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展开第五章 第一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知识点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恐龙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恐龙灭绝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完成第1~2题。
1.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分解作用的减弱
D.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2.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体现的自然环境的功能是( )
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 D.稳定功能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使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发生改变,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因为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第2题,恐龙灭绝后,自然环境通过稳定功能,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
[知识点1](2022年浙江丽水期末)沙拐枣属灌木,主干较少,多分枝,老枝表皮演化为光滑的灰白色皮质,叶子缩小成托叶状包裹在枝条的节间,主根可深至3米以下,水平根系分布在浅地表,可伸长至二三十米。沙拐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完成第3~4题。
3.沙拐枣形态特征的形成所依赖的气候环境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全年寒冷湿润 D.终年干旱少雨
4.沙拐枣形态特征的作用是( )
①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沙土 ②叶子包在枝条节间,利于有机质的储存 ③多分枝可减少蒸腾作用 ④光滑灰白的老枝表皮不易被强光灼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沙拐枣所在地区终年干旱少雨,夏季太阳辐射强,灰白色皮质可反射太阳辐射。其次,终年干旱少雨的气候背景下,土壤水分不足,地下水埋藏较深,主根深至3米以下便于获得水源,D项正确。第4题,沙拐枣主根很深,水平根系分布浅地表,但可延长至二三十米,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固定沙土,①正确;沙拐枣所在地区终年干旱少雨,夏季太阳辐射强,光滑灰白的老枝表皮不易被强光灼伤,④正确。叶子包在枝条节间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而不是为了有机质储存,②错误;多分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蒸腾作用,③错误。
[知识点2]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第5~6题。
5.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6.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由于科隆群岛长期与世隔绝,动植物自行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独自的特点,造就了岛上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第6题,气温日较差大,一般是大陆性强的地区所具备的特征,该地四面环海,A项错误。该地远离大陆,与世隔绝,也确实有部分动物迁徙从此经过,但与“耐寒”“喜暖”无关,B项错误。该地地处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符合“喜暖”动物要求,同时秘鲁寒流会影响到该地,又符合“耐寒”的要求,故C项正确。该地地处热带,最高海拔1 707米,垂直分异不显著,D项错误。
[知识点2](2022年四川成都期末)滨海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蓝碳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7~8题。
7.近年来由于红树林大量被毁,直接致使( )
A.全球气候变暖 B.大气中CO2增多
C.海水温度增高 D.大气逆辐射减弱
8.下列措施有助于增加蓝碳的是( )
A.提高节能减排技术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增加城市公园绿地
D.建立滨海生态保护区
【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红树林可固定CO2,释放O2,一旦大量被毁,直接使大气中CO2增多,B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增高是间接影响;CO2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第8题,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会使大气中CO2减少,但不是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根据材料“滨海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说明陆地植被中固定的碳不能称为蓝碳,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知识点1、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巴西热带雨林(如图)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护较好的地区,但由于人类活动以及火灾等,巴西热带雨林的面积不断减少。2019年1月至8月,巴西境内森林着火点达到了75 336处,较2018年同期增加85%,其中,超过半数是在亚马孙雨林。
(1)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世界最大的自然原因。(8分)
(2)分析巴西热带雨林保留面积大的人文原因。(6分)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森林大火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1)流域内为世界面积最大的亚马孙平原;赤道从平原穿过,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流域内全年高温多雨;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向大洋敞开,有利于大西洋湿热气流的深入;东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显著等。
(2)开发历史较晚,人口分布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国家政策保护等。
(3)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旱涝灾害增多;燃烧时产生的烟雾造成大气污染;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壤肥力下降等。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2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综合思维](2022年云南大理二模)大洲岛是海南沿海岛屿之一,面积仅约4平方千米,岛上生物种类丰富但数量较少,生态系统脆弱。该岛是我国唯一的金丝燕栖息地,金丝燕在众多海拔较高的峭壁裂缝、洞穴深处,吐唾筑巢。金丝燕在一年中需筑几次巢,第一次筑巢为纯唾液胶,后几次巢是唾液胶和衔来羽毛、小草材料构筑而成。据此完成第1~2题。
1.金丝燕第一次筑巢完全是由唾液构成。有利于较快筑巢的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材料丰富
C.气温适宜 D.空气湿润
2.大洲岛生态一旦受到破坏,恢复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南岛近 B.岛屿面积小
C.土壤较贫瘠 D.淋失作用强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金丝燕第一次筑巢完全是由唾液构成,筑巢快慢受唾液多少影响,空气湿润利于其摄食、消化、产生更多唾液,可加快筑巢速度,D项正确;光照充足说明晴天多,不利于唾液产生,A项错误;第一次筑巢不需要其他材料,B项错误;气温适宜不是主要影响唾液产生的主要因素,C项错误。第2题,大洲岛面积仅约4平方千米,岛上生物种类丰富,但数量较少,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空间较小,生态系统脆弱,因此一旦破坏很难恢复,B项正确;距海南岛近不是其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A项错误;土壤较贫瘠、淋失作用强是热带岛屿的普遍特征,不是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
[区域认知]狐猴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马达加斯加岛的狐猴已经历了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3~5题。
3.影响R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较低 B.气候凉爽
C.地形平坦 D.水源充足
4.该岛狐猴进化缓慢的原因是该岛( )
A.与非洲大陆分离时间长
B.人类开发的历史悠久
C.地理环境单一,天敌少
D.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
5.狐猴集中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气候终年高温少雨
B.地势比该岛西部更加陡峭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自然景观为热带草原
【答案】3.B 4.A 5.B 【解析】第3题,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环境湿热,R城市海拔高,气候凉爽,利于城市的分布。第4题,马达加斯加岛因为与非洲大陆分离时间长,受其他物种侵袭少,所以狐猴进化缓慢。人类开发会加快生物进化;该地区山地垂直差异明显,地理环境复杂;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无关。第5题,通过等高线疏密确定地势陡缓,读图可知该岛东部等高线密,西部等高线疏,地势东部比西部更加陡峭。狐猴集中分布区(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
[区域认知]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第6~8题。
6.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7.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8.致使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答案】6.A 7.B 8.C 【解析】第6题,北极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该地为典型的苔原气候,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第7题,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第8题,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与人工播种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温带雨林是一个很小且分散的生物群系,最大的温带雨林区位于北美太平洋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北部延伸到阿拉斯加南部。温带雨林在某些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相比之下,温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要比热带雨林少得多。加拿大地质历史上冰川广布。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说明落基山脉对图示区域气候差异的影响。(6分)
(2)推测北美太平洋沿岸温带雨林形成的气候条件。(6分)
(3)分析温带雨林生物种类比热带雨林少的原因。(6分)
【答案】(1)落基山脉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气温年较差小;落基山脉东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气温年较差大;高大的落基山脉形成了气候的垂直差异。
(2)温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冬季气候温和,适合生物生长;常年受西风控制且山脉抬升作用明显,降水丰沛。
(3)温带地区冬季温度低;温带雨林面积小且分散;温带地区在冰期受冰川影响大,很多物种灭绝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1中表示塑造图2地貌的箭头是,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该地区有冻土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同步训练题,共8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巩固练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