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
展开《雨的四季》讲稿
同学们好,本单元一共有三篇现代文,而且都是写景抒情的文章。要理解这一类文章的主旨,我们需要关注景和情的关系,这是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积累的经验。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课《雨的四季》,同学们可以运用前两课学到的方法来完成自读。
在研读课文之前,老师建议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然后读通读顺课文,并且能恰当地处理好朗读中的重音和停连。
同学们已经知道景与情的关系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那么今天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解读作者眼中的景物。
我们曾经用一组问题链来引领前两课的阅读,这个方法仍然适用于本文的学习。
每个问题对应一项学习任务,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同时做好必要的圈画和批注。
我们以第二段为例来交流这几项任务的学习成果。
第一项任务,圈画出景物。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相信同学们能比较快地从第二段中捕捉到作者所描写的这些景物。要注意的是这一句“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是对雨的直接描写,其它的都是沐浴在雨中的树、花草,还有空气,写这些景物显然是为了从侧面来展现雨的特点。
第二项任务和第三项任务可以合起来。我们一边分析语言形式,一边理解景物的特点,我们把写景的句子轻声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作者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他笔下的景物都焕发出丰润的生命之感,树和小草还有空气被人格化了,呈现出人的动作和情态。
树叶花苞里滴下来的水珠、雨丝、阳光,则用一组形象的喻体来展现他们的美和活力。分析了这些语言形式,我们可以明确,经过春雨的喜临,各种景物呈现出色泽清新,姿态娇美,其味芳甜的特点,这些景物合起来就是美丽的大地,就是生机盎然的世界。
这个世界带给作者的欣喜之情,通过景物描写传达给了读者。
第4项任务是理解作者眼中春雨的特点。
这一段写春雨既有直接描写“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写出了春雨的细腻透明,显出美的气质。也有间接描写,用经过春雨的喜临焕发生机的景物,来凸显春雨具有激发活力的特点。因此作者眼中的春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润泽万物,清新甜美。
我们来对第二段的学习做一个小结:作者综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春雨中的景物。我们抓住主要的语言形式,分析了这些景物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春雨的特点,同时感受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以团队形式来分头研读3段到第5段。再提示一下,我们有4项学习任务。
第一、找出景物。第二、分析语言形式。第三、概括景物特点。第四、归纳夏雨、秋雨和冬雨的特点。
现在我们来交流自读的成果。
第三段,作者对夏雨也进行了直接的描写,“雨点是豆粒大的”,“性格是热烈而粗犷的”,夏雨不仅浇灌出景物的活力,也成为了人们巴望着的那清凉的甘露。
作者还描写了花朵、树叶、杂草等景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这些景物生机蓬勃、热烈奔放的情态,从侧面写出了下雨浇灌大地,酣畅淋漓的特点。联系这些内容,可以归纳出夏雨的特点:迅疾、强劲、热烈奔放。
第四段,主要描写了田野、果实、庄稼等景物。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他们已然成熟,丰收在望的特点。
人的感受是这一段主要描写的内容,秋雨使人情思悠远,灵魂纯净,秋雨在作者眼中直接体现出更轻更深情的特点,与这些侧面描写合起来。我们可以读出秋雨的特点:静谧、凄冷,深情默默。
第五段,主要描写南国冬雨中的景物以及人的感受。
作者同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进行描写。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我们可以读出作者眼里的冬雨:美丽、高雅、自然平静。
我们对这个环节的学习做个总结。
第一、作者选取了4个季节的雨中景物,分别描述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第二,主要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展现景物的特点,表达对雨的情感。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一年四季的雨,展现出4种不同的特点。如果我们聚焦作者选用的多个喻体,也许会进一步发现四季的雨在作者眼里其实是有共性的。作者眼里的雨具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学习任务,大家尝试着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完成吧,先通读第2段到第5段,圈画出作者描写四季的所所用的喻体,然后在这些喻体之间建立联系,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秋雨和冬雨在作者笔下直接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秋雨是端庄而沉浸的妇人,冬雨是高贵的精灵和公主,夏雨作者用风情这个词语来暗示其女性气质,而春雨联系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可以推断出同样具有女性的意味。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第一段用“她”这个代词的原因了。
同学们,雨在作者眼里是一个形象多变的女性,春雨是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的化妆师,她外表妩媚多娇,性格温柔甜美,她的巧手打扮能使世界改变了姿容。夏雨是浇灌大地的园丁,她充满力量,热烈而粗犷。秋雨是端庄沉静的妇人,她孕育了生命,给大地以丰厚的收获。南国的冬雨则是优雅高贵的精灵和公主,为人们送来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把这4个喻体之间关联起来,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雨呢?
作者眼中的雨是一位美丽多情、千变万化、富有力量的女性,这位女性的形态发生变化,大地上的一切生命随之变化,这位女性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她对世界的深情是始终如一的。
作者在描写女性之美丽的时候,还凸显了女性之力量。比如这一组句子: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这一组句子读起来,我们能感觉到字里行间的充沛的力量感,让读者强烈的感觉到雨这位女性它能改变大地的外貌,它能改变自然界里生命的存在状态,她引发了人们的活动方式、情感体验的变化。这位女性具有无与伦比的巨大的影响力。
我们总结一下,抓住作者描写景物所用的喻体,我们发现了这些喻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在作者笔下,四季的雨是一位女性的4个不同的化身,这位女性不仅美丽多情,而且富有力量。从女性这一形象中,我们读出了作者对雨的热烈的赞美。
我们理清了第2段到第5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作者眼中的雨的形象特点。接下来立足于全文,让我们来理一理作者的情感脉络。
先来看文章的开头:
文章开篇作者就直抒胸臆,点明对雨的喜爱之情。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作者用“无论、都”这一组关联词来表示,
他对雨的喜欢是无条件的,“永远”一词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是没有尽头的。这两个句子虽然是陈述句,但表达的感情并不那么平淡。
再来看结尾,结尾两段,作者转用感叹句来抒发情感。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啊”和“雨”,这里连续的两处停顿,把感叹词“啊”和赞美的对象“雨”强调了出来,同时停顿也为后面情感的抒发积蓄了力量。同学们也来试着读一读吧。最后作者再一次感叹“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这一段中“总是”这个词语强调了在作者心中雨一直是美丽的,作者对她的感情是持续不变的。
把首尾连起来看,作者对雨的情感由喜欢升华为爱恋,表明他对雨的情感越来越浓烈深沉了,这种情感的变化在文中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首尾段中,作者对雨的指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首段中作者称呼雨为“她”,文章的结尾,作者对雨的称呼就变成了“你”。大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往往标志着作者情感的转变。文章开篇的时候,作者对雨的情感是喜欢的,称雨为“她”,这说明作者是在对读者说话,让读者明白自己对雨的喜欢。经过对四季的雨的形象的描摹之后,作者的喜欢逐渐升华为爱恋了。
这个时候用第二人称来指称雨,似乎作者在和雨直接进行交流,把自己的热烈的情感直接倾诉给雨了,作者亲密地称呼雨为“你”,而且“你”“我”交替着反复出现,作者对雨的情感不断升华,最后情不自禁地使用我们这个指称,让“我”和“雨”紧密相连,亲密无间。
大家可以再读一读结尾两段,体会一下作者火热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第3段和第4段中也出现了人称代词“你”。
三四两段中出现的“你”是作者对读者的称呼,这表明作者是在与读者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看来作者不满足于仅仅向读者表达自己个人的情感体验了,他用“你”这个人称,把读者直接拉入他的情感体验之中,他忍不住要与读者分享这种情感。
这两段里的“你”用的很频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作者倾诉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说明他对雨的情感越来越浓烈了。
文章第6段,作者与读者成为了一个共同体“我们”,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完全消失了,作者和读者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倾诉着对雨的热烈的盼望,对雨的深层的爱恋。
读到这里,同学们能归纳出作者的情感脉络了吗?
建议大家整理一下笔记,联系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行文过程中,不同的人称代词等语言形式,整体梳理出情感脉络,并归纳文章的主旨。请同学们课后动动笔,用完整的规范的语言写下来。
本单元三篇现代文读完以后,我们对照单元导语,总结一下学习经验。
第一,写景抒情类文章的阅读重点是理解情与景的关系。
写景散文的作者写自己眼中所见的景物,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作者选用哪些语言形式来展现景物的特点?这些语言形式是耐人寻味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语言形式来理解景物的特点,以及作者融进景物的情感,然后立足全文,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
第二、品析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和拟人,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景物特点,梳理情感脉络。
精心选择的喻体是作者情感的载体,理解喻体与本体的关系,分析喻体与喻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景物特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景语即情语”。
当然在以后的阅读当中,我们还会发现喻体的选择与作者的或者文中人物的文化背景,特定情境中的情感,语言形式上的应运需求等因素有关。
同学们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丰富我们的表达,希望本单元的学习经验能够帮助你阅读写景抒情类的文章。
好了,同学们,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设计亮点,背景链接,资料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