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展开教材回扣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活动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基础梳理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毋吾以也
②鼓瑟希
③莫春者
答案: ①“以”同“已”,止 ②“希”同“稀”,稀疏 ③“莫”同“暮”,“暮春”指农历三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童子六七人
男孩子,泛指儿童
②加之以师旅
军队的编制单位
③如会同,端章甫
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答案: ①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②军队 ③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方
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③方欲发使送武等(《苏武传》)
④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⑤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论语·子路》)
(2)作
①铿尔,舍瑟而作
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③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尔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尔何如
③子路率尔而对曰
④铿尔,舍瑟而作
(4)如
①如或知尔
②如五六十
③如其礼乐
④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⑤固不如也(《鸿门宴》)
⑥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答案: (1)①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②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③副词,正、将要 ④名词,方形 ⑤名词,地域、边境
(2)①动词,起身、站起来 ②动词,写作、创作
③动词,劳作 ④动词,振作 ⑤动词,当作
(3)①代词,你们 ②代词,你 ③相当于“然”
④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
(4)①连词,如果 ②连词,或者 ③连词,至于
④动词,去,到 ⑤动词,比得上,赶得上 ⑥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风乎舞雩
②如会同,端章甫
③鼓瑟希
④冠者五六人
⑤曾皙后
⑥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吹风 ②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③名词作动词,弹奏 ④名词作动词,戴帽子 ⑤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⑥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大相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指出标志词。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不吾知也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以吾一日长乎尔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⑤浴乎沂,风乎舞雩
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⑦为国以礼
⑧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答案: ①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不(否定词)、吾(人称代词) ②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何(疑问代词)、以(动词) ③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乎 ④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乎 ⑤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乎 ⑥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以 ⑦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以 ⑧定语后置句 “五六人”“六七人”分别是“冠者”和“童子”的定语
6.补写出下面文化常识的空缺部分。
(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与《 》《 》《 》并称“四书”,再加上《 》《 》《 》《 》《 》,总称“四书五经”。
学生用书第14页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音为shènɡ,意为“ ”,这里指的是 ;一乘,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百人。春秋时代,战争频繁,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 七庙、 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文中的“宗庙之事”就是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4)浴乎沂
在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沐,指 ;浴,指 ,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洗澡。
答案: (1)大学 中庸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辆 兵车 (3)天子 诸侯 (4)洗头 洗身体
活动二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梳理
7.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王说,曰:……
②为长者折枝
③刑于寡妻
④盖亦反其本矣
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⑥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 ①“说”同“悦”,高兴 ②“枝”同“肢”,肢体 ③“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 ⑤“涂”同“途”,道路 ⑥“罔”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⑦“颁”同“斑”,“颁白”,花白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③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⑤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⑥然后从而刑之
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答案: ①……的原因 ②从而推广到 ③推广到 ④妻子和儿女 ⑤中原地区 ⑥接着就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爱
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②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2)刑
①然后从而刑之
②刑于寡妻
③虽董之以严刑(《谏太宗十思疏》)
(3)御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以御于家邦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④御旨、御膳
(4)辟
①欲辟土地,朝秦楚
②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③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④辟邪说,难壬人(《答司马谏议书》)
⑤唇吻翕辟,不知何词(《促织》)
⑥复辟
学生用书第15页
(5)若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
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⑦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6)诸
①不识有诸
②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③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答案: (1)①动词,吝啬,舍不得 ②形容词,吝惜,舍不得 ③动词,疼爱 ④动词,爱护 ⑤动词,喜爱,喜欢 ⑥动词,羡慕,欣赏
(2)①动词,处罚 ②同“型”,名词用作动词,做榜样 ③名词,刑罚
(3)①动词,阻挡 ②动词,治理 ③动词,驾驭 ④名词,与皇帝有关的事物
(4)①动词,开辟 ②形容词,不正 ③同“避”,动词,躲避 ④动词,批驳 ⑤动词,开 ⑥名词,君主,国君
(5)①动词,像 ②代词,如此 ③连词,如果 ④代词,你,你们 ⑤动词,比得上 ⑥形容词,相当,差不多 ⑦用于句首以引起下文,至于
(6)①兼词,“之乎”的合音 ②兼词,之于 ③形容词,众多
1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然后从而刑之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权,然后知轻重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⑦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⑩朝秦楚
⑪以一服八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处罚 ②名词作动词,种植 ③名词作动词,穿 ④名词作动词,称量 ⑤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 ⑥形容词作名词,美味的食物/轻软暖和的衣服 ⑦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不接近 ⑧形容词作动词,敬爱/爱护 ⑨使动用法,使……兴起/使……处于险境 ⑩使动用法,使……朝见 ⑪使动用法,使……臣服
1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指出标志词。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②是诚不能也/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
③吾何快于是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⑥百姓之不见保
⑦莫之能御也/未之有也
⑧夫子之谓也/一羽之不举
答案: ①判断句 标志词:乃 ②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③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④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以 ⑤主谓倒装句,“百姓之谓我爱也”是主语,“宜乎”是谓语 ⑥被动句 标志词:见 ⑦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莫(否定词)、未(否定词)、之(代词宾语) ⑧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之
12.补写出下面文化常识的空缺部分。
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 ,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答案: 地方学校
活动三 《庖丁解牛》基础梳理
1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砉然向然
②技盖至此乎
答案: ①“向”同“响”,发出响声 ②“盖”同“盍”,何、怎么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依乎天理
伦理道德或天然的道理
②因其固然
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③虽然,每至于族
表转折的连词
④吾见其难为
使人为难
⑤视为止,行为迟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答案: ①牛体的自然结构 ②本来的结构 ③虽然这样 ④很难做 ⑤动作因此
学生用书第16页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解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③可以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
④解鞍少驻初程(姜夔《扬州慢》)
⑤二月冰解(《齐民要术》)
⑥押解
⑦通俗易解
(2)族
①族庖月更刀
②每至于族
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④聚族而谋之曰(《五石之瓠》)
⑤士大夫之族(《师说》)
(3)乃
①乃中《经首》之会
②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齐桓晋文之事》)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⑦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屈原列传》)
答案: (1)①动词,剖开,分割 ②动词,解释,解答 ③动词,消除,免除 ④动词,解下 ⑤动词,分解,融化 ⑥动词,押送财物或罪犯 ⑦动词,理解,明白
(2)①形容词,众 ②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③动词,灭族 ④名词,家族,指同姓的亲属 ⑤名词,类
(3)①连词,又 ②代词,这样 ③动词,是 ④代词,你的 ⑤副词,竟然 ⑥副词,才 ⑦连词,于是,就
1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良庖岁更刀
②族庖月更刀
③而刀刃者无厚
答案: ①名词作状语,每年 ②名词作状语,每月
③形容词作名词,厚度
1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指出标志词。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
③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④技经肯綮之未尝
⑤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答案: ①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②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③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④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之 ⑤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是(宾语)、以(介词)
针对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为长者折枝
C.技盖至此乎 D.官知止而神欲行
D [A项“莫”同“暮”。 B项“枝”同“肢”。C项“盖”同“盍”。]
针对练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加之以师旅 B.依乎天理
C.因之以饥馑 D.视为止,行为迟
C [C项饥馑:古今义均泛指饥荒。A项,师旅:古义是一个词,指军队;今义两个词,师、旅都是军队的编制单位。B项,天理: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D项,行为:古义是两个词,行动因为(这个);今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针对练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B [A项放在拟声词或形容词后,相当于“然”/你们。B项均为“治理”。C项至于/或者。D项揩拭/使动用法,使……做好。]
针对练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C [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都是形容词作名词。C项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D项都是动词作名词。]
学生用书第17页
针对练5.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C [C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针对练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时期,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兵车的数目来计算。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
B.“庠”和“序”都指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庠序”是地方乡学。
C.庖丁:名为“丁”的厨师。古代称呼从事专门劳动的人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又如“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D.《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它本是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性质与祭“社”(土地神)相同。
B [应是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针对练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的原因是“ ,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诸侯朝见天子之事,他说:“ , 。”
答案: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3)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4)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针对练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文: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文:
(3)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译文: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译文:
(5)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译文:
(6)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文:
答案: (1)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莫”,同“暮”;“既”,已经;“冠者”,成年人;“童子”,少年;数量词的定语后置;“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句;“风”,吹风)
(2)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为”,治理;“不让”,不谦让;“是故”,因此;“哂”,笑)
(3)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他不用力气;看不见整车的柴火,是因为他不用视力;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他不肯布施恩德。(“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句;“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为”,因为;“明”,名词,视力、目力)
(4)难道(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处于险境,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才在心里痛快吗?(“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兴”“危”,使动用法;“甲兵”,代指战争;“构怨于诸侯”“快于心”,介宾短语后置句;“与”,吗)
(5)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筋骨连接处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批”,击;“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因”,顺着;宾语前置句)
(6)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解”,宰;“新发于硎”,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硎新发”;“硎”,磨刀石)
学生用书第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补写出下面文化常识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当堂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品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活动课标分析,教材分析,活动背景分析,【活动学习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子路,评价与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