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
展开广西来宾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
一、单选题
1.(2021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2.(2021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
B.锂原子的中子数为3
C.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2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3.(2021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其中能表示氨气(NH3)分子的是( )
A. B.
C. D.
4.(2021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从这个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气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
5.(2021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O2约占21%
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液态氧可作火箭的助燃剂
6.(2021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称量,再调节天平平衡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固定加热
D.实验室用CO还原CuO制取铜时,先加热,再通一氧化碳
7.(2021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微观粒子反应图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B.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C.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D.X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8
8.(2021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因为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②因为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③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定是单质
④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⑤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⑥因为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A.⑤⑥ B.①②④ C.③④ D.⑥
9.(2021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中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将蜡烛点燃,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除去碳粉中少量的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 B.B C.C D.D
10.(2021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气压不变是红磷没有开始燃烧
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燃烧放热
C.CD段气压减小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增大
11.(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央视春晚采用8K+5G超高清直播,5G的实现离不开新材料氮化镓(GaN)。下图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镓属于金属元素 B.镓的离子符号为Ga+3
C.镓原子易失去电子 D.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
12.(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1个氧原子
B.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但一氧化碳不能参与
C.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紧闭门窗、通风不畅,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D.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吸入过多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不利
13.(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组是同学们在讨论某一化学反应,他们所讨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 B.
C. D.
14.(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红磷过量
15.(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
16.(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解释或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都是较剧烈的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碳单质的性质不同,所以H、O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H2O和H2O2的性质不同
17.(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的条件
18.(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
B
MnO2
KC1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CO2
CO
点燃气体
D
N2
O2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19.(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某物质R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一个R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
C.物质R中氢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
20.(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依据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继续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可能改变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21.(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a、b、c三种粒子构成 B.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 D.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22.(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来宾市盛产甘蔗,甘蔗里含有的糖主要是蔗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有关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属于氧化物 B.蔗糖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D.蔗糖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23.(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春晚上,一支国风舞蹈《只此青绿》生动舞绘了北宋名画一《千里江山图》,该图历经千年色彩依旧,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加热碱式碳酸铜除了生成CuO和CO2,还可能会生成的物质是
A.CuS B.H2O C.SO2 D.N2
24.(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中b管产生的气体有助燃性
B.实验1、2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C.实验2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D.实验1中原子的种类、个数改变
25.(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应用
分析
A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炼铜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B
氮气焊接金属常用作保护气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C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保存而不褪色
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
D
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A.A B.B C.C D.D
26.(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五氧化二磷 B.铜 C.氯化钠 D.氮气
27.(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是生成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b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28.(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学习化学需结合学科本质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蔗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证明蔗糖中含有碳元素
B.模型与推理:依据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探究与创新: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可探究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对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是否有影响
29.(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
在氧气流中高温灼烧固体混合物
B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点燃
C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D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A.A B.B C.C D.D
30.(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反应 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7:8
B.8:7
C.7:24
D.24:7
31.(2023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资料: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不变)
A.生成氧气的质量
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含碳元素的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在加油站上空中有可燃性的气体粉尘,使用手机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C、选项中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是正确的叙述;
D、选项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是正确的叙述;
故选A。
2.D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3,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7-3≈4,不符合题意;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不符合题意;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A、一个氨分了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氨分子中含有四个原子,图示表示两个氨分子,符合题意;
B、图示表示3个氢分子和1个氮分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图示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不符合题意;
D、图示表示2个H3分子和2个N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4.B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正确;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氧气,不一定要加催化剂,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
D、液态氧是液态氧气,氧气可作火箭的助燃剂,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防止浪费药品,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固定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符合题意;
D、实验室用CO还原CuO制取铜时,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反应图示可知,反应物中包含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已知的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2X中包含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X中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详解】A、X中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化学式为CO2,A正确;
B、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B错误;
C、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C正确;
D、X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D正确。
故选B。
8.D
【详解】①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KClO3,故选项说法错误;
②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但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水中氢元素显+1价,但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一定是分子错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如铁的化学性质是由铁原子保持的;故选项错误;
⑥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除去高锰酸钾带入锰酸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利用燃烧的木条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一步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除去了欲保留的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0.D
【详解】A、AB段气压不变是红磷没有开始燃烧,故正确;
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正确;
C、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正确;
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错误。
故选D。
11.B
【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详解】A、由汉字结构可知,镓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31-2-8-18=3,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镓的离子符号为Ga3+,错误;
C、由B分析可知,正确;
D、由B分析可知,正确;
故选B。
12.A
【详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但一氧化碳不能参与,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紧闭门窗、通风不畅,燃气会发生不完全燃烧,容易产生一氧化碳,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吸入过多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不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详解】A、反应分子个数比为3:2:1,不符合题意。
B、反应质量比为(12×2):32:(28×2)=3:4:7,不符合题意。
C、反应需要点燃,个数比是2:1:2,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质量比为1:8:9,符合题意。
D、个数比为4:5: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详解】A、制取二氧化碳时,始终收集不到气体,可能是由于装置漏气所引起;而收集时集气瓶没盖严并不影响气体的收集,故A不正确;
B、可燃性气体氢气点燃时发生爆炸,可推断氢气不纯,在点燃氢气前没有进行纯度的检查,故B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可以防止高温生成物直接落在瓶底而使瓶底炸裂;集气瓶底炸裂,则是由于集气瓶底没留水或未铺沙,与引燃火柴过长无关,引燃火柴过长只会造成氧气的大量消耗,故C不正确;
D、进入水的量不足 可能由于红磷量不足氧气未能完全消耗所造成,而红磷过量目的就是为了完全消耗氧气,所以水未进入应与红磷过量无关,故D不正确。故选B。
15.A
【分析】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详解】A、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A不正确;
B、氢元素反应前0价,反应后+1价,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故C正确;
D、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16.C
【详解】A、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选项错误;
B、 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都是较剧烈的,如:缓慢氧化,选项错误;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选项正确;
D、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碳单质的性质不同,导致H2O和H2O2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原子的数目都不同),选项错误。
故选C。
17.A
【详解】A、足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停止,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原瓶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选项正确;
B、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中形成盐酸,盐酸呈酸性,不能够使酚酞变色,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选项错误;
C、实验中气球随着瓶中气体的变化而发生体积的变化,其受到的空气的浮力也再变化,会造成实验出现偏差,选项错误;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太低,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红磷和白磷均不能燃烧,选项错误,故选A。
18.D
【详解】A.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与一氧化碳反应,故A错误。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我们要的是二氧化锰,操作应该是过滤、洗涤、干燥,故B错误。
C.无助燃性气体,无法点燃,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故C错误。
D.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与氮气不反应,没有生成新杂质,故D正确
故选:D
19.B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8,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6和2R,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物质R的化学式为CH4O。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R的化学式为CH4O,R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故A正确;
B、R的化学式为CH4O,一个R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故B错误;
C、水中氢元素全部来自物质R,故物质R中氢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C正确;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2:4=1:2,故D正确。故选B。
20.B
【详解】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可知: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19%,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他气体,说法错误;
B、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可知:当延期的体积分数为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法正确;
C、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减少,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和水,还含有燃烧前瓶内的其他气体,说法错误;
答案:B。
21.C
【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量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所以a是质子、b是电子,c是种子。原子核由a质子、c中子两种粒子构成,说法错误;
B、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a,说法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集中在a和c上,说法正确;
D、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说法错误;
答案:C。
22.B
【详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蔗糖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法正确;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错误;
D、蔗糖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说法错误;
答案:B。
23.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u2(OH)2CO3中含有Cu、O、H、C四种元素,反应后也只有这四种元素,故选B。
24.A
【详解】A、实验1中b管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有助燃性,说法正确;
B、实验2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的组成,说法错误;
C、水的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说法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电解水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改变,说法错误;
答案:A。
25.A
【详解】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A不正确;
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氮气焊接金属常用作保护气,故B正确;
C、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则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保存而不褪色,故C正确;
D、干冰易升华吸热,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故D正确。故选A。
26.C
【详解】A、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铜是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7.D
【详解】A、反应后a的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b的质量不变,c、d质量减小,是反应物,a质量增大,是生成物,是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b的质量不变,b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没有参与反应,说法正确;
D、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不能判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改变,说法错误;
答案:D。
28.D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碳),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二者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D、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块状石灰石和粉来状石灰石,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存在两个变量,不能探究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对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是否有影响;
答案:D。
29.B
【详解】A、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在氧气流中高温灼烧固体混合物,碳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不反应,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气泡生成的是过氧化氢,没有气泡生成的是水,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鉴别氢气和甲烷,点燃,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不变浑浊的是氢气,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B。
30.A
【详解】解:设C相对分子质量22,D相对分子质量9,设D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B质量为88g+36g-28g=96g,设A相对分子质量y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z则;
故选:A。
31.B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开始进行,氯酸钾分解完毕后各量都不再改变;
【详解】A、生成的氧气质量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错误;
B、反应生成氧气逸出装置,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故正确;
C、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会改变,故错误;
D、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钾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其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错误;
故选B。
广西玉林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玉林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①: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南宁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