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武汉市内地西藏班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内地西藏班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1. 下列物体中,重力最为接近1N的是( )
A. 一支铅笔 B. 一只母鸡 C. 两个鸡蛋 D. 一个西瓜
2. 下列关于科学家与其贡献对应关系符合实际的是( )
A. 牛顿——发现杠杆原理
B. 托里拆利——最早测出大气压值
C. 伽利略——概括了惯性定律
D. 阿基米德——发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 关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多 B.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用的时间少
C.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D. 机械功率大省力多
4. 秋季运动会期间,学校用无人机拍摄入场仪式表演。无人机在匀速上升过程中,它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能不变,机械能逐渐减小 B.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C.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5. 对于如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错误的是( )
A. 如图甲,卫生间的地漏设计采用了连通器原理
B. 如图乙,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
C. 如图丙,向纸条上方水平吹气,纸条向上飘起,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D. 如图丁,蚊子能吸食人血,是因为蚊子的口器尖,对皮肤的压强大
6. 2023年1月1日,中国首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开启了今年首场的验证飞行。图所示是这架C919客机首场飞行时,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安全降落的情景。关于这架C919客机的降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机降落时,它受到的重力不做功
B. 飞机降落时,它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C. 飞机落地后继续滑行,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 飞机落地后继续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7. 如图是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将它紧压在平整、光洁的玻璃墙面上,可挂衣帽等物品。它主要部件是一个“橡皮碗”,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B. 皮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少,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C. 皮碗与玻璃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
D. 这种“吸盘式”挂衣钩不适用于粗糙的水泥墙壁上,粗糙面与吸盘之间有缝隙、会漏气
8. 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从高度的一半处将它沿水平方向切开(如图所示),并将上半部分拿走,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 )
A. 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B. 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C. 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D. 压力、压强都不变
9.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汽车静止,失去了惯性,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 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 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D. 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10.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B. 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C.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
11.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传统民俗,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以站在岸边的观众为参照物,龙舟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龙舟到达终点后,虽然划桨手停止划水,但由于______,龙舟仍会继续向前运动。
12. “弯弓射大雕”描述打猎时拉弓放箭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 ,放箭后弓的______ 能转化为箭的______ 能。
13. 一杯饮料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明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主要是利用了______。在此过程中,饮料对杯底的压强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 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_____力,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____力。
15. 拉萨市为了巩固创文成果下发了宣传手册“绿色低碳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如图是一种轮式垃圾桶,拖动时它相当于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垃圾桶底部的小轮子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6. 如图小宇用F=50N的水平力把重G=15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 N;若减小水平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 利用图中的滑轮组匀速提升900N的重物时,若忽略滑轮自重、绳重及摩擦,人对绳的最小拉力为______ N,使用滑轮组能实现省力,但要费______ 。
18. 在水平地面上,用60N的水平拉力拉重120N的木箱,6s使木箱沿拉力的方向前进了5m,拉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 J,重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 J。
19. 返回西藏的旅途中,细心的曲珍发现,随带的薯片包变得鼓鼓的,这是因为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大气压强逐渐______ ;而潜水员在完全进入水后的下潜过程中,他所受到的压强会不断______ 。(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 国产航母满载时排水量为67000t,舰长约315m、宽约75m,舰体比辽宁舰稍大一些,它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是______ N,如果它从东海驶入长江,舰身会______ (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保持不变”)。(g取10N/kg)
21.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钩码质量均相同):
(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______ 位置平衡。
(2)在A点悬挂3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为使杠杆在原位置重新平衡,应该在B点悬挂______ 个钩码;若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______ N。(g取10N/kg)
(3)题(2)中在AB两点悬挂好钩码杠杆平衡的基础上,若两边各取走1个钩码,杠杆会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侧倾倒。
22. 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在长木板上做______运动,由______的知识可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相等,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测出滑动摩擦力;在长木板上铺上棉布,重复以上实验,将所有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第5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N,如图(戊)所示;
实验次数
砝码的个数
接触面材质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1
0
木块-长木板
0.3
2
1
木块-长木板
0.4
3
2
木块-长木板
0.5
4
0
木块-棉布
0.6
5
1
木块-棉布
6
2
木块-棉布
1.0
(2)由甲和丁,乙和戊,丙和己三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由甲、乙、丙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______;
(3)有同学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请说一说这个方案的好处:______。(说出一条即可)
23. 如图所示,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推动同一木块.乙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______ 的关系;乙图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与所受______ 的关系。
(2)甲图实验是通过比较被钢球推动的木块B移动的______ 大小,说明小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动能的大小;乙图实验是通过比较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长短,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不受力作用时,将永远做______ 运动。
(3)我们知道,物体的动能还跟______ 有关,若甲图还想继续探究,则应把______ 的钢球放在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从而得出结论的。
24. 如图是“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U形管所装液体是水)。
(1)甲图中的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 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_ 法;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液体最好用______ (选填“有色”或“无色”)液体。
(2)实验前,小明发现无论怎么按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都没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 (写一种即可);
(3)仪器调试好后进行实验,得到图乙、丙、丁的结果,由此可知:______ ;
(4)比较丁图和戊图,说明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______ 有关;
(5)另一同学在丁图的基础上,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该探究过程是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______ 。
25.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某学校开设了“实验拓展课”。图(甲)是某一学习小组设计的“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物体上升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物体的重力G=36N,不计绳重及摩擦,手对绳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15N,求:
(1)0∼2s内,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0∼2s内,拉力F的功率。
26. 如图,在空气中测量重为15N的物体,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5m,求此时:(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3)该物体的体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一支铅笔球的质量约6g=0.006kg,受到的重力约G=mg=0.006kg×10N/kg=0.06N,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约为2kg,受到的重力G=mg=2kg×10N/kg=20N,故B不符合题意;
C、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0.1kg,受到的重力G=mg=0.1kg×10N/kg=1N,故C符合题意;
D、一个西瓜质量约为5kg,受到的重力G=mg=5kg×10N/kg=50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首先将选项中的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然后根据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作出判断。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力的估测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对身边常见物体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
2.【答案】B
【解析】解:A、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利用三棱镜最早发现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B、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故B正确;
C、伽利略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阿基米德最早发现了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3.【答案】C
【解析】解:A、由公式P=Wt可得,W=Pt,所以做功的多少不仅与功率有关还与时间有关,故A错误;
B、由公式P=Wt可得,t=WP,所以做功时用的时间不仅与功率有关还与功有关,故B错误;
C、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所以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故C正确;
D、功率大小与是否省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①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②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Wt,由公式可知,功率的大小与做功多少和做功所需时间的长短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正确理解功率的影响因素是解决此类功率问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当无人机匀速上升过程中,飞机的质量和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由于飞机的高度变大,故重力势能增加;因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故无人机的机械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此题考查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深入理解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地漏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时,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故A正确;
B、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煮食物时高压锅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液体的沸点高,饭菜熟的快,故B正确;
C、将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因为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纸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纸条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差,所以纸条就飘起来,故C错误;
D、蚊子的口器尖,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正确。
故选:C。
(1)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时,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所以高压锅内气压高沸点高;
(3)从纸条上方和下方空气的流速和所受压强的大小去考虑即可解决;
(4)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本题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考查了连通器原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等相关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A、飞机降落时,它受到的重力做了功,故A错误;
B、飞机降落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减小,它的机械能逐渐减小,故B正确;
C、飞机落地后继续滑行,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飞机落地后继续滑行,是由于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或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1)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机械能与质量、速度和高度有关。
(3)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变;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状态不变。
(4)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知道机械能的影响因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惯性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7.【答案】B
【解析】解:AB、挂衣钩要固定在玻璃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皮碗,把皮碗内的空气挤出,这样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皮碗就被紧压在了玻璃或墙壁上;并且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多,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故A正确、B错误;
C、皮碗与玻璃之间仅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并未产生相对运动,所以皮碗与玻璃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故C正确。
D、如果将挂衣钩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粗糙面与吸盘之间有缝隙、会漏气,使内外气压相等,在挂衣钩的自重作用下,将滑下来,故D正确。
故选:B。
(1)衣钩能牢牢地贴在玻璃上,是靠皮碗内外的气压差,即大气压强大于皮碗内气压,把皮碗“压”在了玻璃上。
(2)当物体与接触面之间仅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并未产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称为静摩擦。
此题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摩擦力的分类。挂衣钩、吸盘,都是利用了大气压来工作,利用大气压的例子都会使得密封空间内外产生气压差。
8.【答案】A
【解析】解:因为在水平桌面上,所以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F=G,水平切去一半后,G变小减半,所以压力减半;
水平切去一半后,与桌面的受力面积不变,由p=FS可知,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减半,则压强也会减半。
故选:A。
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mg,若将它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其重力减去一半,对地面的压力会减小一半;但是其受力面积不变,由压强公式p=FS即可知木块对桌面的压强变化。
本题考查压力、压强的变化,关键是弄清楚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注意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9.【答案】D
【解析】解:
A、惯性是物体具有的性质,惯性不会消失,故A错误;
BCD、由于汽车未推动,那么静止的汽车受平衡力作用,所以推力等于阻力;推力是水平方向,重力在竖直方向,两者没有关系,故D正确,BC错误。
故选:D。
(1)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明确汽车没有被推动的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由题知,A、B、C三个正方体的体积相同;
A、由图可知,A、B、C三个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VA排
由于FA
C、由图可知物体底部的深度,h甲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说明容器中正方体的重力等于正方体排开水的重力,
即可以理解为,容器中正方体的重力补充了它排开的水的重力,能看出三个容器内总重力相等;
由于容器相同,所以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F丙,
根据p=FS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故D正确.
故选:D。
(1)由图得出A、B、C三个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判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2)由图A、B、C三个正方体所处的状态,判定其浮力和重力的关系;然后根据三者的浮力大小、利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大小关系;
(3)利用p=ρgh判断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关系,根据F=pS判定压力的大小关系;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分析出整个装置的压力的大小关系,根据p=FS分析压强的大小。
此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难度不是很大。
11.【答案】运动 惯性
【解析】解:在比赛过程中,以站在岸边的观众为参照物,龙舟与观众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停止划水,由于惯性,船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一段路程;
故答案为:运动;惯性。
(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本题考查的是物理综合性知识,在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是很丰富的,所以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应该不断地从生活中发现物理。
12.【答案】形变 弹性势 动
【解析】解:拉弓放箭时弓被拉弯,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箭射出去后具有动能,这一过程中是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故答案为:形变;弹性势;动。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在判断是哪种能量转化成了另一种能量的标准是:减小的转化为增多的。
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和能量的转化,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
13.【答案】大气压强 变小
【解析】解:
(1)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被压进吸管里。故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主要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2)根据公式P=ρgh可知,饮料被吸走后,杯中饮料的深度降低,故对杯底的压强变小。
故答案:大气压强;变小。
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管内外的气压差。
饮料对杯底的压强变化需要用公式P=ρgh来判断。
本题借用吸饮料这一现象,考查了大气压强的应用和液体压强的特点两个考点。
14.【答案】相互作用 平衡
【解析】解:
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灯对电线有向下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电线对灯有向上的拉力,所以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都作用在电灯上),所以二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相互作用;平衡。
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容易混淆,注意区分: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是一个受力物体,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受力物体,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
15.【答案】省力 减小
【解析】解:(1)图示的垃圾桶,因为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是一个省力杠杆;
(2)垃圾桶底部安装小轮子,采用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了摩擦力。
故答案为:省力;减小。
(1)由示意图分析动力和阻力,然后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确定杠杆种类;
(2)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减小摩擦分方法,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15 变小
【解析】解:木块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时,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是重力;墙壁对它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等于重力等于15N。
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墙壁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减小,所以摩擦力将减小。
故答案为:15;变小。
木块匀速下滑,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针对其竖直方向进行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可得到摩擦力的大小。
根据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可以确定当压力减小时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明确压在墙壁上匀速下滑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
17.【答案】300 距离
【解析】解:由图可知,n=3,
若忽略滑轮自重、绳重及摩擦,根据F=1nG可知,人对绳的最小拉力为:
F=1nG=13×900N=300N;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故答案为:300;距离。
根据滑轮组装置确定绳子股数,若忽略滑轮自重、绳重及摩擦,利用F=1nG求出人对绳的最小拉力;滑轮组的特点:滑轮组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本题考查了自由端拉力的计算和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等知识,比较简单。
18.【答案】300 0
【解析】解:拉力做功:
W=Fs=60N×5m=300J,
因为木箱水平运动,在竖直方向通过的距离为零,
所以重力做功为0;
故答案为:300;0。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木箱是在水平地面上移动,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为0,据此分析计算。
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19.【答案】减小 增大
【解析】解:
(1)返回西藏,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大气压强逐渐减小;
(2)由p=ρgh可知,下潜的深度越深,受到液体增大;
答案为:减小;增大。
(1)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
(2)由p=ρgh可知;
本题考查海拔与气压的关系,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都与实际现象相结合,综合性很强,但总体难度不大。
20.【答案】6.7×108 下沉一些
【解析】解:航母满载时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67000×1000kg×10N/kg=6.7×108N;
航母无论是在海里还是在河里,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航母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的重力,
航母从东海驶入长江时,航母的重力不变,所以航母受到的浮力不变,
由于河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由F浮=ρ液gV排可知,航母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则舰身会下沉一些。
故答案为:6.7×108;下沉一些。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求出航母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2)航母无论是在海里还是在河里,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航母浮力的变化情况,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航母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舰身的状态。
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以及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右 水平 4 2 右
【解析】解:(1)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其重心偏左,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上一个小格长为L,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A×LA=FB×LB,3G×4L=FB×3L,所以FB=4G=4×0.05kg×10N/kg=2N;
(3)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
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2G×4L=8GL,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3G×3L=9GL,
则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较大,故右端下沉。
故答案为:(1)右;(2)4;2;(3)右。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解答;
(3)若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各取下1个钩码,分别求出力和力臂的乘积,然后比较,杠杆沿乘积大的一端下沉
本题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考查了实验装置的调节、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对力臂概念的理解等,属于常考题。
22.【答案】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0.8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无需匀速拉动木板
【解析】解:(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相等,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其示数为0.8N;
(2)由甲、乙、丙知,物体上砝码的个数分别为0、1、2,对支持面的压力逐渐变大,三次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丙中压力最大,滑动摩擦力最大,故可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图2知,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木块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木块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这个方案的好处是:无需匀速拉动木板。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0.8;(2)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无需匀速拉动木板。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由测力计分度值读数;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
(3)根据木块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结合二力平衡分析。
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估,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3.【答案】速度 阻力 距离 匀速直线 质量 不同质量
【解析】解:(1)甲图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不同,因此相同因素是钢球的质量,不同因素是钢球的速度,故甲图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乙图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的质量和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都相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因此乙图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与所受阻力的关系;
(2)甲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
乙图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相同,实验中,接触面越光滑,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越远,所以如果物体不受阻力作用,则运动的物体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甲图实验探究了钢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因此物体的动能还跟质量有关,若甲图还想继续探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把不同质量的钢球放在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从而得出结论的。
故答案为:(1)速度;阻力;(2)距离;匀速直线;(3)质量;不同质量。
(1)分别分析出甲、乙两图中的操作,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就会知道实验的研究目的;
(2)甲图实验中利用转换法研究小球的动能,即让小球撞击木块,观察木块的滑行距离大小就可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
乙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的运动距离不同;可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不受力作用时,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3)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回答。
解决多因素问题时常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对于动能的大小研究常采用转换法进行分析。
24.【答案】高度差 转换 有色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密度 错误 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
【解析】解:(1)甲图中的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液体最好用有色液体。
(2)实验前,小明发现无论怎么按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都没变化,原因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3)仪器调试好后进行实验,得到图乙、丙、丁的结果,由此可知: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比较丁图和戊图,说明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另一同学在丁图的基础上,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该探究过程是错误的,理由是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
故答案为:(1)高度差;转换;有色;(2)装置的气密性不好;(3)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液体的密度;(5)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
(1)微小压强计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为了便于观察应该用有色液体。
(2)无论怎么按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都没变化,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3)在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处,液体朝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5)在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时,应该控制深度相同。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本实验中的应用。
25.【答案】解:(1)由图乙可知,2s时,物体上升0.2m,有用功W有=Gh=36N×0.2m=7.2J;
(2)滑轮组的动滑轮绕3段绳,总功:W总=Fs=F×3h=15N×3×0.2m=9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7.2J9J×100%=80%;
(3)0∼2s内,拉力F的功率:P=W总t=9J2s=4.5W。
答:(1)0∼2s内,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7.2J;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3)0∼2s内,拉力F的功率是4.5W。
【解析】(1)根据图乙读出物体在2s内上升的高度,然后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
(2)由滑轮组的结构可以看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则拉力F移动的距离s=3h;根据W总=Fs求出总功,利用η=W有W总×100%求出机械效率;
(3)根据P=Wt求出拉力的功率。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用到的公式多,难点是求拉力所做的总功。由滑轮组的特点知道: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是s=3h,据此求出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这是本题的突破口。
26.【答案】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水gh=1.0×103kg/m3×10N/kg×0.5m=5×103Pa。
(2)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F=15N-10N=5N。
(3)物体的体积等于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该物体的体积为:
V=V排=F浮ρ水g=5N1.0×103kg/m3×10N/kg=5×10-4m3。
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5×103Pa;
(2)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5N;
(3)该物体的体积为5×10-4m3。
【解析】(1)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计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根据弹簧测力计称量法计算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的体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液体的压强和阿基米德原理;会计算压强、浮力和物体的体积。
九年级物理 全国内地西藏班(校)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二模联考 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九年级物理 全国内地西藏班(校)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二模联考 物理试卷,共3页。
九年级物理 全国内地西藏班(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一模联考试题: 这是一份九年级物理 全国内地西藏班(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一模联考试题,共3页。
九年级物理 全国内地西藏班(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一模联考答题纸: 这是一份九年级物理 全国内地西藏班(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一模联考答题纸,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