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出现的变化是( )
A. 直立行走 B. 大脑发达 C. 使用工具 D. 制造工具
2. 如图是人类受精及胚胎着床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 B. Ⅰ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C. ③是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D. Ⅱ表示着床后,受精卵开始分裂、分化
3.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会变蓝色,2号试管变蓝色
B. 2和3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 1和2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 1和3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4. 饥饱有度利健康,荤素搭配有营养。下列属于营养合理的是( )
A. B.
C. D.
5. 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是( )
A. 都能让二氧化碳通过 B. 都能让氧气通过
C. 都是分支的末端形成 D. 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 如下表,人体呼吸过程中膈和肋骨的位置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呼吸状态
肋骨位置变化情况
膈的位置变化情况
胸腔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上升
①
变大
由外界进入
呼气
下降
②
变小
由内部呼出
A. ①下降、②上升 B. ①上升、②上升
C. ①下降、②下降 D. ①上升、②下降
7. 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和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部位分别是( )
A. 全身各处细胞、肺泡 B. 肺泡、全身各处细胞
C. 全身各处细胞、全身各处细胞 D. 肺泡、肺泡
8. 高原地区生活的居民,脸上常出现“高原红”,是因为血液中( )含量普遍较高.
A. 白细胞 B. 血细胞 C. 血小板 D. 红细胞
9. 下列血细胞中能运输氧气;止血;吞噬病菌的细胞组合是( )
A.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B.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C. 血小板 红细胞 白细胞 D.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10. 如图中①②③④是几种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B. ②和③都是静脉血管
C. 血液流动方向是①→②→③→④ D. 心脏与①之间有瓣膜
11. 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 )
A. 尿素 B. 无机盐 C. 葡萄糖 D. 水
12. 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
A.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 肾脏的控制作用
C. 膀胱的暂时储存作用 D. 肾单位的泌尿系统
13. 如下表为某患者肾脏受损后,尿常规化验结果中的几项指标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最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 )
血细胞
蛋白质
水
尿素
无机盐
+
+
96
1.8
1.9
注:“+”代表超过标准值(单位g/100mL)
A. 肾小管对血液的过滤功能受损 B. 肾小球和肾小囊对血液的过滤功能受损
C. 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能受损 D. 肾小球和肾小囊对原尿的重吸收功能受损
14. 下列关于血液流经各器官后成分发生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流经大脑——含氧量减少 B. 流经肺部——含氧量增加
C. 流经小肠——营养物质增加 D. 流经肾脏——尿素增加
15. 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去“旅行”。人耳中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听觉感受器)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植物人的神经系统由于受到过严重的损伤,致使其中的一部分处于死亡或抑制状态,他们有心跳、有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或者意识朦胧,据此可判断植物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 大脑 B. 脊髓 C. 小脑 D. 脑干
17. 如图为人体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一过程属于简单反射 B. 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感受器是胰腺
C.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胰液的分泌 D. 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
18.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充足的睡眠能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请分析,睡眠能促进生长与哪种激素的增加有关?( )
A. 生长激素 B. 胰岛素 C. 性激素 D. 肾上腺激素
19.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之一。下列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 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保证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湿润
B.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呼吸道畅通
C. 人体内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利用进行物质交换
D. 肺由很多肺泡组成,增大了气体交换面积
20. 全球性环境问题除了酸雨以外,还包括温室效应增强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由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
B.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
C. 营造森林绿地可以引进外来物种,同时也增加生物多样性
D. 少使用化肥,多使用农家肥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0分)
21.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A ______系统中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B系统后,首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
(2)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 ______。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 ______结合,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D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______。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比原尿高,这是因为 ______吸收了大部分的水。
(4)葡萄糖和氧在组织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 ______,供生命活动需要。
22. 图1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2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3是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 ______段,此时,膈肌处于图3所示的 ______状态
(用字母表示)。
(2)通过图1所示过程实现了 ______的气体交换,即完成了图2中的环节 ______(用序号填写)。
(3)图3中当膈肌由B向A变化时,其状态是 ______。
(4)图2中的环节3实现的原理是 ______。
(5)人在练习游泳时,当水没过胸部就会感到呼吸困难,主要是图2中的环节 ______(用序号填写)受到阻碍。
23. 近年来,因长时间久坐、过量摄入高脂高糖类食物等不良习惯,导致年轻人下肢静脉血栓的事件时有发生。血栓是由于血液不正常凝结而形成的,图示意静脉血栓及其移动路径。据图作答。
(1)脂肪、糖类主要在 ______ (填器官)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过量摄入会造成血液黏稠;长时间久坐导致血流速度 ______ 。这两种因素都会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2)血栓脱落形成的“栓子”从下肢随血液流动到肺动脉,路径是:下肢静脉→ ______ → ______ →右心室→肺动脉。
(3)若栓子阻塞肺部血管,会阻碍血液和 ______ 之间的气体交换,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猝死。
24. 如图是人体某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产生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 ,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______ 。
(2)当针刺到指尖时,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特定的[3],由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 ______ ] ______ 传到[ ______ ] ______ ,引起相应肌肉的收缩。
(3)如图,若某患者只是2处受损,刺激1处,患者会感到疼痛吗? 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
(4)当受到刺激时,我们的身体产生刺痛、灼烧、发痒、咳嗽、窒息或流泪等反应,是神经调节和 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5.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如图(一)所示。为了探究模拟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某生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如图(二)所示。
请根据实验设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 ?
(2)将A、B两个玻璃瓶放在30℃环境中培养,每天给A瓶补充适量的“模拟酸雨”,同时给B瓶补充等量的清水。实验中的A瓶与B瓶形成了一组 ______ 实验,该实验的变量 ______ 。
(3)若一定时间后,观察到 ______ 的结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有影响。
(4)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请结合图(一)提一条合理建议: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
故选:A。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的意义.
2.【答案】D
【解析】解;A、图中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正确。
B、Ⅰ表示受精,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在一起,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23对,B正确。
C、③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C正确。
D、Ⅱ表示着床,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开始分裂、分化形成胚泡,胎泡着床在子宫内膜叫怀孕,D错误。
故选:D。
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Ⅰ受精、Ⅱ着床,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殖过程。
3.【答案】B
【解析】解:A、1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仍有淀粉,加碘液变蓝色;A正确。
B、2、3有两个变量唾液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错误。
C、2、1有唯一的变量是唾液,2号试管为对照组,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C正确。
D、3、1有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正确。
故选:B。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4.【答案】A
【解析】解:“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第一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能量;第二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第三层为鱼、肉、蛋类,第四层为豆奶类,第三层和第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第五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做到食物多样、以谷物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类,常吃鱼、肉、蛋类和豆奶类,少吃油脂类。可见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
5.【答案】D
【解析】解:肺泡数量多,总表面积大,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毛细血管的结构: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径细小,血流速度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D。
此题考查肺的结构以及毛细血管的结构。
解题的关键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6.【答案】A
【解析】解: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故选:A。
呼吸运动是指胸廓的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呼吸肌的舒缩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肌主要有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等呼吸肌。据此解答。
熟知呼吸运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部位是全身各处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部位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故选:A。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经过体循环,在组织处毛细血管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血液经过肺循环,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8.【答案】D
【解析】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高原地区含氧量低,与此相适应,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很高,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故选:D。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气。
9.【答案】D
【解析】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故选:D。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熟记血液各成分及功能,就能解答此题。
10.【答案】D
【解析】解:A、①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例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②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③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①→②→④→③,C错误;
D、心脏与①动脉之间有动脉瓣,D正确。
故选:D。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①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②是动脉血管,③是静脉,④是毛细血管。
关于血管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要熟记各血管的特点。
11.【答案】C
【解析】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肾小管中葡萄糖迅速减少变为0.而尿素、无机盐和水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含量不会变为0。
故选:C。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2.【答案】C
【解析】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首先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
尿的排出可结合着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示掌握。
13.【答案】B
【解析】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患者肾脏受损,长期检测发现尿液中血细胞和蛋白质超标,最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对血浆的滤过功能受损。
故选:B。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熟记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单位的各结构和功能即可解答。
14.【答案】D
【解析】解:A.血液流经大脑后,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脑细胞,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流经大脑后,氧气都减少,二氧化碳增多,A正确。
B.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向肺部毛细血管中扩散,因而流出的血液氧气含量增多,B正确。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和脂肪酸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等养料的含量增高,C正确。
D.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而尿素、尿酸却全部留在了尿液中,这样造成流经肾脏的血液(即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少,D错误。
故选:D。
血液循环的途径: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图中①外耳道,②鼓膜,③耳蜗,④听小骨。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内耳的③耳蜗内。
故选:C。
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关键点:掌握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16.【答案】D
【解析】解: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
B、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植物人的脊髓已经受损,B错误.
C、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C错误.
D、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D正确.
故选:D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中含有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一旦损伤会危及生命.
17.【答案】B
【解析】解:A、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这一过程属于简单反射,A正确。
B、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感受器是口腔黏膜,B错误。
C、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C正确。
D、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D正确。
故选:B。
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
掌握分泌腺的作用及反射弧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少年儿童晚上早睡有助于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人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生长激素。
故选:A。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关于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难度较小。
19.【答案】A
【解析】解:A、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保证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温暖,A错误。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的通畅,B正确。
C、人体内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用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肺由很多肺泡组成,增大了气体交换面积,D正确。
故选:A。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0.【答案】C
【解析】解:A、我们吃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我们吃的蔬菜、水果、粮食直接来自于植物;肉、蛋、奶直接来自于动物,间接的来自于绿色植物。所以,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的,A正确。
B、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D正确。
C、随意引进植物新物种,缺少天敌的制约,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错误。
D、少使用化肥、多使用农家肥可以减少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C。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解题关键。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1.【答案】消化 右心房 肺 血红蛋白 肾脏 肾小管 能量
【解析】解:(1)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最终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右心房。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与原尿相比,尿液中的尿素含量大大增加,这是由于肾小管重新吸收大部分的水的结果。
(4)线粒体是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1)消化;右心房;
(2)肺;血红蛋白;
(3)肾脏;肾小管;
(4)能量。
图示中,A是消化系统,B是循环系统,C是呼吸系统、D是泌尿系统,识图分析作答。
要求学生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2.【答案】AB B 肺与外界 1 舒张 气体的扩散作用 1
【解析】解:(1)图1中AB段的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处于图3中的B位置。BC段的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处于图3中的A位置。
(2)通过图1所示过程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对应图2中1过程。
(3)图3中的B向A方向移动时,表示呼气,膈肌上升,膈肌舒张,胸腔上下径增大。
(4)图2中3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5)游泳时,当水超过胸部后你会感到呼吸困难是因为水对胸廓的扩张有阻力,影响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
故答案为:
(1)AB;B。
(2)肺与外界;1。
(3)舒张。
(4)气体的扩散作用。
(5)1。
图1中:AB表示吸气,BC呼气。
图2中: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图3中:B→A表示呼气,A→B表示吸气。
熟知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正确识图是解答的关键。
23.【答案】小肠 变慢 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泡
【解析】解:(1)食物的消化过程:
分析可知,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脂肪、糖类主要在小肠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过量摄入会造成血液黏稠;长时间久坐导致血流速度变慢。这两种因素都会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2)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所示:
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可知,血栓脱落形成的“栓子”从下肢随血液流动到肺动脉,循环的路径是: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3)若栓子阻塞肺部血管,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动,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也就无法进行交换,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猝死。
故答案为:(1)小肠;变慢;
(2)下腔静脉;右心房;
(3)肺泡。
(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分别与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下腔静脉相通。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熟知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食物的消化和血液循环途径,并且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答案】反射弧 大脑皮层 4 传出神经 5 效应器 不会 激素调节
【解析】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2)当针刺到指尖时,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特定的3神经中枢,由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4传出神经传到5效应器,引起相应肌肉的收缩,这说明脊髓有反射功能。
(3)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2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同时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也不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若患者只是2处受损,用针刺激其指尖,他不能完成缩手反反射,无痛感,无反射。
(4)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的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当受到刺激时,我们的身体产生刺痛、灼烧、发痒、咳嗽、窒息或流泪等反应,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1)反射弧;大脑皮层
(2)4传出神经;5效应器
(3)不会
(4)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6上行传导束、7下行传导束、8大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5.【答案】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对照 酸雨 A瓶中的种子不萌发(发芽率低)、B瓶中的种子萌发(发芽率高)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或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回收煤和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等)
【解析】解:(1)题干中描述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及人体的伤害,制定的探究实验用水稻种子和模拟酸雨进行实验,显然是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所以探究的问题是: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会有影响吗?
(2)将A、B两个玻璃瓶放在30℃环境中培养,每天给A瓶补充适量的“模拟酸雨”,同时给B瓶补充等量的清水。实验中的A瓶与B瓶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
(3)由于向花盆A里的水稻种子喷洒“模拟酸雨”,A瓶中的种子不萌发(发芽率低)、B瓶中的种子萌发(发芽率高)。可以发现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有影响。
(4)为了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我们有好多措施防治酸雨,如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或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回收煤和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等)等。
故答案为:(1)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对照;酸雨
(3)A瓶中的种子不萌发(发芽率低)、B瓶中的种子萌发(发芽率高)
(4)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或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回收煤和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等)。
1、探究实验,要注意:①找好对照,②变量具有唯一性。
2、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解此题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入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孟庙中学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