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二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河北省202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演练
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 磷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之一,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磷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磷的化合物在维持内环境pH稳定中有重要作用
B. 携带转移势能的磷酸基团可以使细胞内有些化合物磷酸化
C.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都含有磷元素,这些脂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含有磷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是内环境中重要的缓冲物质,故含磷的化合物在维持内环境pH稳定中有重要作用,A正确;
B、ATP中的特殊化学键断裂以后,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可以使细胞内有些化合物如蛋白质发生磷酸化,B正确;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的磷脂含磷元素,而胆固醇不含磷元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错误;
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都含有磷元素,D正确。
故选C。
2. 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外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作用的化学物质。下列有关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均需囊泡运输,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B. 二氧化碳作为体液中的信息分子具有维持血浆pH的作用
C. 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交感神经分泌信息分子可直接控制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的激素增多,以增加机体产热
D. 辅助性B细胞分泌出的信息分子,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根据神经递质的化学组成特点,主要有胆碱类(乙酰胆碱)、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氨基酸类(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甘氨酸和牛磺酸)和神经肽类等。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当一个神经元受到来自环境或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刺激时,储存在突触前囊泡内的递质可向突触间隙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将递质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主要以旁分泌方式传递信号,因此速度快、准确性高。
【详解】A、神经递质如NO不需要囊泡运输,直接扩散,A错误;
B、二氧化碳作为体液中的信息分子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但不具有维持血浆pH的作用,B错误;
C、寒冷环境时,交感神经分泌的信息分子可直接控制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以增加机体产热,C正确;
D、辅助性T细胞分泌出的信息分子,能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盐酸所起的作用不相同
B. 沃森和克里克用同位素标记法、差速离心技术证明了DNA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
C. 艾弗里用物质分离提纯、细菌培养技术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3、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实验中,将亲代细菌的DNA用15N完全标记后放入含14N的培养基培养,分别在0分钟、20分钟、40分钟取样,破碎细胞提取DNA,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得到的亲代DNA均为重链带,F1均为杂合链带,F2一半为杂合链带一半为轻链带,该实验说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的作用是解离细胞,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作用是提供不同的酶促反应环境条件,影响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活性变化,A正确;
B、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明了DNA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B错误;
C、艾弗里用物质分离提纯、细菌培养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根据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才能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观点,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或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来得及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都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D错误。
故选A。
4. 人乳腺细胞(M)和乳腺癌细胞(Mc)葡萄糖摄取情况如图甲所示,用特异性作用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酶抑制剂分别处理M和Mc,与对照组(未用抑制剂处理)细胞数的比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细胞和Mc细胞形态虽然相同,但是功能不同
B.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M细胞无氧呼吸的能力比Mc细胞强
C. Mc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可能多于M细胞
D. 该呼吸酶抑制剂在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起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显示乳腺癌细胞每天摄取葡萄糖(Mc)的量多于人乳腺细胞(M),说明乳腺癌细胞比乳腺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代谢更旺盛;图乙中,用特异性作用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酶抑制剂分别处理M和Mc,与对照组(未用抑制剂处理)细胞数的比例Mc高得多,说明呼吸抑制剂对人乳腺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大。
【详解】A、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癌细胞形态不同于正常细胞,故M细胞和Mc细胞形态不同,A错误;
B、图乙中,用特异性作用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酶抑制剂分别处理M和Mc,与对照组(未用抑制剂处理)细胞数的比例Mc高得多,说明呼吸抑制剂对人乳腺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大,而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小;且呼吸抑制剂作用于线粒体内膜,说明呼吸抑制剂抑制的是有氧呼吸,进而说明乳腺癌细胞可以更多的利用无氧呼吸供能,因此实验组Mc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速率高于M细胞,B错误;
C、图甲显示乳腺癌细胞每天摄取葡萄糖(Mc)的量多于人乳腺细胞(M),说明Mc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多于M细胞,C正确;
D、该呼吸酶抑制剂作用于线粒体内膜,说明其在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起作用,D错误。
故选C。
5. 细胞骨架主要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三种结构。其中微管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组装而成。当用秋水仙素等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时,微管很快就解聚,细胞变圆。与此相应的变化是内质网缩回到细胞核周围,高尔基体解体成小的膜泡样结构分散在细胞质内,细胞内依赖于微管的物质运输系统全面瘫痪,那些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停止分裂。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器的分布及细胞的形态与微管有很大关系
B.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内含有的微管基因不同
C. 分裂期细胞停止分裂是因为染色体的运动依赖于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
D. 微管系统可以帮助一些生物大分子完成定向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胞骨架的存在能支持细胞器的结构和分布,细胞器的分布及细胞的形态与微管有很大关系,A正确;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都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故其中含有的微管基因相同,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依赖于微管的组装和解聚,分裂期细胞停止分裂是因为染色体的运动依赖于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C正确;
D、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微管系统可以帮助一些生物大分子完成定向运输,D正确。
故选B。
6.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基因 A/a控制,刚毛与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 控制。已知自然界中不存在红眼杂合雄果蝇,如表是一个杂交实验,不考虑基因X、Y同源区段,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亲本
F1
白眼截毛雌果蝇× 红眼刚毛雄果蝇
红眼刚毛雌果蝇∶白眼截毛雄果蝇=1∶1
A. 通过杂交试验可知控制刚毛与截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刚毛为显性
B. 亲本中的雌果蝇中a和b这两个基因在X染色体上连锁
C. F1随机交配的后代中白色截毛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D. 不考虑突变,F1中的雄性个体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b基因的数目可以是0、1、2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干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自然界中不存在红眼杂合雄果蝇,说明控制颜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亲本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所以亲本眼色的的基因型为XAY×XaXa。再根据表格数据:截毛雌果蝇和刚毛雄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全为截毛,雌果蝇全为刚毛,说明毛的形状这一性状也与性别相关,说明控制刚毛与截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刚毛为显性。所以亲本毛形状的的基因型为XBY×XbXb,故考虑两对性状:亲本基因型为XABY×XabXab。
【详解】A、截毛雌果蝇和刚毛雄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全为截毛,雌果蝇全为刚毛,说明毛的形状这一性状也与性别相关,说明控制刚毛与截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刚毛为显性,A正确;
B、根据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XABY×XabXab,故a和b这两个基因在X染色体上连锁,B正确;
C、F1为XABXab和XabY,F1随机交配,F2为XABXab、XabXab、XABY和XabY,各占1/4,后代中白色截毛雄果蝇占1/4,C正确;
D、F1中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bY,其个体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基因的数目可以是0个(含Y染色体)、2个(含X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7. 猎豹和羚羊之间是属于捕食关系,这两个物种的进化过程宛如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猎豹发达的肌肉决定了羚羊变异的方向
B. 这种捕食关系对羚羊的进化是不利的
C. 跑得更快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这种“军备竞赛”体现了协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猎豹对羚羊的变异起到选择作用,A错误;
B、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错误;
C、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C错误;
D、协同进化包括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猎豹和羚羊之间“军备竞赛”体现了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8. 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和底物结合前,酶的结合部位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作用下,酶会出现和底物结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且互补结构不可恢复。酶sub既能催化CTH的水解,又能催化CU水解,实验小组以酶sub、底物CTH和CU为实验材料,设计下表实验,已知CTH和CU的结构不同。由该实验可知,支持诱导契合学说的实验结果应为( )
组别
实验操作
甲组
用酶sub直接催化CTH的水解
乙组
酶sub和CTH反应完成后,过滤去除产物和剩余底物,再催化CTH水解
丙组
用酶sub直接催化CU的水解
丁组
酶sub和CTH反应完成后,过滤去除产物和剩余底物,再催化CU水解
A. 甲组的水解速率和乙组的无显著差别,丙组的水解速率和丁组的也无显著差别
B. 甲组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乙组的,丙组的水解速率和丁组的无显著差别
C. 甲组的水解速率和乙组的无显著差别,丙组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丁组的水解速率
D. 甲组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乙组的,丙组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丁组的水解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和底物结合前,酶的结合部位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作用下,酶会出现和底物结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且互补结构不可恢复,意味着在酶sub催化CTH的过程中,CTH会诱导酶sub的构象改变,改变构象后的酶sub能和CTH结合,无法和CU结合。
【详解】根据诱导契合学说可知,在底物的作用下,酶会出现和底物结合的互补结构,因此酶sub催化CTH的过程中,CTH会诱导酶sub的构象改变,改变构象后的酶sub能和CTH结合,无法和CU结合。因此再次加入CTH后,酶sub的催化效率基本不变,因此甲组和乙组的水解速率无差别,但再加入CU,酶促反应速率显著下降,因此丙组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丁组的,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
故选C。
9.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 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C.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D. 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细胞的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不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错误;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而不是促进果实的发育,C错误;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细胞的伸长,D错误。
10. 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下列有关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的方式是主动免疫,属于免疫预防
B. 利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属于免疫诊断
C.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艾滋病患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属于免疫治疗
D. 环孢素A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该药物可用于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①自身免疫病:只要是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的类型,都属于自身免疫病。例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③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疫苗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防患于未然,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免疫预防,A正确;
B、根据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利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免疫诊断,B正确;
C、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使用免疫抑制疗法,C错误;
D、环孢素A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说明环孢素是免疫抑制剂,因此该药物可降低特异性免疫能力,可用于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D正确。
故选C。
11. 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切。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种植转基因植物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B.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储存少量的生物武器用于研究
C. 我国明确反对利用体外受精等技术培育“设计试管婴儿”
D. 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答案】B
【解析】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详解】A、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传粉而导致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基因多样性,A正确;
B、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生物武器,更不储存生物武器,B错误;
C、我国明确反对利用体外受精等技术培育“设计试管婴儿”,但不反对以治疗为目的的设计,C正确;
D、中国政府对克隆人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D正确。
故选B。
【点睛】
12. 水稻的高秆、矮秆分别由A和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分别由B和b控制。现有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如图为不同的育种方法培育矮秆抗病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包括①③过程,包括杂交,自交和筛选等步骤
B. 人工诱变育种为②过程,只需使b基因发生定向突变,过程简单易行
C. 单倍体育种包括①④⑤过程,⑤过程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
D. ①⑦过程是多倍体育种,所得个体结实率高、果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②是诱变育种,①③是杂交育种,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①⑥⑦是多倍体育种,据此答题。
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①③过程为杂交育种,杂交,自交和筛选等步骤,A正确;B、②过程为人工诱变育种,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b变成B源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过程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⑤过程是单倍体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染色体加倍后成纯合二倍体,再选育得到aaBB,C错误;
D、过程①⑥⑦为多倍体育种,结实率低,果实大,D错误。
故选A。
13. 如图表示通过植物细胞工程相关技术,利用甲(2n)、乙(2n)两种植物(各含有一种不同的优良性状)培育高产耐盐植株的过程,其中序号代表过程或结构。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常用胰蛋白酶作为化学诱导剂
B. ②不是甲和乙融合的杂种细胞
C. 由愈伤组织到④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D. 可通过配制选择培养基对目的植株进行选择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图是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以及植物细胞培养过程图,①表示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融合细胞,②表示正在融合的细胞,③表示杂种细胞,④表示杂种植株。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详解】A、在培育高产耐盐植株时,若使用化学方法诱导甲、乙原生质体融合,则①过程可选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A错误;
B、甲、乙原生质体经诱导融合后可能形成甲和甲融合、乙和乙融合及甲和乙融合的细胞,且②为尚未再生出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不是细胞,B正确;
C、愈伤组织到④只需经过再分化的过程,C错误;
D、对目的植株进行筛选应从植物性状水平筛选,而运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属于细胞水平,故应当用高盐环境对目的植株进行筛选,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蓝细菌和衣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生产者。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它们的细胞壁的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
C. 它们都能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 D. 它们的色素都分布类囊体薄膜上
【答案】BD
【解析】
【分析】蓝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衣藻属于真核生物;两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详解】A、两者都是细胞生物,它们都以DNA为遗传物质,A正确;
B、衣藻的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蓝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B错误;
C、它们都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正确;
D、衣藻有叶绿体,其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但蓝细菌没有叶绿体,其色素是在光合膜上,D错误。
故选BD。
15. 由于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血友病存在甲和乙两种类型。控制甲型血友病的基因为a,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乙型血友病的基因为b,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表示某家系血友病的遗传图谱,图2表示该家系部分成员与血友病有关的基因的电泳结果(A、B、a,b基因均只电泳出一个条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条带①表示A基因,条带②表示B基因
B. 基因B若对5号进行电泳,可能含有条带①②④
C. 5号与基因型和3号相同的女性婚配,他们生育患病女儿的概率是1/6
D. 某些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能导致机体患血友病
【答案】CD
【解析】
【分析】图2中1和2个体同时具有①和②两个条带,说明二者都是杂合子,3只有②条带,说明②是患病基因,①和②属于乙型血友病;条带③和④中2号个体没有致病基因,属于甲型血友病。
【详解】A、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图2中个体1和2都是杂合子,3只有②条带,说明②是患病基因,①和②属于乙型血友病,是常染色体隐性病;条带③和④中2号个体没有致病基因,属于甲型血友病,即X染色体隐性病,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B_XAX-和B_XAY;3号为患者,因此3号的基因型为bbXAX-;4号为健康人,其基因型为B_XAY。结合图2分析可进一步确定,1、2、3、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bbXAXa,BBXAY,因此条带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基因为B、A、b、a,A错误;
B、5号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因此若对5号进行电泳,可能含有条带①②③或①②,B错误;
C、5号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与基因型和3号相同的女性bbXAXa婚配,他们生育患病女儿只需要考虑常染色体基因,概率是2/3×1/2×1/2=1/6,C正确;
D、若基因型为Bb的B基因所在染色体或基因型为XAXa个体的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则个体可能患血友病,D正确。
故选D。
16. 渐冻症(ALS)是一种慢性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可导致包括延髓支配的部分肌肉、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已知健康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保护运动神经元。近期,科学家研究开发了一种联合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新疗法,使用神经干细胞来合成一种保护运动神经元的蛋白-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促进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疗法是利用神经干细胞分化出新的运动神经元替代死亡的运动神经元
B. 神经干细胞在患者体内可分化出星形胶质细胞保护运动神经元
C. 肌肉细胞合成GDNF属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推测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答案】BD
【解析】
【分析】神经细胞分为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详解】A、科学家开发的新疗法是利用神经干细胞产生的GDNF,促进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并起保护等作用,而非直接分化出新的运动神经元,A错误;
B、神经干细胞可分化成多种神经细胞,故可分化出星形胶质细胞,B正确;
C、神经干细胞合成GDNF属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肌肉细胞虽有控制合成GDNF的基因,但无法表达,C错误;
D、星形胶质细胞属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修复和营养神经元的功能,D正确。
故选BD。
17. 某实验小组探究不同因素对家兔尿量的影响,将三组家兔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首先记录一定时间内各组家兔的正常尿量,接下来分别从股静脉输液给药后记录一定时间内各组家兔的尿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不同因素对家兔尿量的影响(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分钟滴数)
组别
静脉输液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A
0.9% NaCl溶液(20.0mL)
6.54
14.4
B
速尿(注射利尿药物)(20.0mg)
6.48
87.5
C
抗利尿激素(20.0mg)
7.33
2.63
注:速尿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厚壁段对Na+的主动重吸收,导致肾小管管腔液的Na+浓度升高
A. A组实验后尿量增大,与静脉快速注入大量0.9%NaCl溶液,导致血浆蛋白被稀释,渗透压降低有关
B. B组利尿药物可能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来发挥作用
C. C组说明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抗利尿激素可由家兔的垂体分泌
D. 为使本实验更严谨,还需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答案】A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注射NaCl溶液和速尿溶液,家兔的尿量均会上升;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家兔尿量反而下降。
【详解】A、当静脉快速注入大量0.9%NaCl溶液时,血容量增加,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使得尿量增多,同时降低血浆蛋白浓度,使其渗透压降低,导致尿量增加,A正确;
B、速尿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厚壁段对Na+的主动重吸收,醛固酮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因此B组利尿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来发挥作用,B错误;
C、抗利尿激素可由家兔的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C错误;
D、还需设置只进行手术,不进行注射的对照组,检测尿量变化,排除手术对实验造成的影响,D正确。
故选AD。
18. 为了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研究者将从杨树中克隆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杨树基因组中(如图)。为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杨树苗中是否含有导入的HMA3基因,同时避免内源HMA3基因的干扰,并成功获得大量的重组基因,在进行PCR扩增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选用引物组合是①和②,之所以不用①和③是这两种引物结合的模板链相同
B. 不能选用引物①和④,是因为选用④无法确定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是否插入HMA3基因
C. 导入HMA3基因,杨树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导入HMA3基因之后,杨树的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个HMA3基因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中引物的位置可知,引物①扩增的片段含有启动子和HMA3基因,引物③扩增的片段不含启动子,引物②扩增的片段既含有启动子,又含有HMA3基因序列。
【详解】A、可以选用的引物组合是①和②,①和③是这两种引物结合的模板链相同不能扩增出需要的目的基因,A正确;
B、由于④无法确定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是否插入HMA3基因,所以不能选用引物①和④,B正确;
C、导入HMA3基因,杨树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C错误;
D、如果将HMA3基因导入和杨树内源HMA3基因所在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导入后该染色体上将存在多个HMA3基因,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共59分。
19. 光合作用中,有一种特殊的固定CO2和节省水的类型。菠萝、仙人掌和许多肉质植物都进行这种类型的光合作用,这类植物统称为CAM植物,其特别适应干旱地区,特点是气孔夜晚打开,白天关闭。如图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途径(CAM途径)示意图,图中苹果酸是一种酸性较强的有机酸。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推测图中叶肉细胞右侧a过程的活动发生在_____(填“白天”或“夜晚”),理由是_____。菠萝在夜晚吸收的CO2,能否立即用来完成图中叶肉细胞左侧的生命活动?_____(填“能”或“不能”),分析原因为_____。
(2)图中苹果酸通过过程a运输到液泡内,又会通过过程b运出液泡进入细胞质,推测过程b发生在_____(填“白天”或“夜晚”)。过程a具有的生理意义是_____(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3)长期在强光照、高温、缺水等逆境胁迫下,以菠萝为代表的CAM植物形成了适应性机制:夜晚气孔开放有利于_____,白天气孔关闭,有利于_____,且可以通过_____获得光合作用暗反应所需的CO2。
【答案】(1) ①. 夜晚 ②. 题图中叶肉细胞右侧a过程显示CO2进入细胞并转变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夜间气孔打开,细胞才能完成此项活动 ③. 不能 ④. 夜晚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足够的ATP和[H]
(2) ①. 白天 ②. 一方面促进CO2吸收,另一方面避免苹果酸降低细胞质基质的pH,影响细胞质基质内的反应
(3) ①. 从外界吸收CO2 ②. 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③. 苹果酸的分解和有氧呼吸
【解析】
【分析】干旱、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白天,植物植物关闭气孔,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小问1详解】
题图中叶肉细胞右侧a过程显示CO2进入细胞并转变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夜间气孔打开,细胞才能完成此项活动。
夜晚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足够的ATP和[H],因此夜晚不能进行题图中细胞左侧的光合作用。
【小问2详解】
白天时,苹果酸运出液泡,在细胞质中分解产生CO2来进行暗反应。夜间气孔开放,从外界吸收的CO2,与PEP发生系列反应生成苹果酸,及时通过过程a将苹果酸运进液泡中的生理意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促进CO2的吸收,另一方面避免苹果酸降低细胞质基质的pH,影响细胞质基质内的反应。
【小问3详解】
夜间气孔开放,有利于从外界吸收CO2,白天气孔关闭,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干旱、光照充足的环境中,菠萝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由两种途径提供:苹果酸的分解和有氧呼吸(细胞呼吸)。
20. 斑马鱼是一种体长4厘米左右的热带淡水鱼,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5对。斑马鱼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高度相似,被称为“水中小白鼠”,常用于科学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研究发现斑马鱼的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体色形成途径如图所示。现有纯合红色雌鱼与纯合白色雄鱼杂交得到F1,再相互交配得到F2,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
子代
表现性及比例
F1
紫色雌鱼∶红色雄鱼=1∶1
F2
红色∶紫色∶白色=3∶3∶2
(1)斑马鱼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分)等优点。控制斑马鱼体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亲本中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红色雄鱼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中红色雄鱼有________种基因型,占F2的概率为________。
(3)显微观察野生型斑马鱼精巢,发现有15%的细胞是100条染色体、55%的细胞是50条染色体、30%的细胞是25条染色体。细胞中__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出现可能与减数分裂有关。
Ⅱ.某斑马鱼种群中,体表条纹(E)对体表豹纹(e)为显性,体表条纹纯合斑马鱼与体表豹纹斑马鱼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体表豹纹斑马鱼。出现该体表豹纹斑马鱼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斑马鱼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4)实验步骤(该过程不再发生其他变异)及结果预测:用该体表豹纹斑马鱼与基因型为EE的斑马鱼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
①如果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②如果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1) ①. 易获得、易饲养、繁育力高、繁殖周期短、胚体透明易观察、体外受精
②. 自由组合
(2) ①. aaXBY ②. AAXbXb ③. AaXbY ④. 2 ⑤. 3/16
(3)25和50 (4) ① 体表条纹:体表豹纹=3:1 ②. 体表条纹:体表豹纹=4:1
【解析】
【分析】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斑马鱼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具有易获得、易饲养、繁育力高、繁殖周期短、胚体透明易观察、体外受精等优点。分析图可知: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存在A基因,不存在B基因时,表现为红色;不存在A基因时,表现为白色。若AB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杂交得到的F1均为紫色或红色,与实验结果不符合。若A、B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XAbXAb,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为XabY或XaBY,杂交得到的F1、F2与实验结果也不完全相符。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AAXbXb,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应为aaXBY,杂交得到的F1雌鱼为AaXBXb,表现为紫色,雄鱼为AaXbY,表现为红色,符合实验结果。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红色雌鱼的基因型为bbXAXA,纯合白色雄鱼的基因型应为BBXAY,杂交得到的F1雌鱼为BbXAXa,表现为紫色,雄鱼为BbXAY,表现为紫色,不符合实验结果。由此可知,控制斑马鱼体色的基因A (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斑马鱼体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根据(1)可知,亲本中父本的基因型为aaXBY,母本的基因型为AAXbXb,F1红色雄鱼的基因型为AaXbY,雌鱼为AaXBXb,表现为紫色,F2中红色雄鱼基因型有AAXbY、AaXbY2种,占F2的概率为3/41/4=3/16。
【小问3详解】
斑马鱼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5对,即50条染色体,斑马鱼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此时细胞含有100条染色体;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均含有50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每个细胞含有25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含有50条染色体。故细胞中25和50条染色体的出现可能与减数分裂有关。
【小问4详解】
①若豹纹斑马鱼的出现为基因突变所致,其基因型为ee,与基因型为EE的斑马鱼杂交,获得F1基因型为Ee,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1:2:1,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体表条纹:体表豹纹=3:1。②若豹纹斑马鱼的出现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其基因型为eO,与基因型为EE的斑马鱼杂交,获得F1基因型为Ee,EO,F1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1/2E、1/4e、1/4O,F1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EO:eO:OO=4:4:1:4:2:1,因为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故F2的表型为体表条纹的比例为体表条纹:体表豹纹=4:1。
21. 图中Ⅰ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图Ⅱ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表示垂体的是____(填字母),激素③含量较多时对a和____的影响分别是____。如果饮食中缺碘则会患甲状腺肿,结合图Ⅰ信息分析其原因:____。
(2)如果周围环境突然变得很寒冷,则图Ⅰ中的_____(填数字)增加,直接导致机体产热量增加同时体内另外一种激素分泌也增加,也能增加机体的产热量,该激素是____。
(3)图Ⅱ中的激素Ⅹ对应的是图Ⅰ中的____(填数字),从图中可以看出,激素Ⅹ的化学本质是___,该激素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____等细胞器共同协调才能完成。
【答案】(1) ①. a ②. c ③. 抑制 抑制 ④. 碘是合成图中的激素③必需的原料,饮食中缺碘导致激素③分泌减少,促进a(垂体)分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②分泌增多,促进甲状腺的生长
(2) ①. ③ ②. 肾上腺素
(3) ①. ② ②. 蛋白质(或分泌蛋白) ③. 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所以,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图I中表示垂体的是a;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时对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增强,即对a和c的影响均为抑制;碘是合成图中的激素③必需的原料,饮食中缺碘导致激素③分泌减少,促进a(垂体)分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②分泌增多,促进甲状腺的生长,最终导致甲状腺肿。
【小问2详解】
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代谢水平,增加产热,如果周围环境突然变得很寒冷,则图Ⅰ中的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此外肾上腺素也可以提高代谢,增加产热。
【小问3详解】
图Ⅱ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机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则激素X应为促甲状腺激素,对应图中的②;据图可知,激素X是肽链经糖基化等过程后形成的,故其本质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提供能量)等细胞器共同协调才能完成。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掌握动物激素调节的实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2. 灌丛是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某研究小组对灌丛的演替进行研究。
(1)群落的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研究人员对灌丛生活环境调查后绘制的结构模型。统计土壤中植食性小动物的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可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啮齿类、鸟类同化的能量一共为a kJ,判断捕食性鸟类和哺乳动物同化的能量是否最多为0.2a kJ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表是灌丛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细菌多样性指数、土壤中的氮含量的调查结果。调查细菌多样性时,同时接种多个培养皿,为防止搞混则需要在培养皿________进行标号。研究发现表中植物种类、细菌多样性指数、土壤中氮含量的增加是有顺序的,则最可能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演替阶段
植物种类(种)
细菌多样性指数(ACE)
土壤中氮含量(g/kg)
初级阶段
11
3 694.97±676.29
0.04±0.01
发育阶段
12
3 939.91±510.61
0.05±0.01
成熟阶段
18
3 853.56±487.31
0.06±0.01
注:ACE指数越大,表明丰富度越高
【答案】(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 ①. 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②. 不是,捕食性鸟类和哺乳动物除啮齿类、鸟类外还有其他的食物来源
(3) ①. 底部 ②. 植物种类、细菌多样性指数、土壤中氮含量
【解析】
【分析】1、群落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小问1详解】
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小问2详解】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统计土壤中植食性小动物的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可选择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 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图中捕食性鸟类和哺乳动物除啮齿类、鸟类外还有其他的食物来源,若啮齿类、鸟类同化的能量一共为akJ,判断捕食性鸟类和哺乳动物同化的能量最多不是0.2akJ。
【小问3详解】
接种后,需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因此接种多个培养皿,为防止搞混则需要在培养皿底部进行标号。据表格数据分析,随灌丛的发育和演化,植物种类越来越多,细菌多样性指数先增多后减少,然后土壤含氮量增加。
23. 几丁质是甲壳动物的外壳、昆虫的外骨骼和许多真菌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因难溶于水,常被作为废弃物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几丁质酶可以水解几丁质获得水溶性的几丁寡糖或乙酰葡萄糖胺。近年来,因几丁质酶在医疗卫生、废弃物处理以及农业生物防治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备受关注。科研人员从虾壳堆积处的土壤中取样,进行富集培养之后,采用透明圈法,制备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A,筛选出产几丁质酶活性高的无色杆菌菌株ZWW8。
(1)培养基A在常温下呈___________态,纯化后的菌种一般用____________方法长期储藏。
(2)几丁质酶的产量与培养基中的氮源的种类、初始pH值等有关,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有关的优化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结果。
不同氮源对ZWW8菌株产几丁质酶的影响
氮源
酶活力(U/L)
氯化铵
20.7±1.3
硫酸铵
17.8±1.5
硝酸钠
6.4±1.9
尿素
13.3±1.0
蛋白胨
12.1±1.8
硝酸铵
19.2±02
(备注:酶活力是每升发酵液中几丁质酶的催化效率的检测指标)
据实验结果可知,在上述培养条件下以__________为氮源,初始pH值为____时产酶量最高。
(3)为进一步纯化几丁质酶可以采取_______法,其原理是根据分子量大小来分离蛋白质。
(4)番茄早疫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茄链格孢菌的真菌,为探究菌株ZWW8对该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设计了如图的对照实验,在实验组中茄链格孢菌应接种在图中培养基的__________区域,菌株ZWW8接种在其他四个字母区域(用图中字母表示)。
(5)几丁质酶常被添加进抗真菌霜剂和洗剂中,用于治疗各种真菌感染的人类疾病,其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固 ②. 甘油管藏
(2) ①. 氯化铵 ②. 6
(3)凝胶色谱法 (4)E
(5)几丁质酶可以水解几丁质破坏真菌细胞壁,但人体细胞不含几丁质不受影响
【解析】
【分析】1、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培养基按照其物理状态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2、凝胶色谱法也称作分配色谱法,其原理是根据分子量大小来分离蛋白质,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小问1详解】
培养基A是用于筛选几丁质酶高产菌株,故应该用固体培养基,则在常温下呈固态,长期储藏纯化后的菌种一般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小问2详解】
由题干可知,几丁质酶的产量与培养基中的氮源的种类、初始pH值等有关。分析题表可知,以氯化铵为氮源时,几丁质酶活力最高;分析柱形图可知,初始pH值为6时,几丁质酶活力最高。
【小问3详解】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故为进一步纯化几丁质酶可以采取凝胶色谱法,其原理是根据分子量大小来分离蛋白质。
【小问4详解】
已知茄链格孢菌是病原真菌,为探究菌株ZWW8对该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在实验组中茄链格孢菌应接种在图中培养基的E区域,菌株ZWW8接种在A、B、C、D区域,观察茄链格孢菌菌落的分布,即可得出抑菌效果。
【小问5详解】
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几丁质酶可以水解几丁质破坏真菌细胞壁,而人体细胞不含几丁质,因此对人体细胞无影响。
2023届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二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二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学校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学校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