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4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2019--2023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4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组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是( )
A.核能水能 B.风能火电 C.水能地热 D.风能太阳能
2.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可以( )
A.促进低碳能源发展 B.改变能源资源分布 C.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D.缩短能源输送距离
【答案】1.D 2.A
【解析】1.图中三大能源基地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而我国核能的开发主要是在沿海地区,核能并不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A错误;火电不是清洁能源,B错误;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到云南西部腾冲一带是我国地热能集中分布的区域,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地热能相对缺乏,C错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在我国青藏高原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风能和太阳能都较为丰富,D正确。故选D。
2.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时向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极少,可以促进低碳能源发展,A正确;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不会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资源分布,B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呈增加趋势,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为了增加能源供给而不是为了控制,C错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远离东部主要的能源消费市场,并不能缩短能源输送距离,D错误。故选A。
【点睛】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2022·山东·高考真题)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惯性的影响 B.环境条件的改善 C.青壮年人口迁出 D.康养产业的发展
4.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5.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答案】3.A 4.B 5.D
【解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年-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A。
4.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
5.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原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也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接近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C错误。答案选择D。
【点睛】产生老龄化的原因:1. 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 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 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
老龄化的解决措施: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2、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3、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4、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5、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6、居家养老环境;7、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8、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9、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旧金山比,洛杉矶水资源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蒸发量大 B.山脉阻挡,降水量小
C.洋流影响,降温减湿 D.河流短少,径流量小
7.从区域外调水对洛杉矶的影响有( )
A.减少城市水分蒸发 B.减轻城市地质灾害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增加城市内涝风险
【答案】6.D 7.B
【分析】6.由图可知,与旧金山比,两地纬度相差不大,都受寒流影响,气温相差不大,与题意不符,AC错误;洛杉矶较旧金山纬度低,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时间短,降水较少,B错误;读图可知,旧金山处于两河交汇处,河流径流量大;洛杉矶所在地河流短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较少,D正确。故选D。
7.由所学知识可知,从区域外调水对城市水分蒸发及水资源利用率影响不大,AC错误;从区域外调水可以缓解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产生的地面沉降问题, 减轻城市地质灾害,B正确;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与从区域外调水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640
5927
4666
3729
人均GDP(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43.5:48.0
8.3:41.7:50.0
8.3:44.2:47.5
4.8:43.8:51.4
8.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②技术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8.D 9.D
【分析】8.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部地区是产业转入地,主要是承接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③④正确。故选D。
9.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湖北省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均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好,A错误。通过人口总数和人均GDP,可计算得到GDP总量,再将GDP总量乘以第二产业比重,即可得第二产业产值,四省中河南第二产业产值最高,B错误。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低,但无法获知农业基础好差,C错误。河南省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
【点睛】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因素。
(2020·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
A.侵蚀为主 B.淤积为主 C.侵蚀量和淤积量相当 D.无法判断
11.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大 升高 B.增大 下降 C.减小 升高 D.减小 下降
【答案】10.B 11.D
【分析】10.读图可知,三峡工程运营前(注意材料中三峡工程运营的时间),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是入湖输沙量大于出湖年输沙量,所以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以淤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鄱阳湖位于三峡大坝下游地区,三峡工程运营后,三峡下游河段水位降低,使得丰水期长江对鄱阳湖的补给减少,同时,枯水期鄱阳湖对长江的补给增多,所以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减小;读图可知,2003年后,鄱阳湖出湖年输沙量大于入湖输沙量,加之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拦截泥沙,使得入湖泥沙量大大减少,所以湖底高程下降。综上分析可知,ABC错,D正确,故选D。
【点睛】大坝修建有利有弊,“利”的方面:一般能改善上游的航运条件;对河流起一定的调蓄作用,减少大坝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大坝可通过蓄水发电;发展农业灌溉等。“弊”的方面:下游河道水位降低,对航行产生一定影响;入海泥沙沉积减少,海水入侵加剧;上游库区沿线的自然、人文资源破坏或搬迁;生态移民较大;阻碍了某些鱼类的洄游等。
(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13.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14.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答案】12.D 13.C 14.A
【解析】12.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选D。
13.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故选C。
14.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销售到甲国,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再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0·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工程I、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16.工程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5.D 16.A
【解析】15.工程I、Ⅱ的目的地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地区,A、B、C错误。据工程I走向可知其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选D。
16.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①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长江洪灾主要在中游河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2019·海南·统考高考真题)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
A.基础设施好 B.人工成本低
C.本地市场大 D.获取信息快
18.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
A.工人素质高 B.融资能力强
C.适应能力强 D.研发能力强
19.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
A.打造自主品牌 B.快速更新产品
C.增强售后服务 D.符合国际标准
【答案】17.B 18.C 19.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的转移。
17.卢旺达位于非洲,这里的基础设施在全球而言,属于相对较差的,故A错误。非洲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工资水平低,吸引成衣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故B正确。“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说明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本地市场小,所以市场因素不是在此建厂的主要因素,故C错误。非洲地区信息业不发达,获取信息较慢,故D错误。故选B。
18.非洲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企业在此发展,主要是因为这里人工成本低,这样低成本的人工,素质是不高的,故A错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较弱,研发能力弱,在非洲这样的落后地区发展制造业,也无法提高其融资能力和研发能力,故 B D错误。中小企业规模小,容易调整生产方向,组织生产,适应性比较强,C正确,故选C。
19.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站在市场的角度看,品牌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从产品的角度看,生产的技术、工艺和质量决定和产生产品的价值,而品牌则可以使产品产生更大的附加值。品牌有时代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信誉,背后还隐含着国家、民族、社会甚至是政府的信誉,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就需要打造出自主品牌,从而占领国内外市场,故A正确。 快速更新产品、增强售后服务、符合国际标准是这些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变强的最主要内容,故BCD错误。故选A。
【点睛】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对于工业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适应能力更强,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人口规模过于庞大,也是不利于管理的,所以很多特大城市建设了卫星城,分担其人口和职能。
(2019·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20.B 21.C
【分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选B。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
21.从第二附图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库,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正确答案选C。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B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D错误。
【点睛】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呈负相关,和流量大小呈正相关。
二、单选题
22.(2019·天津·统考高考真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红旗渠干渠景观图
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答案】A
【详解】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流量变少。这样的设计操作,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区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区堤,A对;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较缓,减少输水渠的输水流量,B错;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错;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无直接联系,D错。故本题选择A。
三、综合题
23.(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一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1)分析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
(2)指出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优点。
(3)评价输水线路网状布局的积极意义。
【答案】(1)植被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质土壤,下渗强。
(2)当地气候干旱,隧洞、暗渠和渡槽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降低线路坡度,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线路长度;减少水体污染。
(3)增加输水线路覆盖面积,满足更多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完善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沿线地区植被恢复。
【分析】本大题以国家在黄河支流一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输水线路的特点、网状输水线路布局的积极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详解】(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表储水条件差意味着地表水易流失,流失的途径包括蒸发、下渗等,所以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可从下渗量大和蒸发量大两个角度分析,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由材料可知,该地气候干旱,地表水蒸发旺盛;该地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质土壤,下渗强。
(2)本题考查输水线路的特点。隧洞、暗渠和渡槽均能减少水分蒸发,减轻水体污染;由材料可知,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单条线路长度。
(3)本题考查网状输水线路布局的积极意义。该区域水资源短缺,输水线路网状布局可以增加区域内水资源供给范围,满足沿线地区的用水需求;有利于完善沿线地区与供水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给有利于沿线地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利于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
24.(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
电源类别
占本网装机比例(%)
调节容量比例(%)
调节负荷升降速度
火电
59
40~100
慢
水电
10
0~100
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较快
液化天然气燃机
15
60~100
较慢
(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
(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
【答案】(1)西部常规能源丰富,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东西部电力负荷季节差异明显。
(2)抽水蓄能调峰能力强、速度较快,谷电转为峰电,提升价值;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调节速率慢。
(3)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电东送电量,提高综合效益;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分析】本题以南方电网调峰、调频为背景材料,涉及到电力资源的空间分布、电站建设的必要性、西电东送的有利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电网中的西部地区分布着煤炭、珠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有很多水电站,能源资源分布广;而东部城市多,工业发达,耗能高,能源需求量大;夏季为雨季水力发电量大,西部电力负荷小,而东部夏季制冷耗电量大,电力负荷大。
(2)由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可知,抽水蓄能调节负荷升降速度较快、调峰能力强,利用谷电廉价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在用电高峰时,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提升了谷电时电能的价值,由图中可看出水电仅占10%,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占比虽大,但调节速率慢。
(3)抽水蓄能利用谷电廉价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在用电高峰时,又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抽水蓄能可以增加西电东送的总电量,经过电能与水能的相互转化,提高能源综合效益;由图可知,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建在东部用电需求多的地区,可以减少输电量,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抽水蓄能可以补充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减少火电的使用,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运行安全。
25.(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京津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任务。
材料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1)该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
(2)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简析其原因。
(3)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____,并指出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____。
【答案】(1) 植被覆盖率高 开发强度较低 环境保护要求高
(2)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春季降水量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
(3) 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 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跨流域调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源地水质优、水源不足,农业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根据材料“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说明水源区植被覆盖率高,涵养能力强;“水源区”特别作为饮用水的源头,环境保护要求高,受人类干扰小,开发强度较低。
(2)春季甲地区锋面未到达,降水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作物正在返青,需水量大,出现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
(3)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因安置地海拔高,地形崎岖,耕地少,所以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低,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由于移民大多是农民,安置地耕地少,开发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安置地处群山环绕之中,且靠近水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可扶持民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农民即发展了经济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点睛】
26.(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斯洛文尼亚西南地区年降水量达1000-1500毫米。
(1)若在雷卡河修建一座水电站,请评价选址的自然条件。
斯洛文尼亚森林覆盖率近60%,木材加工是该国传统产业,企业众多,门类齐全。近年来,生产纸浆、板材、家具等产品的品牌企业互动合作,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该国木材加工职业教育发达,在卢布尔雅那、马里博尔等地高校设有木材科学、木制品设计等专业。
(2)列举斯洛文尼亚发展木材加工业的优势。
斯洛文尼亚“干草架”(下图)用于风干、存放牧草和小麦等农作物,是当地常见的乡村文化景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该国建立了“干草架”博物馆,“干草架”文化内涵得到扩展。
(3)说出“干草架”体现的农业生产类型,并阐述“干草架”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有利条件:降水较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河流有落差,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流量小,水能不稳定;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易渗漏。
(2)森林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劳动力技术水平高;行业创新能力强。
(3)畜牧业、种植业。丰富旅游资源,增强旅游吸引力,传承地域文化。
【分析】本题以斯洛文尼亚为背景,涉及水能资源开发、工业区位、农业生产类型及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雷卡河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南部,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西南部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结合陆高图例可以看出,该地西南部海拔高,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结合图中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当地降水季节差异大,夏季降水量小,河流径流量不稳定,再结合图中信息,西部为喀斯特高原,说明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
(2)结合材料“斯洛文尼亚森林覆盖率近60%”,可知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木材加工业的原料充足,由“木材加工是该国传统产业”可知当地产业基础较好,木材加工经验丰富,结合“该国木材加工职业教育发达”可知当地劳动力技术水平高,行业创新能力强。
(3)结合材料,斯洛文尼亚“干草架”用于风干、存放牧草和小麦等农作物,说明当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畜牧业和种植业。“干草架”为当地常见的乡村文化景观,可以反映出当地生产生活特征及风俗文化特点,开发成旅游资源,可以丰富当地旅游资源,增强旅游吸引力,“干草架”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
【点睛】
27.(2021·广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
(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
(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整体向西偏移,由嘉定向昆山、太仓转移扩散:三地产业分布范围扩大,呈连片发展态势:三地交界地带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度(热点)增加,集聚特征初显。
(2)地处我国经济、交通、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广阔:核心城市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三地邻近,产业基础好, 互补性强:三地政府合作意愿强, 支持力度大。
(3)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 加强生产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三地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强化汽车产业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分析】本题以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产业布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可结合图形信息从整体与局部两方面分析。从整体上看,根据图形信息可知,嘉一昆一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由上海市嘉定区逐渐向太仓市、昆山市转移,重心整体向西偏移与2008年相比,2017年三地产业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呈现连片发展趋势根据图形信息可知,嘉一昆—太三地区交界地带热点区域增加,说明汽从局部上看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开始出现集聚分布的特征。
(2)明确汽车产业属于第二产业(工业) ,因此设问实质是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与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劳动力、技术、市场、工业基础、政策)两方面进行分析。市场“上海市嘉定区”“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结合所学我国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嘉—昆—太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交通、科技发达,市场广阔,且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利于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基础:“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有较强制造业基础” ,嘉定汽车产业发展早,产业基础好,研发实力强;昆山、太仓制造业基础好,且三地距离较近,产业互补性高。政策:“为了进一步……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三地政府大力支持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的合作发展。
(3)明确题干限定条件“产业协同”即产业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即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从三地的位置、产业特点及发展现状,明确各自优势的条件,从加强科技研发、产业协作、汽车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嘉定区位于上海市,经济较发达,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立足汽车研发昆、太两市较嘉定区经济发展水平弱,可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构建汽车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应积极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三地职能分工与联动,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
【点睛】城市的工业布局要考虑: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交通-沿交通线分布;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等。
28.(2020·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 、 。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上海 武汉 重庆
(2)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分析】本题以皖江城市带为背景,考查长江经济带航运中心的分布、皖江城市带发展区位优势条件、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长江经济带中,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下游的航运中心,中游最大城市是武汉,是中游的航运中心,重庆是上游最大城市,是上游的航运中心。
(2)据图分析,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临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
(3)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政策支持。
【点睛】产业转移规律: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9.(2019·江苏·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图甲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乙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图甲
图乙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____。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
(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提供水源 不利:引发洪涝灾害
(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
【分析】考察水循环相关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河流的补给类型,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因素以及水循环的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恒河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靠雨水补给。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该流域地区常年最稳定的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因此共有三种类型,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2)流量的差异可以从流量的总量大小以及流量的季节变化两方面去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大于恒河,尤其是在上半年,并且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七月份流量最大,而恒河在九月份流量最大。布拉马普特拉和出现峰值时间较早,这是因为与流域的补给类型有关,布拉马普特拉河受印度西南季风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并且时间较长,因此月均流量大,出现峰值时间早。
(3)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谈。
有利影响:河流流量较大,带来泥沙较多,有材料可知,该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河口处泥沙沉积有利于促进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靠近河流有利于进行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水源。
不利影响,要结合去的气候特征去谈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4)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留两方面去谈。该区域洪涝灾害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不均特征。同时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等不同的国家,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流域内水资源。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要节约用水,尤其是要合理利用地下水,防止过度开采。
【点睛】第一题要注意潜在的终年补给类型为地下水补给。容易遗漏地下水补给。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水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以及凌汛等方面去看。而该区域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因此水文特征最突出的主要是水位、水量以及含沙量和汛期的长短以及季节变化特征。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留两方面去谈。
30.(2019·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坦桑尼亚略图。图2为图1中乙地降水量统计图。
材料二: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东部沿海地区有狭窄平原。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国土面积的1/3。该国经济欠发达,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年来,坦桑尼亚实施经济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1)甲地处于内流区,简述该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2)该国东部地区河流不宜发展航运,说明其自然原因。
(3)与开发水电相比,有人认为该国更宜利用天然气发电,请说明理由。
(4)简述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
【答案】(1)盆地地形;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
(2)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长度较短。
(3)天然气资源丰富;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小;接近电力消费市场;有利于保护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4)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加快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开发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综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参与的循环类型及环节角度分析。读图可知,甲为盆地地形,向心型水系;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不参与海陆循环,所以应为内流区。
(2)河流发展航运条件主要从水量季节变化、流速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图示东部地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长度较短,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不适宜发展航运。
(3)与开发水电相比,更适宜发展天然气要从市场、资源及生态保护方面分析。天然气资源丰富;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小;接近电力消费市场;有利于保护自然保护区。
(4)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加快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全国通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全国通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全国通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全国通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