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微专题实验: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展开1.群落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____________聚集在____________中各种生物______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____________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____________的多少。(3)规律①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_。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_________。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______的。
3.连线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答案:①—c—Ⅲ ②—b—Ⅳ ③—d—Ⅰ ④—e—Ⅴ ⑤—a—Ⅱ
5.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_______________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2)生态位①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____,包括所处的____________,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研究内容:
(3)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__的结果。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5)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6)“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
1.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提示: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提示:不一定。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
3.《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句。请说出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提示:蜾蠃捕食螟蛉幼虫。
1.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的种间关系比较[生命观念]
注:“+”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2.模型解读五种种间关系[科学思维]
3.与种间关系有关的几组概念辨析[科学思维]
考向 种间关系的判断及相关曲线分析 (2023·长沙检测)图1所示为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图1中①~④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竞争、捕食、竞争B.图1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解析:根据图1中几种生物间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①、③、④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竞争,②表示的是生物A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竞争;图1的③中A与B是捕食关系,当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拓展归纳►1.寄生与捕食关系的辨析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则是捕食关系。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
2.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的辨析(1)相同点: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时,对双方均有利。(2)区别:原始合作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各自能独立生活,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
3.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
〔变式训练〕1.热带雨林中的木蚁经过森林地表时,常会感染一种真菌的孢子。一经感染,便会脱离蚁群,爬到距地面较近的树叶下面,咬住中央叶脉一动不动,形成“僵尸蚂蚁”。木蚁死亡后,真菌从头部萌发,孢子成熟后被释放到雨林地面。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真菌可能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控制木蚁的神经系统B.“僵尸蚂蚁”所在树叶温度、湿度适宜真菌的萌发和生长C.木蚁和真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两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D.“僵尸蚂蚁”体内的有机物为真菌生存提供了所需营养
解析:被真菌感染后的木蚁会脱离蚁群,爬到距地面较近的树叶下面,咬住中央叶脉一动不动,说明真菌可能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控制木蚁的神经系统,A正确;木蚁死亡后,真菌从头部萌发,说明“僵尸蚂蚁”所在树叶温度、湿度适宜真菌的萌发和生长,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真菌与木蚁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寄生,C错误;“僵尸蚂蚁”体内的有机物为真菌生存提供了所需营养,所以真菌可以从其头部萌发,D正确。
考向 考查群落的组成与空间结构 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成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种类,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图不能推断出( )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A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数明显不同,由此可推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无法判断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变化情况,C错误;各层次中有机质的含量不同,各层次中土壤动物种类数不同,所以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D正确。
┃┃拓展归纳►区分“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直结构”(1)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2)高山植被分布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图所示。
〔变式训练〕2.(2023·湖南湘潭调研)下图是一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B.水深15 m处冬季、夏季的含氧量分别约为12 μL·L-1、15 μL·L-1C.夏季水深15 m内,温度变化不大,之后随着水深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决定水生生物群落层次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光的穿透性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看懂图示的含义,列代表水深,上边的行代表温度,下边的行代表氧气含量,水深15 m处冬季、夏季的含氧量分别约为12 μL·L-1、1.0 μL·L-1,B错误;夏季水深0~5 m内,温度变化不大,之后随着水深增加,温度逐渐降低,C正确;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D正确。
考向 群落的季节性和物种的生态位 (2023·湖南益阳模拟)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四大家鱼”的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不同鱼类种群的生态位不同C.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说明它们之间种间竞争越激烈D.生态位是指某物种占用资源的情况,会发生季节性变化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A正确;四大家鱼的食性、栖息环境不同(即:不同鱼类种群的生态位不同),有利于充分利用水域环境资源,B正确;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说明利用的资源与占据的空间越相似,所以竞争越激烈,C正确;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错误。
〔变式训练〕3.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生态位关系图,其中完全符合竞争是不对等的,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组是( )
解析:甲、乙存在共同的环境梯度,属于竞争,但是乙的生态位空间被共占的比例较小,A不符合题意;甲、乙没有共同的环境梯度,不存在竞争,故乙的生态位空间没有被共占,B不符合题意;甲、乙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没有共同的环境梯度,不存在竞争,故乙的生态位空间没有被共占,C不符合题意;甲、乙存在共同的环境梯度,且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D符合题意。
考点二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1.连线群落的类型、特点和生物种类答案:Ⅰ—③—b Ⅱ—①—c Ⅲ—②—a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等因素。(2)生物对群落的适应性①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_______________。②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___________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③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____________的天然群聚。
3.其他生物群落(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4.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2)两种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和森林等类型。( )(2)荒漠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3)斑马、长颈鹿主要生活在森林群落。( )(4)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5)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
1.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提示:对调的种群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并最终消失。2.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提示: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中获取养分。
3.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提示: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态进行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会增加,结构会变得复杂。
1.“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科学思维]
2.归纳总结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科学思维]
考向 群落的主要类型例 4 (2023·辽宁大连期末)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B.群落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的差异C.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经长期自然选择后进化出耐旱的特性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都以尿酸盐作为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
解析:某个地方的群落类型,主要受到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一般而言,群落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的差异,B正确;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后,进化出了耐旱的特性,C正确;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有些是以尿素作为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如两栖类、哺乳类的动物,D错误。
〔变式训练〕4.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B.散生在草原上的乔木矮生且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是典型的旱生结构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的板状根暴露在地面以上不利于乔木生长D.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解析:板状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这是一种十分强而有力的根系,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C错误。
考向 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和规律 (2023·广东高三开学摸底)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不属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甲、乙两个群落的演替类型都是次生演替C.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先于甲群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D.第5年后物种丰富度降低一定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
解析: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属于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A不符合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群落演替的起点物种丰富度大于0,所以演替类型都是次生演替,B不符合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先达到最大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C不符合题意;第5年后物种丰富度降低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也可能是自然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所致,D符合题意。
┃┃拓展归纳►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易错提醒►辨析关于群落演替的四个易误点(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4)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果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最高阶段——森林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或低矮灌木阶段。
〔变式训练〕5.(2023·山西运城摸底考试)持续的过度放牧导致某草场退化,进而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鼠害加剧,致使草场进一步退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牧草长势整齐的草场,其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布氏田鼠的繁殖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属于正反馈调节C.过度放牧和鼠害分别导致草场均发生次生演替D.该草场内的牧草与布氏田鼠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
解析:草原群落在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即有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A正确;布氏田鼠的繁殖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过度放牧和鼠害都导致草场发生次生演替,C正确;该草场内的牧草与布氏田鼠之间存在信息传递,D错误。
考点三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常用___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___法。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______、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②____________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1.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
(1)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2)诱虫器采集: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热源。(3)吸虫器采集: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土壤小动物被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说明: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2.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抽样检测法的区别样方法一般是针对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如跳蝻,取样器取样法是针对土壤中的小动物,抽样检测法针对单独的细胞或微生物,各有侧重。取样器取样法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样方法和抽样检测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种群的数量。另外,样方法计数的是活的种群个体数,抽样检测微生物时可能死活都有。
考向 考查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 (2023·山东潍坊月考)关于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C.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对于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辨识的小动物不可忽略不计,可用目测估计法,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A正确;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趋湿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调查其丰富度,B正确;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该实验的变量是时间,C正确;土壤小动物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的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实验彻底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D错误。
〔变式训练〕6.(2020·全国Ⅰ卷)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解析: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项错误。
考向 实验的拓展与应用 (2023·湖北七市联考)土壤纤毛虫可作为指示生物,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预警和监测,土壤受污染或质量下降时土壤纤毛虫群落丰富度也会降低。某湿地受一定程度污染后,在污染土壤区设置甲、乙、丙三个采样点,采样并统计各采样点纤毛虫的种类,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调查污染区域纤毛虫种类时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对照组的取样点应位于该湿地轻度污染区域C.据统计结果可知土壤质量最差的区域是乙区域D.纤毛虫可能具有对土壤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的特点
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故调查污染区域纤毛虫种类时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对照组采样点应选择该湿地生态系统无污染区取样,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土壤受污染或质量下降时土壤纤毛虫群落丰富度也会降低”判断,乙区域的污染应该最严重,所以土壤质量最差的区域是乙,C正确;土壤受污染或质量下降时土壤纤毛虫的丰富度也会降低,说明纤毛虫可能对土壤环境变化特别敏感,D正确。
〔变式训练〕7.下表为调查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结果,根据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B.在农田害虫的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大,污染越严重D.长期过量施用甲胺磷,会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表中显示甲胺磷浓度越大,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越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呈负相关,A错误;农田害虫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小,污染越严重,C错误;施用甲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的抗性起到选择作用,并不是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D错误。
1.(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解析: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
2.(2021·河北卷)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 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解析: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的若虫与成虫的比值由16.526.7变为1.81.7,年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比例并无变化,仍然是上部叶最多,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少,所以空间分布类型没有改变,B错误;由单作转为邻作,增加了玫瑰,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
3.(2020·江苏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解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故选C。
4.(2021·全国乙卷)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
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
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解析:(1)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
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5.(2021·湖南卷)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群落内马尾松、石栎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
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
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根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的特性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尾松幼年树少,但成年树多,石栎幼年树多,且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在二者的竞争中马尾松具有优势,石栎会由于被马尾松遮光而处于劣势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生产资源,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和环境,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出生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续上表,群落的季节性,答案D,答案B,答案C,实验流程,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