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展开 语言文字运用Ⅰ
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 ① ,善于把阅读中所获精髓提取出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要保持挤劲、钻劲、韧劲,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享受乐趣、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除了读“有字之书”,我们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阅历感悟,以阅读升华精神,濯净心灵。
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在祖国大地上躬身践行,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读的广度上,我们不但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② ,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活动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 ③ ,我们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应该加强延伸阅读和主题阅读,培养系统阅读的习惯,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一般人把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解释为雨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雨水把植物叶子表面的灰尘冲洗掉了,叶子表面的水起到了镜面的效果,就显得更加明亮。由于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在下雨后,叶绿素充分吸收水分,使叶子显得饱满,比红花更精神。此外,“绿肥”的原因, A 。
人类能看到“可见光”,是因为在人的视网膜上,主要有两大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长得像锥子,视杆细胞长得像杆子,它们也因此得名。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央凹处,光线可直接到达视锥细胞,此处感光和辨色较敏锐,①其中感觉绿色的视锥细胞数量最多,②因为人眼更容易捕捉到绿光。③而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④对“蓝—绿光”最敏感的视杆细胞捕捉到的也是绿光。⑤这就是人对绿光格外青睐,⑥对其他光线不那么“待见”。
因此,在人类的视觉中, B 。李清照可能不懂得这个科学道理,但“绿肥红瘦”正是对这种规律的真实反映。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未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在中国古代,优美的抒情作品实在太多了,但像《离骚》这样的华丽的交响则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就是空前绝后的,而其结构的繁复,主题的丰富,情感的深厚,更是令人 ① 。作为抒情诗,而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他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的缘由,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深入,而逐层打开,深入到精神的深处,游历到精神之原的开阔地带。抒情诗而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历史飞跃。”“伟大的诗人”,须有绝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 ② ,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是 ③ 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4分)
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看戏之趣,来自台上台下的共鸣。2016年跨年夜,由我们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临川四梦·汤显祖》在南京上演。戏里,汤显祖与他笔下的角色共同唱出《牡丹亭》中的《皂罗袍》,全场观众① 地同声共唱!情感涌动之处,呼应着无数曾年轻与正年轻的生命。
我们相信年轻人和戏曲的亲近之心,更相信古典戏曲的魅力。“戏曲进校园”取得的成效印证了这一认识。寻求共鸣成为必须,这要求艺术院团、剧作主创② ,把最优秀的作品带给年轻人,让他们能切身感受戏曲艺术的璀璨光华。演出之余,我们越来越积极地开展导赏、对话,让主创与青年观众面对面,以情感的涌动为端点、为启发、为引领,理性地甄别和探究戏中人物以及戏曲本身的文化语境,与青年观众共同成长。
戏曲总能将人们的情感连接起来,如藤蔓相连、花叶相依。每当我们看到年轻观众们为《梅兰芳·当年梅郎》痴心陶醉时,为《眷江城》潸然泪下时,为《瞿秋白》情感激荡时……我们都深感,古典戏曲的大树正吐绽新绿!我们与年轻观众共同感受③ 的戏曲之美,让“古老”与“青春”进行大合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乡土中国》一书有理性的光辉,有人文的忧思,更有家国情怀,它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动脉,透析社会变化的原因。“乡土性”是农耕文明留下的历史烙印。中国人喜欢扎根土地,喜欢用劳动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古代知识分子和贵族崇尚田园,官员被贬了绝不去经商,而是回归田园,并常常把“耕读传家”当做座右铭。中国是农业大国,这是 ① 的。依靠着农业发展,古代中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令一衣带水的日本 ② 。中国人的安全感是源自土地的,只要自己拥有一块土地,就意味着成功。因此,部分人甚至愿意一辈子与土地捆绑,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农民以种地为生,靠泥土生活,在泥土中创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缚。不同于海洋文明,中国的商品化进程出现较晚,这也导致了中国是“小 ”社会,而非“大”社会,这样的状况使农民的视野受限,也正是后世所评价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除了“乡土性”,中华民族的其他特色,如“无讼”“尊老爱幼”等思想,都③ 地影响着中国发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
②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③这也导致了中国是“小”社会,而非“大”社会。
④也正是后世所评价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A.①②相同
B.②③相同
C. ③④相同
D.②④相同
20.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相似性和表达效果。(4分)
福建省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孙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①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②他才感到现在腰板硬了一些。过去,③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④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儿事了。当然,⑤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⑥虽然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 A_______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的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 B_______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C_______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摘编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Ⅰ
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 ① ,善于把阅读中所获精髓提取出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要保持挤劲、钻劲、韧劲,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享受乐趣、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除了读“有字之书”,我们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阅历感悟,以阅读升华精神,濯净心灵。
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在祖国大地上躬身践行,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读的广度上,我们不但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② ,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活动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 ③ ,我们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应该加强延伸阅读和主题阅读,培养系统阅读的习惯,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8.①也要学会读“薄” ②更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③在读的深度上 19.我们要保持挤劲、钻劲、韧劲,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上句“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可知,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是读“厚”;由下句“善于把阅读中所获精髓提取出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可知,所获精髓提取出来就应该是与读“厚”相对,即读“薄”;根据横线前的分号和“阅读既要学会读‘厚’”一句中关联词“既”可知,此处应该填写“也要学会读‘薄’”。
第二空,依据上文“不但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中的关联词“不但”和下文“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一句,可推出此处应补写除了书本以外的汲取知识的方式,即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此处应该填写“更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第三空,结合下文“我们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应该加强延伸阅读和主题阅读,培养系统阅读的习惯”可知,讲的是阅读的深度,根据横线前的分号可知,和上文“在读的广度上”句式一致,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在读的深度上”。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提取主干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句子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上主语“我们”;
二是语序不当,“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享受乐趣、获得成长”语序不当,正确的逻辑顺序应是“精神享受—一触发感悟—一成长提升”,故应改为“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一般人把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解释为雨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雨水把植物叶子表面的灰尘冲洗掉了,叶子表面的水起到了镜面的效果,就显得更加明亮。由于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在下雨后,叶绿素充分吸收水分,使叶子显得饱满,比红花更精神。此外,“绿肥”的原因, A 。
人类能看到“可见光”,是因为在人的视网膜上,主要有两大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长得像锥子,视杆细胞长得像杆子,它们也因此得名。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央凹处,光线可直接到达视锥细胞,此处感光和辨色较敏锐,①其中感觉绿色的视锥细胞数量最多,②因为人眼更容易捕捉到绿光。③而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④对“蓝—绿光”最敏感的视杆细胞捕捉到的也是绿光。⑤这就是人对绿光格外青睐,⑥对其他光线不那么“待见”。
因此,在人类的视觉中, B 。李清照可能不懂得这个科学道理,但“绿肥红瘦”正是对这种规律的真实反映。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一)(10分)
17.(4分)
A处:还与人类的视觉有关B处:绿色总是比其他颜色显得明亮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6分)
序号①修改为:其中感知绿色的视锥细胞数量最多
序号②修改为:因此人眼更容易捕捉到绿光
序号⑥修改为:对其他光线不那么“待见”的原因(或序号⑤修改为:这就是人
为什么对绿光格外青睐)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处序号给1分。每修改出一处给1分。
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未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在中国古代,优美的抒情作品实在太多了,但像《离骚》这样的华丽的交响则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就是空前绝后的,而其结构的繁复,主题的丰富,情感的深厚,更是令人 ① 。作为抒情诗,而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他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的缘由,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深入,而逐层打开,深入到精神的深处,游历到精神之原的开阔地带。抒情诗而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历史飞跃。”“伟大的诗人”,须有绝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 ② ,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是 ③ 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4分)
20.(3分)示例:
①叹为观止/赞不绝口/赞叹不已/拍案叫绝
②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③当之无愧/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空前绝后
21.(4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他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而逐层深入,深入到精神的深处,游历到精神之原的开阔地带。
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看戏之趣,来自台上台下的共鸣。2016年跨年夜,由我们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临川四梦·汤显祖》在南京上演。戏里,汤显祖与他笔下的角色共同唱出《牡丹亭》中的《皂罗袍》,全场观众① 地同声共唱!情感涌动之处,呼应着无数曾年轻与正年轻的生命。
我们相信年轻人和戏曲的亲近之心,更相信古典戏曲的魅力。“戏曲进校园”取得的成效印证了这一认识。寻求共鸣成为必须,这要求艺术院团、剧作主创② ,把最优秀的作品带给年轻人,让他们能切身感受戏曲艺术的璀璨光华。演出之余,我们越来越积极地开展导赏、对话,让主创与青年观众面对面,以情感的涌动为端点、为启发、为引领,理性地甄别和探究戏中人物以及戏曲本身的文化语境,与青年观众共同成长。
戏曲总能将人们的情感连接起来,如藤蔓相连、花叶相依。每当我们看到年轻观众们为《梅兰芳·当年梅郎》痴心陶醉时,为《眷江城》潸然泪下时,为《瞿秋白》情感激荡时……我们都深感,古典戏曲的大树正吐绽新绿!我们与年轻观众共同感受③ 的戏曲之美,让“古老”与“青春”进行大合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8.(3分)
①情不自禁
②精益求精
③连绵不绝
(填其他成语如果符合要求也可给分;成语中出现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9.(4分)我们相信古典戏曲的魅力,更相信年轻人对戏曲的亲近之心。
(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改对一处2分,改对两处4分)
20.(4分)①用“为……时”语句,构成排比,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势,突出强调古典戏曲与年轻人产生情感共鸣。②用大树正吐绽新绿来比喻古典戏曲对年轻人情感的影响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形象鲜明,贴切生动。
(第①点,答出三个“为……时”构成排比1分,答出表达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任意一点1分;第②点,答出比喻的构成1分,答出表达效果“形象鲜明,贴切生动”任意一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乡土中国》一书有理性的光辉,有人文的忧思,更有家国情怀,它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动脉,透析社会变化的原因。“乡土性”是农耕文明留下的历史烙印。中国人喜欢扎根土地,喜欢用劳动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古代知识分子和贵族崇尚田园,官员被贬了绝不去经商,而是回归田园,并常常把“耕读传家”当做座右铭。中国是农业大国,这是 ① 的。依靠着农业发展,古代中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令一衣带水的日本 ② 。中国人的安全感是源自土地的,只要自己拥有一块土地,就意味着成功。因此,部分人甚至愿意一辈子与土地捆绑,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农民以种地为生,靠泥土生活,在泥土中创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缚。不同于海洋文明,中国的商品化进程出现较晚,这也导致了中国是“小 ”社会,而非“大”社会,这样的状况使农民的视野受限,也正是后世所评价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除了“乡土性”,中华民族的其他特色,如“无讼”“尊老爱幼”等思想,都③ 地影响着中国发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
②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③这也导致了中国是“小”社会,而非“大”社会。
④也正是后世所评价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A.①②相同
B.②③相同
C. ③④相同
D.②④相同
20.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相似性和表达效果。(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18.(3分)
①毋庸置疑(众所周知)②艳羡不已(为之倾慕)③潜移默化
19.(3分)
D【解析】①项表示特定称谓,②项表示引用,③项表示强调,④项表示引用
20.(4分)
①句中把扎根土地的人比作在一个地方生根的植物,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人对土地的眷恋之情,更鲜明深刻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乡土性”特色。(1点2分)
福建省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孙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①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②他才感到现在腰板硬了一些。过去,③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④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儿事了。当然,⑤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⑥虽然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 A_______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的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 B_______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C_______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摘编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效果。
19~21.【答案】(1)A处,根据语境,此处作状语来形容如何“跳上新生活的马车”,根据后文“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可看出应填表示充满力量的精神状态,所以可填充“精神抖擞”。精神抖擞:强调有干劲,热情洋溢或行动中精神饱满的状态或气质。
B处,根据语境′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___了”,可推断是说所有人都知道了或是大家纷纷议论,故可填“家喻户晓(沸沸扬扬)”。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
C处,据语境,“叫人__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可看出是说人们对此感觉尴尬或意外,因此可填充“哭笑不得(出乎意料)”。哭笑不得: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出乎意料: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
(2)原句的语病有两处:
一是语句②语序不当,“才感到现在”中时间状语“现在”应放在前面,所以应改为“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二是语句⑥关联词语不当,分句“虽然这是他孙少安呀”应表示转折关系,“虽然”应改为“可”或“但是”。
(3)划线句运用了拟人手法。
句子“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和“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用“沉浸”“吟唱”“疲倦”这些拟人化的词语,赋予村庄、东拉河以人格特征,显得生动、自然、形象。
结合前句“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的宁静”,据此看出,用人的特有动作来描摹自然事物,形象地表现了双水村夜晚的温馨宁静,烘托了孙少安愉快、宁静的心情。
答案:
(1)A.精神抖擞 B.家喻户晓(沸沸扬扬) C.哭笑不得(出乎意料)
(2)语句②,修改: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
语句⑥,修改:“虽然”改为“可”或“但是”。虽然这是他孙少安呀。
(3)拟人手法。构成:用“沉浸”“吟唱”赋予村庄、东拉河人格特征。效果:用人的特有动作来描摹自然事物,形象表现了双水村夜晚的温馨宁静,烘托了孙少安愉快、宁静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考生应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语意,结合成语的使用规则,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应熟记常见的语病类型,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考生应熟练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结合句意作答。
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②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③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④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⑤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这是一份贵州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文中括号里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