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定西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学校在这一天开展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精神富足而读书”为主题的展览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展板一:读书,拥有丰富的体验
1.下面是展板一的文字内容,阅读并完成题目。(8分)
知识并不完全是以抽象______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皮层中,它同时存储于人类的身心体验中。心理学家将相关理论称之为“具身认知”。因此,阅读不只是用眼睛看、用脑袋记,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等也在阅读,并被阅读所浸染着。知道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时的______、悲欣交集会让人们拥有更丰富的想象、更丰满的思考与更丰盛的体验。真正的知识是和身心体验联系在一起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身心体验是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的过程是将知识打上自己的烙印的过程。因此,我们提倡的知识观,是知行合一的知识观——行成于思,由行致知。
(1)请你将本次活动的主题“腹有诗书气自华,为精神富足而读书”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2)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慨念 浸染(qìn) 抑扬顿挫 烙印(luó)
B.概念 浸染(jìn) 抑扬顿挫 烙印(lào)
C.慨念 浸染(jìn) 抑扬顿锉 烙印(lào)
D.概念 浸染(qìn) 抑扬顿锉 烙印(luó)
(3)给画线句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身心体验是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身心体验是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身心体验是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身心体验是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
(4)展板上需要配图,字体与示例图片一致的一项是()(2分)
示例图片 A. B. C. D.
◆展板二:读书,有重要的意义
2.下面是展板二的文字内容,阅读并完成题目。(4分)
世界读书日以一种节日的仪式感提醒世人:无论什么年代,无论什么家境,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你是谁,只要愿意读书,你便可以从知识的海洋中______充足的养分。
国民阅读水平体现了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阅读的根扎得有多深,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思想境界提升就有多火的潜力。书卷气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智慧源泉,它不仅能丈量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也______着全体人民的精神厚度。希望读书声推开每一扇窗,阅读之光点亮万家灯火,待到书香社会建成时,文化强国便______。
(1)根据语境,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吸取显示未来可期 B.获取揭示指日可下
C.提取展示来日方长 D.汲取昭示指日可待
(2)展板两边计划挂一副对联。小逸同学拟写了下面这副对联,请你帮忙补充完整。(2分)
上联:书籍播种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传承文明
◆展板三:读书,是至上的愉悦
3.下面是展板三的文字内容,阅读并完成题目。(4分)
读书兴趣的培植与养成,一半在于天性,一半来自勤笃。对于真正喜欢阅读的人来说,读书犹如一日三餐,晨兴夜寐也乐此不疲;爱书人遇到好书佳作,如同见到美味佳肴,味蕾顿开。读想象丰富的书,就如同走向广袤无垠的大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______;读底蕴丰厚的书,则能领悟学者们广博的胸襟、先进的观念和开阔的眼界,______;读轻灵飘逸的书,眼前便是一个美丽的世界,______。
(1)把下面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让人获得理性的熏陶与启迪
②使人在诗情画意中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③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2)根据语境补全对话。(2分)
小文:“晨兴夜寐”中的“寐”字你熟悉吗?
小逸:熟悉,我们学过《狼》里面的“乃悟前狼假寐”,我还背诵过《诗经》里《关雎》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都有“寐”字。
小文:“寐”字不常用,不过,根据语境理解意思并不难。“晨兴夜寐”“前狼假寐”“寤寐思服”三个短语中“寐”字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指的是______。
小逸:嗯,但是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不是一样的,分别是并列短语、______短语、偏正短语。
◆结语
4.下面文段是班长为此次展览写的结语的部分内容,画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同学们,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社会氛围中,我们要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任何时候都才不枯、智不竭;要把读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5.下面是小文同学筹办此次展览后的感想,请你帮他填上恰当的诗句。(7分)
互联网时代,在海量信息面前,选择读什么是困难的。这种情况下,阅读经典的意义更加明显了。唐宋诗词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用优美凝练的语言写出了与普通人共通的情感、价值观和思考,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通过描述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念念不忘以至于相思难眠的情景,表达出纯洁热烈的爱恋真情,让诗歌产生了“厚人伦,美教化”的育人价值:“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让我们体会到远离尘世的怡然自得、恬淡闲适之美;“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借梅花凋落但香气不改表现词人的矢志不渝:“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饱含了诗人对贫寒士人的真挚关怀。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1分)
满坡芒草扬
林烁
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有一片温柔梦幻的粉红,悄悄飘扬在秋季的风中。那是在城墙边生长的一片芒草,平时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可是一到了秋季,就生出无边的粉红色的穗子,开尽了整个山坡,摇曳在风中,像一个绮丽的梦。
芒草是那样单薄无依,连个主心骨都没有,孤寂地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随风来,随风去,不过是最寻常的样子,与野草一般无二,可是我对它们却有一种特别的情结。那些芒草生长在我初中放学时的必经之路上。那时的我学业繁重,每天都被数不清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回家时往往暮色四合。我望着沉重的天空,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似乎青春不过如此,消磨在笔尖和草稿纸上,再无激情可言。
可是,每次路过城墙边,我总会看到那一片芒草,它们生长在乱石嶙峋的斜坡上,摇曳着,在风中似乎有一种自由的味道。那一根细细的小杆子支撑着散乱的粉红色花稳,一次次地挺直腰杆,迎向每一阵风。那么单薄的生命,固然是孤苦的,可是若有自由的灵魂,又何惧风霜雨雪?我常常这么想着,尤其是在秋天的傍晚,这漫山遍野的粉红色,几乎成了我青春的梦。那是我向往却不可得的自由,我把一腔深情寄托在这些芒草上,心也随之荡漾,胸中浊气随之呼出,前方又是我即将奔赴的旅途……
芒草,芒草,茫然无所依,草籽任飘零。我本不该羡慕它的自由,可是人生中几多束缚,向往远方似乎还不如像芒草一样执着坚韧地生长。一年又一年的光阴逝去,物是人非,山坡上依然是那一片芒草。只不过春风来了又去,芒草已经更新换代了不知多少回。它们或许曾经被践踏,或许曾经被辣手摧残,可是只要根还在,明年的秋天,依旧会成为一片粉红色的花海。我们于这世间也不过只是一棵芒草,柔弱又孤独,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块巨石,足以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是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的希望还在,总有执着的力量从巨石下面生出根来,我们终有一天会顶开巨石露出自己的叶来。
读书时代向往的自由,也不过是像芒草一样无拘无束地随风飘扬。渐渐长大后,自由更成了一种追不可及的东西。肩上有责任,人生须担当,少年时以为长大即可触碰到自由的光,却不想当年的拘束已经是一场快乐,像是芒草粉红色的绽放。如今的渴望,更加遥不可及,曾经的理想,只能掩盖在泥土之下,永远不可能像芒草一样在阳光下飘扬。
芒草或许能随遇而安,我们的人生却不能没有方向,因此我们要比芒草更加坚强。自由是人生最高贵的理想,可退一步,责任却是人生最重要的担当。就像我当初无教次走过那片城墙,心中无比向往,但我却明白学业是我人生中必须跨过的门槛。我从芒草中获得自由的力量,却始终不会松开握着笔的手掌。如今的我站在山坡之上俯瞰,满坡的芒草随风起伏,叶穗交织,仿佛在我心底舞蹈。我恍若有飞鸟的翅膀,能够飞向我所向往的地方。可是当风散去,我踩在坚实的土地上,却明白芒草的坚韧生长离不开紧紧抓住这片贫瘠土壤的根。
人生或许都是矛盾的,有所得必有所失,万全之事恐不可得。可只要能够在灰暗的日子里想起那满坡的粉红色芒草,能够在压抑的日子里找到方向,我们就有喘息的窗口,可以大哭一场,也终会迎来曙光。
我不愿说来生做一棵芒草,只愿今生像芒草一样飘扬……
(选自《西安日报》2023年4月20日,有删改)
6.阅读选文第1段中的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一】,比较二者描述的内容,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给出答案。(3分)
【链接材料一】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7.联系上下文,品读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那一根细细的小杆子支撑着散乱的粉红色花穗,一次次地挺直腰杆,迎向每一阵风。(从加点词或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2)我常常这么想着,尤其是在秋天的傍晚,这漫山遍野的粉红色,几乎成了我青春的梦。(“这么”指什么?)(2分)
8.仔细品读“可是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的希望还在,总有执着的力量从巨石下面生出根来,我们终有一天会顶开巨石露出自己的叶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9.选文和【链接材料二】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分)
【链接材料二】
芒草,是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苇状草本,原产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地,现广泛种植。芒草喜欢充足的阳光和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早。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从疏松的沙质土壤到黏土都能让它有良好的生长状态。芒草可以通过播种或分株的方式来进行繁殖。它在园林中应用广泛,既可以应用于公共绿地,也可以养在公园、庭院等相对封闭的小空间里,还可以用在花坛、花境布置或草坪点缀上,其花序亦可作插花材料。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0分)
古人如何处理垃圾
妙如
①生活不息,垃圾与人居环境紧密相关,此关系豆古不变。现代化的垃圾处理早已系统化、全球化,那么我国古代又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呢?
②古时候的废弃物没有现在复杂,主要是生物排泄物、厨房废弃物、建筑垃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破损的生活用品。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录,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法律曾明文规定,随地乱扔垃圾的人会被直接剁手。因此,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晒干焚烧后的草木灰可作肥料。其他垃圾有的被自然填埋,有的于燃烧后被填埋。当时的粪便处理措施主要分为还田和养猪两种。人粪养猪在两汉时期较为普遍,当时的猪圈与人厕被合为一处,既为人行方便,又为猪提供食物。古人因此把厕所称为“图”。
③唐宋时期,朝廷建立了严格的垃圾处理制度,明确了废弃物倾倒的位置,以便集中处理,减少污染。《唐律疏议》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意思是:穿通墙壁放出污秽物的,杖六十;专门放水的,不论处。主管官司不禁止侵害的,与犯罪人同罪。宋朝初期设有街道司,专门负责巷道清洁、疏浚沟渠等事项,“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每支钱犒之”。
④民间也积极参与垃圾治理。有文献提到,唐朝的长安居民会随身携带“哕厥”,它类似今天的垃圾袋。肉骨鱼刺等垃圾,用“渣斗”收纳,对这种宽沿、深腹、喇叭口的专门容器,人们还可根据口径按需使用:大的盛放餐桌垃圾,小的装茶渣和废水。垃圾分类的萌芽已清晰可见。史书还记载了唐朝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生,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的故事,裴明礼由此成为我国因垃圾回收登上富豪榜的第一人。
⑤废品回收中隐含的商机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参与意识,客观上也促进了环境治理。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详细描述了当时有人因争夺垃圾资源而闹上法庭的事情:“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或有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经府大讼,胜而后已。”
⑥元代和明朝前期的垃圾回收已经产业化,有专人负责将垃圾分门别类,方便后面的回收人员各取所需,据说小到一块皮革、一根骨头、一片羽毛。收购者都不忍遗弃,会将其巧妙加工制成有用物品。垃圾变废为宝,环境也因此变得干净卫生。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盛赞元代的城市清洁:“一切道路皆铺砖石,蛮子州中一切道途皆然,任赴何地,泥土不致沾足。”明代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用“清激透明,不像成尼斯的水那样又成又涩”来形容苏州城的水。当时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清洁的城市。
⑦然而,到了明末和清朝,垃圾治理的荣光不再,环境保护的状况更是一落千大。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里这样描述开封城:“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场,觌面不识。”可见当时垃圾完全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⑧清朝则更甚,虽有《大清律例》规定“如有穿墙出秽物于道旁及堆积作践者,立即惩治”,却无任何具体配套处罚措施,以致屋外的垃圾堆比房屋还高,老百姓回家像进山谷一样,这一恶劣状况曾被记载于《燕京杂记》中:“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入门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
⑨我国古代的垃圾回收,既有全民行动的辉煌时期,也有疏于治理的惨痛救训,垃圾处理的艰巨工程,任重而道远。
(选自《山西晚报》2023年4月11日,有删改)
10.阅读文章,说说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11.第④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2.文章第③~⑧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史以来,人类就一直在为垃圾寻找“归宿”,如何与垃圾“相处”考验着人类的智慧。
B.古时候的垃圾就是生物排泄物、厨房废弃物、建筑垃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破损的生活用品。
C.我国元代和明朝前期的垃圾回收已经产业化,有专人负责将垃圾分门别类。
D.明末和清朝时,垃圾完全处于无人管理的放任状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更是一落千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乙】
立木取信
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子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乃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具:准备就绪。②布:颁布,公布。③嗣:继承。④黥(qíng):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上墨。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秦民大说()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恐民之不信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以明不欺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D.刑其傅公子虔 其真无马邪(《马说》)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民怪之、莫敢徙。
17.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人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4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送友人》中的“_________”和《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这类意象通常比喻“漂泊远行之人”。(2分)
19.王维的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李白的《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也具备“诗中有画”的特点。请结合诗句赏析。(2分)
(五)名著阅读。(8分)
20.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拟开展“经典我荐读”活动,同学们要为校园图书角设计宣传海报。请你从下列备选作品中选择一部,仿照小西的宣传语,为海报设计一则宣传语。(4分)
备选作品:a.《经典常谈》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用亲切平等的对话方式、优美的散文笔调、生动的比喻说理与青年人谈人生修养、谈文学、谈艺术、谈学习生活……把深刻的人生道理讲得有理有趣。它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迷茫的内心,给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解决人生中的难题。
——小西设计的宣传语
宣传语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前,编辑想把书名改为《保尔·柯察金》,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认为“英勇的性格在斗争中培养起来,正如钢铁‘在猛火和暴冷中’炼成一样”,坚决维护这本书的核心价值观——“炼”。你同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观点吗?请结合保尔的具体经历,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作文(50分)
22.片段作文。(10分)
在刚刚过去的2023“五一”假期中,中国旅游市场释放出惊人能量。景区客流“爆棚”,车站人流如织,吃饭要等位、打卡要排队……这个被称为“史上最火五一”的假期必将载入史册,而这个假期中发生的一些事件,也多次引发大家的热议。请就你最关心的时事发表看法。要求:观点正确,态度鲜明,不少于120字。
23.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40分)
(1)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认为最美的一处风景,也许是雄伟的长城,也许是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家庭温馨甜蜜的情景,也许是学生们努力学习的背影……总有一处风景,让你驻足留恋,让你永记心间。
请以“留住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2)史铁生从母亲的小心翼翼中感受到无私的母爱,朱自清从父亲的蹒跚背影中发现了如山的父爱。生活中,你是否也在细微处发现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爱?
请以“细微处的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必要,请用××代替。
定西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卷
语文参考答案
1.(1)略。(2)B(3)C(4)D(D与示例图片都是行书。A是隶书,B是篆书,C是楷书)
2.(1)D (2)示例:智慧阅读
3.(1)D (2)睡觉 主谓
4.在“知识结构”前添加“优化”。
5.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采菊东篱下 提携玉龙为君死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示例一:两段文字所描写对象的特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所描写的对象都是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示例二:两段文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写作对象的不平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1)“细细”“一次次”等词(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柔弱单薄的芒草在风中摇曳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在风中极力追求自由的芒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极具感染力。(2)“这么”指的是“那么单薄的生命,固然是孤苦的,可是若有自由的灵魂,又何惧风霜雨雪?”,突出了芒草的坚强不屈。
8.示例:只要心怀希望,以坚韧的力量生长,终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9.选文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抒情。链接材料二用的是说明的表达方式。
10.示例:开篇点题,揭示说明对象,并引出下文对“我国古代又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呢?”的回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示例:举例子,作引用(引资料)。举唐朝长安居民随身携带“哕厥”的例子和引用史书上对唐朝河东人裴明礼回收垃圾的记载,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民间也积极参与垃圾治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12.示例:不能调换,第③~⑧段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我国古代各个朝代处理垃圾的方式的,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第③~⑥段和第⑦③段是分别从全民行动治理垃圾和疏于治理两方面来说明的,与下文“我国古代的垃圾回收,既有全民行动的辉煌时期,也有疏于治理的惨痛教训”相对应,前后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13.B(根据第②段中“古时候的废弃物没有现在复杂,主要是生物排泄物、厨房废弃物、建筑垃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破损的生活用品”可知,选项B的说法把范围变小了,古代的垃圾主要是这些,除此之外还有别的)
14.(1)以……为亲(2)同“悦”,愉快
15.C(C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B就/竟然,居然;D代词,他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16.(1)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已有。(2)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
17.不同意。示例一;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二: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附译文】
新法已经准备就绪,但还没公布,(卫鞅)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大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卫鞅)又说:“能搬过去的人赏五十全。”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卫鞅)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面的人触犯它。”(他决定)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在他的身体上)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度,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守新法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18.孤蓬 征蓬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同时,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再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背景: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这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20.示例一:《经典常谈》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它如一位老友,领着我们走进智慧的殿堂,让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了做学问的方法,提升了我们的人生境界。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即便双目失明仍坚持不懈地创作小说,成为一个钢铁般的战士的故事。它如一泓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上,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它教会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坚定地追寻人生中的理想。
21.示例一:同意。保尔在战斗历程中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面对“要革命还是要生命”的问题,保尔选择了革命。他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紧密融合在一起,才创造出如此奇迹,成为钢铁一股的战士,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示例二:同意。保尔瘫痪失明后,一度想自杀,但最终克服了消沉情绪,选择了新的革命武器——写作,继续与战友并肩作战,以新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3.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市级名校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市级名校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阅读《口技》,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绝”的智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定西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