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
展开《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九课的内容。本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本课在中国现代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相对久远,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却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所带班级学生的思维相对沉闷、参与意识不强,还得加强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课前:自主预习,知识梳理。
环节名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 预习第9课并且根据知识清单在课本标记重点内容。
2、 完成练习册上课前预习的填空题。
学生根据知识清在课本标记重点内容单并完成练习册上课前预习的填空题。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新课有一定理解。
课堂: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评述
评书讲解
导学
l出示视频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为什么上个世纪70年代末会出现“逃港潮”?中国怎样应对此局面?跟随老师的指引,去了解有关事迹,导入新课。
通过特别事件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板书:第9课 对外开放
环节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
出示材料,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
教师总结: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闭关锁国的做法会导致一个国家的落后;国内建设缺乏资金、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资金和技术;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
(二)经济特区的建立
1、出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讲述19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讨论经济建设问题,提出在广东、福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中央决定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提问: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哪几个经济特区?
教师总结: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2、出示材料,提问:为何在这些地方兴办经济特区?
教师总结:毗邻港澳,靠近国际市场;地处东南沿海,交通便利;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3、出示材料,提问:经济特区“特”在哪些方面?
教师总结: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出示图片《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现在的深圳》,讲述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
教师总结:经济特区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经济特区也是对外的窗口,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有助于世界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
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哪几个经济特区?
2、阅读材料及教材,回答问题:为何在这些地方兴办经济特区?
3、阅读材料及教材,回答问题:经济特区“特”在哪些方面?
4、了解深圳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短短几年时间,深圳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蜕变成繁华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5、阅读材料及教材,回答问题: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培养识图释图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环节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对外开放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3个经济特区,肯定了经济特区的发展和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2月,邓小平在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中指出,除了经济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可以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出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提问:1984年我国开放了哪些城市?
教师总结: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继续扩大,那么又开放了哪些地区呢?
教师总结:1985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出示教材第43页《相关史事》,介绍浦东的开放和经济发展。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继续向纵深推进。提问:又开放了哪些地域呢?
教师总结: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1、讲解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沿海到内陆,从省会城市到普通市县,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对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行分析。
1.观察地图,阅读教材,回答:1984年我国开放了哪些城市?
2.阅读教材,观察地图回答问题:1985年,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继续扩大,那么又开放了哪些地区呢?
3、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又开放了哪些地域呢?
1、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不断扩大,从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环节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背景
1、教师讲述: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概况
1、出示图片《世界贸易组织的徽标》及教材第45页《相关史事》。讲述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它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而我国要融入世界市场,对外开放,就必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出示材料,讲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艰辛的谈判过程。提问:在经历了艰难的谈判之后,我国在哪一年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总结: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三)影响
1、出示材料,提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哪些好处?
教师总结:(1)可以使我国在对外贸易谈判中具有主动权,有利于我国经济进入全球市场;(2)可以获得参与制定贸易规则的权利,使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3)有助于推进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4)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推动企业主动提高创造力和竞争力,尽快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总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开放,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出示表格,我国晚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迫使中国开放。提问: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教师总结:中国近代史上的开放是列强强迫开放;属于被动开放,丧失主权;列强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现在的对外开放是为发展社会经济主动开放;主权平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
1、认识世界贸易组织的徽标,了解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
2、阅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在经历了艰难的谈判之后,我国在哪一年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哪些好处?
2、思考后回答问题: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论
合作探究
教师展示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回答并展示。
环节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纺织工人)加入WTO后我们公司出口的服装越来越多,我们的收益也越来越高。
(汽车工人)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美国和德国在技术上占据很大的优势,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真是生意难做啊!
(农民兄弟)国外低价农产品大量进入我国,我家自产自销的瓜果卖的钱还不够成本呢。真是愁死人了。
材料二:
材料:对普通百姓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关税将进一步下降… …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 …同时,我国部分行业的垄断也将会被打破,消费者也同样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实惠。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材料思考并讨论问题
提问:
1. 加入世贸对中国是有利还是不利?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巩固旧知,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联系记忆。
通过这个材料的讨论,让学生可以总结归纳并结合课本知识,做到论丛史出。
评议
汇报展示
问题一点拨:根据材料“加入WTO后我们公司出口的服装越来越多,我们的收益也越来越高”和“简直就是雪上加霜,美国和德国在技术上占据很大的优势,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真是生意难做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有弊。
问题二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在前面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后,能利用知识思考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当堂练习
1.1984年,国家规定:在深圳等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工商统一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统一税。这说明( )
A.经济特区放弃了关税自主权 B.经济特区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C.经济特区的经济起点非常高 D.经济特区完全依赖外商投资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材料表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贸易 B.促进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C.将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D.扩大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影响
3.1979年邓小平曾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相比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表现是( )
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C.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D.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4.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
A.揭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B.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C.有助于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D.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板书设计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后:作业布置,问题整理。
作业布置
1.同步训练第9课内容
2、把本课知识形成整体,系统记忆,绘制思维导图
小组表现班级情况
教后反思
改进策略
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存在问题:
后期改进措施:
相关链接: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391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与板书设计,1.作业设计,2.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本课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