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是( )
A. 开水沸腾 B. 燃气燃烧 C. 铁锅生锈 D. 食物腐烂
2. 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可燃性 B. 挥发性 C. 熔点 D. 硬度
3.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NH4H2PO4 B. NaNO3 C. KCl D. NH4Cl
4. 规范的化学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粉末状固体 B. 量取液体
C. 加热液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5. 矿泉水中含有一种硅酸盐(化学式为Na2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 B. +3 C. +2 D. −4
6. 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硬水经过滤后可软化 B. 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
C. 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D. 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
7.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 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 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8.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 氯酸钾 B. 氢氧化钾 C. 二氧化锰 D. 干冰
9. 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 二氧化碳能加剧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 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10. 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下表,则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如何变化( )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6
A. 不变 B. 变强 C. 变弱 D. 无法确定
11. 对盐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原子团 B. 都含有金属元素 C. 都不含氢元素 D. 都含有非金属元素
12. “恒大冰泉”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1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在空气中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产生白雾
C. 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D. 将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 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所以生成其一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5. 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NaNO3中的Na2SO4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
B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
C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触摸容器外壁
D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
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A. A B. B C. C D. D
16.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氮气 ______ 。
(2)硝酸根离子 ______ 。
(3)汞原子 ______ 。
(4)小苏打 ______ 。
17.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______(填字母)。
A.鱼肉
B.白菜
C.花生油
D.馒头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中如果缺少 ______元素,会造成贫血。
(3)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填充物是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属于 ______(填“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
(4)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 ______作用。
(5)做饭时,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燃气没有充分燃烧,此时应该调 ______(填“大”或“小”)灶具的进风口。
18. 分析图示作答:
(1)(图一)中共有 ______种元素,甲、乙、丙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 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图二)是物质A和B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A、B、C、D四种物质中,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该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C和D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
19.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任写一种)。
(2)t3℃时,将60gB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
20. 金属材料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紫砂壶
B.不锈钢锅
C.木勺
D.铜导线
(2)自然界存在金、银的单质,说明金、银的化学性质 ______ 。
(3)金属铁是使用量最大的金属,也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 ______ 反应。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某实验废液中含有AgNO3、Cu(NO3)2和Mg(NO3)2,为减少废液对环境的影响,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
小红同学取废液样品,加入少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无明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______ 。
21. 2025年部分汽车厂将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主要趋势。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都是由 ______ 炼制而成的,燃烧时会产生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所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2)我国首个兆瓦级“绿电制绿氢”项目运用质子膜电解水制氢气,促进了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 ______ 能。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元素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22. A~E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已略去)其中A、B、E均为氧化物,A可作食品干燥剂,C、D是不同类别物质,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请回答:
(1)C的化学式 ______;
(2)A→C反应过程中会 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3)B和E的反应属于 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3.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燃烧产生火焰,B中棉球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2)图二是电解水,b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 ______ (选填“正极”或“负极”)相连;
(3)图三实验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 ______ ;
(4)图四试管内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将溶液加热,溶液颜色将最终变为 ______ ;
24.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仪器a的名称 ______ ;
(2)选择A装置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______ ,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CO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F也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选用装置F的优点是 ______ 。
25. 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后,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已知:Na2SO4溶液呈中性
Ⅰ、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方案1: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______ 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 ______ 。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丙同学对探究1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作出假设】(1)Na2SO4;(2)Na2SO4和 ______ 。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
______
猜想(2)成立
方案2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逐滴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
______
【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Fe2O3
26. 纤维素是棉花的主要成分(C6H10O5)n,请计算。
(1)纤维素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
(2)纤维素中为 ______ 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27. 为测定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向40g硫酸铜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共用去氯化钡溶液20g。过滤,得到滤液55.34g。请计算:
(1)该反应生成沉淀 ______g。
(2)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开水沸腾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燃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这个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答案】A
【解析】解:A.磷酸二氢铵中含有营养元素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B.硝酸钠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C.氯化钾中含有营养元素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
D.氯化铵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故选:A。
在肥料中找到营养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系数不大,考查学生对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其应用的掌握。
4.【答案】A
【解析】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图示操作正确;
B、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故图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图示操作错误;
D、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先注入水把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用水封住,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A。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人体健康,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硬水软化的方法,微量元素的对人体的作用,霉变大米中含有致癌物,摄入油脂过多容易肥胖。
【解答】
A、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或蒸馏,过滤不能除去钙镁化合物,故A错误;
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食用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B错误;
C、霉变大米中含有致癌物质,不能食用,故C错误;
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是因为醋酸和蔗糖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微粒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8.【答案】A
【解析】解: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氯酸钾属于盐,故符合题意;
B、碱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钾属于碱,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盐类物质就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据此解答.
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CO难溶于水,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C正确;
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在加热的条件下,碳可以和氧气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CO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D、根据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0.【答案】C
【解析】解: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pH逐渐升高,酸性逐渐变弱。
故选:C。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盐的组成,题目较易。根据盐的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
A.盐中不一定含有原子团,例如氯化钠属于盐,却不含原子团,故A错误;
B.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铵盐中不含有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盐中可能会含有氢元素,例如碳酸氢钠属于盐,但含有氢元素,故C错误;
D.盐中都含有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恒大冰泉”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无色不是判断是否属于溶液的依据,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会发出淡蓝色火焰,故A错误;
B、浓硫酸不具挥发性,在空气中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
C、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C错误;
D、将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进行分析;
B、根据浓硫酸不具挥发性进行分析;
C、根据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D、根据将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4.【答案】B
【解析】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a(OH)2+CO2=CaCO3↓+H2O,生成物是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A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所以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即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带电但不是离子,故C错误;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但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没有进行成分互换,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的定义及含一种元素的物质的种类分析;
C.根据离子的定义及带电的微粒的种类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类推,完成此题,要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定义的理解和记忆,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15.【答案】C
【解析】解:A、Na2SO4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不能说明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6.【答案】N2 NO3− Hg NaHCO3
【解析】解:(1)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
(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汞原子可表示为Hg。
(4)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
故答案为:
(1)N2;
(2)NO3−;
(3)Hg;
(4)NaHCO3。
(1)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3)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根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B 铁 合成材料 乳化 大
【解析】解:(1)白菜中富含维生素;
(2)人体中如果缺少铁元素,会造成贫血;
(3)聚酯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4)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5)做饭时,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燃气没有充分燃烧,此时应该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故答案为:(1)B;
(2)铁;
(3)合成材料;
(4)乳化;
(5)大。
(1)根据食物中的维生素解答;
(2)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的知识解答;
(3)根据材料的类别解答;
(4)根据洗洁精对油污的乳化作用解答;
(5)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18.【答案】三 相同 丙 H2O 14:24
【解析】解:(1)(图一)中共有三种质子数,共表示三种元素,甲、乙、丙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在丙中,质子数=12>电子数=10,表示阳离子。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 点燃 2N2+6H2O。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属于氧化物的是水,化学式是H2O;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C和D的质量之比为 (28×2):(18×6)=14:27。
故答案为:(1)三;相同;丙;
(2)H2O;14:27。
(1)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根据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判断表示阳离子的微粒;
(2)根据氧化物的组成特点判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的意义计算出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C和D的质量之比。
本题的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了解微粒的观点、分子的定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不饱和 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 44.4% B>A>C
【解析】解:(1)图中P点在B的溶解度曲线下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
(2)t3℃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80g,即 100g水中最多溶解B物质的质量为80g,故将6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了4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g40g+50g×100%≈44.4%;
(3)t2℃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且都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则对应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B>A=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AB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状态,溶剂、溶质都不变,各自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物质溶解度变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故答案为:(1)不饱和;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
(2)44.4%。
(3)B>A>C。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某一点在溶解度曲线上,是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下方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是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0.【答案】BD 不活泼 氧气和水蒸气 Fe2O3+6HCl=2FeCl3+3H2O 银
【解析】解:(1)A、紫砂壶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B、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选项正确;
C、木勺属于天然材料,选项错误;
D、铜导线属于金属材料,选项正确。
(2)自然界存在金、银的单质,说明金、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稀盐酸,原因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2O3+6HCl=2FeCl3+3H2O。
(4)锌、镁、铜、银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锌、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和Mg(NO3)2的废液中加入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但锌不能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无明现象,即锌完全反应,则锌一定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可能与硝酸铜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银。
故答案为:(1)BD;
(2)不活泼;
(3)氧气和水蒸气;Fe2O3+6HCl=2FeCl3+3H2O;
(4)银。
(1)根据金属材料的定义进行分析。
(2)根据自然界存在金、银的单质,说明金、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锌、镁、铜、银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锌、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和Mg(NO3)2的废液中加入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1.【答案】石油 电 B
【解析】解:(1)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石油产品,故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都是由石油炼制而成的。
(2)氢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和物质的总质量;一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而分子的数目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故选:B。
故答案为:(1)石油
(2)电;;B。
(1)根据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石油产品进行分析;
(2)根据氢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石油加工的产物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答案】Ca(OH)2 放热 化合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解:(1)A、B、C、D、E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E均为氧化物,其中A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所以A是氧化钙,C、D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所以D是碳酸钠,氧化物B会与氧化钙反应,所以B是水,氧化钙生成的C会转化成水,所以C是氢氧化钙,氧化物E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的化学式是Ca(OH)2;故答案为:Ca(OH)2;
(2)A→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答案为:放热;
(3)B→E的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特征是:“多变一”;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4)E→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根据A~E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E均为氧化物,其中A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所以A是氧化钙,C、D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所以D是碳酸钠,氧化物B会与氧化钙反应,所以B是水,氧化钙生成的C会转化成水,所以C是氢氧化钙,氧化物E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E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3.【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正极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紫色
【解析】解:(1)图一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加热片刻,水蒸发吸热,观察到A中棉球燃烧产生火焰,B中棉球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二是电解水,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较少,即为氧气,故b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3)图三实验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4)图四试管内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再将溶液加热,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颜色将最终变为紫色。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正极;
(3)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4)紫色。
(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据此解答;(2)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据此解答;(3)根据酒精灯火焰上罩网罩可以提高火焰的温度进行解答;(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溶液加热,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电解水实验、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4.【答案】铁架台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E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2)选择A装置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由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装置F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装置F也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选用装置F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1)铁架台;
(2)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E;
(3)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5.【答案】红 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 H2SO4 锌粒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 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溶液变红色 AC
【解析】解:I、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这是因为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并且硫酸过量,等于7,说明氢氧化钠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
II、【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Na2SO4;硫酸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H2SO4。
【设计实验】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锌粒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因为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锌粒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过一会发现溶液变红色,是因为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使溶液变红色。
【实验反思】A、紫色石蕊溶液遇稀硫酸会变红色,可以用来检验是否有稀硫酸;
B、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此不可以用来检验是否有稀硫酸;
C、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黄色,因此可以用来检验是否有稀硫酸。
故填AC。
故答案为:
I、红;
【交流讨论】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
II、【提出猜想】H2SO4;
【设计实验】锌粒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溶液变红色;
【实验反思】AC。
I、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硫酸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交流讨论】根据pH试纸的测试原理分析回答此题;
II、【提出猜想】根据酚酞为无色时溶液显中性或酸性进行分析;
【设计实验】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铜活动性排在氢后,不与酸反应,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对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中的物质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利用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反应,同时还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一般。
26.【答案】6:10:5 氢
【解析】解:(1)一个纤维素分子中含有6n碳原子、10n个氢原子、5n个氧原子,纤维素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6:10:5;
(2)纤维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n):(1×10n):(5n×16)=36:5:40,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故答案为:(1)6:10:5;
(2)氢。
(1)根据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7.【答案】4.66
【解析】解:(1)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是40g+20g−55.34g=4.66g;
(2)设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CuSO4+BaCl2=BaSO4↓+CuCl2
160 233
x 4.66g
160233=x4.66g
x=3.2g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2g40g×100%=8%;
答:所用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故答案为:(1)4.66g;
(2)8%。
(1)根据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差即沉淀硫酸钡的质量;
(2)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求出消耗的硫酸铜的质量,继而求出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根据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差即生成沉淀的质量解答。
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
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