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第5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第6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第7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第8页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分三种情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一 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 理解文言实词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文言实词涉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知识。考向(一) 考查通假字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本该使用甲字,却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或者字形相同或相近的乙字去代替它,那么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翻译句子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但在教学和考试中,一般不要求对这三种情况进行区分,因此都称作“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节选自《史记》)
    (1)越王勾践反国(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3)女忘会稽之耻邪(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5)填抚国家,亲附百姓【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反”通“返”,返回。 (2)“坐”通“座”,座位。 (3)“女”通“汝”,你。 (4)“振”通“赈”,赈救。 (5)“填”通“镇”,安定。
    【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返回越国,(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头看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对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
    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文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谓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节选自《汉书》)
    (1)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2)不者,且有火患(3)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4)乡使听客之言(5)曲突徙薪亡恩泽(6)主人乃寤而请之【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傍”通“旁”,旁边。 (2)“不”通“否”,不这样。 (3)“息”通“熄”,熄灭。 (4)“乡”通“向”,当初,先前。 (5)“亡”通“无”,没有。(6)“寤”通“悟”,醒悟。
    【参考译文】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改造为弯曲的烟囱,将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理睬。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来感谢他的邻人。烧伤的人在上位,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排座,但是没有请说改“曲突”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不会有火灾的忧患。现在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人。
    考向(二) 考查古今异义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古今词义的变化通常有六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2.词义缩小。如“金”,“金就砺则利”,古代泛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
    3.词义转移。如“劝”,古代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4.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
    5.程度变化。词义的弱化,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词义的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现在则表示仇恨、怨恨。6.说法改变。文言文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中的“目”现已改用“眼睛”,“寡不敌众”的“寡”现已改用“少”。
    文言文中使用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就要按照古义进行翻译。特别注意单音节词和复音节词的不同。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尤其需要注意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当然,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明年,左右有言南海之胜者,帝将往幸。(王)治率同官谏阻,皆不听。至则荒莽沮湿,帝甚悔之。(节选自《明史》)【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年:第二年。(2)左右:左右大臣。(3)幸:皇帝幸临某地。【参考译文】第二年,左右大臣中有人称南海为胜景之地,皇帝打算前往。王治率领同僚劝阻,皇帝全都不听。到了目的地眼见一片低湿荒凉苍莽之地,皇帝非常懊悔。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节选自《吕氏春秋》)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其实:他实际上。(2)左右:左右的人。(3)不过:不超过。
    【参考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但他实际上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身边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都恭维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齐宣王使用的弓实际情况不过三石,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自己能拉九石的弓。这难道不悲哀吗?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喜欢的是徒有虚名,却失去了真实的水平。
    考向(三) 考查多义词语文言实词尽管义项丰富,但一旦进入具体语境,它的意义则变为单一义项。因此,判别其义项,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依据其上下文作出选择。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绝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把握一词多义,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1.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道”的本义是“路,道路”。2.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如:
    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如: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终:死。(2)奉:遵守、奉行。(3)枉:不遵守、曲解和破坏。【参考译文】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厚,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没有说其他的。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举:科举考中。(2)王师:朝廷军队。(3)檄:公文,这里是发公文。(4)杖:杖责。(5)胜:承受。(6)夺:改变,这里指改变徐绩的主张。
    【参考译文】徐绩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考中进士,选任为桂州教授。朝廷的军队讨伐交趾,转运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漫,应当服役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绩杖打百姓,徐绩说:“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警诫,这样做就可以了。”使者发怒,想要连同徐绩一起弹劾,徐绩据理力争,秉持自己的主张,使者不能让他改变主张。
    考向(四) 考查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句中只有“园”的意义。2.两个语素意义相反的偏义复词。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作息”一词只有“作”的意义。《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只有“异”的意思。
    偏义复词在意义上偏向其中一个语素,完全由特定的语言环境决定,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偏义的,因此判定偏义复词的“偏义”和“正义”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分析上下文词语的照应;联系前后文相承贯通的句意;考虑遣词造句的语法关系;忽略单纯为凑足音节需要而连带提及的偏义词。对于偏义复词,翻译时,要将“陪衬义”去掉。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韩之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多人。多人不能不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得失”偏指“失”,差错,弊端;“得”起陪衬作用。
    【参考译文】韩国与卫国,相距不太远,如今去刺杀人家的宰相,宰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势下不能去很多人。人多了难免不发生意外,发生意外就会走漏消息。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利害”偏向“利”义,“害”无义,起陪衬作用。
    【参考译文】秦国的号令严明,赏罚分明,地理位置有利,天下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的。凭这些攻取天下,天下无需费力就可兼并占有。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什么技巧?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落实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外,我们还应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1.形体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很多时候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他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目——眼、尸——身体等。
    依据形体推断法,推断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1)“元”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儿”指人,上部“二”指明字义所指部位在人体顶部,故“元”是表示“人头”的意思。([参考译文]先轸脱下头盔冲入狄军中,死在战阵上。狄人送回他的脑袋,面色像活着一样。)
    (2)“寇”由“宀(房屋)”“攴(手持棍棒)”“元”组成,表示手持武器入屋击人头部,因而“寇”指“盗贼”。([参考译文]搜刮财货,只能招来盗寇,使敌人得利,是一条灭亡国家、危及自身的绝路。)(3)“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百姓,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参考译文]杨君先前治理舒地,舒地百姓太平;现今治理湖地,湖地百姓安康。)
    2.联想迁移法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中找到相关依据。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可将联想的触角指向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这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因此,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
    依据联想迁移法,推断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1)联系《苏武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可知,“除”有“台阶”的意思。由此来推断,加点字“除”也是“台阶”之意。([参考译文]院子台阶上很荒芜,房子很是残破。)
    (2)成语“投笔从戎”中,“投”为“扔掉,舍弃”之意。由此来推断,加点字“投”也为“扔掉,舍弃”。([参考译文]韩轨的将士只得弃城逃跑。)(3)联系《兰亭集序》:“信可乐也。”可知,“信”有“的确、实在”的意思。由此来推断,加点字“信”也是“的确、实在”之意。([参考译文]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
    3.语法推断法句子结构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根据词语在文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依据语法推断法,推断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微”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藏匿”。([参考译文]白公胜逃到山上后自缢了,他的弟子把他的尸体藏了起来。)(2)“微”作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参考译文]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左公让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3)“微”作定语,修饰“风”,释为“微小、微弱”。
    4.结构对举法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性质,用结构对举法可帮助考生快速判断实词的含义。
    依据结构对举法,推断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案】 示例:(1)“固”的词义,我们从该句的对仗特点来看,“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参考译文]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2)“养生丧死”是“动宾+动宾”式的并列短语,“生”“死”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而“丧”对应动词“养”,据此判断,“丧”应为动词性词语,是形容词的为动用法,意为“为……办理丧事”。([参考译文]使民众养活生者安葬死者,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相关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共37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2掌握文言断句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2掌握文言断句课件,共49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4课时了解词类活用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4课时了解词类活用课件,共60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