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表格教案
展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课题 |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单元 | 第一单元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四年级上册 |
教材分析 |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二课。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 已经能够用强弱、高低、悦耳、刺耳等科学词语描述声音,也提出了很多和声音 有关的想要探究的问题,本课围绕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进 行研究、讨论,通过实验现象验证猜想,得出科学结论。通过本课学习,将突破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一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完成课程标准中6.1.2举例说明声音 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本课共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一聚焦,学生围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话题,进行分析、推测, 并提出自己推测的理由。 第二部分——探索:让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并引导学生通过看、摸等方式 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通过与物体不发声时的现象对比,总结出物体发声时的 相同点。 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讨论,最终得出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并能尝试阐述竖笛发声的原因。 第四部分——拓展:了解我们人类发声的器官—一声带,以及发声的原理。 | ||||||
学情分析 |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并且能很好的进 行小组合作。声音是学生生活中随时随地接触到的科学现象,比较熟悉,但声音 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可能并不清楚。他们往往会认为敲击、碰撞、弹、拨等这些动 作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会忽略掉物体发声时的本质原因。 | ||||||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
教学重点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
教学难点 |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 ||||||
教学方法 | 情景再现法、实验探究法。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件PPT等。 学生准备:记录单等。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师: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生:听声音思考回答。 | 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的 原有认知,至于这些认知 是否正确,可以在接下来 的活动中用实验验证。 |
讲授新课 | 师:1.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 发出声音的。
师: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 ……,皮筋能否发出声音?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皮筋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橡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2,继 续 观 察 几 种 正 在 发 声 的 物 体 , 看 一 看 它 们 是 怎 样 发 出 声音的。 师: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
师:研讨:1.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师:研讨:2. 猜测 一 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师: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 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 生:实验、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 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 来揭示声音的本质是 最好的办法。
通过几个探索活动,学 生观察总结出这些发 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从 而对“声音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这一概念有 更深的理解。 |
课堂小结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
板书设计 |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
课后作业 | 1.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 )。 A.锣面停止了振动 B.锣面振动减缓了 C.声音传到锣里面了 2.如图所示,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到水面( )。 A.没有变化 B.泛起波纹 C.升高了 3.一个音叉上面标有440,关于这个音叉说法正确的是( )。 A.440是音叉的编号 B.440是音叉的长度 C.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440次
| ||
课后反思 | 亮点:在教学课本中的四个实验时,有的物体振动现象明显,有的物体振动不明显,我进行了分组探究,学生 也都感觉到了振动现象。 不足:由于前概念的影响,在完成课本中的四个实验后,仍有少部分学生觉得是力 (敲打、碰撞、拍打……)产生了声音。 教学建议:让学生感知锣发声的过程,停止 敲击时,仍然有声音。这一实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打、碰撞、拍打是产生 声音的外在条件”。 |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食物中的营养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食物中的营养一等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