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诗文默写, 名著阅读,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拖沓(tà) 修葺(qì) 譬如(bì) 诲人不倦(huì)
B. 案牍(dǔ) 笼罩 (lǒng) 忏悔 (chàn) 忧心忡忡 (chōng)
C. 迸溅(bèng) 单薄(bó) 山峦(luán) 忍俊不禁(jīng)
D. 吞噬(shì) 炽热(chì) 俯瞰(kàn) 毛骨悚然(sǒng)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累赘 迷茫 监督 颠沛流漓 B. 凝望 陡峭 战粟 海市蜃楼
C. 凛冽 遨游 鲁莽 跌宕起伏 D. 钦佩 稠密 贮藏 不期而致
3. 诗文默写。
(1) 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______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2) 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萧鼓追随春社近, 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4) 水陆草木之花, 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5)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千百年来,爱国主义情感总是让人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召唤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②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③没有 _____,没有 _____,怎会有 _____!④“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人人都行动起来,为国家发展尽一份力,为社会进步担一份责,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中国号巨轮就有了破浪前行的无穷力量。
(1) 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竟见写出来。
(2) 第④句中“行动起来”的短语类型是 。
(3) 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安居乐业的家园
B.繁荣富强的祖国
C.和谐稳定的环境
5. 名著阅读。
“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以上文段出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 ______(填人名),“可怕的打击”指的是 ______
6.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班要组织一次“孝亲敬老”的活动。作为活动策划者,你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1) 【活动书写】你班将在此次活动中朗诵孟郊的《游子吟》,请把诗句中的画线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活动宣传】请完成“孝亲敬老”海报设计。
①为宣传海报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②你会选择什么内容的图片作为海报的配图?请说明理由。
(3) 【活动实施】请在横线上补充活动内容。(至少要有一项孝亲的活动)
活动一: ______
活动二: ______
活动三: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
7.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技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⑬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⑭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⑯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⑰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⑱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 文中“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 → ______ → ______ →(愧疚)→(敬佩)
(2) 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民工父亲的形象特点。
(3) 民工父亲的幸福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8.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豆花儿三开
吴昌勇
①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陕南,黄土贵似黄金。相比成片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不高的黄豆不是农田里的主角,也不是饭碗里的主粮。但黄豆生来硬气,是不挑剔的庄稼,通常播种在向阳的沙土地就可以,而且能给农家人的生活增添最简单的幸福。
②春深,泥土被阳光的酵母活化。伴着农人高举的锄头接地,一个个大若碗口的窝坑,盛情等待着圆滚滚的豆子如春天的雨点落下。少则十天,多则半月,黄豆从大地的怀抱中抽出新绿,指甲大小的叶芽如婴儿柔软的唇瓣,嗷嗷待哺。
③盛夏的烈日下,豆田被一汪深绿浸染。藏在叶子背面的,是豆花儿明媚的笑脸,如野葛花,清瘦玲珑;似荞麦花,素净内敛,或白或紫,或胖或瘦的花朵,如无数翅翼颤颤的蝴蝶,在油绿的豆田里翻滚一簇簇浪朵。花香袅袅, 母亲头戴草帽,弯腰在豆田里除草,豆花儿大小的汗珠,从洒满阳光的额头轻轻滑落。晌午,日头的万道光芒如一柄柄鼓槌,敲打着豆叶蒙起来的大地鼓面,欢快热烈的音符在豆荚里排列成饱满的豆粒。黄豆粒婴儿般微弱的心跳和呼吸,带给豆田一片蓬勃的生机。
④秋夜里的豆田更是美丽。逐着夜风起舞的萤火虫,为肥壮的豆秆挑起晶莹的灯盏,起初是星星点点,渐次成簇成片,温热的豆田再次迎来明明暗暗的一地碎花。劳累了一夏的母亲,隐约听见不远处的那片豆田,传来丰收的夜歌。那些被她用汗水呵护长大的豆子,高举着荧光的花朵,在豆田里狂欢,也为一场即将到来的秋收布置盛大的庆典。秋色一日浓过一日,伴着南飞的雁群,漫山红叶围着一地豆黄,沉甸甸的豆荚将豆秆压弯。豆田里,母亲的腰身比豆秆压得更低。她要趁着天高云淡的好天气,在豆荚还没有炸开之前,将它们搬到屋前的晒场。 风吹日晒过后,胖乎乎的豆子便如同凯旋的勇士,卸去一身毛茸茸的盔甲,露出阳光笑脸。
⑤转眼年关到。腊月最后几天,农家厨房年味渐浓,红的,黄的,绿的,白的……满满当当俨然蔬菜仓储,一抹抹光鲜的色彩,让灶台的四周首先有了春的气息。乡间人认为,在迎春的菜谱里,水嫩爽滑的豆腐,是植物精华调制的奶酪,浓郁的豆香能消融大鱼大肉的油腻,让舌尖漾起暖暖的春意。
⑥母亲用升子从粮柜里舀出秋收的黄豆,有节奏地颠动着簸箕,肥圆肥圆的豆子,哗啦啦落进筐篮里。在母亲看来,做豆腐和种地一样,最好的籽种撒进田里,才能开花结果。干瘪的豆粒和泥沙,会坏了自己做豆腐的手艺,也损了黄土地的名声。在完成最初的分拣之后,豆子摊薄晾晒在竹篾席上,让每一颗都露出秋黄的原色。
⑦磨豆腐,不仅是磨豆子,也是磨水性,磨心性,磨脾性。清亮清亮的山泉水,能让豆粒的身子骨松泛起来,让豆壳如隆冬的腊梅花一般绽放,让放在灶头旁的小水筲里溢满醇厚的豆香。天擦黑,父亲早已经将屋檐下的石磨擦洗干净,搬上半人高的磨架。父亲握着拐把,沿着磨身推拉出一个浑圆的弧线。母亲则将早已泡好的黄豆,一勺一勺从磨眼里喂进去。石磨里滚动的声响,好似天边遥远的春雷,磨沿周边满挂着雪白雪白的豆浆,牛乳般牵着长线落进广口木盆。母亲从木桶里捞起最后一勺黄豆灌进磨眼,转身用细纱布滤去豆渣。豆子的原浆从布眼里涌出,如泉眼的清流淌入灶台上的浅口盆。见状,我便赶紧将上午拾回来的木材塞进灶膛,把锅暖热。
⑧最终让厨房里热气腾腾的,是母亲用卤水催开的一锅豆花儿。母亲将豆浆入锅,先是小火温煎浆汁,待锅里腾起热气,再大火提香。而后,就着铺满锅口的热气,从泡菜坛舀出一勺一勺酸汤倒入沸腾的豆浆里。少顷,泛着油光的豆浆,在卤汁中结出雪白的絮朵,一眨眼工夫,又如初晴的天空,云朵绕着日头倏然散开。起豆花了,满锅的豆花儿!雾气沉沉的灶台背后,母亲舀出几朵豆花儿放在碗里。案板的另几只碗里,是提前切好的蒜苗,是红油辣椒,是陈年米醋,有时,还有少许只有母亲才清楚的香料。“就热吃,凉了伤胃呢。”母亲递话道。巴望在灶台前的我,早已按捺不住满嘴的馋,扑腾起身,端起碗便狼吞入肚。那份豆香,那份滑溜,那份酸辣,成为乡村少年冬夜里最值得回味的丰年馈赠。
⑨放下碗筷时,往往已是深夜时分。昏黄的油灯下,母亲早已将白嫩嫩的一锅豆花儿捞入铺着细纱布的竹篾筐,用木板压稳压瓷实。天亮之后,揭开纱布,便是满满的一筐豆腐。母亲用刀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在小水缸里浸泡着。水做的豆腐离不开水,否则就失了新鲜,就会变柴,不再细腻如膏。
⑩做完豆腐,年就真的到了。和母亲年龄相当的乡村大厨,会结伴前来,揭开水缸盖,亲热地望一眼水中熟睡的豆腐。他们知道,和瑞雪一色,和白米细面一色,和柔软的棉朵一色的豆腐,不仅仅是一道菜,也是年景。和豆腐一起端上餐桌的,是一份美好而淳朴的新春憧憬,是一份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
(1) 请结合全文,重点阅读第③、④、⑧段,说说“豆花儿三开”具体指哪“三开”?
(2) 阅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请根据文章内容,仿照例子,补全豆子在不同季节的情景。
①春天种豆,A ______ ;
②B ______ ,豆花翻浪朵;
③秋天豆熟,C ______ ;
④冬天磨豆,豆香迎新春。
(4) 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母亲头戴草帽,弯腰在豆田里除草,豆花儿大小的汗珠,从洒满阳光的额头轻轻滑落。(从描写角度)
②风吹日晒过后,胖乎乎的豆子便如同凯旋的勇士,卸去一身毛茸茸的盔甲,露出阳光笑脸。(从修辞角度)(5)请结合④~⑩段内容,说说你都能感受到“农家人”哪些最简单的幸福?
如:看到田里豆花开、生长而感到幸福。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
②有龙则灵 ______
③斯是陋室 ______
④谈笑有鸿儒 ______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谈谈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项是 ______
A.诗歌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诗歌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即“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龚自珍辞官回乡,故自比为落花。“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花”字,当指一代新人。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辞官后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继续要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2) 怎样理解诗歌中的“离愁”?
11. 按要求作文。
题目:你鼓舞了我。
要求: 1.文体不限。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考生真实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4.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误,“譬如”的“譬”应读作“pì”;
B.有误,“案牍”的“牍”应读作“dú”;
C.有误,“忍俊不禁”的“禁”应读作“jīn”;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C
【解析】A.有误,“颠沛流漓”的“漓”应为“离”;
B.有误,“战粟”的“粟”应为“栗”;
C.正确;
D.有误,“不期而致”的“致”应为“至”。
故选:C。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错别字,大多是因为汉字中存在着许多形声字、形近字等造成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正确书写。
3.【答案】【小题1】独怆然而涕下,造化钟神秀
【小题2】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3】衣冠简朴古风存
【小题4】可爱者甚蕃
【小题5】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解析】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的书写)
(2)造化钟神秀
(3)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自”的书写)
(4)衣冠简朴古风存(注意“简”的书写)
(5)可爱者甚蕃
(6)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答案】【小题1】动补短语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有误,成分残缺,在句末加“奋斗”。
(2)“行动”是动词,“起来”是补语,属于动补短语。
(3)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可排序为:BCA。
答案:
(1)在句末加“奋斗”。
(2)动补短语
(3)BCA
本题考查病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
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5.【答案】尼摩 诺第留斯号击沉敌舰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名著阅读要掌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主要情节,平时多累积。根据《海底两万里》原著,我们可知制造且驾驶着鹦鹉螺号的船长是尼摩,他利用鹦鹉螺号攻击侵略祖国印度的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正义的斗争。根据前后的情节可知,“可怕的打击”指的是诺第留斯号击沉敌舰。
6.【答案】【小题1】走近父母,倾听父母心声。
【小题2】走进社区,服务老人。
【小题3】
【解析】答案:
(1)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①示例: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②示例:我会选择爱心在祖孙几代人间传递的图片来作为配图。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行为的榜样,爱心传递类图片能引起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孝亲敬老”的重视。
(3)示例:活动一:走近父母,倾听父母心声。活动二:走进社区,服务老人。
(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诗句中的画线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①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本题紧扣“孝新敬老,青年在行动”这一主题,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表述出活动的方式或作用等即可。比如:敬天下老人,做文明少年。
②本题考查海报内容的设计。根据题意,选择的图片能表现对老人的孝敬关爱之心即可。比如,选择少年孝顺老人的图片,小辈常回家看看、与父母谈心的图片,孩子在老人身边,为他们带来欢笑的图片等等。
(3)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根据题意,设计有关“孝亲敬老”的活动,并参照活动三的名称拟写出相应的活动名称即可。比如“孝亲”活动可设计为“走近父母,倾听父母心声”。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小题1】警惕
【小题2】恍然大悟
【小题3】热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根据“‘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可知,“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是:警惕;根据“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可知,“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是:恍然大悟;根据“‘换上吧’我热情地说”可知,“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是:热情;根据“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可知,“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是:愧疚;根据“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可知,“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是:敬佩。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可知,这位父亲为了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的房子,不断乞求住户,可见,他是一位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根据“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可知,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根据“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技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可知,这位父亲对自己工作的介绍和自己的文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根据“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话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可知,这位父亲通过参观城里人的房子让孩子得到感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父亲。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根据“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技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可知,这位父亲给儿子讲述自己的工作和文凭,得到了儿子的首肯和钦佩,他感到骄傲、幸福;根据“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也忘不了’”可知,他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城里人家的温暖,感到很幸福;根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等可知,这位父亲通过参观城里人的房子让孩子得到感悟,看到自己儿子的懂事和上进,他感到很欣慰、很幸福。
答案:
(1)警惕 恍然大悟 热情
(2)他是一位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克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的房子;他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从文中父亲对自己工作的介绍可以看出;通过参观城里人的房子让孩子得到感悟,可见父亲善于教育自己的孩子。
(3)民工父亲的工作得到儿子的首肯和钦佩;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城里人家的温暖;自己儿子的懂事和上进。
小说主要记叙了一位农民工父亲带着儿子观看了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的事,看完后二人都很满足,“我”也深有感触,为父亲的细心富有爱心所感动。
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8.【答案】【小题1】“豆花儿一开”指的是黄豆田里的豆花儿开放
【小题2】“豆花儿二开”指的是结满豆子的黄豆秆上很多萤火虫闪着光在飞舞
【小题3】“豆花儿三开”指的是母亲用卤水催开的一锅豆花儿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文章内容,第④段写夏天豆田里开放的花朵,这是“一开”,第⑥段写秋天地里“荧光的花朵”,这是“二开”,第①段写厨房里“一锅豆花儿”,这是“三开”。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本文中的第①段,内容上,“相比成片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不高的黄豆不是农田里的主角,也不是饭碗里的主粮。但黄豆生来硬气,是不挑剔的庄稼,通常播种在向阳的沙土地就可以,而且能给农家人的生活增添最简单的幸福”把黄豆和小麦、水稻、玉米对比,突出黄豆的特点以及其对农家人的意义,结构上,引出下文对黄豆生长过程和用黄豆做豆腐给家人带来幸福感的叙述。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主要是根据文中不同季节黄豆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概括,如春天黄豆的叶、夏天黄豆的花、秋天黄豆的豆荚等,另外,要注意句式一致,也就是对应的结构和字数要相同。
(4)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①“母亲头戴草帽,弯腰在豆田里除草,豆花儿大小的汗珠,从洒满阳光的额头轻轻滑落”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戴草帽”“汗珠”写出了天气的炎热。“弯腰”写出母亲田间除草的辛劳,“洒满阳光的额头”写出母亲干农活儿时的心甘情愿和轻松愉悦。
②“胖乎乎的豆子便如同凯旋的勇士”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黄豆成熟后颗粒饱满的样子,“露出阳光笑脸”运用拟人的手法,明写黄豆的快乐,实写母亲晾晒丰收的黄豆时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解答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找出“农家人”的“最简单的幸福”。结合“秋夜里的豆田更是美丽。逐着夜风起舞的萤火虫,为肥壮的豆秆挑起晶莹的灯盏,起初是星星点点,渐次成簇成片,温热的豆田再次迎来明明暗暗的一地碎花。劳累了一夏的母亲,隐约听见不远处的那片豆田,传来丰收的夜歌”,概括为:勤劳耕耘后黄豆丰收的幸福。结合“磨豆腐,不仅是磨豆子,也是磨水性,磨心性,磨脾性……见状,我便赶紧将上午拾回来的木材塞进灶膛,把锅暖热”,概括为:全家人一起磨豆腐创造美好生活时温馨喜悦的幸福。结合“那份豆香,那份滑溜,那份酸辣,成为乡村少年冬夜里最值得回味的丰年馈赠”,概括为:吃到美味后愉悦满足的幸福。结合“和豆腐一起端上餐桌的,是一份美好而淳朴的新春憧憬”,概括为: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幸福。
答案:
(1)A“豆花儿一开”指的是黄豆田里的豆花儿开放。B“豆花儿二开”指的是结满豆子的黄豆秆上很多萤火虫闪着光在飞舞。C“豆花儿三开”指的是母亲用卤水催开的一锅豆花儿。
(2)把黄豆和小麦、水稻、玉米对比,突出了黄豆虽产量不高,也不是主粮,却生来硬气、易生长的特点;总体点出黄豆在农家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黄豆的叙述。
(3)A豆叶发新绿(或黄豆抽新绿);B夏天豆长;C豆荚传丰收
(4)①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了母亲田间除草的辛劳,表达了母亲干农活儿时的心甘情愿和轻松愉悦。
②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黄豆成熟后颗粒饱满的样子,表现了母亲晾晒丰收的黄豆时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5)勤劳耕耘后黄豆丰收的幸福;全家人一起磨豆腐创造美好生活时温馨喜悦的幸福;吃到美味后愉悦满足的幸福;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幸福。
本文记叙了“我们”勤劳耕耘后黄豆丰收;全家人一起磨豆腐创造美好生活;吃到美味后愉悦满足。文章表现了“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
,表达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答案】【小题1】出名
【小题2】灵气
【小题3】这
【小题4】博学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出名。名:出名。
②句意:有了龙就会有灵气。灵:灵气。
③句意:这是简陋的房。斯:这。
④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儒:博学的人。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从中可知,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和“入”,都赋予人的情态,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从“绿”“青”等词中可知,写了环境静雅的特点。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斯,这;吾,我。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②中重点词语有:无,没有;丝竹,奏乐的声音。句意为: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4)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句分析,住屋的主人品德高尚,不追求物质条件,即使生活贫苦,也不觉得艰难,追求的是精神生活。此题可以回答肯定,也可以有否定回答。
答案:
(1)①出名。
②灵气。
③这。
④博学的人。
(2)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这句写出了环境静雅的特点。
(3)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②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4)示例:物质生活真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示例:也可以有否定回答,我们要保持高洁的情操,但也要保证物质生活。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答案】【小题1】A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
A.有误,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所以“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理解不全面。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就在途中创作了这首诗。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诗人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因此诗中的“离愁”可以理解为诗人辞官,离别京城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1)A
(2)诗中的“离愁”指当时诗人愤然辞官,离别寓居多年的京城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参考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
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11.【答案】你鼓舞了我 前年,爸爸从新疆和田将你带回,说是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看着你满身长刺,我一点都不喜欢,冲着爸爸翘起了嘴巴:“你离家两年才回来,送什么不好,偏偏送这个?”但爸爸却乐呵呵地说:“这可是我在大沙漠里挖回来的,别看它长得不怎样,但它会给你精神力量,以后你会喜欢它的。”
听说你来自神秘的大沙漠,并从祖国的西北边陲来到东南沿海安家,无形中增添了一份好感。爸爸把你种在花盆里,边培土边给我讲解:“在风沙肆虐、干旱缺水的大沙漠里,是很难看到绿色的,但仙人掌却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它虽然不像花儿那样美丽,但它给沙漠过客呈现出生命的绿色,生存的希望;花儿呢?花开时娇艳欲滴,花落时残花凋零,而且在沙漠那种恶劣环境中是难以成长的,根本无法和仙人掌媲美。你们这代人大多是在温室里长大的,不经风雨,难成大器,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挫折,要多学学仙人掌的百折不挠精神!”听着父亲的话,我不禁对你心生敬意。
冬去春来,你渐斩地成为我的好朋友。你并不需要我悉心照料,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全都不在乎,有时甚至两三个月都不曾给你浇过水、施过肥,你依旧能够茁壮成长。在炎热久旱的夏季,其他盆栽早已垂头丧气,而你像勇士一样抬着头,眺望着蓝蓝的天空;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别的盆栽早已被爷爷捧回室内,可你依然矫健地挺立在室外,从不惧怕冰霜雪雨。一块绿色折断到地面,起初我以为你枯死了,没想到不几天你用身体的养分生了根,又长出一棵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你的顽强生命力的确让人佩服!
每当学习、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我总爱跑到阳台去看看你,不时地从你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这时我更深深领悟到爸爸之所以从万里之外带回你的良苦用心。是啊,花儿固然娇艳美丽,但只是昙花一现,遇到一点风吹雨打,就会马上败下阵来。而你一年四季常青,始终给人带来勃勃生机,你才是真正的英雄。现在,你成为促我积极向上的好朋友。从你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乐观和自信,懂得了生活正是因为困难与挫折才变得多姿多彩。逆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毫不畏惧地去面对它,知难而进,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以“你鼓舞了我”为题,描写的应是“你”激励“我”成长事件。文中的“你”可以是人物,包括现实中的人或物和历史中的人物;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创作本文,重在表现出你对我的成长的激励作用,表达对“你”的感激与肯定之情,以实取胜,以情动人。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通过写人记事,围绕“我”与“你”交往,“你”对“我”的成长发挥了激励作用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写作文时,在拟写一个好的题目的基础上,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生活中的诗意;使文章层次清晰,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向我们讲爸爸在前年的时候从新疆给我带回来的一盆“仙人掌”,通过写仙人掌在“沙漠”里以及“寒冷”中顽强生长的事,表现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我”对仙人掌在困难和逆境中不屈不挠精神的敬佩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古诗文填空,阅读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选择题,六章节是小说的精华所在,默写,综合读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经典诗文默写,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