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文阅读,共16页。
古诗文阅读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语文试题
唐代茶学家陆羽,被尊为“茶圣”。他曾来到上虞,深入研究茶叶采制、饮用和茶史,积累了丰富的茶事知识。后得颜真卿支持、皎然①帮助,最终写成《茶经》。
陆羽传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②,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③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④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集并《茶经》今传。
(《新唐书·陆羽传》有删改)
【注释】①皎然: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联系广泛。皎、陆结谊四十余年,在茶学研究上堪称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 ②筮:指起卦手段,占卦。后文中“蹇”“渐”均指卜得的卦名。 ③裴回:与“徘徊”通。④接舆:人名,春秋时楚国的狂人。
7.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分)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8. 请参照字词理解的方法梳理,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文言字词
方法
关联点
解释
耻从削发
语法推测法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⑴ ▲
貌寝
查阅字典法
寝:①躺,躺卧;②睡觉;③停息,止息;④丑陋。
⑵ ▲ (填序号)
与人期
课内迁移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
⑶ ▲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
成语参考法
卖官鬻爵
⑷ ▲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
10.以词解词是理解古诗文的一种可行方式,根据原文和注释,你认为下面哪个词表现的状态与文中“忘言之交”一词最为接近?(3分)( ▲ )
A.心心相印 B.坚如磐石 C.一见如故 D.形影相随
11.在宣传手册“识茶人”介绍专栏中,陆羽是“核心级”人物。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同学们对“茶圣”的个性品质与人生追求展开热烈讨论。你怎么看陆羽?请结合选文与下面补充材料简要分析。(4分)
7.(3分)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8.(4分)⑴以……为耻 ⑵④ ⑶约定 ⑷卖,交易
9.(2分)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
10.(3分)A
11.(4分)陆羽貌寝口吃,被人遗弃,可知其身世坎坷;陆羽与高僧名士交往,工于诗文,精于茶道,可知其才华横溢,情趣高雅;陆羽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击木弄水,旷野吟诗,建宅筑亭,凿泉引水,环居植茶栽竹种花,可知其向往自然,热爱自由;陆羽一生远离官场,可知其淡泊名利,不重财富……(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品茶诗】(4分)
小文认为引入古诗会让宣传手册内容更丰富,于是找到了以下两首诗歌。请你与小文一起品读。
(甲)后山茶
韩铣①
谁说后山别有春,金芽带露摘来新。
乌山入谱香难并,鸟咀虚名味莫伦。
数片漫煎消酒渴,一鸥轻泛沁诗神。
我来受罢山僧供,两腋清风欲奋身。
(乙)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煮泉试
日铸顾渚茶院有
陆游
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
只应碧缶苍鹰爪②,可压红囊白雪芽③。
【注释】①韩铣:字日章,上虞人,明朝成化年举人。②③:碧缶苍鹰爪和红囊白雪芽均是散茶,碧缶苍鹰爪即日铸茶,红囊白雪芽则是进贡的茶。
12.两位诗人分别叙写了家乡的后山茶和日铸茶,请结合画线句分析诗人品茶时各自的具体心境。(4分)
▲
12.(4分)甲诗画线句韩铣描写了煮茶解酒的场景,一“轻”一“沁”写出诗人饮茶之后顿觉轻松的美好体验,表现诗人内心的愉悦惬意之感;乙诗画线句陆游通过对比,夸赞故园的日铸茶比进贡的茶还更胜一筹,表现诗人内心的自豪自得之感。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9—11题。
【甲】
东带若邪溪①,《吴越春秋》所谓欧冶②涸而出铜,以成五剑。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甚清深。有孤石临潭,乘崖俯视,猿狖惊心,寒木被潭,森沉骇观。上有一栎树,谢灵运与从弟惠连常游之,作连句,题刻树侧。麻潭下注若邪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汉世刘宠作郡,有政绩,将解任去治,此溪父老,人持百钱出送,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溪水下注大湖。
邪溪之东,又有寒溪。溪之北有郑公泉,泉方数丈,冬温夏凉。汉太尉郑弘宿居潭侧,因以名泉。弘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样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郑风邪?其感致如此。
(出自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
【注释】①若邪溪:即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绍兴市境内一条著名的溪流。②欧冶:春秋时期越国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铸剑师
【乙】
入若耶溪
(唐)崔颗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9.根据语境,推敲甲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有孤石临潭_________ (2)麻潭下注若邪溪
(3)遂各选一钱受之_________ (4)因以名泉_________
10.阅读【甲】【乙】两个作品,完成鉴赏。(5分)
:【乙】诗中的“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一句,让我想起了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一句:①“_________,_________”,真是异曲同工啊!(2分)
:【甲】【乙】两个作品都写到了若耶溪,我觉得你联想到的诗句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读出若耶溪的风光特点,它可以用【乙】诗中的一个②“_________”字来概括。(1分)
:是啊,我在【甲】文中找到一处:③“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它的这个特点。(2分)
11.阅读【甲】文和链接材料,仿照示例,概述“刘宠”和“郑弘”的故事,并分析其意义。(5分)
链接材料:
《水经注》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有关的郡县、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是一部综合性著作。其中所收录整理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多是积极向上充满时代正能量的典范之作。(张海峰)
示例
邓遐仗剑入沔水杀蛟,歌颂除害安民的英雄。王次仲不应秦始皇的威逼征召,化作大鸟从囚车中冲天而起。赞扬不屈服于残暴势力的反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分)(1)面对着,靠近(2)向下(3)于是,就(4)命名。(各1分)
10.(5分)(1)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2分)(2)幽(1分)(3)溪之下,孤潭周数亩,甚清深。(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猿犹惊心,寒木被潭,森沉骇观)(2分)
11.(5分)刘宠有政绩,离任之际不收受人民因爱戴而赠送的钱财。赞颂了仁政爱民、清廉高洁的品格。郑弘入山采伐,有神风相送。赞扬勤劳自强的品质。(各2分,语句通顺1分)
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5.古诗文阅读。(24分)
【甲】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丙】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
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君如识此理,知人若神仙。
有时阴求人,得意初无言。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1)阅读文言文,理解词义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请根据提示完成字词释义。(5分)
方法
字词
语境辨析法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①
虽戚里诸贵②
词性辨析法
策之不以其道③
执策而临之④
课内迁移法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能及此⑤
(2)请你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4)小语觉得“欲为圣明除弊事”(见“链接材料”)是韩愈一生的追求。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印证。(4分)
【链接材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5)根据情境,补充对话。(6分)
小欣:我发现甲、丙两文的作者都是以“马”为出发点,围绕人才问题发表看法,但我不明白,他们发表的看法是不是完全相同。你们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小语:我认为他们的看法是相同的,他们都强调① ,比如甲文说只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丙文认为只要明白“② ”(填原文)的道理,就能知道哪个是人才。
小文:我认为他们的说法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各有侧重,比如,甲文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众多,但善识者少;丙文则是侧重于强调③ ,从“④ ”(填原文)可以看出。
(1)①虽然。
②即使。
③用马鞭驱赶(驱赶,赶)。
④鞭子。
⑤怎么;哪里。
(2)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3)①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②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狂妄到如此地步,坚决不可以赦免!
(4)“甲文”借“千里马”,含蓄地表达了韩愈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不要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愿望;“乙文”中,韩愈上表反对皇上迎佛骨进宫廷,不惧触犯龙颜,遭受贬谪。这两件事都体现了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的人生追求。
(5)①要善于发现人才
②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③人才难得
④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分析】译文:
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叫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他的父亲叫韩仲卿,做官武昌令,有很好的政绩,离开之后,县里的百姓刻石碑来歌颂他的功德。最终做官做到秘书郎。
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正赶上董晋做宣武节度使,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灵柩离开京城,不到四天,汴梁的军队作乱,韩愈于是就离开了。
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三天后,才送到佛寺中供养。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建议废止)。韩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看了大怒,拿着奏章给宰相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崔群进谏说:“韩愈言语冒犯,惩罚是应该的。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怀有一颗忠心,怎么可能这样做?希望皇上稍微宽贷他,从而引导群臣进谏。”皇上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狂妄若是,坚决不可以赦免!”于是,全国上下都感到恐惧。即使是外戚替韩愈说情,还是被贬为潮州刺史。
丙:
相须相骨马,探水要探源。你如果懂得这个道理,知道人若神仙。可以以千年下,因照万古以前。有时暗中找人,得意当初不说。我想给这一方法,他谁可以与传。如果听说失去一个人才,会难过得吃不下去饭。人才很稀有,求得一个人才要从百千人中去寻找。这不是当今社会独有,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链接材料: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马说
(唐)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应科目时与人书①
(唐)韩愈
月、日②,愈再拜:
①天池之滨,大江之溃③,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④之品汇匹俦⑤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②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⑥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③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⑦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④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注释】①应科目:即参加吏部主持的博学鸿词科考试,以取得授官资格。韩愈进士及第后,曾三次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接连败北,此文便写于这一时期。②月、日:某月某日。③溃(fén):水边。④常鳞凡介:普通的水族。⑤匹俦(chóu):同类。⑥獱:水獭。⑦庸讵(jù):怎么,难道。
14. 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愈 今 者 实 有 类 于 是 是 以 忘 其 疏 愚 之 罪 而 有 是 说 焉。
15. 请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方法,理解词义。
方法
示例与义项
释义
课内迁移法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是马也,虽有千里只能
(1)曰有怪物焉( )
(2)然是物也( )
成语关联法
同病相怜
(3)“阁下其亦怜察之”中“怜”的意思解释为( )
查阅字典法
字典中“聊”的义项为:①依赖、寄托;②暂且、姑且;③恐惧的样子。
(4)你认为“聊试仰首一鸣号焉”的“聊”意思为( )(填序号)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17. 联系甲乙两文,结合加点虚词及句式,说说下面语句中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答案】14.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
15. ①. 兼词,“于此”,在其中 ②. 这 ③. 同情、怜悯 ④. ②
16. (1)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
(2)如果有那么一位有力量的人,可怜它这种处境而帮忙挪动下,也不过是一伸手、一提脚的功夫。
17. 三个“也”是句末语气词,这句话写出了怪物身处困境、含蓄求援的无力之感。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借怪物的悲惨处境,表达渴望做官又试图保全高洁人格的矛盾心理,最终委曲求全的无奈与悲哀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进行断句。本句句意为:我(韩愈)如今确实有点类似于它,所以不顾自己的浅陋,而写下这些话。“愈”是主语,“实有”是谓语,“是以”是连词,表因果,“而”作连词,其前面应断开,故断句为: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①空,依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意“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可知,句中的“焉”是在其中的意思。“曰有怪物焉”句意为:传说有怪物在里面。所以,句中的“焉”是在其中的意思。
②空,依据“是马也,虽有千里只能”句意“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可知,句中的“是”是这,这种的意思。“曰有怪物焉”句意为:但是这种怪物。所以,句中的“是”是这样的意思。
③空,依据“同病相怜”意思“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可知,句中的“怜”是怜悯,同情的意思。“阁下其亦怜察之”句意为: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所以,句中的“怜”是怜悯,同情的意思。
④空,依据“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句意“姑且试着抬头鸣叫一声”可知,句中“聊”的意思为“姑且”。所以,选择②。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1)其:难道;邪:吗;其:大概;知:了解。
(2)哀:可怜;穷:窘境;运转:运输转移;盖:大概。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依据句中三个“也”可知,均是对是怪物命运的描述,表现了对怪物身处困境、无力求援的慨叹和备悲愤之情。依据全文主要内容可知,全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明写怪物,实写自己,寄寓了作者不愿屈膝的倔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亟待援引的希望,实际上也反映了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往往受困,才华得不到施展的严峻现实。从中流露出作者无奈与悲哀之情。
【分析】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某月某日,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示自谦):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
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一般的水兽)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他的死活,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试着抬头鸣叫一声(因为有能力的人已经对他们习惯而视而不见了),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怜它的窘境,而忘记了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里边?别人可怜它,是它的命。别人不可怜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还鸣号求助的,也是它的命。
我(韩愈)如今确实有点类似于它,所以不顾自己的浅陋,而写下这些话。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
(五)古诗阅读(5分)
芣苢①
诗经·周南
采采②芣苢,薄言③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①芣苢(fú yǐ):车前草。这首诗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②采采:茂盛的样子。③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④掇:拾取。⑤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把籽抹下来。⑥袺(jié):手提衣襟兜东西。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18. 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的形式,即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只是有几个动词不同,形成一唱三叹、______的效果。
19. 诗经是可以吟唱的。你会为《芣苢》选取怎样情感基调的背景音乐,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8. ①. 重章叠句(复沓) ②. 回环往复
19. 我会选用欢快明朗的背景音乐。《芣苢》全篇叙写妇女采摘车前草的劳动场面,通过六个动词换用,意思层层递进,妇女车前草越采越多,心情也越来越高兴,所以应选用欢快明朗的背景音乐。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理解。
根据“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可知,运用了重章叠句(复沓)的形式,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芣苢》诗意是: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表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根据其重章叠句的内容,可知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因此应选用欢快明朗的背景音乐。
浙江省平湖市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郑燮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①,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②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③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节选自《郑燮爱民》)
【注释】①贿赂:泛指别人赠送的财物。②长吏:称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③任:承担责任。
(1)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薄暮冥冥”中的“薄”是迫近的意思,“薄暮”即傍晚,表明时间发生了变化。
B.“沙鸥翔集”中的“集”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沙鸥时而飞翔,时而聚集的场景。
C.“静影沉璧”中的“沉璧”指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描绘出月光下无风的时候月影的美好之态。
D.“案无留牍”说明郑燮勤政敬业,句中的“牍”和“无案牍之劳形”中的“牍”意思一样。
(2)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 你如何理解甲文段中作者发出的“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
(4) 在为官上,范仲淹和郑燮在两个文段中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5.【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CD.正确。
B.有误,“沙鸥翔集”意思是: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旷,开阔。怡,愉快。句意为: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言下之意就是自己与文中提到的古仁人是一样的,都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这句话也暗含着希望滕子京也像古仁人和自己一样有着同样的胸襟与抱负。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可知,范仲淹主张忧国忧民,先忧后乐。根据乙文“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子遗矣。有谴我任之’”可知,郑燮在潍县任职期间,遇灾荒当即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当有人劝说他上报时他表示救人命在即,上面降罪自己承担,表现了郑燮的爱民心切,勇于担责的思想。
答案:
(1)B
(2)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3)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4)范仲淹表现出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思想;郑燮表现出爱民心切,勇于担责的思想。
参考译文:
【甲】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郑燮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送他。
6. 阅读回答问题。
嘉兴留别诸友①
[明]卞荣
春波门外上春船,春涨葡萄绿浸天。共君细细酌篷底,西望落日横孤烟。
倚篷横玉②彻三弄③,飞花谁遣回风送。须臾月出光满座,杯光滟滟金波动。
美人相逢良不多,美景岂可成蹉跎。为欢未久又为别,空劳春梦落春波。
【注释】①此诗为诗人在嘉兴春波门辞别诸友所作。②横玉:指笛子。玉,玉笛。③三弄:古曲名。即梅花三弄。
(1) 小嘉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人辞别友人,上春船,赏景、独酌、吹笛,满是离别的不舍。
B.“春涨葡萄绿浸天”一句写出了春日里,河水两岸的葡萄慢慢变大变绿的动感。
C.“西望落日横孤烟”一句中“孤烟”是指狼烟。
D.“飞花谁遣回风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朵不愿被风吹拂的画面。
(2) 诗句“为欢未久又为别,空劳春梦落春波”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用第一人称把诗人当时的情感表达出来。
6.【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A.有误,结合“共君细细酌篷底”可知不是独酌。
B.正确。
C.有误,“孤烟”在这里指的是远处横亘的孤立的烟雾,形成了一种寂寥的景象,而不是指代狼烟。
D.有误,“飞花”指的是飘落的花瓣,而“谁遣回风送”则是在问谁会将飞落的花瓣送回原来的位置。并没有强调花朵不愿被风吹拂的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为欢未久又为别,空劳春梦落春波”意思是欢乐未能持久,又要分别,只能空耗了春天的美梦,随着春波的起伏而消散。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辞别友人共处的美好时光,流露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当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上春船,欣赏嘉兴的美景时,心中充斥着离别的忧伤。他们共同品尝着美酒,吹奏笛子,享受着快乐的时光。然而,诗人对离别不舍,不愿与友人分离。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将离别和不舍的复杂情感传递给读者。据此分析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
(1)B
(2)我与友人一同登上春船,欣赏嘉兴的美景,景色如此美丽,我们共同品尝美酒,吹奏笛子,时光如此欢乐。然而,欢乐的时光又是如此短暂,友人马上又要离开了,我对离别充满不舍,不愿与友人分离。
译文:
春水上涨,再春波门外登上春船,河水两岸的葡萄慢慢变大变绿,颜色浸染天空。诗人与朋友共同坐在篷底,细细品味春天的美景,眺望西方,落日横斜,孤烟袅袅。倚靠着船篷,吹奏着笛子响彻三弄,飞舞的花朵由谁送回风中呢?片刻间,皓月出现,照亮四周,杯中的光芒在金色的波纹中闪动。美人相逢的机缘并不多,美景又怎能白白地浪费掉?欢乐未能持久,又要分别,只能空耗了春天的美梦,随着春波的起伏而消散。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辞别友人共处的美好时光,流露出诗人内心深深的情感。诗人与友人畅饮作乐,但内心的离别之情如潮水般涌动,构成了一种复杂而深沉的心境。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将离别和不舍的复杂情感传递给读者。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宣讲员小南与小浔想要在公众号中推送一篇【人文·南浔】的文章,他们在搜集资料、阅读古诗文中遇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解答。
【材料一】古桥悠悠今犹在
【甲】南浔小泊 【乙】浔溪竹枝词
清·鲍轸 清·董载昌
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 B.垂杨踠④地掩清秋,长板桥头水自流。
A.长廊连篰屋①,斥堠②据通津③。 分付哀丝与豪竹,夜深吹徧百间楼。
【注释】①篰(bù)屋:民家 ②斥堠(hòu):瞭望敌情的碉堡。③通津:南浔三古桥之一。 ④踠(wǎn)地:屈曲斜垂在地面的样子。
9.小南打算用桥作为微信推送的封面图案,请你从材料一的A、B两处任选一处,从画面的构图或色彩角度阐述设计。(2分)
我选( ▲ )句,设计如下: ▲
10.请你从以下音乐风格中选择合适的一项,为材料一中的任意一首诗配乐。(2分)
音乐风格:A.欢快悠扬 B.低沉豪壮
我为 ▲ 诗(填【甲】【乙】)选择的音乐风格是( ▲ )(填选项),理由: ▲
9.我选A句,设计如下:
色彩角度:一座长长的石拱桥将河流沿岸的民居住宅紧紧地连接起来,河流沿岸,热闹非凡。曾经用来瞭望敌情的碉堡,也横踞在通津桥头。画面以深灰色为主,体现历经岁月的变迁,时间已给这座古桥披上了一层深灰色的面纱。
构图角度:一座长长的石拱桥将河流沿岸的民居住宅紧紧地连接起来,河流沿岸,热闹非凡。曾经用来瞭望敌情的碉堡,也横踞在通津桥头。画面以通津桥为主体,桥头横踞着碉堡,体现出通津桥的气派与历史悠久。
我选B句,设计如下:
色彩角度:垂柳柔顺地倾泻如瀑,遮挡住一方天地,送来一阵阴凉。长板桥下,河水静谧安详地流淌着,好一幅宁静的画面。画面以绿意盎然为主,体现长板桥附近绿树繁茂,十分阴凉惬意。
构图角度:垂柳柔顺地倾泻如瀑,遮挡住一方天地,送来一阵阴凉。长板桥下,河水静谧安详地流淌着,好一幅宁静的画面。画面以长板桥为主体,画面下方有潺潺流水,在桥的周围绿树成荫,体现出长板桥周围宁静惬意的氛围。
评价标准:共2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画线句的内容给1分,能围绕画面的构图或色彩给1分,言之有理即可。
10.(1)我为《南浔小泊》选择的音乐风格是A(欢快悠扬)。沿河两岸,上千户人家聚居在一起,商人和渔民睦邻友好,好一幅热闹非凡、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此时的背景音乐应该是欢快愉悦,音乐悠扬。
(2)我为《浔溪竹枝词》选择的音乐风格是B(低沉豪壮)。夜晚的长板桥,哀伤的弦乐声和豪壮的管乐声随着清风潜入千家万户,营造出哀婉凄凉的氛围。此时的背景音乐应该是低沉豪壮的。
(3)我为《南浔小泊》选择的音乐风格是B(低沉豪壮)。一座长长的石拱桥将河流沿岸的民居住宅紧紧地连接起来,曾经用来瞭望敌情的碉堡,也横踞在通津桥头,营造出一幅豪壮肃穆的景象,此时的背景音乐应该是低沉豪壮的。
(4)我为《浔溪竹枝词》选择的音乐风格是A(欢快悠扬)。垂柳柔顺地倾泻如瀑,遮挡住一方天地,为歇息的人们送来一片清凉。长板桥下,河水欢快地流淌着。此时的背景音乐应该是欢快悠扬的。
评分标准:共2分,能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可得1分,阐述诗歌营造的氛围可得1分。注意,分析景物的内容要与抒发的情感相匹配。只做选择不阐释,不得分。
【材料二】千万毛中拣一毫
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州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山颠浮屠,其卓如笔。
(选自[明]王珣《弘治湖州府志》)
《博物志》云舜造笔,《小博物志》云蒙恬造笔。古非无笔(1),但用兔毫,自恬始(2),且制法较胜(3)古。故至今善琏者必祀恬为笔祖云。
(选自[明]王珣《弘治湖州府志》)
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豪,非兔豪竹管也。
(选自[晋]崔豹《古今注》)
【材料三】一根湖丝说辑里
农人栽桑育蚕,产丝最著,名甲天下。海禁既开,遂行销欧美各国,曰“辑里湖丝”。
(选自[清]周庆云《南浔志》)
雪荡、穿珠湾,俱在镇南近辑里村,水甚清,取以缫丝,光泽可爱。
(选自[清]汪曰祯《南浔镇志》)
丝之高下,出于人手之优劣。同此茧同此斤两,一人良工之手,增多丝之数量,而匀、细、光、洁,价高而售速。
(选自[清]高铨《吴兴蚕书》)
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但闻缫车响,远接村西东。
(选自[元]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11.整理资料时,小组成员对“云”字的解释有疑问,请帮他们选择正确义项。(2分)
(1)《小博物志》云蒙恬造笔( ▲ )(2)故至今善琏者必祀恬为笔祖云( ▲ )
云:① 云彩②无实在意义③如此;这样④说
12.小南发现材料二画线句有缺失,请帮他选择合适的虚词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意。(5分)
古非无笔 (1) ,但用兔毫,自恬始 (2) ,且制法较胜 (3) 古。
(A于 B.也 C.耳)句意: ▲
13.公众号推送后,有网友作了如下评论,请根据材料三,进行补充与回复。(8分)
网友一:我认为辑里湖丝名甲天下的原因在于:(1) ▲ 。(2分)但历史上也有“湖丝虽遍天下,而湖民身无一缕,可慨”的说法。
我的回复:是的,因为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总是无法冲破统治者的剥削压迫和精神枷锁:如《卖炭翁》中“(2),回车叱牛牵向北。”形象描绘出统治者爪牙的蛮横掠夺。《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3)!”则表现了人民长期深受兵役之苦……所以古仁人也在积极寻求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和儒家的大同社会。(2分)
网友二:请你结合《桃花源记》或《大道之行也》的内容,说说你心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至少两点)(4分)
我的回复:(4) ▲
11.(1)④ (2)②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12.(1)B(2)C(3)A
句意:古代不是没有毛笔,只是用兔毛(制笔),是从蒙恬开始的罢了,而且(他的)制笔方法稍微胜过古法。
评分标准:共5分,选择共3分,每处1分;句意2分,注意语句通顺,关注“但”“耳”“较”等词语的翻译。
13.(1)辑里适合种植桑树(栽桑育蚕);水质适合缫丝(水甚清);缫丝技术高超(有良工);勤劳(辛勤工作)
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2)手把文书口称敕(3)妇啼一何苦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错字、别字、漏字不得分。
(4)《桃花源记》:生活环境优美;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平安宁,没有剥削与压迫、没有战乱和阶级。(结合具体语句或内容)
《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选拔并任用优秀人才,“讲信修睦”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合适的安排,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有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有完善的就业制度,保障劳动者都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珍惜劳动产品,树公心、去私心。(结合具体语句或内容)
评分标准:共4分,能结合具体语句或课文内容,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材料一:
【甲】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①,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②尔。”
(选自欧阳修《笃学》)
【乙】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节选自朱熹《读书要三到》)
【丙】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节选自《论语·季氏篇》)
注释:①僚属:官府中的下属官员;②属思:构思:
【任务一:前期准备】
小文确定了参赛的演讲主题《最是书香能致远》,运用到了以上材料,请完成以下任务帮助她更好理解。
12.解释材料一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尝语僚属______ (2)盖未尝顷刻释卷也______
(3)琅然闻于远近______ (4)生而知之者______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言 平 生 惟 好 读 书 坐 则 读 经 史 卧 则 读 小 说 上 厕 则 阅 小 辞
14.请翻译以下文言句子。(6分)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2)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2.(1)告诉,对……说;(2)放下;(3)(能)听见;(4)知道;(4分)
13.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3分)
14.(1)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的家庭,却很少有什么特别的爱好。(3分)
(2)遇到困难疑惑仍然不去学习的,这种老百姓就是下等的了。(3分)
(须翻译出“嗜”、“而”的意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部分地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文阅读,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请完成下列表格,感悟诗人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文默写,共4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