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限时训练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复习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复习练习题,共8页。
第五章 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40分钟 总分:65分
(知识点1:观察土壤;知识点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知识点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2]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地区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要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C.水稻土是人工改良后的耕作土
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
2.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匹配,正确的是( )
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 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
C.紫色土—风蚀作用 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
3.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
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
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答案】1.D 2.A 3.B
【解析】第1题,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第2题,黑土的形成与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有关,而黄土与干旱气候有关,紫色土与岩石性质和特征有关,红壤与湿热的气候有关。第3题,磷、钾等养分属于矿物质,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而植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知识点2](2021年浙江温州期末)下图为我国浙南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图中数码代表淀积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与东北地区的黑土相比,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层较薄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化较弱,有机质来源少 B.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强
C.植被稀疏,枯枝落叶较少 D.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弱
【答案】4.C 5.B
【解析】第4题,据土壤剖面的垂直序列分布知识并结合图中可以看出,①是有机质层,②是腐殖质层,③是淀积层,④为母质层,C项正确。第5题,与东北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充足,生物活动强,生物新陈代谢速度较快,有机质分解快,因此南方地区红壤有机层较薄,B项正确。风化较弱不是主要原因,南方植被较多,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强,A、C、D项错误。
6.[知识点3]下列地理环境要素中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的是( )
A.生物 B.土壤
C.地形 D.气候
【答案】B
【解析】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知识点3]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如图所示)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据此完成第7~8题。
7.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8.每年夏季七八月份,当地农民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对土壤进行消毒
C.提高土壤含水量 D.提高土壤含氧量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上层土壤为沙性土壤,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中层土壤为作物根系所在土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肥,应为有机肥,下层为底层,为了防止水肥下渗,应为黏土层。第8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用塑料薄膜覆盖土壤,然后灌水,使得膜内温度很高,有利于杀死细菌,起到对土壤进行消毒的作用。不能提高土壤肥力、含水量和含氧量。
[知识点2、3](2022年安徽安庆期末)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大自然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下图示意云南东川红壤景观。据此完成第9~11题。
9.影响云南东川红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生物
C.地貌 D.时间
10.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
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
11.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
C.井排井灌 D.砾石覆盖
【答案】9.A 10.D 11.B
【解析】第9题,红壤是因为富含铁、铝氧化物,呈红色,其形成与气候有关,与生物、地貌、时间关系不大,A项正确。第10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有机质含量少是红壤贫瘠的主要原因,受矿物质、含水量、空气含量影响较小,D项正确。第11题,增施化肥可以短时间增加土壤肥力,但同时会使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降低等,A项错误;种植绿肥对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作用,B项正确;井排井灌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砾石覆盖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之一,对改良红壤作用不大,C、D项错误。
[知识点1](2022年山东青岛月考)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其中46%为不连续状态,且通常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下图示意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区碳储量来源。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环北极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植被凋落物不易分解
B.湿地广,固定有机碳能力较强
C.冰川大量融化,有机碳释放量大
D.土壤呼吸作用强,吸收有机碳多
13.北极陆地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2.A 13.D
【解析】第12题,环北极地区所处纬度高,终年气温低,植被凋落物和地下根茎不易分解,使得冻土层中的有机碳可以储存较长时间,A项正确。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相对而言湿地面积少,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环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该地多年冻土广布,土壤呼吸作用弱,D项错误。第13题,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厚,冻土层稳定,土壤呼吸作用弱,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D项正确。
[知识点1、2](2022年河南南阳月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简称土壤微生物量碳)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 000立方微米的微生物体内碳的总和。下图为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形成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水平地域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温度
C.降水量 D.耕作制度
15.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主要是因为越往深处土壤( )
A.有机质含量越少 B.通气状况越好
C.环境作用越大 D.根系越发达
【答案】14.C 15.A
【解析】第14题,图示信息显示土壤微生物量碳呈现出草甸草原最高、典型草原次之、荒漠草原最低的分布格局,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C项正确。图中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降水量的水平变化,与海拔、温度和耕作制度无关,A、B、D项错误。第15题,表层土壤积累了较多的腐殖质,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同时表层积聚了大量植物根系,而越往土壤深处,植物根系越少,有机质的含量越少,A项正确,D项错误。越往土壤深处,土壤越紧实,通气状况越差,B项错误。深层土壤的环境条件趋于稳定,对微生物的影响较小,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20分)
16.[知识点1、3]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
(4分)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8分)
【答案】(1)光合 矿物质
(2)气温 降水 原因: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B素养提升练】
(2022年河北省级联测联考)草炭土常由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组成,其中有的还保持着植物根、茎、叶等的原形,颜色包含未分解的黄棕色、半分解的棕褐色甚至黑色,其有机质含量多为50%至87%,土质松软。黑龙江省哈尔滨草炭土基地采用深层采挖、表土还原方式,根据不同需要研制出适用于草坪、花卉、育苗等的专用草炭土,并销往全国各地。据此完成第1~2题。
1.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的环境条件是( )
A.春季风力大 B.夏季光照强
C.秋季湿度大 D.冬季气温低
2.家庭养花用草炭土,主要是因为( )
A.矿物质多 B.保水透气
C.重量很轻 D.不发病害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腐烂形成腐殖质,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夏季光照强,气温高,秋季湿度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会迅速被分解,不利于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春季风力大小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影响甚微;黑龙江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枯枝落叶不易腐烂变质,因此,草炭土保持大量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第2题,根据材料“其有机质含量多为50%至87%”说明草炭土含有机质多;且“土质松软”、含“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说明草炭土保水透气性好,但重量较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沃,花长得茁壮,不容易生病虫害,但不能避免病虫害。
3.(2022年甘肃白银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棕壤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的土壤,其土层呈鲜棕色,有机质含量高。我国的棕壤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页岩的风化产物。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且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让木材、稻草或者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就是生物炭)。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其中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养分流量的大小。
(1)说出棕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据图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3)简述当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
【答案】(1)气候、植被(温带落叶林)、地形、成土母质(岩石)等。
(2)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雨林植被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
(3)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性,降低黏重,改变土壤的颜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当堂检测题,共7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堂检测,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当堂检测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