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1.右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一幅示意图,传说中的涿鹿之战应该位于图中的什么位置( )A.a处 B.b处 C.c处 D.d处2.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C.尧和舜 D.隶首和大禹3.“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黄帝故里——河南省新郑市都会举行隆重的拜祖大典。下列图片中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神农氏教民播五谷”“黄帝劝民养蚕缫丝”反映了华夏文明的早期特征是 ( )A.农耕文明 B.商业文明C.宗教文明 D.游牧文明5.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右图所示文物与蚕丛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6.中国传统蒙学读物《千字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文中的“推位让国”是指 ( )A.禅让制 B.世袭制C.分封制 D.科举制7.(教材素材改编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史记·五帝本纪》(2)材料二中的“轩辕”指谁?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轩辕”还有哪些贡献。他被尊称为什么? 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3)材料三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4)学历史,传承家国情怀。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轩辕、尧、舜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继承。
教师详解详析第3课 远古的传说【学后达标】1.D [解析] 涿鹿之战是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之间展开的一场激战,最终炎黄部落打败蚩尤。a、b、c、d四处位置相比较,d处的位置最适合于涿鹿之战。故本题选D。2.A 3.A 4.A5. C [解析] 据题意可知,传说和神话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排除A;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图示文物与传说中蚕丛的形象吻合,二者能够相互印证,说明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C符合题意;传说的价值不一定超过考古发现,排除D。故选C。6.A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让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制”。故选A。7.(1)特点:华夏民族是由中国境内众多部族逐渐交融而成。(2)黄帝。相传黄帝教人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3)禅让制。特点:民主推举贤德之人做继承人,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4)勇于创新、平易近人、大公无私、宽厚待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等优秀品质。(意思相近亦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3课 远古的传说,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 第3课远古的传说,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课时练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