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试卷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
B.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3N
C. 小胖同学的质量为700N
D. 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W
2. “大国重器”:蓝鲸号、天鲲号、天宫一号、水陆两栖飞机AG600、蛟龙号、首艘国产航母、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彰显中国实力。其中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飞机从航母上起飞后,航母所受的浮力减小
B. “蛟龙号”下潜的最大深度为7062m,“蛟龙号”从水面下逐渐下潜的过程中,浮力保持不变
C. 梦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后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梦天实验舱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 港珠澳大桥采用斜拉索式,适当增大桥塔的高度可减小斜拉索的拉力
3. 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橡皮绕手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小红用力搬石块,但没有搬动,拉力小于石头的重力,石块所受的合力不为零
C. 小明拉着小车匀速向前运动运动时,小明对小车的拉力和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小红穿着旱冰鞋推墙,在小红离开墙壁后退的过程中,小红仍然受到墙给她的推力
4. 人体中很多部位具有杠杆的功能。如图从左到右分别是抬头,踮脚,曲臂中的杠杆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抬头过程中动力方向向上
B. 向上踮起脚后跟的过程可视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
C. 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的过程省力但费距离
D. 使用杠杆不仅能省力、省距离还能省功
5. 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展示了“浮力消失”的实验。在中国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中,她用吸管把乒乓球轻轻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观察到乒乓球静止不动,如图甲所示。在中国科技馆的同学们做了同样的实验,乒乓球却迅速上浮直至漂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水对玻璃杯底部几乎没有压力
B. 图甲中,水不受重力,因此“浮力消失”
C. 图乙中,乒乓球上浮时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
D. 图乙中,乒乓球上浮过程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
6. 某同学在洗质量相同的苹果和梨子时,发现苹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沉在水底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苹果的密度小于梨子的密度
B. 苹果受到的浮力大于梨子受到的浮力
C. 苹果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梨子的体积
D. 苹果在水中漂浮时,苹果受到的浮力大于苹果受到的重力
7. 下列四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场中打稻”中通过摔打的方法能将稻粒从秆上打落下来是因为稻粒具有惯性
B. “赶稻及菽”中牛拉石碾的同时石碾也拉牛
C. “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墙上利用了湿纸受到的重力
D. 利用桔嗥向上打水时,人对绳子向上的拉力小于桶和水的总重力
8. 同学们在体育课进行实心球投掷训练,如图所示A→B表示实心球离开手之前的运动轨迹,B→C→D表示实心球离开手之后的运动轨迹,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心球从A→B过程中,手对实心球做了功
B. 实心球从B→C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减小
C. 实心球到达最高点C时,它将处于静止状态
D. 实心球从B→C→D过程中,没有力对它做功
9. 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生活中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大气压强把饮料压入口中
B. 高铁站台上的乘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因为列车进站时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 自行车的坐垫做的宽而大是为了减小人对坐垫的压力
D. 挡河坝上窄下宽的原因是越往深处坝体受到水的压强越大,为了坝体的安全越往深处大坝做得越宽越牢固
10. 如图所示,斜面长L为1m,高h为0.5m,现将重为12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8N,拉力的功率为2W。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一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且合力为零
②拉力做的有用功为6J
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N
④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速度为0.125m/s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 小海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力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使物体在相同时间上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相比,乙更省力
B. 甲、乙所做的总功一样大
C. 甲、乙对重物做功的机械效率一样大
D. 甲、乙相比,乙对重物做功的功率更大
12. 如图1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形变在弹性限度内),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该过程中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 t1~t2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一直在增加
C. t2时刻小球的速度为最大
D. 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二、非选择题(52分)
13. “我劳动,我快乐”。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______来增大摩擦;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______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
14. 洒水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边洒水边匀速行驶的过程中,动能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洒水车的运动状态______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15. 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发明,是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称量物体质量时,它相当于一个______ (填简单机械名称)。某杆秤的示意图如图所示,C处是秤钩,A、B位置各有一个提纽,杆秤秤杆(包含秤钩、提纽)的重力为1N,秤砣质量为0.5kg,BC=7cm。提起B处提纽,秤钩不挂物体,将秤砣移至D点,杆秤恰好水平平衡,BD=1cm,则杆秤秤杆(包含秤钩、提纽)的重心O点到B点的距离为______ cm;将质量为2.5kg的物体挂在秤钩上,提起B处提纽,秤砣移至最大刻度E处,杆秤再次水平平衡,则BE=______ cm。若要称量质量更大的物体,应选用______ 提纽(选填“A”或“B”)。
16. 某校实验小组对力学实验进行如下单元化设计:如图所示,将木块C放置于水平桌面上,摆线的长度L相同,小球A、B的质量mA
(1)图甲、乙中,同时由静止释放A、B两球,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任一时刻速度大小与小球的______ 无关;
(2)小强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按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碰撞后小球静止,木块C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本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 反映小球撞击木块C前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请在甲图中画出小球A与木块C碰撞瞬间所受力的示意图;
(4)根据乙、丙所示的探究过程,他观察到图丙中木块C撞得更远,可得出结论:小球的动能大小与小球的______ 有关(选填“速度”、“高度”或“质量”);
(5)在探究小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有同学提议可以在水平面桌面上将同一根弹簧压缩相同的程度,分别弹出质量不同的小球去撞击木块,撞击木块时小球的动能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该方案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
(6)小刚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将毛巾、棉布平铺在桌面上,分别测量木块在毛巾、棉布、桌面上滑行的距离并比较。在这三次实验中应控制下面哪些量不变______ 。
①小球的质量m;
②摆绳的长度L;
③悬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θ;
④同一木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小石块(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细线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实验步骤,最科学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
(2)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可求出石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g取10N/kg,ρ水=1.0×103kg/m3)。
(3)兴趣小组的同学换用不同的物体(不吸液体)或液体按科学合理的顺序进行了多次实验,由实验数据得出F浮______G排(选填“>”“<”或“=”),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4)图丁步骤中,小石块逐渐浸入液体过程中(未接触溢水杯),液体对杯底的压强______(选填“逐渐变大”“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小”)。
(5)如果换用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不吸液体)来进行该实验,则图______步骤中可不使用弹簧测力计。
(6)其中一个同学每次进行图甲步骤时,都忘记将溢水杯中液体装满,其他步骤无误,因而他会得出F浮______G排(小桶中液体所受重力)的结论。(选填“>”“<”或“=”)
18. 建筑工地上矗立的塔吊,是用电动机来带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设备。如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呢?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探究,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2
0.2
1.2
0.6
55.6%
3
4
0.1
1.9
0.3
70.2%
4
4
0.1
1.3
0.5
61.5%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其中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的目的是______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 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通过比较______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无关。
(4)通过比较______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5)乙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总功大于有用功与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之和,即:W总>W有+W轮,你猜测还有什么因素影响机械效率?答:______ 。(答一种因素即可)
(6)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根据以上结论和生活经验,你建议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多选)
A、减轻动滑轮重
B、增加所提物体重
C、给机械加润滑油
D、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19. 如图甲所示,一个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底面积为100 cm2,高为12 cm均匀实心长方体木块A,A的底部与容器底用一根细绳连在一起,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当加入1.8 kg的水时,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如图乙所示,此时容器中的水的深度为9 cm。已知细绳长度为L=8 cm,ρ水=1.0×103kg/m3.求:
(1)当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A受到的浮力;
(2)木块A的密度;
(3)若继续缓慢向容器中加水,当容器中的水的总质量为4.5 kg时,停止加水,如图丙所示,此时将与A相连的细绳剪断,求细绳剪断前、剪断后木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整个过程中无水溢出)
20. 如图甲所示,支架OB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点,且可绕O点在竖直面内转动,细绳BC与支架连接于B点,另一端固定在墙上C点,此时支架水平,细绳与支架夹角为30°。滑轮组悬挂于支架的A处,OA:OB=3:5,细绳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0N。重500N的工人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滑轮绕成的滑轮组提升货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支架和细绳的重力,不计滑轮组的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
(1)求动滑轮的重力;
(2)若工人用400N的力在5s内将货物匀速提升了2m,求此时工人的功率;
(3)此工人发现利用甲装置无法提升1100N的重物,于是他想采用增加一个滑轮(滑轮的重力与图甲中滑轮的重力相同)的方法提升该重物,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设计的滑轮组的装置图;
(4)求出利用丙装置提升重物时最大的机械效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一张试卷的质量约为12g,长约为40cm,宽约为30cm,
一张试卷平摊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F=G=mg=12×10-3kg×10N/kg=0.12N,
受力面积:S=40cm×30cm=1200cm2=0.12m2,
对桌面的压强:
p=FS=0.12N0.12m2=1Pa,故A正确;
B、一本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0.3kg,重力约为G=mg=0.3kg×10N/kg=3N,故B正确;
C、小胖同学的质量约为70kg,故C错误;
D、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W,故D正确。
故选:C。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A、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的总重力减小,航母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浮力会变小,故A正确;
B、在“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都不变,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下潜过程中所受的浮力不变,故B正确;
C、空间站做的是曲线运动,运动状态时刻改变,所以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由题可知,大桥的结构可看作杠杆,若增大桥塔的高度,即增大了动力臂,根据公式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即桥对钢索的拉力就越小,故D正确。
故选:C。
(1)漂浮物体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判断出重力的变化情况,即可得知浮力如何变化;
(2)根据F浮=ρ水gV排来分析所受浮力的变化;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即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
(4)结合图片,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明确其相关要素。
本题考查了漂浮条件、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物体运动状态以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等多个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将物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3.【答案】A
【解析】解:A、橡皮绕手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橡皮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小红用力搬石块,但没有搬动,拉力小于石头的重力,石头处于平衡状态,石块所受的合力为零,故B错误;
C、小明拉着小车匀速向前运动运动时,小明对小车的拉力和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小红穿着旱冰鞋推墙,在小红离开墙壁后退的过程中,墙壁对小红不再施加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
(2)从大石块所处的静止状态就能判断出大石块受平衡力,再求出受到的合力;
(3)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题围绕生活中的一些力学现象,考查了平衡状态的判定、合力的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属力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A、抬头过程中动力方向向下,故A 错误;
B、向上踮起脚后跟的过程可视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故B正确;
C、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的过程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故C错误;
D、使用杠杆时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省距离,但是不能省功,故D错误。
故选:B。
(1)人抬头是肌肉的拉力产生的力是动力,方向向下。
(2)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3)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
(4)使用杠杆时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省距离,但是不能省功。
本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属于基础性题目。
5.【答案】AB
【解析】解:AB、在微重力环境中,水所受的重力几乎为零,水对玻璃杯底部几乎没有压力,根据乒乓球静止不动,则乒乓球所受浮力也几乎为零,即浮力消失,故AB正确;
C、在科技馆里,乒乓球浸没在水中后去掉吸管迅速上浮,说明乒乓球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故C错误;
D、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还没露出水面前,浮力不变,液面距离容器底的高度不变,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露出水面后,浮力仍大于重力,随着乒乓球的上升,浮力减小,则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水面距离容器底的高度减小,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故D错误。
故选:AB。
(1)微重力环境中,乒乓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都几乎为零;
(2)在地球上的科技馆里,压乒乓球的吸管去掉后,乒乓球迅速上浮,则浮力大于重力,最后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3)在乒乓球上浮还没露出水面前,液面深度不变,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露出水面后,液面下降,则压强减小,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失重时的现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计算等,属于综合题,掌握微重力环境和地球上重力环境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D、因为苹果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苹果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梨子沉到水底,梨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梨子的密度较大,苹果密度比较小,故A正确、D错误;
B、苹果和梨子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因为苹果漂浮在水面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梨子沉到水底,浮力小于重力,苹果受到的浮力大于梨子受到的浮力,故B正确;
C、苹果受到的浮力大于梨子受到的浮力,由F浮=ρ水gV排,可知苹果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梨子的体积,故C正确。
故C正确。
故选:D。
(1)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漂浮;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下沉,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沉底时浮力小于重力;据此分析判断;
(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判断排开水的体积大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了解与掌握,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A、当摔打稻秆时,稻秆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稻粒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能将稻粒从稻秆上打落下来,这是利用稻粒的惯性,故A正确;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拉石碾的同时石碾也拉牛,故B正确;
C.“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利用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错误;
D.利用桔嗥向上打水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重力拉动杠杆,杠杆也对于水桶有向上的拉力,帮助人提水桶,因而人对绳子向上的拉力小于桶和水的总重力,故D正确。
故选:C。
(1)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利用杠杆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惯性、力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的作用力、杠杆的应用等知识,属于综合题,总体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A、实心球从A→B过程中,受到手的推力,实心球在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则手对实心球做了功,故A正确;
B、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实心球从B→C过程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故B错误;
C、实心球到达最高点C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0,但水平方向有速度,此时实心球只受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实心球从B→C→D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重力对实心球做功,故D错误。
故选:A。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2)不计空气阻力时,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守恒;
(3)物体处于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处于平衡状态,瞬时速度为0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此题涉及到动能的影响因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机械能守恒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9.【答案】C
【解析】解:A.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吸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故A正确;
B.高铁站台上的乘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因为列车进站时空气流速大产生的压强小,故B正确;
C.自行车的坐垫做的宽而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而不是减小压力,故C错误;
D.水坝建造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坝体的安全越往深处大坝做得越宽越牢固,故D正确。
故选:C。
(1)吸管吸饮料时,是外界大气压把饮料压进吸管里的;
(2)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当火车驶过站台时会带动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造成人周围空气流速不同;
(3)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4)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强、流体与流速的关系、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等,是综合题。
10.【答案】B
【解析】解:①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故受四个力的作用,将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故①错误;
②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12N×0.5m=6J,故②正确;
③总功W总=FL=8N×1m=8J,则W额=W总-W有=8J-6J=2J,所以摩擦力f=W额L=2J1m=2N,故③正确;
④物体运动的时间t=W总P=8J2W=4s,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速度:v=ht=0.5m4s=0.125m/s,故④正确。
故选:B。
(1)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合力是否为零。
(2)根据W=Gh求有用功。
(3)摩擦力做的功是额外功,根据W=FL求出总功,额外功等于总功减有用功,根据f=W额L计算摩擦力。
(4)根据t=WP得到时间,根据v=ht得到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速度。
本题综合考查了受力分析、合力、功和功率的简单计算,综合性很强,是一道好题。
11.【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n甲=2,n乙=3,
不计绳重及摩擦时,绳端的拉力F=1n(G物+G轮),
则绳子受的拉力:
F甲=12(G物+G轮),F乙=13(G物+G轮),所以,F甲>F乙,即乙图省力,故A错误;
BCD、因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均相同,且W额=G轮h,W有用=G物h,
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
由η=W有用W总,可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由滑轮组的结构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利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提升相同的高度,做额外功相同;而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可知利用滑轮组做的总功相同,再根据效率公式判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n的确定方法,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计算方法,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拉力的求法;本题关键在于确定额外功相等。
12.【答案】D
【解析】解:
A、由图看出,弹簧的弹力在变化,说明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在变化,而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知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
B、t1~t2这段时间内,高度不断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减小,但小球先向下做加速运动,然后做减速运动,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小球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
C、t2时刻,弹力最大,故弹簧的压缩量最大,小球运动到最低点,速度等于零,故C错误;
D、t2~t3段时间内,小球先向上做加速运动,然后向上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关键要将小球的运动分为自由下落过程、向下的加速和减速过程、向上的加速和减速过程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要能结合图象分析。
13.【答案】粗糙程度 滑动
【解析】解:由图可知,搓衣板表面有很深的花纹,它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
洗刷衣服时,刷子在衣服上滑动,因此它们之间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
故答案为:粗糙程度;滑动。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当物体与接触面之间仅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并未产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称为静摩擦;
当物体与接触面之间已产生相对运动,且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相对滑动,这种摩擦称为滑动摩擦;
当物体与接触面之间并未直接接触,中间隔有可滚动的物体,如滚珠、圆柱或滚针等,或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自由滚动,这种摩擦称为滚动摩擦。
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种类、增大摩擦的方法,关键是分析出物体发生的相对运动是何种运动方式--滑动、滚动、有运动趋势(相对静止)。
14.【答案】减小 不改变
【解析】解:(1)洒水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边洒水边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质量减小,速度不变,动能减小;
(2)洒水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不改变。
故答案为:减小;不改变。
(1)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5)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
本题考查的是动能的影响因素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属于基础题。
15.【答案】杠杆 5 34 A
【解析】解:(1)杆秤可以看作是一个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结合杠杆的定义,即可知道它相当于一个杠杆;
(2)秤钩不挂物体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G砣×BD=G秤×LOB,
因为G=mg,所以m砣g×BD=G秤×LOB,
所以杆秤秤杆的重心O点到B点的距离为:
LOB=m砣g×BDG秤=0.5kg×10N/kg×1cm1N=5cm;
将质量为2.5kg的物体挂在秤钩上时,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G物×BC=G秤×LOB+G砣×BE,
代入数据有:2.5kg×10N/kg×7cm=1N×5cm+0.5kg×10N/kg×BE,
解得:BE=34cm;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提着B处秤纽、秤砣在E点时,G物×BC=G秤×L0+G砣×BE,
当提着A处秤纽、秤砣在E点时,G物'×AC=G秤×(L0+AB)+G砣×(BE+AB),因BC>AC,故可得:G物'>G物,即提A处秤纽时,此秤的称量大。
故答案为:杠杆;5;34;A。
(1)通过图示的杆秤结合杠杆的定义分析解答;
(2)秤钩不挂物体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G砣×BD=G秤×LOB算出杆秤秤杆的重心O点到B点的距离;
将质量为2.5kg的物体挂在秤钩上时,由杠杆平衡条件G物×BC=G秤×LOB+G砣×BE算出BE的长度;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称量值更大时支点的位置。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对于粗细不均匀的杠杆仍然遵循杠杆的平衡条件,但注意本题中的杠杆有三对力和力臂。
16.【答案】质量 木块移动的距离 转换法 速度 相等 错误 D
【解析】解:(1)图甲、乙中,同时由静止释放A、B两球,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2)实验中,小球按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本实验就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反映小球撞击木块C前的动能大小,运用了转换法;
(3)小球A与木块C碰撞瞬间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和小球C的弹力,力的示意图如下:
(4)乙、丙所示的探究过程,小球质量一定,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小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越大;观察到图丙中木块C撞得更远,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有关;
(5)在水平面桌面上将同一根弹簧压缩相同的程度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换成小球的动能,所以不同小球的动能是相同的;小球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由于小球的动能不变,改变其质量,因而小球的速度也会发生改变,所以该方案存在两个变量,故错误;
(6)利用该装置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将毛巾、棉布平铺在桌面上,分别测量木块在毛巾、棉布、桌面上滑行的距离并比较,实验中需要改变的量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其它的条件应控制不变,故①②③④都符合,D项正确。
故答案为:(1)质量;(2)木块移动的距离;转换法;(3)如上图所示;(4)速度;(5)相等;错误;(6)D。
(1)比较甲、乙两图的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便可得出结论;
(2)分析实验现象可根据小木块被撞的距离比较出动能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
(3)小球A与木块C碰撞瞬间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和小球C的弹力;
(4)木块被撞出得远,说明小球的动能大,根据动能大小和质量大小比较,得出动能和速度的关系;
(5)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能量的转换情况判断;
(6)根据控制变量法回答。
此题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装置与以往的课本装置不同,采用悬挂的小球做实验,实验更容易操作,同时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17.【答案】丙、甲、丁、乙 2.8×103 = 一直不变 丁 >
【解析】解:
(1)为了使小桶在接水之后可直接计算水的重力,应先测量空桶的重,然后再测出石块的重力,并直接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排出的水和小桶的总重,求排出的水的重力.因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丙、甲、丁、乙;
(2)由甲、丁根据称重法,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浮=G-F=2.8N-1.8N=1N;
根据G=mg,物体的质量为:
m=Gg=2.8N10N/kg0.28k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体积:
V=V排=F浮ρ水g=1N1.0×103kg/m3×10N/kg=1×10-4m3;
石块的密度为:
ρ=mV=0.28kg1×10-4m3=2.8×103kg/m3;
(3)因G乙-G丙=2N-1N=1N,F浮=1N;
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4)小石块逐渐浸入液体过程中(未接触溢水杯),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
(5)如果换用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不吸液体)来进行该实验,此物体会漂浮在液面上,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则图丁步骤中可不使用弹簧测力计;
(6)其中一个同学每次进行图甲步骤时,都忘记将溢水杯中液体装满,则G排偏小,实验时认为G排=G溢,因而他会得出F浮>G排的结论。
故答案为:(1)丙、甲、丁、乙;(2)2.8×103;(3)=;(4)一直不变;(5)丁;(6)>。
(1)对于实验的合理顺序,我们应把握住两点:一是小桶是用来接排出的水的,在接水之前必须先测出空桶的重;二是物块要先测重力,再直接浸入水中;
(2)由甲、丁根据称重法得出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物体的体积,根据ρ=mV求出石块的密度;
(3)求出G乙-G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根据公式p=ρgh分析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
(5)如果换用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不吸液体)来进行该实验,此物体会漂浮在液面上,因此可以不用弹簧测力计,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求浮力;
(6)若溢水杯中水没有装满,可导致溢出水的重力小于排开水的重力。
本题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考查实验操作顺序、称重法测浮力、数据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及密度公式的运用.
18.【答案】匀速 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绳子的拉力 丙 1、2 1、3 绳子与滑轮之间有摩擦 ABC
【解析】解:(1)为了准确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使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第四次实验中,s=0.5m,h=0.1m,由s=nh可得n=5,即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5,所以第4次实验是用丙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通过比较实验1、2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物体上升的高度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无关;
(4)1、3两次实验,s=0.3m,h=0.1m,由s=nh可得n=3,使用同样的滑轮组,即使用的甲、乙两图,通过得出的实验数据可知提升的物体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5)额外功除了动滑轮做功,还有绳与滑轮间摩擦做功;
(6)要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
A、减轻动滑轮重力,在提升相同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时,减小额外功,而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增大,提高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A正确;
B、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可知,增大提升的物体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B正确;
C、机械加润滑油,在提升相同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时,减小额外功,而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增大,提高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正确;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GhFs×100%=GhFnh×100%=GnF×100%,可见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高度无关,所以,增加重物上升高度,不能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D错误;
故选ABC;
故答案为:(1)匀速;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绳子的拉力;(2)丙;(3)1、2;(4)1、3;(5)绳子与滑轮之间有摩擦;(6)ABC。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物体,使绳端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s=nh确定n的大小,据此第4次实验是用哪个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5)分析额外功的形成原因,进行答题;
(6)根据影响滑轮组效率高低的因素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处理、影响滑轮组效率的因素等问题,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答案】解:
(1)已知木块A的底面积S木=100cm2,
由乙图可知:当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水的深度为h水=9cm;
则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V排=S木h水=100cm2×9cm=900cm3=9×10-4m3,
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V排g=1×103kg/m3×9×10-4m3×10N/kg=9N;
(2)木块A的体积:V木=S木h木=100cm2×12cm=1200cm3=1.2×10-3m3,
由于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木块A处于漂浮,则G=F浮=9N,
由G=mg=ρVg可得木块的密度:
ρ木=G木V木g=9N1.2×10-3m3×10N/kg=0.75×103kg/m3;
(3)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时,由ρ=mV可得所加水的体积为:
V水1=m水1ρ水=1.8kg1×103kg/m3=1.8×10-3m3=1800cm3;
由乙图可知:V水1=(S容-S木)h水,(其中h水=9cm)
则容器的底面积为:
S容=V水1h水+S木=1800cm39cm+100cm2=300cm2;
再次加水后容器中水的总体积为:
V水2=m水2ρ水=4.5kg1.0×103m3=4.5×10-3m3=4500cm3;
如上图丙中可知,木块下表面以下水的体积(图中红线以下)为:
V1=S容L=300cm2×8cm=2400cm3,
则红线以上水的体积为:
V2=V水2-V1=4500cm3-2400cm3=2100cm3,
设此时木块浸入水的深度为h',则V2=(S容-S木)h',
所以,木块浸入水的深度:h'=V2S容-S木=2100cm3300cm2-100cm2=10.5cm,
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S木h'=100cm2×10.5cm=1050cm3;
若将细线剪断,木块将上浮,当木块静止时漂浮如上图丁,
由于图丁与图甲中的木块都是漂浮,则木块受到的浮力相等,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所以,细线剪断后木块漂浮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V排=900cm3,
细绳剪断前、剪断后,排开水的体积变化量:△V排=V排'-V排″=1050cm3-900cm3=150cm3,
则水的深度变化量:
△h═△V排S容=150cm3300cm2=0.5cm=5×10-3m,
所以,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p=ρ水g△h=1×103kg/m3×10N/kg×5×10-3m=50Pa。
答:(1)A受到的浮力为9N;
(2)木块A的密度为0.75×103kg/m3;
(3)细绳剪断前、剪断后木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50Pa。
【解析】(1)根据木块A底面积和水的深度,可求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块受到的浮力;
(2)由于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则重力与浮力相等;利用G=mg求木块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木块的密度;
(3)根据水的体积求出木块A浸入水的体积,进一步求细绳剪断前、剪断后排开水的体积变化,知道容器底面积,可求水深的变化量,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容器底所受压强改变量。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力的合成的掌握和运用,本题难点在第三问,能求出水深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20.【答案】解:
(1)由图甲可知,n=2,
由图乙读出物重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不计滑轮组的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GhGh+G动h=GG+G动可知
动滑轮的重力:G动=Gη-G=400N80%-400N=100N;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2m=4m,
拉力做的功:W=Fs=400N×4m=1600J,
工人的功率:P=Wt=1600J5s=320W;
(3)如图,添加一个定滑轮,由3股绳子承担物重,
人的最大拉力F最大=G人=500N,
提升的最大物重:
G最大=3F最大-G动=3×500N-100N=1400N,
定滑轮的重力等于动滑轮的重力,都等于100N,
定滑轮对OB的拉力F拉A=4F最大+2G定=4×500N+2×100N=2200N,
将OAB视为一个杠杆,O为支点,作OD垂直于BC,则OD就是BC对支架的拉力F拉B的力臂;
因为细绳与支架夹角为30°,所以OD=12OB;
因为OA:OB=3:5,所以F拉A的力臂OA=35OB;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出:F拉B×OD=F拉A×OA,
即F拉B×12OB=F拉A×35OB,
解得:F拉B=65F拉A=65×2200N=2640N<3000N(细绳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所以利用图丙装置,能提起1100N的物体;
(4)因为不计滑轮组的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GhGh+G动h=GG+G动,
所以利用图丙,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
η最大=G最大G最大+G动=1400N1400N+100N×100%≈93.3%。
答:(1)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2)此时工人的功率为320W;
(3)如图所示;
(4)利用丙装置提升重物时最大的机械效率约为93.3%。
【解析】(1)由图甲可知,n=2,由图乙读出物重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滑轮组的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GhGh+G动h=GG+G动,据此求动滑轮的重力;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利用W=Fs求拉力做的功,再利用P=Wt求拉力做功功率;
(3)可以添加一个定滑轮,由3股绳子承担物重,n=3,据此连接图丙滑轮组。
利用图丙滑轮组,人的最大拉力等于人的重力,提升的最大物重G最大=3F最大-G动,利用的是相同的滑轮,定滑轮的重力等于动滑轮的重力,定滑轮对OB的拉力F拉A=4F最大+2G定,将OAB视为一个杠杆,O为支点,求出动力臂OD、阻力臂OA与OB的关系,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B端拉力大小,与细绳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比较得出细绳能否承受该拉力,进而得出利用图丙装置,能否提起1100N的物体;
(4)因为不计滑轮组的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GhGh+G动h=GG+G动,据此求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重力、功率、滑轮组最大机械效率的计算,要利用好关系式:不计滑轮组的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GhGh+G动h=GG+G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是体育运动中的几种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是体育运动中的几种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