下泪来了。为友人饯行,我已经感到离别的悲伤,想到自己又要独自回到荒城更感惆怅。天凉了,刺骨的寒风带着几丝哀伤,远方的山依旧是那般明净清幽,黄昏时分,那湍急的江水奔腾咆哮着流向远方。解开那紧系的缆绳,转眼间友人已然远去,只在身后留下滔滔江水,而我依旧伫立在河边远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③意象:“荒城”“寒天”“远山”“日暮”“长河”。表情感类词语:“笑”“泣”“伤离”“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一笑”一方面表明友情是真挚、深厚的;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起了正面衬托作用。B.“天寒远山净”表现出友人离去给诗人造成的空虚感、落寞感,“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缭乱。C.颈联借景抒情,借寒天、远山、日暮、长河等凄清的景象,传达出诗人的感伤之情。D.这首诗运用了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内心的怅惘以及对友人的不舍。
    解析:“正面衬托作用”错误,应该是“反衬作用”。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炼字以及对诗歌内容的评价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应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在回答理由时按照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思路解答。
    答案:(示例一)“犹”字好。孤舟远去,诗人仍然伫立在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不愿意离去,写出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示例二)“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长河。“空”字侧重表现诗人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惆怅、失落之情。
    [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幽州新岁作张 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解析:D项,“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错误。尾联的意思是诗人向西遥望长安,意即殷切盼望尽快回到长安,值此新春之际,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②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自江西归九华①杜荀鹤他乡终日忆吾乡,及到吾乡值乱荒。云外好山看不见,马头歧路去何忙。无衣织女桑犹小,阙食农夫麦未黄。许大②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③。[注] ①九华:九华山。在今安徽青阳县,旧称九子山,有九峰如莲花,故名。②许大:这般大。③陵阳:地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一说在宣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外地非常思念家乡,等回到家乡时,却发现家乡正处在兵荒马乱之中。B.第三句明写云外好山因战争烟尘无法看到,暗写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
    C.第六句写青黄不接的惨状,与《悯农》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含意相同。D.诗人对眼前因战乱导致的民不聊生的景象感到无奈,最后不得不离开家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C项,“……含意相同”错误,本诗中“青黄不接的惨状”主要是战争导致的,与《悯农》诗不同,《悯农》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不幸命运,突出了农民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丰收,最终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黑暗现实。故选C。
    (2)诗人的感情看似平淡,实则是矛盾而复杂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由“他乡终日忆吾乡,及到吾乡值乱荒”可知,诗人身在他乡整天思念家乡,但回到家乡之后发现家乡正逢战乱,所以他最终只能“马头歧路去何忙”“挥鞭回首出陵阳”,在他乡思念故乡,而回到故乡却又因战乱不得不匆忙离乡,内心矛盾而复杂。由“云外好山看不见,马头歧路去何忙”可知,这里的“云外好山”是暗指战争结束、故乡恢复安宁的希望,而“看不见”则是说看不到这样的希望,所以他只能掉转马头匆忙离开家乡。由“无衣织女桑犹小,阙食农夫麦未黄”可知,织女无衣而桑树还小,农民缺粮而麦子还未成熟,因为战乱,故乡民不聊生,诗人内心对百姓充满同情。
    答案:①诗人在他乡终日思念家乡,可是回到家乡却发现正值战乱,不得不离开。他的内心是矛盾的。②由于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他不得不匆忙离开家乡。③看到民不聊生的惨象,内心对百姓充满了同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谢人墨齐 己①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只应真典诰②,消得苦磨研。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③。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筌。[注] ①齐己:晚唐诗僧,虽家境贫寒,却爱好写诗,朋友常会赠送他笔墨纸等。②典诰:意为《尚书》中《尧典》《汤诰》等篇的并称,亦泛指经书典籍。③蜀笺:古代成都一种著名的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墨之获得路途遥远,“寒烟”给人风尘里辗转奔波后倍觉珍惜的况味。B.颔联“苦”字一语双关。墨珍贵,用来写的是经典书籍,所以值得苦研磨。C.颈联写诗人端正脸色,专注精神,为墨配上名贵的砚和纸,对墨极为珍视。D.诗人在惜墨、咏墨的同时浸染自己的情感,诗歌语言清丽明快,不事雕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颈联写诗人端正脸色,专注精神”错误。“正色”“精光”描写的对象是“墨”,不是“诗人”。颈联是正面描写墨的颜色正、光泽好,是品质很高的墨。
    (2)诗歌题目为“谢人墨”,句句不离“墨”,尾联更是紧扣题目。请结合尾联含意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含义,评价诗歌主旨的能力。“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筌”意思是:因为您才能够书写,如果忘掉了您的情谊就好像得鱼忘筌一样。作者借朋友赠送的墨来书写,表达了如果忘掉了这一点就好比得鱼忘筌的感慨。诗中的“君”,指朋友,扣住诗题中的“谢人”的“人”,表达了对朋友赠送墨的感谢。同时“君”亦可指“墨”,我凭借“你”才能书写,扣住题目“谢”“墨”,抒发了对墨的珍爱。
    答案:①借由朋友赠送的墨来书写,如果忘掉了这一点就好比得鱼忘筌。②“君”指朋友,紧扣题目“谢人”,表达出对朋友赠送墨的感谢。③“君”也指墨,扣住题目“谢”“墨”,抒发了对墨的珍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酬贺遂亮(节选)韩思彦古人一言重,尝谓百年轻。今投欢会面,顾盼尽平生。簪裾非所托,琴酒冀相并。累日同游处,通宵款素诚。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强调了友谊的专一特点,诗人认为古人一诺千金,把真正的友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B.三、四句写与贺遂亮相遇而怀有的喜悦心情,诗人与友人意气相投,结为知己,倾吐一生的怀抱。C.“琴酒”一句写两人一起弹琴、饮酒的场面,突出两人志趣一致、心神俱化悠然心会的美好境界。D.七、八句写诗人与朋友整天一同游玩、通宵一起诚恳交流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琴酒’一句写两人一起弹琴、饮酒的场面”错误,并不是实写两人弹琴、喝酒。该句是说只有在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处于泉边松下,借琴书以言志时,两人能心神俱化,彼此悠然心会,才是相知的最佳境界。只有在这种境地中两人志趣一致,才算是真正的知己。
    (2)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柳树在春光明媚之时未尝不枝繁叶茂,鲜丽可爱,然一旦秋霜来临,它便凋谢零落,容易折断。松树在一般的时候显得平淡无奇,而当漫天冰雪摧残了所有花木时,它却能依然挺立,只有在这时,人们才发现它的品性之可贵。诗人用柳树和松柏在霜雪下截然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赞美松柏的品质。运用象征手法。诗人与朋友相互间建立了友谊,这种友谊能经受种种考验,长久不衰,就像那松柏常青,经冬犹茂。诗人和朋友的友谊经历许多人世间的秋霜冰雪的考验,表达诗人对这样的友谊的赞美。
    相关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答案B,续上表,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2讲读一首诗懂一类诗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2讲读一首诗懂一类诗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A,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常考题型篇第4讲体会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常考题型篇第4讲体会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别离愁绪,贬谪失意,答案D,续上表,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