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地理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填涂准考证号。
2.答题时,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分布示意。图示圈层中( )
A. 甲圈层通过水循环渗透在乙、丙等其他圈层中
B. 乙圈层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主要是受土壤影响
C. 丙圈层自下而上分为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D. 甲、乙、丙三圈层只有乙圈层会影响土壤有机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甲为水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地表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故A正确;生物(植被)主要受气候(热量)的影响,形成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错误;大气层由地面向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C错误;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受生物的影响,也受土壤中水分和温度状况及土壤通气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A。
花岗岩是大陆岩石圈分布最广的岩浆侵入岩,由岩浆从地下深处向上侵入、冷却凝结而成,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2. 岩石圈是指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一般认为,形成花岗岩的物质发源于( )
A. 硅铝层 B. 硅镁层 C. 软流层 D. 地核
【答案】2. B 3. C
【解析】
2题详解】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据图分析,甲为硅铝层、丙为硅镁层、乙为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故其为岩石圈,丁为岩石圈和软流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由材料“花岗岩是大陆岩石圈分布最广的岩浆侵入岩,由岩浆从地下深处向上侵入、冷却凝结而成”可知,形成花岗岩的物质是岩浆。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图为2022年10月26日某天文台用卫星捕捉到的一张照片,看起来仿佛太阳在“微笑”,笑脸的眼睛和嘴巴是位于太阳外部圈层最外侧的暗斑,且喷发出大量带电粒子。完成下面小题。
4. 笑脸所在的太阳外部圈层,主要的太阳活动是( )
A. 耀斑 B. 太阳风 C. 日珥 D. 黑子
5. 喷发的大量带电粒子会造成( )
A. 昼夜温差增大 B. 农业收入增加 C. 光缆通讯中断 D. 极地极光绚烂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笑脸的眼睛和嘴巴是位于太阳外部圈层最外侧的暗斑”。而太阳的大气层自内到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笑脸所在的太阳外部圈层最外侧为日冕层,太阳风是日冕层的太阳活动,B选项正确;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A、C选项错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D选项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日冕层抛出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极光,D选项正确;昼夜温差增大为太阳辐射影响,A选项错误;太阳风对农业活动影响的也有可能使农业减产,B选项错误;光缆通讯不会受太阳风暴影响,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
图为某古生物形成和灭绝的年代示意图(单位:百万年),阴影越宽表示该古生物种群数量越多。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古生物可能是( )
A. 恐龙 B. 熊猫 C. 始祖鸟 D. 三叶虫
7. 在该古生物繁盛的地质时代( )
A. 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B. 裸子植物统治陆地地表
C. 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 D. 欧亚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示意图可知,该古生物繁盛于古生代,三叶虫符合,故D正确;恐龙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熊猫是哺乳动物,出现于新生代,B错误;始祖鸟出现于中生代,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该古生物繁盛的地质时代为古生代。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A错误;中生代裸子植物统治陆地地表,B错误;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C错误;古生代欧亚大陆雏形基本形成,D正确。故选D。
【点睛】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图为浙江省泥石流多年月平均发生次数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浙江省泥石流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及原因是( )
A. 6月,暴雨次数最多 B. 8月,暴雨强度大
C. 6月,植被较为稀疏 D. 8月,地形坡度大
9. 遭遇泥石流,下列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A. 待在沟谷中等候救援 B. 向泥石流来袭路径两侧高处跑
C. 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 D. 顺着泥石流来袭路径往低处跑
【答案】8. B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泥石流在8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达120次左右,AC错;结合所学知识,由图可知,浙江八月暴雨日数高,受东南季风和台风影响,发生高强度暴雨概率高,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B对;地形坡度相对稳定,对泥石流的影响没有季节差异,不会导致泥石流发生次数的月份差异,D错。故选B。
【9题详解】
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泥石流是在沟谷等待危险大,A错;泥石流从高处向下流动,沿泥石流流来袭路径两侧高处跑,可尽快原理泥石流影响范围,相对安全,B对;泥石流的破坏力往往较大,沟谷的大树易被泥石流冲倒或掩埋,C错;泥石流运动速度快,顺着泥石流来袭路径往低处跑不容易避险,D错。故选B。
【点睛】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在全国各地的夜空上演,月全食发生时,日、地、月呈一条直线。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此次月全食发生时,还发生了“月掩天王星”的天象,即月面遮盖住了天王星,下图为月全食发生时,即将遮盖天王星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月全食和“月掩天王星”发生时,天体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1. 月全食发生时,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 B. 地球大气的反射作用
C. 月球大气的吸收作用 D. 月球大气的折射作用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月球的亮面是反射太阳光,并面对地球的一面。由材料可知月食发生时,日、地、月呈一条直线。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影子里,应是地球阻挡了照射向月亮的光线,即地球应在月球和太阳中间。可知BD错误;月掩天王星是一种月球遮挡天王星的天文现象,即月球处于地球和天王星之间,A错,C对。故选C。
【11题详解】
月球不存在大气,CD错。月全食发生时,理论上没有了太阳光进入月球,月球应该是空洞的黑色,但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处于一条线上,会有少量的太阳光在射入地球大气层后发生了折射,让少量的太阳光依然可以照射到月球上。在阳光折射的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波长越短的光越容易受到影响,而波长最长的红光受到的影响不大,可以穿透大气层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的月亮上。波长最长的红光受到的影响小,可以穿透大气层散射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的月亮上。所以,月全食的食甚阶段时,月亮是暗红色的。综上分析可知,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A对;反射不具备选择性,不会让月亮呈暗红色,B错。故选A。
【点睛】月食,又称月蚀, 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
河套平原天然降水不能保障农业生产,因此修建了多条水渠。长久以来,因自然、人为多方面原因,河套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地下水上升至土层后,水分蒸发、盐分积累的现象)。近年来,五原县采用地表铺设地膜,地膜之下深耕铺设秸秆的方法,让盐碱地重新变成了良田。图1为河套平原略图,图2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水渠直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a B. b C. c D. d
13. 地表铺设地膜能防治盐碱地,主要是因为( )
A. 减小了甲 B. 增大了乙 C. 减小了丙 D. 增大了丁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开渠引水是将黄河水通过水利工程引到灌溉区,发展灌溉农业,所以直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依据图中的箭头及指向可知,a为海水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大气降水、d为地表径流,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土地盐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中的水汽上升使盐分随之上升到地表,地表盐分含量升高而导致盐碱化加重。地表铺设地膜后,使土壤中的水汽蒸发减弱,盐分随之上升量减少,使土地盐碱化程度减轻。从图中箭头及指向可知,甲为地面(含土壤)蒸发、乙为植被蒸腾,丙为下渗、丁为地下径流。故地表铺设地膜能防治盐碱地,主要是因为减小了甲(即土壤蒸发),A正确;铺设地膜对植被蒸腾影响较小,B错误;丙、丁环节的变化对盐碱化减弱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点睛】覆盖地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的盐分就不能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可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化效果。
图为某区域海洋表层盐度(单位:‰)分布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4. 符合MN一线方向盐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B. C. D.
15. 甲处的等盐度线向北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冰 B. 径流 C. 暖流 D. 寒流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图可知,沿着MN一线方向,由西向东,依次穿越等盐度线的数值为33‰、34‰、35‰、36‰,且在东部两次穿越36‰等值线,36‰等值线向北凸出,故剖面线经过该等值线为一个高值区,由以上分析可知,MN一线方向的盐度变化趋势表现为:自西向东,先上升后下降,BD明显不符合,故排除;MN一线经过的等值线,西部密集,东部稀疏,且36‰等值线跨越范围较广,故C选项中高值中心范围较窄,不符合等值线分布特征,故排除。故选A。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值线向北凸出可知,甲处盐度值要高于同纬度其它海域,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可知,甲处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暖流增温造成蒸发加大,盐度升高,故C正确,D错误;海水结冰会造成盐度上升,海冰融化会造成盐度下降,不会表现为等值线的北凸,A错误;靠近陆地,陆地径流的汇入会造成盐度下降,B错误。故选C。
【点睛】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云杉有塔状的树形和针状的树叶,图为云杉树景观照。完成下面小题。
16. 关于云杉描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亚寒带针叶林 B. 叶片形状以抗寒抗旱
C. 具有明显季相变化 D. 树干高大常有板状根
17. 云杉塔状的树形能够( )
A. 增加春季树枝挂果吸收雨水 B. 增加夏季枝叶太阳光照面积
C. 减少秋季台风影响树干倒伏 D. 减少冬季积雪覆盖压断树枝
【答案】16. AB 17. BD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图像,为松、衫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A、B选项正确;云杉四季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板状根起支撑作用,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植被,D错误,故选AB。
【17题详解】
塔状的树形不利于树枝挂果,易受雨水、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降低了挂果率,A选项错误;塔状树干可以减少顶部的阳光遮蔽,充分利用光照,增加夏季枝叶太阳光照面积,B选项正确;云杉分布纬度较高,不受台风的影响,C选项错误;云杉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塔形树冠表面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D选项正确;故选BD。
【点睛】云杉为中国宝贵树种,以华北山地分布为广,东北的小兴安岭等地也有分布。产于陕西西南部(凤县)、甘肃东部(两当)及白龙江流域、洮河流域、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及大小金川流域;云杉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生长缓慢,属浅根性树种。海拔2400-3600米地带,常与紫果云杉、岷江冷杉、紫果冷杉混生,或成纯林。云杉系浅根性树种,稍耐荫,能耐干燥及寒冷的环境条件,在气候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地带生长迅速,发育良好。在全光下,天然更新的森林生长旺盛。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靠近赤道,全年降水丰沛,但是水资源仍旧缺乏。图为新加坡兴建水库及填海造陆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8. 新加坡在国内兴建水库,主要是为了( )
A. 增加湿地面积 B.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 截留地表径流 D. 储存进口淡水资源
19. 从海洋空间开发的角度,新加坡填海造陆主要是为了扩展( )
A. 工业生产空间 B. 污水处理空间 C. 交通运输空间 D. 海上娱乐空间
【答案】18. CD 19. AC
【解析】
【18题详解】
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城市湿地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不是主要原因,A、B选项错误;由于新加坡降水充足,但国土面积狭小,地表水不易留存,水资源缺乏,所以需要通过兴建水库。截留地表径流满足当地的淡水需求,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可得新加坡当地新建水库主要靠近马来西亚,便于储存外国进口的淡水资源,D选项正确;故选C、D选项。
【19题详解】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根据图示资料可得,新加坡通过填海造陆扩展了陆地空间,把机场和港口外扩,另外修建工业区,因此扩展的是工业生产空间和交通运输空间,A、C选项正确;实马岛填海为了处理固体废弃物,填海造陆并未修建海上娱乐空间,B、D选项错误;故选A、C选项
【点睛】填海造陆的优缺点:优点: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有效制造平地,以供市区发展。美化海岸线,改善沿海景观。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缺点:破坏海洋生态,影响水中生物生活,不但生物不能生存,更大量出现了赤潮的情况。过度填海会使海港收窄,令水流更急速,波浪波幅更大,影响船只航行。对于直接把雨水排出大海的地区,填海令地下的雨水渠延长。而因为延长部份斜度的不足,所以整条雨水渠的排水力减低。在雨季时,就可以因为大雨而造成内城街道水浸的问题。产生凸堤效应,让周边的海岸线往内缩,海岸线长度减少。影响自然景观。污染物累积在变狭了的海港内,难以冲去,使港湾水质恶化。水土流失,因海域上增加更多的浪,令一些天然的涉及泥土冲走。
红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红壤是在暖湿的条件下,有机质被微生物快速分解,矿物元素被雨水淋溶(氧化铁、氧化铝最不易被溶解,且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形成粒团而不易被雨水冲刷破坏)而形成的具有“酸、粘、瘦”特征的土壤。下图是用掺砂方式改良后的疏松红壤。完成下面小题。
20. 造成红壤“酸、粘、瘦”特征的因素主要是( )
A. 成土母质 B. 气候 C. 植被 D. 地形
21. 改良红壤除了掺砂外,还可以( )
A. 植树造林 B. 种植绿肥 C. 施用石灰 D. 退耕还草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结合长江以南气候可知,我国南方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的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进而形成具有“酸、粘、瘦”特征的土壤,由此可知,气候是主要因素,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针对“酸、粘、瘦”特征,可以通过掺砂改良粘性,通过施用石灰中和酸性,通过施肥提高土壤养分,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红壤的主要特性:粘粒多而品质差;养分贫乏,有机质含量低;酸性强。
图为1977年-2015年黄河三角洲的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22. 影响黄河三角洲演变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
A. 风化作用 B. 河流沉积 C. 风力侵蚀 D. 海水侵蚀
23. 由图可知,黄河三角洲( )
A. 海岸由砂砾组成 B. 西北侧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C. 海岸为基岩海岸 D. 东南侧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在河流入海口处,河道变宽,流速减慢,受到潮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黄河三角洲,故河流沉积作用为主要外力作用,B正确;与风化作用、风力侵蚀无关,海水侵蚀会破坏三角洲,故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黄河三角洲泥沙来源主要是黄土高原,且输沙量较大,黄河三角洲海岸主要为淤泥质海岸,故AC错误;东南侧河道1977年之后大量沉积,清8出汊工程实施后,大量泥沙向东北部延伸堆积,由此造成东南侧河道堆积减弱,故黄河三角洲东南侧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B错误。故选D。
【点睛】最近黄河入海口的两次人工改道发生在1976年和1996年。1976年5月27日,黄河河口改由清水沟入海。清8出汊工程实施方案经山东黄河河务局详细论证并报请黄委会批准后,于1996年汛前实施了人工出汊。
船只在靠近码头的航道航行时,必须考虑所处海域的海水运动情况,以避免发生航行安全事故,图左为宁波舟山港区某海域示意图,图中箭头为某货轮从锚地驶往码头的路线;图右为该海域在某日的潮水水位及潮流方向、流速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海域潮水水位变化所属的海水运动形式及成因是( )
A. 潮汐 B. 波浪 C. 海陆风作用 D. 天体引力影响
25. 为了维持稳定的航速前往码头停靠,该船只出发的时间选择及螺旋桨转速选择组合正确的是( )
A. 3:00降低转速 B. 10:00降低转速 C. 14:00提高转速 D. 20:00提高转速
【答案】24. AD 25. AD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图像材料可得,该海域潮水水位在一天内呈周期性波动变化,有两次海水水位的上升和下降,因此为潮汐,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潮汐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故D正确,C错误,故选AD。
【2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顺水船舶速度会变快,逆水船舶速度快,潮水流向东南,与船舶移动方向一致,为维持稳定的航速,船舶需要降低转速,A选项正确;10:00此时潮水流向为西北,流速较快,与船舶移动方向相反,船舶需要提高螺旋桨转速才能平稳到岸,B选项错误;14:00,潮水流向与船舶移动方向一致,为维持稳定的航速,船舶需要降低转速,C选项错误;20点此时潮水流向为西北,流速较快,与船舶前进方向相反,船舶需要提高螺旋桨转速才能平稳到岸,D选项正确,故选AD。
【点睛】大潮与小潮:农历每月初一,即朔日,月球位于日地连线之间,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引潮力最大,形成大潮。农历每月十五,即望日,日、地、月大致处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也会叠加,形成大潮。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和廿二、廿三,即弦日,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最小,形成小潮。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广州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假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图1示意该小组实践路线,图2、图3、图4为该小组沿途拍摄的当地典型景观。
材料二: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甘孜全州学校师生“零伤亡”。
(1)图2景观显示植被稀疏,其位于图1中的____(填字母)地,该地植被稀疏的主要原因是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导致____(填水循环环节)少。
(2)图3景观反映的是____地貌,形成该景观的岩石主要是____。
(3)图4景观中的土壤呈黑色,直接原因是____含量高,而该土壤成分含量高是因为当地夏秋多雨,____繁茂,提供大量有机残体,冬季寒冷漫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残体转化成大量____。
(4)假如你正在教室上课时发生了强地震,你该及时采取的避险措施是____。地震在山区常会诱发____,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可能会影响水库大坝。为监测水库大坝的位移、变形,人们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____。
【答案】(1) ①. B ②. 大气降水
(2) ①. 喀斯特 ②. 石灰岩
(3) ①. 有机质 ②. 植物 ③. 腐殖质
(4) ①. 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如果在一楼就迅速跑出房间,跑到空地上,等待救援。 ②. 滑坡 ③. GPS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假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及甘孜全州学校师生在地震中“零伤亡”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特征、地貌类型判断及成因、土壤特征及形成因素、地震避险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2及材料所述该地植被稀疏,可知该景观位于B所在地,B位于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大气降水少,气候干旱,因此植被稀疏。
【小问2详解】
由图3可知,该景观位于广西桂林,景观图显示为峰丛和峰林,故其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主要有石灰岩。
【小问3详解】
土壤的有机质是黑色的,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颜色越深。东北夏季降雨充沛土壤表面被丰茂的草甸植物覆盖。到了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的含水层形成季节性冻土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的分解变得缓慢从而转化成腐殖质。经过成千上万年最终累积出了黑土。
【小问4详解】
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避险措施要注意发生地点为教室里,因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如果在一楼就迅速跑出教室,跑到空地上,等待救援。地震发生会使斜坡体承受的惯性力发生改变,触发了滑动和流动;地震发生会造成地表变形和裂缝的增加,减低了土石的力学强度指标,引起了地下水位的上升和径流条件的改变,进一步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的形成,由此可知,地震对滑坡、泥石流的作用在于,触发滑坡、泥石流的滑动或流动,促进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水库大坝位置发生的细微变化监测要用到定位技术,所以监测大坝在蓄水营运期间形态和位置发生的细微变化需用GPS技术。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位于海拔3200米的高原上。暑假期间,柴老师带着班级的部分同学前往青海湖进行了环湖的研学活动。图1为青海湖及研学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为准备本次研学活动,邵同学携带了相机、望远镜、风向风速仪等设备、在柴老师的提示下,又携带了御寒的冲锋衣、防晒霜等物品。图2和图3分别为甲、乙两地地貌景观照片。
(1)邵同学观察了青海湖的流域地图,认为青海湖属于____(水循环类型)的一部分,在____季,因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湖泊面积变大。
(2)受湖陆风影响,在研学期间某日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邵同学在图中丙地测得了____(填“湖风”或“陆风”),他从牧民口中得知,在冬季因湖面结冰,湖风转陆风时间将____(填“提早”或“延迟”)。
(3)邵同学携带御寒冲锋衣的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____,导致大气____,晚上气温低。
(4)邵同学在甲地拍摄的景观图是____地貌,在乙地拍摄的的景观图是____地貌。选其中一种地貌类型,从地貌形态和物质组成角度描述其特征____。
【答案】(1) ①. 陆地内循环 ②. 夏
(2) ①. 湖风 ②. 提早
(3) ①. 空气稀薄 ②. 保温作用弱
(4) ①. 雪山
②. 河曲
③. 雪山:地面起伏大,陡峭;多形成冰斗、刃脊、角峰,地表多不规则的碎屑岩块。河曲:地面起伏小,平坦;多形成凹岸、凸岸、边滩、浅滩等,河床中多深厚松散的堆积物。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及研学路线示意图、两地地貌景观照片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类型、热力环流、青藏高原气候、地貌类型及特征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青海湖流域为封闭的流域,所处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水量平衡特点为:补给部分主要为入湖径流,损耗部分主要为湖面蒸发,故其水循环类型属于陆地内循环。西北内陆地区的内陆河,主要靠山地冰川融水补给,冰川的消融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因而径流量也以夏季为最大,故夏季入湖流量最多,湖泊面积变大。
【小问2详解】
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由于湖泊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比热容)差异,白天(地方时14时左右一般为白天气温最高时)湖泊水域升温慢,湖泊内气温低于周围陆地,使得湖泊内气压高于周围陆地,风从湖泊中心吹向周围陆地,即湖风。在冬季因湖面结冰,且昼长变短等原因,会造成湖风削弱,因此湖风转陆风时间将提早。
小问3详解】
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晚上气温低。
【小问4详解】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垃圾倒入海洋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东北人口外流目的地主要省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