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
展开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C.有效限制皇权肆意妄为 D.体现了皇帝决策时权力意志
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论述秦朝治天下的政策时写到:“一是对内建立一个久安长治的规模;二是对外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中国版图之内,其未能的,则确立起一条防线来”。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①确立皇权至上,三公九卿辅佐 ②修筑西起敦煌、东至辽东的长城
③地方废除分封,开创郡县制度 ④征服南方越族,加强控制西南夷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A.公元前217年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18年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9年某日,某私学教学生学读(诗)(书)
D.公元前220年某日,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各项事务
4.据记载,秦汉的御史监察人员多来源于“史学童”。“史”是一种世袭职业,史的儿子在17岁时进入“学室”,经过三年学习、考试后成为“史”。这说明
A.监察权是皇权的重要表现 B.世袭制在史官中得以延续
C.御史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 D.史学主要为强化皇权服务
5.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A.秦朝统一车轨 B.秦朝统一文字
C.秦朝统一货币 D.秦朝统一思想
6.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 C.郡县制 D.官僚制
7.廷议(又称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方式。当国家遇到重大事务时,皇帝或皇帝责成中枢首脑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所谓“兼听独断”。据此可知,廷议制度
A.有助于决策的合理性 B.有效限制了专制皇权
C.体现了民主决策色彩. D.缓和了皇权相权矛盾
8.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制说法正确的( )
A.中央有三个最高官职,九个主要职能部门
B.丞相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大夫地位高于丞相
C.三公中丞相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的牵制
D.御史大夫有兵权,太尉不常设
9.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
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
C.公元三世纪前期?
D.公元三世纪后期
10.《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礼乐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12.秦朝修建骊山墓、长城.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的行为,在当时被看作是“暴政”的典型,然而长城在今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这说明( )
A.历史事物具有独特性 B.历史解释具有客观性
C.历史研究具有多变性 D.历史评价具有辨证性
13.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的主要进步性表现在
A.流官制取代了世袭制 B.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C.消除了血缘关系 D.巩固了国家统一
14.有学者认为秦汉之际存在必待解决的四个问题:一种大一统的学说;一个极自然的尊君理论;一种均富安民的政策;对有才之士予以正当的出路。秦汉之际这些问题的解决
A.强化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局面 B.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
C.有利于加强相权以抗衡皇权 D.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确立
15.秦在少数民族聚居之处实行“一国两制”,设置“属邦”。相应的中央管理官职是( )
A.西域都护 B.典属国 C.鸿胪寺 D.宣政院
16.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
A.明清两代都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社会
B.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
C.明朝废除宰相造成了政治黑暗的局面
D.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完全专制社会
17.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已经出现 B.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C.县长都是由郡守直接任命 D.郡县制的实行代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8.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 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 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墓中的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十种。
在《秦律十八种》中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内容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对这一条可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地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
——摘编自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
材料二 两千年前的秦王朝,我们对他的了解只能凭借前人记述:那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那个王朝暴戾无道……两千年前的秦汉法律,史料所见更是只言片语,语焉不详。是法制落后、人重法轻?还是历史长河漫漫,史料湮灭不全?两千年后的我们难以一窥真相。
——摘编自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秦朝法律简要评价。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
回答:
(1)材料一对中国的君主制度持什么观点?依据材料说明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B
6.A
7.A
8.C
9.B
10.B
11.B
12.D
13.D
14.B
15.B
16.D
17.C
18.A
19.(1)涉及内容广泛、关注农业领域、内容简单便于操作、对后世影响较大评价。
(2)积极:秦法内容细密,成为秦维系统治的重要工具;消极:秦法严苛,轻罪重罚,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
20.(1)是君主一统的政府而绝非黑暗的君主专制;政府组织政权分配、人才选拔等政府行为都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4分)
(2)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疆域的扩大等(答对4点得8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美国史学家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开放性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