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 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4个词语。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柄、曲、萎”4个生字,会写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围绕爬山虎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3.品读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视频。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植物,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它是什么?(爬山虎)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10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这篇课文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他通过细观察过爬山虎,并把自己的发现写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听课文录音,出示学习任务单:(1)听:听清生字的读音。(2)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2.交流。课文一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它的(叶子),第三自然段都是在写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写脚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脚的变化板书; 生长的地方叶子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那我们先来看第三自然段。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三、品读段落,习得观察、表达方法(一)初识爬山虎的脚出示句子;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这指的是什么?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相关内容。2.交流,指导朗读。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1)“柄”正音。柄是后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手握撑伞的地方叫做“伞柄”,像这样连接叶片和茎的地方叫“叶柄”。 齐读叶柄。 (2)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注意读准字音。这段话写的是爬山虎的脚,那你能不能根据这段话的内容,完成《语文练习部分》上第25页的这份资料卡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练习部分》,翻到完成填写。3. “爬山虎的脚”的资料卡。 “爬山虎的脚”资料卡位置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颜色 学生交流(1)位置: 填写不完整①大家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生边回答教师边圈画)小结:这几句话作者分三步来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第一句告诉我们它的大概位置:在茎上;第二句开头把它的位置具体化了: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接下来“反面”这个词更准确地定位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叶圣陶先生观察细致,所以表达才会这么准确。 (2)形状:理解“枝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是在写爬山虎脚的形状,那枝状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图片)看,图上爬山虎的脚像树枝一样纵横交错地生长就是枝状。(3)颜色爬山虎的脚的颜色是什么?小结:叶圣陶先生就是从位置、形状和颜色这三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板书: 位置 形状 颜色(4)理解比喻句,体会语言的生动。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小结:叶圣陶先生用蜗牛的触角这一我们熟悉的事物,让我们眼前一下子就有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很有画面感)5.齐读第三自然段。叶圣陶先生不仅表达准确,而且语言生动,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 (二)感悟“爬”的过程出示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这样指的是什么?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2.交流。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1)“触着”正音并理解词义:“着”是多音字,触着就是一一(碰到)。弯曲多音字正音(2)爬山虎爬的具体步骤作者用2句话写了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圈出爬山虎的脚做的动作?小结:为了巴住墙,细丝的头上逐渐变成了小圆片,细丝也有变化,弯曲后把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板书:触着 变成 巴住 弯曲 拉一把 紧贴(3)指导朗读。文章语言简练,两步就把爬山虎怎么爬的写清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4)播放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3.说话训练。(1)提出要求,出示方法:1.想象画面2.做动作3.借助关键词现在你能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吗?在说的时候你可以想象画面,也可以做做动作,把身体当作爬山虎的茎,伸出一只手当爬山虎的脚,还可以借助黑板上的关键词。(2)自己练说。(3)交流反馈①用词准确:理解“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呢?同桌讨论。指名交流小结:爬山虎并不像其他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所以作者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可见叶圣陶先生观察细致,用词又非常恰当。4. 前文作者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而在这里又将变成圆片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呢?看图片多像啊!一起来读一读。四、体会脚的变化1.读第五自然段,提出问题。作者从2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脚的变化,你能找到相关的内容吗?2交流板书 没触着墙 萎触着墙 灰3体会牢固文中有一句话写了爬山虎灰色的脚巴墙可牢固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牢固?总结 正因为有像蛟龙爪子一样灰色的圆片牢牢地巴住墙,爬山虎才能越爬越高,不断向上,叶圣陶先生细致的观察,让我们认识了爬山虎的脚,感受了它奇特的生长过程。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绿色的大自然,去描绘五彩的生活。2写字指导叠五、布置作业1.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一题和第五题。板书设计: 1生长的地方 10爬山虎的脚 2叶 位置3-5脚 形状 颜色 触着 变成 巴住 弯曲 拉一把 紧贴 没触着墙 萎 触着墙 灰色 牢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迷语激趣导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