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课件(68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3课时了解词类活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4课时了解词类活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2掌握文言断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课件,共51页。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一 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 掌握文言虚词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率高,用法灵活,因此必须掌握推断文言虚词用法的一些技巧。《考试大纲》共规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尤其是“以”“为”“之”“其”等试卷中出现的高频词,翻译时要格外留心,保证翻译到位。
考向(一) 考查设为采分点的高频虚词用法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耿弇)就辞别耿况带着奏章去面见更始帝,趁机进贡财物,来谋求稳固自我。(乃:副词,于是、就。因:副词,趁机。)(2)光武帝笑着说:“小孩子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抱负!”于是多次召见他加以慰劳。(乃:副词,竟然。因:副词,于是、就。)
【参考译文】当时耿弇二十一岁,就辞别耿况带着奏章去面见更始帝,趁机进贡财物,来谋求稳固自我。耿弇在路上听说光武帝在卢奴,就快马北上去拜见他,光武帝留他做了门下的一名小官。耿弇就去劝说护军朱祐,请求回乡征发士兵,来平定邯郸。光武帝笑着说:“小孩子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抱负!”于是多次召见他加以慰劳。
考向(二) 考查可设为采分点的常见副词的用法一些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设为采分点的不少。常见的副词主要有: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将领们也请求把李世民立为继承人,唐高祖将要立他为太子,因李世民坚决推辞才停止。(将:将要。固:坚决。)(2)李建成内心感到很不安,于是他和李元吉合谋,共同陷害李世民,他们各自拉拢、培植党羽。(乃:于是。共:共同。各:各自)
【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五年。当年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都是秦王李世民的计谋。高祖曾对李世民说:“如果大事成功,那么天下都是由你得来的,应当立你为太子。”李世民拜谢并且推辞。等到李渊做了唐王后,将领们也请求把李世民立为继承人,唐高祖将要立他为太子,因李世民坚决推辞才停止。太子李建成秉性散漫不拘小节,喜好酒色和游猎玩乐,齐王李元吉过失较多,因此都得不到高祖李渊的宠爱。李世民的功劳威望一天比一天大,高祖李渊曾经有意让他取代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内心感到很不安,于是他和李元吉合谋,共同陷害李世民,他们各自拉拢、培植党羽。
考向(三) 考查特殊虚词的用法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 “焉(于此/于何)”“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你刚才许诺给我百两银子,如今却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可以吧?(无乃……乎:固定结构,表推测。恐怕……吧。)(2)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那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盍:何不。诸:之乎。)
【参考译文】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呼救。有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说:“你刚才许诺给我百两银子,如今却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可以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
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那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
考向(四) 考查结构或语气助词用法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有几万人,都登记没收他们的家财。(之:代词,也可不译。者:代词,……的人。)(2)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乎:疑问语气词,可不译,也可以译为“呢”。)
【参考译文】杨玄感造反时,炀帝派裴蕴追究他的党羽,对裴蕴说:“杨玄感一呼,随从他的就有十万之众,不都杀掉,那么以后就无法警戒他人。”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有几万人,都登记没收他们的家财。……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苏威出去后,裴蕴揣测皇上的心意,奏告苏威有罪,炀帝把苏威交裴蕴审问,裴蕴于是判处他有死罪。
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什么技巧?1.语境分析法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加以理解,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用法。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如:
①“以”是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在”。②“以”作介词,与“之”组成介宾短语,可释为“凭借”或“因(此)”。③“以”是连词,表明“以诸生意待之”的原因,释为“因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依法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既”:副词,已经。“其”,代词,这样。“以”,介词,依照。“乃”,代词,是。)
【参考译文】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全大的信用啊。”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2.语法分析法虚词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中,用法也是不同的。如:
①“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②“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③“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怜悯的人,记下情况上报朝廷。(“皆”:副词,都。“者”,代词,……的人。“以”,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参考译文】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审核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审核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后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审核回奏,在外地诸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
由门下省督察,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审核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审核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审核回奏。只有犯恶逆罪的,只要一次就行了。
3.结构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对文,其对应位置上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通过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
①“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那么“以”也应当是连词的用法。②“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③“以”和“为”处于对应位置,“为”是介词“因为”的意思,由此可推断“以”也是“因为”的意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我)既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辞,还担心什么呢?并且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既”与“又”相对应,连词,同现代汉语“既……又……”。“意”与“辞”相对应,均为名词,前者为精神之意,后者为文辞之意。)
【参考译文】我曾经担心景山你喜欢称自己学习韩愈杜甫的笔法,对人交谈,如今说:“(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辞,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我认为由学道而学文,只要道理通达了,文章也就写得好了;由学写文章而到学道,被道理困惑的人则很多。因此,“道”是文章之本,文章是“道”的外在形式。与其用文章诱导人,不如先用道理诱导人吧?
4.句式分析法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以下三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①“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②“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③“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不就是擅长分析判断事理却不擅长分析判断人的过失吗?(“欤”语气词,用于反问句,译为“吗”。)【参考译文】魏武帝不利用中原地区的优势,却用水军与孙权一决雌雄,一日一夜行军三百里前去争利。魏武帝犯了两个会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所以在赤壁损兵折将,而使东吴强大起来。攻取刘备贵在神速,不应该放长线。当蜀人不信任、民心未附的时候,他卷起铠甲快速追赶,虽然犯兵家大忌,也可以达到目的。孙权,应以计谋巧取,不能用人多
势众来强攻,想用刚刚投降的荆州士兵,乘胜拿下孙权。魏武帝不是不知道这件事难,只是寄希望于侥幸孙权不敢抵抗。这种做法,用在刘备刚刚占领的西蜀,可以取得成功。所以说,魏武帝在攻打刘备这件事上过于谨慎,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在攻打孙权时过于草率,从而导致失败。这不就是擅长分析判断事理却不擅长分析判断人的过失吗?
5.标志分析法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表宾语前置的“之”“是”;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是以”“无以”“有所”等。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中“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表明该句为被动句。
【答案】 (1)我在这里摆设菜肴陈设酒席,实际上是因为我要参加礼部考试的日期就要到了,但是赶赴京城的资金还有欠缺,心里就想着借这次酒宴聚会,向亲朋好友分别借资,以解燃眉之急。(此句为判断句,句中的“也”表判断。)(2)与其让鱼、肉腐烂了,还不如我们大家共同饱餐一顿。(此句为固定句式,“与其……孰若……”为固定句式的标志,可译为“与其……,还不如……”。)(3)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是区区者”为判断句,“者”为表判断的标志语气助词,“何难之有”为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参考译文】有一群乞丐经过他的家门,看见(来懋斋)先生家里摆设了酒杯和菜肴,认为一定有人们所说的喜事。于是就都聚集在他的门外,以求得到残羹剩饭。在这个时候,先生也是饥饿和气愤交织在一起,于是就走出大门告诉这些乞丐说:“我在这里摆设菜肴陈设酒席,实际上是因为我要参加礼部考试的日期就要到了,但是赶赴京城的资金还有欠缺,心里就想着借这次酒宴聚会,向亲朋好友分别借资,以解燃眉之急。无奈亲朋好友背弃了我,今天竟然违背诺言,以致于我的酒宴菜肴成为空摆设。既然是这样,与其让鱼、肉腐烂了,还不如我们大家共同饱餐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共37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2掌握文言断句课件,共49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4课时了解词类活用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