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品解析: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如图所示为外周神经系统中某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属于神经纤维 B. 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
    C. 图中除了神经元还有多个神经胶质细胞 D. ①没有神经末梢
    【答案】C
    【解析】
    【分析】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2、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详解】A、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图中①是树突,②是神经末梢,A错误;
    B、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B错误;
    C、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故图中除了神经元还有多个神经胶质细胞,C正确;
    D、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D错误。
    故选C。
    2. 下面为钠离子和钾离子进出人体神经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膜的N侧上应该还分布有糖蛋白,以进行信息识别
    B. 钠一钾泵催化ATP分解的原理是能增大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
    C. 当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道打开,且钠一钾泵只对Na+开放
    D. 钠一钾泵能运输K+、Na+,也能催化ATP水解,但并不能说明其无特异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神经细胞内(N侧)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M侧),Na+浓度刚好相反,结合图示可知,钠—钾泵在ATP水解供能的条件下可以逆浓度梯度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同时两种离子也可顺浓度梯度沿相应的离子通道(如钾通道、钠通道)蛋白进行被动运输。
    【详解】A.神经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大于膜外,钠离子浓度膜外高于膜内,由此可知,M侧为神经细胞膜外侧,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侧,具有识别信息的作用,A错误;
    B.由图可知,钠钾泵具有催化ATP分解的部位,说明其具有催化作用,酶发挥作用的原理是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C.当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同时少部分膜外的K+通过钠钾泵进入细胞内,此时Na+通过钠钾泵运出细胞,以此来维持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C错误;
    D.虽然钠钾泵能运输K+、Na+,也能催化ATP水解,但是它们的结合位点是不相同的,该钠钾泵仍具有特异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关键:一是钠离子和钾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判断必须是看顺浓度还是逆浓度,顺浓度被动运输,逆浓度主动运输。二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受钾离子外流量影响,而动作电位主要受钠离子内流量的影响。
    3. 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a~e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与下丘脑和垂体无关
    B. 图中各激素只作用于有相关受体的细胞、器官
    C. a、b、c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D. d和e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a、b、c表示分级调节;d、e为反馈调节。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分泌的TRH和垂体分泌的TSH的调节,A错误;
    B、激素调节特点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因此图中各激素只作用于有相关受体的细胞、器官,B正确;
    C、a、b、c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C正确;
    D、d和e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A。
    4.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 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 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D. 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激素),A项正确;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项错误;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项错误;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调节,D项错误。
    5. 如图显示人体尿液产生及排尿调控的大致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A表示水平衡调节中枢,则A位于下丘脑
    B. 若A表示抗利尿激素,则A最终由垂体释放
    C.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D. 正常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由于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调控。
    【详解】A、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
    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B正确;
    C、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C错误;
    D、成年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D正确。
    故选C。
    6.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分别为(  )
    A. 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 甲是抗体,乙是细胞因子
    C. 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原 D. 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详解】据题意: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抗原进入人体后,由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接着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物质甲为细胞因子;据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可知物质乙为抗原,进入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如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实验结果,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说明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
    C. 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只能在特定部位打开肽键使抗体降解
    D. 胃蛋白酶使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只能在特定部位打开肽键使抗体失活,且胃蛋白酶使抗体分解形成的肽段数目较多。
    【详解】A、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则说明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图不能判断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B符合题意;
    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只能在特定部位打开肽键使抗体降解,C不符合题意;
    D、据图可知,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8. 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在该植物某一生长周期内,发现茎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和茎段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茎的伸长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与乙烯无关
    B. 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可能促进乙烯的合成
    C. 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两者对茎段生长有协同作用
    D. 图中a、b两个时刻,该植物茎段的生长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当植物茎中生长素的含量达到M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当茎中乙烯的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详解】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各种激素是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共同起作用的,茎的伸长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与乙烯有关,A错误;
    B.据图分析,生长素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即M时,会促进植物茎中乙烯的合成,B正确;
    C.据图分析,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两者对茎段生长有拮抗作用,C错误;
    D.图中a、b两个时刻,该植物生长素的含量相同,但a点能促进植物生长,b点植物基本不生长,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理解与运用。
    9.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移动的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以利用图中A的所有能量
    B. 辐射的太阳能中仅有1%左右的能量被生产者固定
    C. 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和被分解者利用
    D. 由图可以看出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规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5000 kcal/m3/年,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分别是1800 kcal/m3/年、250 kcal/m3/年、40 kcal/m3/年。
    【详解】A、A包括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该部分能量不能被分解者利用,A错误;
    B、辐射的太阳能为1500000kcal/(m2·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15000kcal/(m2·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占辐射的太阳能的比例为15000÷1500000×100%=1%,B正确;
    C、A中的能量包括各营养级呼吸消耗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从图示数据可看出,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和被分解者利用,C正确;
    D、图示表明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的能量逐渐减少,D正确。
    故选A。
    10. 如图a、b、c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某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某浮游生物群落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b的形式
    B. 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
    C. 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来自外部的能量输入
    D. 图c中的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的过程。(1)能量输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传递: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以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散失的形式变化。能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以有机物(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流动。(3)能量散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细胞呼吸及分解者的细胞呼吸,主要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详解】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b的形式,A正确;
    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如树是生产者,而树上的昆虫是消费者,树的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B正确;
    C、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来自外部的能量输入,如光能的输入,C正确;
    D、图c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2÷8690=1.6%,D错误。
    故选D。
    11. 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罐子”中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罐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
    C. “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 “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A、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属于生产者,果蝇属于消费者,酵母菌属于分解者,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B错误;
    C、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正确 ;
    D、月球生物科普实验,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D正确。
    故选B。
    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绿水”可以美化环境,同时也可消除温室效应
    B. 封山育林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 森林在生物圈中的间接价值大于森林的直接价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如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和工业原料等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称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它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价值主要包括: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藏起来,从而形成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来源,为绝大多数物种的生存提供能量基础;保护水源,维持水体的自然循环,减弱旱涝; 调节气候,森林消失不仅对局部,而且对全球的气候都会产生影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和其他污染物;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娱乐环境。
    【详解】A、“绿水”可以美化环境,但不能消除温室效应,A错误;
    B、封山育林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
    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C正确;
    D、森林在生物圈中的间接价值大于森林的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A。
    13.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B. 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 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态工程是少消耗,而不是无消耗,A错误;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B正确;
    C、生态工程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C正确;
    D、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D正确。
    故选A。
    14. 如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牛粪
    B.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C. 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D. 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A、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A错误;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都包含了甘薯、花木属于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生物属于分解者;奶牛、龙虾属于消费者,沼渣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
    D、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D错误。
    故选B。
    15.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 旅游一定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A、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说明岛屿上存在水平结构,A正确;
    B、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
    C、旅游等人类活动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
    D、该岛屿上植被茂盛,已经演替到森林阶段,属于顶极群落,说明一定经过漫长的过程,D正确。
    故选B。
    16.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历经黄河几千年冲刷,泥沙在入海口处淤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潮间带到岸边高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如下表所示,其中芦苇生长在淡水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植被类型
    草本
    灌木
    乔木
    潮间带



    近水湾
    芦苇、盐地碱蓬


    高潮滩
    芦苇等
    柽柳等

    岸边高地
    林下草本
    少量
    人工刺槐林

    A. 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的形成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 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先出现的草本植物是盐地碱蓬
    C. 近水湾无灌木与岸边高地灌木少的原因相同
    D. 土壤含盐量是影响该湿地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泥沙在入海口处淤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没有植被覆盖,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
    B、盐地碱蓬是一年生草本,而芦苇是多年生草本,故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先出现的草本植物是盐地碱蓬,B正确;
    C、近水湾无灌木可能是不具有灌木生长的土壤,岸边高地灌木少可能是缺乏光照,C错误;
    D、土壤含盐量是影响该湿地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选C。
    17.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先向四支试管中加入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Ⅰ、Ⅲ中加入10 mL,试管Ⅱ、Ⅳ中加入5 mL),再向试管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图二)。试管在图二中b时刻(K/2)使用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0.1 mm)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如图三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计数图三所示的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目应为24个
    B. 调查试管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
    C.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会导致计数室产生气泡
    D. 试管Ⅰ、Ⅱ内的种群数量同时达到K值,且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内的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详解】A、在酵母菌计数时,计数原则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因此计数两条相邻边和顶角,计数结果酵母菌有24个,A正确;
    B、调查试管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B正确;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不会导致计数室产生气泡,C错误;
    D、试管Ⅰ、Ⅱ内液体体积成两倍关系,初始酵母菌数量也成两倍关系,所以种群数量可同时达到K值,II、IV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IV内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内的下降,D正确。
    故选C。
    18. 通过设计引物,运用 PCR 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如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 其中引物 1 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 T 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 1 和引物 2 的 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 a 和限制酶 b 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
    B. 复性温度过高会导致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PCR 扩增效率下降
    C. 第 3 轮 PCR,引物 1 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
    D. 第 3 轮 PCR 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 DNA 占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1、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中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2、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
    3、结果:上述三步反应完成后,一个DNA分子就变成了两个DNA分子,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DNA分子就以2n的形式增加.PCR的反应过程都是在PCR扩增仪中完成的。
    【详解】A、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可以配合载体的限制酶识别位点,帮助目的基因定向定点插入运载体,避免发生自身环化,A正确 ;
    B、PCR技术中,复性是指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复性温度过高会引起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导致引物不能与互补DNA链(模板)牢固结合,DNA扩增效率下降,B正确;
    C、第3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C正确;
    D、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有2个,而子代DNA有23=8个,故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4,D错误。
    故选D。
    19. 下列有关胚胎分割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双胎的成功率比产生同卵多胎的成功率高
    B. 经胚胎分割得到的后代个体,其性状完全相同
    C. 对囊胚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需要选取内细胞团的细胞
    D. 凡是利用胚胎工程产生新个体,都要用到胚胎分割技术
    【答案】A
    【解析】
    【分析】1、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
    2、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3、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详解】A、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利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双胎的成功率比产生同卵多胎的成功率高,A正确;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经胚胎分割得到的后代个体,其性状不一定完全相同,B错误;
    C、对囊胚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需要选取滋养层的细胞,C错误;
    D、利用胚胎工程产生新个体不一定都要用到胚胎分割技术,如克隆羊多利的培育,D错误。
    故选A。
    20. 下列与动物细胞培养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液中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
    B. 在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不需用胰蛋白酶等处理
    C.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获得某种优良个体
    D. 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动物分泌蛋白的规模化生产和获得大量自身健康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一制成细胞悬液一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一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一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一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一放入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时,使用的液体培养基中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动物血清、血浆等,A正确;
    B、在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再用离心法收集,B正确;
    C、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优良个体,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动物分泌蛋白的规模化生产和获得大量自身健康细胞等,D正确。
    故选C。
    21. 下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或动物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将A和B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前,必须先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的有关结构
    B. 若该过程是制备人抗某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则在培养D细胞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血清等物质
    C. 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细胞融合技术的优越性在于能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性状
    D. 灭活的病毒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而不能诱导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诱导植物体细胞融合手段: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手段: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用途: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植物。
    【详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A正确;
    B、若该过程是制备人抗某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则在培养D细胞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一定量抗生素(防止杂菌污染)、血清等物质,B正确;
    C、细胞融合技术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能克服有性杂交的不亲和性,创造杂种生物,C错误;
    D、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而植物细胞融合不能用灭活的病毒诱导,D正确。
    故选C。
    22. 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菜花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都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B. 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与其浓度无关
    C. 在溶有DNA的滤液中加入蛋白酶,可分解其中的杂质蛋白
    D. 鉴定DNA时,应将丝状物直接加入二苯胺试剂中进行沸水浴加热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利用这些差异,选用适当的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对它们进行提取。
    【详解】A、只要含有DNA的生物组织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A错误;
    B、DNA在2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高于或低于此浓度其溶解度均降低,B错误;
    C、在溶有DNA的滤液中加入蛋白酶,可分解其中的杂质蛋白,C正确;
    D、鉴定DNA时,应将丝状物溶于2mol/L的NaCl溶液中,然后再加入二苯胺试剂进行沸水浴加热,D错误。
    故选C。
    23. 下面关于基因工程的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B. 基因工程生产药品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
    C. 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严格实验,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
    D. 把外源基因转入叶绿体DNA中有助于防止基因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A正确;
    B、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高效率地生产出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B正确;
    C、转基因食品虽然都经过严格实验,但是可能出现滞后效应或出现新的过敏原,C错误;
    D、把外源基因转入叶绿体DNA中,有助于防止花粉传播引起的基因污染,D正确。
    24. 生物武器种类多样,下列不太可能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是( )
    A 病毒 B. 毒品 C. 致病菌 D. 生化毒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详解】由分析可知:生物武器的种类有病毒、致病菌、生化毒剂等,不包括毒品。
    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25. 《生物武器公约》是防止生物武器发展和扩散的重要国际机制。在当前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加大的背景下,该机制的有效性事关对生物恐怖威胁的防范。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和生化毒剂等,它曾对人类造成过严重伤害
    B. 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C. 转基因生物不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
    D. 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禁止生物武器的公约:①1972年4月10日,苏联、美国、英国分别在其首都签署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并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公约》(简称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详解】A、生物武器的类型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及经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A正确;
    B、我国对于生物武器采取的态度是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B正确;
    C、转基因生物可能会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如由转基因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武器具有目前人类难以预防和治疗的特点,C错误;
    D、生物武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人感染发病,如经口食入、经呼吸道吸入、昆虫叮咬、皮肤接触等,因此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D正确。
    故选C。
    26. 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好材料,科研人员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④为②③之间的中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示电流表装置可用于测定神经元的静息电位
    B. 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神经元轴突内外K+浓度有关
    C. 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 若在④处给予一定刺激,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是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的情况下外正内负的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受刺激时产生的外负内正的电位。
    【详解】A、由图示可看出电流表的电极都在膜的外侧,没有电势差,所以不可用于测定神经元的静息电位,A错误;
    B、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B错误;
    C、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方向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兴奋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方向是一致的,C错误;
    D、若在④处给予一定刺激,④为②③之间的中点,兴奋传导到两电极的时间相同,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D正确。
    故选D。
    27. 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 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a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超过横轴,变为正值,恢复极化后又变为负值,完全符合动作电位曲线图,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ab两条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膜电位值相同,则说明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
    C.不论是低钠海水,还是正常海水,静息状态都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D正确。
    故选C。
    28. 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后神经元也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功能
    B.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与神经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无关
    C. 神经递质作用完后均在组织间隙被降解
    D.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进入突触后神经元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识别,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突触后神经元可以和肌肉或者腺体构成突触,也可以合成神经递质,A正确;
    B、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胞吐过程涉及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该过程有膜蛋白和磷脂的参与,B错误;
    C、神经递质作用完之后,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C错误;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不会进入突触后神经元,D错误。
    故选A。
    29. 某人因交通事故导致脊髓胸部折断、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视觉丧失而看不见文字 B. 大小便失禁
    C. 刺激下肢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D. 不能发生膝跳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
    【详解】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能看到但是看不懂文字,视觉没有丧失,A错误;
    B、据题意某人因交通事故导致脊髓胸部折断可知,大小便不受大脑控制,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B正确;
    C、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脊髓胸部折断,兴奋不能传到大脑皮层,刺激下肢没有感觉但能运动,C错误;
    D、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胸部以下的脊髓,故能发生膝跳反射,D错误。
    故选B。
    30. 如图为人体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可能引起静脉端回流组织液减少
    B. 若该组织细胞为肺泡细胞,则肺动脉端氧气高于肺静脉端
    C. ③处的物质汇入血浆需要穿过2层细胞膜
    D. 内环境稳态时,①处生成的组织液量与②处回流的组织液量应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物质是可以交换的,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细胞间隙生成组织液,组织液中的营养物质被细胞消耗后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回流到血浆中。氧气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为其提供氧气,因此生成的组织液比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分析题图,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
    【详解】A、动脉端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所以可能引起静脉端回流组织液减少,A正确;
    B、若该组织细胞为肺泡细胞,血液流经肺组织,将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吸收进来,所以肺动脉端氧气低于肺静脉端,B错误;
    C、③淋巴中的物质通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无需跨膜,因此至少需要穿过0层细胞膜,C错误;
    D、血浆和组织液之间不断发生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需要经过淋巴回流进入血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①处生成的组织液大部分物质能够通过②处被重新吸收回血浆,其余部分通过淋巴回流进入血浆,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31. 图甲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图乙是图甲局部结构的放大,并用图示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刺激部位,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神经细胞B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___(填“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作用于神经细胞C,神经细胞C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__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引起神经细胞D的兴奋,局部放大的部分属于神经细胞的________结构。
    (2)如图乙所示,静息状态时电表的指针偏向左方,当在图示位置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电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偏转次数和方向)。此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__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传导。膜外电荷移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3)图丙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__________段。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情况为__________,适当降低膜外钠离子的浓度,则b点的值将__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答案】(1) ①. 组织液 ②. 不一定 ③. 轴突
    (2) ①. 发生两次偏转,先向右偏转后恢复原状,再向右偏转后向左恢复至原状 ②. 双向 ③. 相反
    (3) ①. ab ②. 内正外负 ③. 减小
    【解析】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取决于电流表两极的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是双向传导;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是钠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的数量越多,产生的动作电位数值越大,据此分析回答。
    【小问1详解】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若为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若为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故神经细胞C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能引起神经细胞D的兴奋,局部放大的部分为轴突。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静息电位时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则兴奋时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导过去后,电流表向左偏转,回到原来状态。即发生两次偏转,先向右偏转后恢复原状,再向右偏转后向左恢复至原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小问3详解】
    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是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由负值变为正值,即a~b;b点表示动作电位的峰值,其膜电位是内正外负;若适当降低膜外钠离子的浓度,则使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的数量减少,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下降。
    32. 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填字母),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__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数学关系),一般情况下D与A的比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3)蚕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流向鱼。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使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生长、发育和繁殖
    (2) ①. A1+B1+C1+D1 ②. 小于 ③. 一
    (3)有机物 (4)利用率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为蚕同化的能量;A1为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1为未被利用的能量;C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1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小问1详解】
    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图中A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表示净光合作用,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1+C1+D1可分别表示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小问2详解】
    D为蚕同化的能量,蚕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蚕的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D=A1+B1+C1+D1;由于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正常情况下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20%;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小问3详解】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因此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
    【小问4详解】
    “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使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3. 下列为小李同学构建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⑤表示_________。
    (2)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进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_________(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
    【答案】 ①. 出生率或迁入率 ②. 年龄结构 ③.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④. λ-1 ⑤. 偏大 ⑥. 性别比例 ⑦. 生物防治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迁入率或出生率,②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③表示迁出率或死亡率,④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⑤表示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是作为预测一个种群的种群数量的决定因素。⑥表示性别比例,⑦表示标记重捕法,⑧表示样方法。
    【详解】(1)种群中个体的出生或迁入能使种群密度增加,图中①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利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⑤表示年龄结构。
    (2)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J”形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 ,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
    (3)⑦表示标记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准确判断出题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种群基本特征的名称。
    34.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我国已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下图是转基因抗盐马铃薯的培育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为获取抗盐基因,可以从碱蓬细胞研磨液中提取抗盐基因的_________来合成cDNA。
    (2)上图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最好选用_________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和质粒,不能使用Sma l切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在抗盐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启动子,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_______片段。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上的原因是________。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抗盐基因插入到马铃薯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上,从而使抗盐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_________________。
    (4)从个体水平上检验转基因抗盐马铃薯是否培育成功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mRNA ②. EcoRⅠ和HindⅢ ③. SmaⅠ会破坏质粒的抗性基因和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 ④. DNA ⑤. T-DNA是可以转移的DNA ⑥. 稳定维持和表达 ⑦. 将转基因马铃薯幼苗栽种在盐碱地或较高浓度盐溶液中,观察是否能正常生长
    【解析】
    【详解】(1)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时可以利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
    (2)图中质粒的标记基因为抗生素抗性基因,而SmaI的切割位点就在该基因和目的基因上,因此用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I切割,则应该用EcoRⅠ和HindⅢ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和质粒。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
    (3)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是可以转移的DNA,可以将目的基因带入马铃薯细胞,并将目的基因插入到马铃薯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上,从而使抗盐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4)检验转基因抗盐马铃薯是否培育成功,从个体水平上来讲,可以将转基因马铃薯幼苗栽种在盐碱地或较高浓度盐溶液中,观察是否能正常生长。
    35.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体液中的电解质是一些阳离子和阴离子,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电解质、蛋白质的构成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相同”或“差异较大”),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常将化验单中血浆肝酶等各成分的测量值与参考值作对照来估测患病情况。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路径进入血浆。
    【答案】(1) ①. 基本相同 ②. 差异较大 ③. 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
    (2)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3) ①. 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 ②. 先进入淋巴液后,再经淋巴循环
    【解析】
    【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小问1详解】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故人体体液中的电解质是一些阳离子和阴离子,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电解质、蛋白质的构成分别表现为基本相同、差异较大;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使得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
    小问2详解】
    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小问3详解】
    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先进入淋巴液后,再经过淋巴循环等路径进入血浆。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三营养级,A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