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01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02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程伟元与高鹗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楚明白。后四十回曹雪芹原稿是程伟元多年从藏书家以及故纸堆中取得二十多卷,后于鼓担上发现十余卷,乃重金购之。原稿多处残缺,因邀高鹗修补,乃成全书。张问陶与高鹗乡试同年,他赠高鹗的诗《赠高兰墅鹗同年》有“艳情人自说红楼”句,其注:“《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胡适拿住这项证据,断定后四十回是高鹗“补写”的。
    胡适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作的评断,由几代红学家如俞平伯、周汝昌等发扬光大,变成了红学界的主流论调。后四十回的情节、人物、主题、文字风格等通通受到严厉批评。小说家张爱玲甚至以“《红楼梦》未完”为人生三大恨之一。
    不同意胡适等人对后四十回看法的,也大有人在。林语堂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高鹗续作,高鹗只是参与了后四十回的修补工作。事实上,胡适虽然断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伪托补作,但他并未否定后四十回悲剧结局的艺术成就:“高鹗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这一点悲剧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
    世界上伟大的经典小说似乎还找不出一部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作者合著而成的。高鹗现存诗文有一定的水准,但并未显露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那样惊世的才华。
    高鹗并未留下白话文作品,不知他小说中白话文驾驭能力如何。高鹗的身世与曹雪芹大不同,《红楼梦》是曹雪芹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是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全书充满了对旧日繁华的追念,尤其是后半部写贾府之衰,作者哀悯之情跃然纸上,似乎很难想象高鹗写出如此真挚动人的个人情感来。何况前八十回已撒下天罗地网,千头万绪,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那些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接榫,前后贯彻。人物语调一致,就是一个难上加难的问题。前八十回贾母与后四十回的贾母说话口气,绝对是同一人物。《红楼梦》第五回把书中主要人物命运结局,以及贾府兴衰早已用诗谜判词点明了,后四十回大致也遵从这些预言。至于有些批评认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文字风格有差异,这也很正常,因为前八十回写贾府之盛,文字应当华丽,后四十回写贾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较萧疏,这是应情节所需。其实自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抄检大观园后,晴雯谴谗屈死,芳官等被逐,大观园骤然倾颓,小说的基调已经开始转向暗淡凄凉,所以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语调风格并非一刀两断,而是渐渐转换的。
    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如黛玉之死、宝玉出家,这两场关键情节,写得哀婉缠绵、辽阔苍茫,如图两根梁柱把整本书像一座高楼牢牢撑住,使得小说的结局,释放出巨大的悲剧力量。前八十回写贾府之盛,写得再好,也只是替后四十回贾府之衰所作的铺垫。
    (摘编自白先勇《正本清源说红楼》)
    材料二:
    关于高鹗是“作伪”或是“修补”的大问题,范宁先生跋语中有一段如下:
    通过这个抄本,我们大体可以解决后四十回的续写作者问题。自从有人根据张问陶《船山诗草》中的赠高鹗诗“艳情人自说红楼”的自注说:“《红楼梦》八十回后皆兰墅所补。”认定续作者高鹗,并说程伟元刻本序言,是故弄玄虚,研究《红楼梦》的人,便大都接受这个说法。但是近年来许多新的材料发现,研究者对高鹗续书日渐怀疑起来,转而相信程、高本人的话了。这个抄本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些材料,我们看到后四十回也和前八十回一样,原先就有底稿。高鹗在这个底稿上面,做了一些文字的加工。这底稿的写作时间,应在乾隆甲辰(1784)以前。因为庚辰(1760)钞本的二十二回末页,有畸笏叟乾隆丁亥(1767)夏间的一条批说:“此回未成而芹逝矣。”仍保留着残阙的形式,但到甲辰梦觉主人序钞本时,就给补写完整了。可见这补写的人,对宝钗后期生活是清楚的。这就是说,后四十回所写宝钗生活的文字,这位补写的人见到过。或者后四十回竟是出于他一人的手笔,也很可能。因此,张问陶所说的“补”,只是修补而已。
    这正与我的解释“补”字相符。这证明高鹗的冤枉,至少他不是“写”,而是“补”。他未尝作伪,而有底本作依据,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一样。我很怀疑,此稿虽称为“高鹗手定本”,但是详看所添补,确为于红楼本事极熟悉的人。那么讲,所谓添补又非出高鹗手。我倾于相信,很可能是雪芹自己的手笔。况且稿本卷前题“己卯秋月堇堇重订”。己卯是庚辰前一年。“堇”,字典解为“土芹”,生于水者为芹,生于土者为堇。这个假定,关系太大了,看笔迹与我们所知或是雪芹手迹的“空空道人”四字相似,又高鹗所题仅说“阅过”而已。
    (摘编自林语堂《说高鹗手定的<红楼梦>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张问陶在赠给高鹗诗注中的“补”字成为了人们对《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是不是高鹗的争论源头。
    B. 关于高鹗是对《红楼梦》续作还是修补的问题,红学界历来争论不休,但是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证据。
    C. 《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诗谜判词在后四十回大致得到验证,这是判定该书前后作者一致的无可争辩的依据。
    D. 林语堂倾向于高鹗手定本上的添补有可能出自曹雪芹本人之手,因为添补者对红楼本事极为熟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伟元、高鹗从藏书家及故纸堆中取得二十多卷,又于鼓担上发现十余卷,这是苦心求索的必然。
    B. 张爱玲以《红楼梦》未完为人生三大恨之一,表明她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文学成就极为不满。
    C. 《红楼梦》后四十回延续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性,这一艺术实践赢得包括胡适在内的众多评论者佩服。
    D. 材料二中林语堂引用范宁先生跋语中关于“补”的阐释,为后文自己的见解和假定提供有力的参考。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高鹗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黛玉死而其志渐决。然尚屡失于宝钗,几败于五儿,屡蹶屡振,而终获最后之胜利。读者观自九十八回以至百二十回之事实,其解脱之行程,精进之历史,明了精切何如哉!(陈寅恪)
    B. 但是以全书结构看,这书万万不是出于两人。作者写第一回的时候,全书结构,已了然在胸;不是随随便便,一回一回的写下去的,所以才有这样精密的结构。(陈独秀)
    C. 没有后四十回我们便无法估价这本小说的伟大,那么,对后四十回进行批评攻击并且仅仅根据前八十回来褒奖作者,我认为这是文学批评中一种不诚实的做法。(夏志清)
    D. 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末又稍振。(鲁迅)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还是高鹗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对这个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 C 2. A 3. B
    4. ①文章首先引出胡适等红学家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论断;②接着列举与胡适等论断相反的观点;③在此基础上作者发表自己对后四十回并非高鹗续作的见解,并加以阐述。
    5. 示例一:我认为是曹雪芹。①注中“俱兰墅所补”的“补”字,有修补之意。②林语堂的观点提供了佐证。③从高鹗的个人才华和身世来看,不具备续写后四十回的条件。④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很多方面保持了连贯性和一致性。⑤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底本上可以找到曹雪芹的笔迹。
    示例二:我认为是高鹗。①注中“俱兰墅所补”的“补”字,有续作之意。②以胡适为代表的几代红学家研究观点提供了佐证。③《红楼梦》的前后情节、人物结局、主题一贯性等方面受到严厉批评。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该项在原文中的对应信息在材料一第五段。该段的主要思想是“《红楼梦》是曹雪芹带有自传性的小说……似乎很难想象高鹗写出如此真挚动人的个人情感来”,是对于高鹗续作表示存疑的。而“《红楼梦》第五回把书中主要人物命运结局,以及贾府兴衰早已用诗谜判词点明了,后四十回大致也遵从这些预言”也只是提出一种论据,并非是定论。故选项“无可争辩的依据”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该项在原文中的对应语句为“后四十回曹雪芹原稿是程伟元多年从藏书家以及故纸堆中取得二十多卷,后于鼓担上发现十余卷,乃重金购之”,其中并未说明发现残卷是苦心求索还是偶然得之,因此不构成必然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该项主要是评价黛玉命运描绘的精切,并非说明《红楼梦》前后内容的差异。
    C.该项主要肯定后四十回存在的价值,但并未对内容差别和作者进行讨论,不能据此去判别作者异同。
    D. 该项评价后四十回内容的精神价值,并未直言作者差别,在判别作者上不如B项“这书万万不是出于两人”明显。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末尾“胡适拿住这项证据,断定后四十回是高鹗‘补写’的”是对第一段行文内容的总结。材料第二段则从胡适引申到俞平伯、周汝昌、张爱玲等人,进一步论述红学界《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补写这一论断。
    而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开头的总起句“不同意胡适等人对后四十回看法的,也大有人在”,我们可知此处行文思路转换为《红楼梦》作者为一人。
    而材料一第四段到第六段则是作者自己的分析,根据其中“并未显露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那样惊世的才华”“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那些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接榫,前后贯彻”可知,作者是认为后四十回并非高鹗续作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题,选曹雪芹或是高鹗均可。重点是能从文中找到正确的对应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证。
    如选曹雪芹,我们可从材料一第三段到第六段对于行文思路线索的连续性如“何况前八十回已撒下天罗地网,千头万绪,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那些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接榫,前后贯彻”、人物语言语调语气的一致性如“人物语调一致,就是一个难上加难的问题。前八十回贾母与后四十回的贾母说话口气,绝对是同一人物”、人物判词与结局的一致性如“《红楼梦》第五回把书中主要人物命运结局,以及贾府兴衰早已用诗谜判词点明了,后四十回大致也遵从这些预言”等角度,以及材料二中关于曹雪芹存有底本、高鹗只是做了部分修补,如“因此,张问陶所说的‘补’,只是修补而已”“我倾于相信,很可能是雪芹自己的手笔”等的相关论述进行分析。
    如选高鹗,我们可从材料一第一段、第二段中残卷陆续发现的历史记录如“后四十回曹雪芹原稿是程伟元多年从藏书家以及故纸堆中取得二十多卷,后于鼓担上发现十余卷,乃重金购之。原稿多处残缺,因邀高鹗修补,乃成全书”、张问陶与高鹗的来往赠诗故事如“《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等角度展开论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我们这幢楼里有十六层,每一层有七套公寓,我无法确定这是哪一户人家的油烟气,但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它似乎是靠近川菜的一系,可又不尽然,葱姜和酱的成分多了,使它往北方菜系上靠了靠。但,总而言之,这家在吃上面是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风范,相当鲜明和强烈。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每隔十天半月,还要做一回肚子。无可避免,是有一股腥膻气,很快,大量投放的白酒起了作用,腥膻还是腥膻,但却变得有些诱人。那气味是厚起来的,起了浆似的。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一到钟点,气味就涌过来,灌满一整个厨房的角角落落。一个钟点以后,就消散了。对了,绝不会超过一个钟点,到时候,一定就收了。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是浓烈的,生腥,辛辣,殷苦,底下又铺着一层瓦罐的土气味,“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草药的气味先后有些变化;有一段是以苦为主;有一段苦虽苦,却略有回甘;又有一段奇怪地,散发出海带那样的咸腥气。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选自小说集《剃度》,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寓楼里房屋众多,“我”无法确定第一种油烟气的来源,但可以确定其仅来自于一家,侧面表现了油烟风格鲜明。
    B. 第一家人在吃上坚持“大开大阖,大起大落”“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也受到了吸引。
    C. 持续的鸡汤,先后变化的草药气味,以及时不时插进的土气味,都表现出第一个家庭的生活气息浓厚。
    D. 四户人家的气味“泾渭分明”,但“我”却与他们“比邻而居”,不分彼此,旨在表达我懂得享受生活。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讲故事开篇,使用“不要”“另外”“可是”“好了”等词语,奠定了娓娓道来的叙述基调。
    B. 文章描写第一家做肚子的气味是“厚起来的”“起了浆似的”,将气味形象化,表现了这家的饮食风格。
    C. 文章写第二家的咖啡气味有些“孱弱”,指出这家人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与第一家实惠风格对比鲜明。
    D. 文章从空间上铺展开去,借助抒情性的语言,对四户人家的气味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闻香识人家。
    8. 作者对第一户人家油烟气味的描写,表现了这户人家怎样的生活态度?
    9. 《比邻而居》于2000年被王安忆收入小说集《剃度》,于2015年作为一篇散文入选江苏省高考试题。《比邻而居》的体裁之辨一直存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 D 7. D
    8. ①实在。这家人的餐饭浓油赤酱,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没有半点子虚头。
    ②认真。一餐一饭地烧着,生病也没有打断,定时炖药炖鸡。病愈后,一日三餐火爆爆照常进行。
    ③乐观。家人病好后炖羊肉汤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赋予普通的饮食以盛宴的意味。
    9. 观点一:认为是散文。
    ①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章以“气味”为线索,贯穿全文,体现邻里不同的生活风格,表达理解包容各自生活状态的思想。
    ②叙述简约,无鲜明情节。文章仅是描写了四户人家的油烟气味,以此想象他们的生活风格与态度,表现人间烟火气,并无完整的故事情节。
    ③表达方式多样,贴合散文特点。文章通过叙述故事开篇,以优美的抒情性语言描写油烟的气味,描绘出不同人家的生活特征。
    ④语言优美,意蕴深远。文章表达了作者在真实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浪漫与美好,书写了真实感受,表明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博大的心胸。
    观点二:认为是小说。
    ①虚构色彩强烈。“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专为捕捉气味而生,这已经违背了常理。同时“我”一直保持着清醒的状态,对事理的判断很清晰。所以,“我”是为了讲故事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
    ②情节清晰,故事性强。文章从虚构的“我”的视角出发,叙述因油烟管道接错而导致的各种气味窜入厨房,构成了典型的生活事件,故事情节清晰。
    ③暗写人物。作者明写气味,实际也暗示了气味背后主人的特点,如第一家的质朴平实、第二家的虚无浮华。
    ④主题鲜明。体现邻里不同的生活风格,表达理解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旨在表达我懂得享受生活”分析错误,应该是我“对各种生活状态懂得理解和包容”。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对四户人家的气味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说法错误,文章并没有对后两家的气味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章对第一家气味描写得最为细致,从这些细致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出这家人的生活态度。从文中“总而言之,这家在吃上面是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风范,相当鲜明和强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等内容可以看出,这家人做饭用料实在,从中体现出他们实在的生活态度。
    从文中“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每隔十天半月,还要做一回肚子”“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地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可以看出这家人对做饭非常用心、重视,而且具有持续性,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认真的生活态度。
    从文中“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可知,在大病之后就炖羊肉,颇有些病后补偿的意思,这有如古人们庆贺战功,从中可以看出这家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对于本篇作品的体裁,有小说和散文两种观点,其实,其实以汪曾祺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将散文与小说的界限已经模糊,本文就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认为这篇文章为散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首先,本篇文章以“气味”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作者的描述、感想、评论融合在一起,所包含的内容看似庞杂,但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其次,本篇作品几乎没有鲜明的情节,也可以说没有故事性,仅是描写了四户人家的油烟气味,以此想象他们的生活风格与态度,所以不具有小说情节这一要素,应该是散文。第三,本文的表达方式更贴合散文特点。文中以优美的抒情性语言描写油烟的气味,描绘出不同人家的生活特征,表达方式多样,从形式看更像是一篇散文。最后,从语言特色上看,本文语言优美,意蕴深远,更符合散文的语言特点。
    如果认为这是一篇小说,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其一,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虚构色彩,“我”似乎是专为捕捉气味而生,文中没有其他的生活细节,只有对气味的描写与评论,而且“我”一直保持着清醒的状态,对事理的判断很清晰。所以,“我”是为了讲故事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体现出小说虚构性的特征。其二,文章看似没有情节,其实,通过油烟的气味描写,构成了典型的生活事件,这就具有了小说中的情节的特点。其三,虽然文章似乎只有“我”一个人物,但通过对厨房气味的描写,则体现出来气味背后主人的特点,这就具有了小说的另一个要素——人物。最后,这篇文章主题鲜明。通过对各家厨房不同气味的描写,体现邻里不同的生活风格,表达理解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主题明确鲜明,符合小说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时分五等,侯是第三等。
    B. 舍人:战国及汉初时,王公贵族府中有职务的门客或左右亲近的人。
    C. 参乘:同“骖乘”,古时坐在车右担任警卫人,一般由武士充任。
    D. 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来“陛下”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哙出身卑微,忠心耿耿。他以杀狗卖肉为生,曾经和刘邦一同隐藏在乡间,后来又一起起兵,一直追随刘邦征战天下。
    B. 樊哙刚烈威猛,舍生忘死。当听说事情紧急、刘邦处境危险时,他撞开阻挡的卫兵,持兵器闯入营帐,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C. 樊哙临危不乱,应对自如。借项羽赐酒机会,他指出项羽听信谗言与刘邦产生隔阂,可能使天下四分五裂,项羽无言以对。
    D. 樊哙披肝沥胆,诤言进谏。刘邦晚年,因病意志消沉不理政事,他不顾大臣的阻挠直入皇宫,述说往事,并以赵高之事讽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来等待您的到来。
    (2)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就危险了。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为: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

    “谢”是“无有闭关事”的谓语,断开则语义不通,排除A、D;“军士”是“飨”的宾语,应在“军士”后断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侯是第三等”错。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侯是第二等。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不顾大臣的阻挠”分析不正确。原文“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的意思是“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重点词:且,况且;入定,进入并平定;以,来。
    (2)重点词:微,如果不是;诮让,责备;殆,危险。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居)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任用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就危险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和王中丞闻琴
    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蕙①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与②,蹉跎③江海心。
    【注】①蕙:香草。 ②容与:徘徊犹疑。 ③蹉跎:光阴白白过去,此处为“耽搁”意。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秋天月夜的美景,句中妙用“吹”“动”两个动词,以动衬静,更突出了秋夜的静谧。
    B. 第三句进一步写到秋夜中弥漫的香气,第四句方才正面点题,使人对如此良夜闻琴产生美好的联想。
    C. 五、六句为侧面描写,写琴声像满林传遍的飒飒秋声,又似涧水发出琮琮轻鸣,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D. 这首闻琴诗,重点不在具体细致地描摹琴音,而是着意渲染“闻琴”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主观感受。
    15. 本诗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1)本诗开头借“凉风”“月露”“清阴”写出闻琴的环境是清凉、清静的;(2)五、六两句写如飒飒秋风和涧水轻鸣的琴声是清雅的;(3)而这一切又引出了诗人清逸的隐居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C项,“五、六句为侧面描写”错误,五六两句正面写“闻琴”。全篇中写琴声的只有这两句。诗人着重传达琴声所给予自己的主观印象和它的神韵意境,说琴声如秋风之萧瑟,满林传遍其飒飒秋声;又如涧水轻鸣,发出琮琮作晌的清韵。这里将摹声、造境与传神结合起来,不仅使人对琴声的萧瑟清雅有真切的感受,而且由此产生林泉幽胜的美好联想,写得极富画面美、音乐美和诗歌意境美。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能力。
    《和王中丞闻琴》是南朝时期诗人谢朓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闻琴”的客观环境气氛是清凉、清静,散发着蕙风清香的;琴声是如林风涧音,极富清韵的;所引起的又是清逸的隐居意兴。全篇便在这“清”的境界中达到和谐的统一。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琴音古雅清澹,在诸乐中俨然有高士林泉风致。这首闻琴诗,重点不在具体细致地描摹琴音,而是着意渲染“闻琴”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主观感受。这是此篇构思的显著特点。
    开头两句写凉夜景物。时届秋令,入夜凉风吹拂,枝头暗凝的露水滴沥有声,一轮圆月高悬中天,投下皎洁的清光。两句写秋夜凉风月露,着意渲染清凉感和宁静感。“吹”、“动”两个动词,是描写动态的,却以动衬静,更显出了秋夜的静谧。也只有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月光下露水的轻微滴沥之声。这两句不仅写出对秋夜凉风月露的视觉、听觉与触觉感受,而且透出心理上的清润与宁静,这正是“闻琴”的适宜环境气氛与心理状态。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正面写如飒飒秋风和涧水轻鸣的琴声是清雅的。说琴声如秋风之萧瑟,满林传遍其飒飒秋声;又如涧水轻鸣,发出琮琮作晌的清韵。写得极富画面美、音乐美和诗歌意境美。
    琴声把人们带到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林下风致、山水清音的境界,引出了诗人清逸的隐居情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说“隔行如隔山”,这个意思也可以用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 _____”两句表示。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词人遥望金陵的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3)《登岳阳楼》中,诗人更关心的是“_________”,自己的凄苦境况并未使诗人伤心落泪;可想到国家,诗人却“_________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 _____ 。”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箫声的魅力,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答案】 ①. 闻道有先后 ②. 术业有专攻 ③. 雕栏玉砌应犹在 ④. 只是朱颜改 ⑤. 戎马关山北 ⑥. 凭轩涕泗流 ⑦. 为国以礼 ⑧. 其言不让 ⑨. 舞幽壑之潜蛟 ⑩. 泣孤舟之嫠妇 ⑪.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⑫.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雕”“砌”“戎”“涕泗”“壑”“潜蛟”“嫠”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五、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2小题,19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高兴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名老一代中药研究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在科学发现征途中的体会。大家知道,疟疾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重大传染病。药物奎宁的发现,________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礼物。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________的是,古代名医葛洪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论述给了我新的灵感和________,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青蒿素的发现折射出东方和西方智慧的融合,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________和发扬,会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更加健康。
    ( )。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疾病威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等等。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科学工作者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社会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奋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很大程度上 额手称庆 启发 探索
    B. 某种意义上 额手称庆 启示 探求
    C. 某种意义上 振奋人心 启发 探求
    D. 很大程度上 振奋人心 启示 探索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B. 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
    C. 作为地球人,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D. 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共命运,我们同呼吸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B. 科学工作者既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也要关注人类的需求,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C. 科学工作者既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关注人类的需求。
    D. 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并有自己的研究兴趣。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中,
    第一组,很大程度上:在某个参照物上占的比例超过半数以上。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己下文判断范围和性质的一个界定语,即某事的发生或者某言论的发表,并非具有全部意义。结合下文语境分析,此处应指“程度”而非“意义”,应选“很大程度上”。
    第二组,额手称庆:额手,以手加额。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振奋人心:使人振作奋发。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葛洪的论述给我新的灵感是令人“振作奋发”的事,而非让人“庆幸”的事,应选“振奋人心”。
    第三组,“启发”着重点在“发”,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阐明事例,促使对方思考。“启示”着重点在“示”,指直接揭示事物中的道理,让人认识有所提高。结合下文“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看,用“启示”更妥当。
    第四组,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探求:探索和追求,着重指追求。结合语境,选“探索”更合适。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结合下文“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分析,前文最后一句应与“问题”相关,故排除B、D。比较AC两项,“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是作为“地球人”应该都会面对的,所以A项,“作为地球人”放在“我们同呼吸”前语意更衔接。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项,“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语序不当,应按由己及人的顺序。
    C项、D项逻辑混乱,应按由己及人、作出贡献的顺序阐述。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__①__。萝卜根开胃顺气,萝卜叶补钙。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对肺胃有热、痰多的人尤为适用。大雪节气,人们需适当调整日常饮食,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钙源,因此,___②______。
    白菜被誉为“百菜之王”,还有“冬日白菜美如笋”的说法。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苹果和梨,与柑橘类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热量还要低得多。除了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之外,__③__。中医认为,白菜有解热除痰、生津止渴、清肺消疾、通利肠胃之功效。大白菜含有丰富的水、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有补水滋润、护肤养颜的效果,常吃白菜可以使皮肤光滑滋润。大白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及微量的钼,可抑制人体的亚硝酸铵的生成、吸收,起到防癌的作用。白菜建议竖着切,菜内的水分会损失减少,水溶性营养素丢失也会减少。
    亲爱的朋友们,在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的时候,为了让“咱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不妨让萝卜白菜成为餐桌的常客,烹调出各色美食。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请将下面的语句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人们还记得,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年夜饭的记录。
    【答案】20. ①也是养生的好食材。
    ②萝卜叶是最佳补钙食物之一(或“宜多吃萝卜叶”)。
    ③白菜还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
    21. 三名宇航员创下记录,(他们)首次在太空中吃年夜饭,年夜饭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这一纪录是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的。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原文“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萝卜根开胃顺气,萝卜叶补钙”可知,此处是说白萝卜具有养生的效果,故可填:也是养生的好食材。
    第二空,结合原文“萝卜根开胃顺气,萝卜叶补钙”“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钙源,因此……”可知,此处是说冬季补钙,宜多吃萝卜叶,故可填:萝卜叶是最佳补钙食物之一(或“宜多吃萝卜叶”)。
    第三空,结合原文“除了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之外……中医认为,白菜有解热除痰、生津止渴、清肺消疾、通利肠胃之功效”可知,此处是说白菜的药用价值,故可填:白菜还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首先抽出长句的主干,单独成句:三名宇航员创下记录。
    然后,把修饰语独立出来,单独成句:“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作“创下”的状语,添加主谓和谓语,改为“这一记录是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的”;“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年夜饭”作“记录”的定语,其中“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又作“年夜饭”的定语,分别抽出,添加成分,变为两个分句“(他们)首次在太空中吃年夜饭”“年夜饭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
    最后注意按照一定逻辑调整句子之间的语序。
    综上所述,改后的句子是“三名宇航员创下记录,(他们)首次在太空中吃年夜饭,年夜饭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这一纪录是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的。”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粮液从来不骂茅台,茅台也不说五粮液,双方成为世界名酒。在2016年宝马百年庆典,奔驰发来“贺电”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其实感觉很无聊!感谢宝马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成长和追求。
    你看,强者互持,彼此成就。但生活中有些人却总是相互为难,互怼互撕。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何必吹灭别人的灯。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论“互持”与“互撕”
    强者“互持”,弱者“互撕”。
    “互持”与“互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竞争态度:“互持”者,互相扶持,共同前行,因为不给对方“使绊子”,故彼此行进得都很顺利,虽然最终可能没有分出输赢,但实质上是“双赢”的大好结局;“互撕”者,因“一山难容二虎”,故“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或者干脆是“两败俱伤”,彼此见不得对方好,最终彼此都不得好。
    是“互持”,还是“互撕”?其关键,还是要看竞争双方的心胸。
    心胸大,则气度不凡,就有容人之量,考虑的就不会是蝇头微利和眼前好处,其所谋者必大,所虑者必远。历史上的廉颇与蔺相如,一为将,一为相,若“将相不和”,则赵国危矣,遂有“负荆请罪”的美谈。“将相”“互持”,诸侯畏惧,即便是强秦也要“三思而后行”。若是“将相互撕”,即使没有秦军兵锋所指,赵国也必自乱也。所以,说到底,蔺相如有心胸,廉颇也不乏气度。茅台与五粮液如是,宝马和奔驰亦如是。
    心胸小,则气量狭窄,肚腹里总盘算着自己那点儿“小九九”,自然就无容人之地。苏洵在《六国论》里说得明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的破灭,就是一个典型的“互撕”的例子。“赂秦”的国家都想着保全自身,盼着秦国去攻打别国,却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其结果便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仅如此,还连带着造成“不赂者以赂者丧”的恶劣影响。试想,那些诸侯国如果不“互撕”,而是聚起“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合力抗秦,秦国又岂能从中得利?更遑论相继而亡。
    所以说,“互持”者心胸必大,所见必远,而“互撕”者心胸必小,所见必近。世界很大,人很渺小,不要老是生那“唯我独尊”的妄念,企图独霸所有资源;须知,当他人失去了生存资源,走向灭亡,剩下的只有自己,到时候,“独孤求败”而不得,最后也会意志消沉,郁郁而终。
    而且,从更深意义上讲,“互持”者比“互撕”者更有智慧,不仅是处世的智慧,更是生存的智慧。“互持”者懂得世界应该是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公平竞争,互相促进,才可以让彼此生活得更美好,让我们的家园更和谐。世界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而是我们大家的。与其互相“拆台”,互挖“墙角”,还不如互相扶持,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总而言之,人活着,绝不能“吹灭别人的灯”,不仅要“发自己的光”,更要能“点燃别人的灯”,这样的世界何其明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背景材料由材料和引导语构成。材料列举了两个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壮大的实例。五粮液和茅台互不“拆台”,各自蓄力发展,实现双赢。奔驰发给宝马的“贺电”也体现出公平竞争、彼此促进的共生共存关系。
    引导语只有三句话,但层次分明。一、二两句把强者的“互持”“彼此成就”与生活中的“相互为难,互怼互撕”现象进行正反对比,突出“互持”的重要性。第三句提出建议,“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何必吹灭别人的灯”,这是强调正确的人生态度,不要干损人利己的勾当。竞争对手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倒逼自己发展壮大。
    具体行文,可以在作文里倡导合理竞争、合作共赢的思想,在论述分析时可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将“合作共赢”与“互撕拆台”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影响及后果,还可以结合新时代背景,论述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唯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立意:
    1.强者“互持”,弱者“互撕”。
    2.唯有公平竞争,才能实现“共赢”。
    3.惟有“大格局”,方可成就大事业。
    4.真正的朋友往往是你的敌手。
    5.有竞争才会有发展的动力。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相关试卷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莆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金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金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