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限时训练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5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5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0页。
第五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北京东城区期末)风化壳是风化作用后残留在母岩之上的风化产物。图1中灰色区域示意风化壳的厚度差异。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热带草原带植被的典型特点是( )
A.叶片宽大 B.垂直结构复杂
C.板根发达 D.季节变化明显
2.图中( )
A.热带森林带降水量大,风化强 B.荒漠带蒸发量大,风化强
C.亚热带森林带气温高,风化弱 D.苔原带蒸发量强,风化弱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热带草原带植被是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下的典型植被,热带草原气候具有全年高温但干旱季节较长的特点,因此植被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干季到来,树木落叶,到处枯黄,而湿季一到,则满目翠绿,郁郁葱葱,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带森林带降水量最多,加上全年高温,化学反应速率快,岩石风化快,因此风化壳最厚,A项正确;荒漠带蒸发量比较大,但由于降水少,风化并不快,所以风化壳薄一些,B项错误;亚热带森林带气温高,而且降水也很多,风化作用较强,所以风化壳比较厚,C项错误;苔原带虽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但由于气温很低,导致风化作用弱,风化壳显得比较薄,D项错误。
(2022年山东青岛期末)香樟树树姿雄伟,树叶色彩鲜艳。近年来,我国香樟人工栽培已相当普遍,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黄河流域。据此完成第3~4题。
3.香樟树属于(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限制黄河流域栽培香樟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土壤贫瘠 B.夏季暴雨
C.日温差大 D.冬季低温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黄河流域”可知,香樟树的原生北缘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正确。第4题,限制植物生长北限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黄河流域冬季气温偏低,会导致香樟树冬季难以存活,D项正确。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 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如图2所示),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须人工浇灌而百年常青。据此完成第5~6题。
图2
5.团城内的植被属于( )
①自然植被 ②人工植被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阔叶林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团城内的植被是由人工营造的,属于人工植被,②正确;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③正确。第6题,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可知,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冬季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减轻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作用小;含水涵洞不能为土壤提供养分。
风滚草(见图3)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见图4),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广泛影响。读图,完成第7~8题。
图3 图4
7.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
A.耐寒 B.耐旱
C.耐风 D.耐渍
8.引起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旱灾 B.水源
C.大风 D.障碍物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据材料可知,当干旱来临时,风滚草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说明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应为戈壁中的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习性为耐旱。第8题,据材料可知,其随风滚动,说明引起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
(2021年北京期中)图5为某地景观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图5
9.图中植被类型为( )
A.热带雨林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极地苔原
10.图中植被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
A.气候干旱 B.河网密布
C.地表崎岖 D.土壤肥沃
【答案】9.B 10.A
【解析】第9题,图中荒漠广布,植被为荒漠植被, B项正确;热带雨林,植被茂盛,A项错误;亚寒带针叶林,森林广布,C项错误;极地苔原,多苔藓、地衣等,D项错误。第10题,图中荒漠植被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A项正确;该地区河流稀少,水源短缺,B项错误;该地区地表较平坦,沙漠广布,C、D项错误。
(202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土壤淋溶层的厚度和淀积层所处的深度可反映当地气候的干湿状况。图6为甲、乙、 丙三地的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6
11.三地湿润程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
12.丙地最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 B.长江三角洲
C.东北平原 D.河西走廊
【答案】11.A 12.D
【解析】第11题,甲地生长有树木和草,且淋溶层比较厚,乙地只生长草,淋溶层相对较薄,丙地没有淋溶层,所以从甲地到丙地气候趋于干旱,湿润程度为甲>乙>丙。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地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结合选项只有河西走廊符合题意。
(2022年辽宁朝阳期末)图7为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图7
13.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成土母质
C.气候 D.生物
14.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有机质积累多 B.自然植被茂密
C.矿物养分流失快 D.生物残体分解快
【答案】13.B 14.A
【解析】第13题,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其中最为突出的影响是改变地表生物状况,但人类活动并不是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A项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B项正确;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但与土壤质地的颗粒物粗细状况关系较小,C项错误;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与土壤质地的颗粒物粗细状况关系不大,D项错误。第14题,据图分析可知,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容易积累,土壤肥力一般较高,A项正确。
(2022年北京西城区期末)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后都可成为水稻土。图8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9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图8
图9
15.与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 )
A.枯枝落叶层增厚 B.不含腐殖质
C.肥力水平下降 D.结构更复杂
16.经过熟化后,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A.表土层软糊,提供了农作物扎根立足的条件
B.耕作层深厚,使土壤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C.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
D.母岩层较薄,阻断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
【答案】15.D 16.C
【解析】第15题,水稻土是由自然土壤熟化形成的。由材料可知,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应该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比较高,B、C项错误;由于水稻土是经过人类精心耕作、培育形成的,所以自然形成的枯枝落叶层不会增厚,甚至极少存在,A项错误;比较自然土壤和水稻土的土壤剖面图,可以看出水稻土的剖面结构更复杂,D项正确。第16题,表土层软糊,不利于农作物扎根立足,反而容易受大风和雨涝影响产生倒伏,A项错误;土壤耕作层即使再深厚,如果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肥沃的土壤也会退化,甚至演变成荒漠化土地,B项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C项正确;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D项错误。
(2022年河北沧州开学考试)2021年2月27日,“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壤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成为GB93484号藏品。月壤置于专用水晶容器内,重量为100克,放置于展厅的正中央。专家介绍,在月球上月壤其实是一层沙,看起来像细细的水泥,平均粒径为50微米,成分主要是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等矿物以及胶结质玻璃。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下列关于月壤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可能和陨石撞击有关 B.部分物质先汽化,再重新凝结
C.月壤中含有熔融物质 D.受风化、侵蚀作用形成
18.月球上的土壤不能用来种菜,是因为( )
A.富含金属元素 B.不含矿物质
C.水分、空气很少 D.不含任何有机养分
【答案】17.D 18.D
【解析】第17题,月球上没有大气,故不存在外力侵蚀等外力作用,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月壤可能与陨石撞击有关,长期的撞击累积形成了月壤,撞击的过程中,部分物质先汽化,再重新凝结,故含有熔融物质,表面越古老的区域,经历的撞击就越多,因此月壤层也就越厚,A、B、C项说法正确。第18题,月壤中富含多种金属元素,但与能否种菜无关,A项错误;月壤中含有金属等矿物质,B项错误;月壤中不含水分和空气,C项错误;因有机质来源于动物残体和植物枯枝落叶,故月壤中不含有任何有机质,也就没有肥力,不能用来种菜,D项正确。
(2021年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图10为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率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图10
19.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率( )
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
20.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加速矿物质的淋失 ②使有机质不断积累 ③使养分元素不断富集
④使土壤不断熟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9.B 20.B
【解析】第19题,据图可知,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侵蚀率越低,所以二者呈负相关。第20题,矿物质的淋失是水分的作用,故①错误;土壤的熟化是指自然土壤形成后,经过人类不断翻耕、施肥、灌溉,土壤由生土变成熟土的过程,故④错误;生物的枯枝落叶等可以转化为有机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故②③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下表为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时间表。图11为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图。
农作物
播种时间
主要生长时间
收获时间
冬小麦
10月
4—5月
6月
玉米
6月
7—9月
10月
图11
(1)华北平原属于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6分)
(2)简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6分)
【答案】(1)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落叶阔叶林
(2)特点: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秋季开始下降。
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夏季,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秋季,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
(3)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8月份玉米、高粱等作物达到生长期峰值。
22.(2022年辽宁大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某学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孔隙度低、通透性差)。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图12)。
图12
(1)该地理学习小组应从哪些方面对土壤进行观察?(至少答出三个方面)(6分)
(2)从学生绘制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图可知,能表现出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三点)(6分)
(3)针对该土壤特点,请你给出提高土壤肥力的建议。(8分)
【答案】(1)土壤剖面、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腐殖质含量。
(2)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
(3)增施有机肥;增加砂土。
第五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北京东城区期末)风化壳是风化作用后残留在母岩之上的风化产物。图1中灰色区域示意风化壳的厚度差异。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热带草原带植被的典型特点是( )
A.叶片宽大 B.垂直结构复杂
C.板根发达 D.季节变化明显
2.图中( )
A.热带森林带降水量大,风化强 B.荒漠带蒸发量大,风化强
C.亚热带森林带气温高,风化弱 D.苔原带蒸发量强,风化弱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热带草原带植被是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下的典型植被,热带草原气候具有全年高温但干旱季节较长的特点,因此植被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干季到来,树木落叶,到处枯黄,而湿季一到,则满目翠绿,郁郁葱葱,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带森林带降水量最多,加上全年高温,化学反应速率快,岩石风化快,因此风化壳最厚,A项正确;荒漠带蒸发量比较大,但由于降水少,风化并不快,所以风化壳薄一些,B项错误;亚热带森林带气温高,而且降水也很多,风化作用较强,所以风化壳比较厚,C项错误;苔原带虽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但由于气温很低,导致风化作用弱,风化壳显得比较薄,D项错误。
(2022年山东青岛期末)香樟树树姿雄伟,树叶色彩鲜艳。近年来,我国香樟人工栽培已相当普遍,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黄河流域。据此完成第3~4题。
3.香樟树属于(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限制黄河流域栽培香樟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土壤贫瘠 B.夏季暴雨
C.日温差大 D.冬季低温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黄河流域”可知,香樟树的原生北缘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正确。第4题,限制植物生长北限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黄河流域冬季气温偏低,会导致香樟树冬季难以存活,D项正确。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 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如图2所示),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须人工浇灌而百年常青。据此完成第5~6题。
图2
5.团城内的植被属于( )
①自然植被 ②人工植被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阔叶林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团城内的植被是由人工营造的,属于人工植被,②正确;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③正确。第6题,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可知,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冬季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减轻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作用小;含水涵洞不能为土壤提供养分。
风滚草(见图3)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见图4),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广泛影响。读图,完成第7~8题。
图3 图4
7.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
A.耐寒 B.耐旱
C.耐风 D.耐渍
8.引起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旱灾 B.水源
C.大风 D.障碍物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据材料可知,当干旱来临时,风滚草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说明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应为戈壁中的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习性为耐旱。第8题,据材料可知,其随风滚动,说明引起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
(2021年北京期中)图5为某地景观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图5
9.图中植被类型为( )
A.热带雨林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极地苔原
10.图中植被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
A.气候干旱 B.河网密布
C.地表崎岖 D.土壤肥沃
【答案】9.B 10.A
【解析】第9题,图中荒漠广布,植被为荒漠植被, B项正确;热带雨林,植被茂盛,A项错误;亚寒带针叶林,森林广布,C项错误;极地苔原,多苔藓、地衣等,D项错误。第10题,图中荒漠植被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A项正确;该地区河流稀少,水源短缺,B项错误;该地区地表较平坦,沙漠广布,C、D项错误。
(202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土壤淋溶层的厚度和淀积层所处的深度可反映当地气候的干湿状况。图6为甲、乙、 丙三地的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6
11.三地湿润程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
12.丙地最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 B.长江三角洲
C.东北平原 D.河西走廊
【答案】11.A 12.D
【解析】第11题,甲地生长有树木和草,且淋溶层比较厚,乙地只生长草,淋溶层相对较薄,丙地没有淋溶层,所以从甲地到丙地气候趋于干旱,湿润程度为甲>乙>丙。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地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结合选项只有河西走廊符合题意。
(2022年辽宁朝阳期末)图7为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图7
13.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成土母质
C.气候 D.生物
14.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有机质积累多 B.自然植被茂密
C.矿物养分流失快 D.生物残体分解快
【答案】13.B 14.A
【解析】第13题,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其中最为突出的影响是改变地表生物状况,但人类活动并不是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A项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B项正确;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但与土壤质地的颗粒物粗细状况关系较小,C项错误;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与土壤质地的颗粒物粗细状况关系不大,D项错误。第14题,据图分析可知,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容易积累,土壤肥力一般较高,A项正确。
(2022年北京西城区期末)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后都可成为水稻土。图8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9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图8
图9
15.与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 )
A.枯枝落叶层增厚 B.不含腐殖质
C.肥力水平下降 D.结构更复杂
16.经过熟化后,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A.表土层软糊,提供了农作物扎根立足的条件
B.耕作层深厚,使土壤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C.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
D.母岩层较薄,阻断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
【答案】15.D 16.C
【解析】第15题,水稻土是由自然土壤熟化形成的。由材料可知,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应该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比较高,B、C项错误;由于水稻土是经过人类精心耕作、培育形成的,所以自然形成的枯枝落叶层不会增厚,甚至极少存在,A项错误;比较自然土壤和水稻土的土壤剖面图,可以看出水稻土的剖面结构更复杂,D项正确。第16题,表土层软糊,不利于农作物扎根立足,反而容易受大风和雨涝影响产生倒伏,A项错误;土壤耕作层即使再深厚,如果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肥沃的土壤也会退化,甚至演变成荒漠化土地,B项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C项正确;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D项错误。
(2022年河北沧州开学考试)2021年2月27日,“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壤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成为GB93484号藏品。月壤置于专用水晶容器内,重量为100克,放置于展厅的正中央。专家介绍,在月球上月壤其实是一层沙,看起来像细细的水泥,平均粒径为50微米,成分主要是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等矿物以及胶结质玻璃。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下列关于月壤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可能和陨石撞击有关 B.部分物质先汽化,再重新凝结
C.月壤中含有熔融物质 D.受风化、侵蚀作用形成
18.月球上的土壤不能用来种菜,是因为( )
A.富含金属元素 B.不含矿物质
C.水分、空气很少 D.不含任何有机养分
【答案】17.D 18.D
【解析】第17题,月球上没有大气,故不存在外力侵蚀等外力作用,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月壤可能与陨石撞击有关,长期的撞击累积形成了月壤,撞击的过程中,部分物质先汽化,再重新凝结,故含有熔融物质,表面越古老的区域,经历的撞击就越多,因此月壤层也就越厚,A、B、C项说法正确。第18题,月壤中富含多种金属元素,但与能否种菜无关,A项错误;月壤中含有金属等矿物质,B项错误;月壤中不含水分和空气,C项错误;因有机质来源于动物残体和植物枯枝落叶,故月壤中不含有任何有机质,也就没有肥力,不能用来种菜,D项正确。
(2021年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图10为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率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图10
19.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率( )
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
20.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加速矿物质的淋失 ②使有机质不断积累 ③使养分元素不断富集
④使土壤不断熟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9.B 20.B
【解析】第19题,据图可知,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侵蚀率越低,所以二者呈负相关。第20题,矿物质的淋失是水分的作用,故①错误;土壤的熟化是指自然土壤形成后,经过人类不断翻耕、施肥、灌溉,土壤由生土变成熟土的过程,故④错误;生物的枯枝落叶等可以转化为有机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故②③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下表为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时间表。图11为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图。
农作物
播种时间
主要生长时间
收获时间
冬小麦
10月
4—5月
6月
玉米
6月
7—9月
10月
图11
(1)华北平原属于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6分)
(2)简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6分)
【答案】(1)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落叶阔叶林
(2)特点: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秋季开始下降。
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夏季,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秋季,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
(3)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8月份玉米、高粱等作物达到生长期峰值。
22.(2022年辽宁大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某学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孔隙度低、通透性差)。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图12)。
图12
(1)该地理学习小组应从哪些方面对土壤进行观察?(至少答出三个方面)(6分)
(2)从学生绘制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图可知,能表现出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三点)(6分)
(3)针对该土壤特点,请你给出提高土壤肥力的建议。(8分)
【答案】(1)土壤剖面、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腐殖质含量。
(2)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
(3)增施有机肥;增加砂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