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平陵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平陵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1. 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供氧系统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2 B. CO2 C. NaOH D. Na2CO3
2.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玛瑙雕琢 B. 烧制唐三彩 C. 玉带打孔 D. 虎符刻字
3. 下列做法符合“绿色、舒适、安全、健康”理念的是( )
A. 焚烧秸秆,增肥增产 B. 随手关灯,低碳节能
C. 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D. 海鲜防腐,甲醛浸泡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检查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稀释浓硫酸
5. 下列化学用语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N2—两个氮原子 B. 3C—3个碳元素
C. 2Ca2+—2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 2NH3—两个氨分子
6.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 守恒观: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为20mL
C. 微粒观: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能量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7. 化学小组的同学以“磷的燃烧”为主题设计并整理了以下三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验一整个过程中活塞移动情况为:先向右、后向左,最终停在刻度“1”处
B. 实验二通入O2后,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实验三若取用的白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 三个实验中将白磷改为红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8.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
固体变红
该气体是氢气
B
向久置的苛性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苛性钠溶液没有变质
C
向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水,拧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D
取少量氯化铵固体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不能共同使用
A. A B. B C. C D. D
9.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仅由步骤①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B. 固体B的成分是铜
C. 无色溶液D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氯化钠
D.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铜、氧化铁、硫酸钠
10. 化学科学在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我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稻米主要为人体提供的有机营养素是 ______ 。
(2)市场有“铁强化酱油”、“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食品,这里的“铁、钙、碘”指的是 ______ (填“元素”、“原子”或“离子”)。
(3)某些食品采用填充氮气的方式防止变质和挤压,食品保护气常用氮气是因为它的化学性质 ______ (填“活泼”或“不活泼”)。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个新时代青年都有一个中国梦。
(1)航母梦:钢铁是制造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的主要材料。工业上用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航天梦: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通过反应:4KO2+4CO2+2H2O=4KHCO3+3X除去,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强军梦:中国C919大飞机座椅上常用到耐磨、耐腐蚀的尼龙,尼龙属于 ______ (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12. 经过我国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芯片技术研究捷报频传。
(1)2023年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在3nm光子芯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光子芯片的材料以第二代半导体InP为主、铟(I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In、P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n的值为 ______ 。
②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2023年2月3日,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在合肥正式建成投产。芯片的核心是硅,图2是工业制取高纯硅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______ 。
②反应后Si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3. 下表是NaCl和KNO₃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₃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2)欲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提纯KNO3,可采用 ______ (填“蒸发”或“降温”)结晶的方法。
(3)20℃时,按图示进行操作:
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g;
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
14. 小柯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如图的两个实验。
(1)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 (填“甲”或“乙”)。
(2)图甲中镁片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将乙实验反应后两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白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金属离子的组成可能有 ______ 种情况。
15. 2023年,我们前“兔”似锦。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物质代表的七巧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兔子形状,拼图的规则是相邻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分别是铁、氧化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物质,D、G是氧化物,A溶液为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若C与D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______ 。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拼成的“兔子”中,物质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 ______ 个。
16. 根据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______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______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装置F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______ 。
(4)查阅资料可知CuO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装置G ______ (填“能”或“不能”)比较MnO2与CuO的催化效果。
17.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打开活塞m,向A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关闭活塞m。
Ⅱ、打开活塞n,向B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n。
Ⅲ、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溶液倒吸入B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B中溶液为红色且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分析】
(1)步骤Ⅰ中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2)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提出问题】步骤Ⅲ使B中溶液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 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B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且 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通过A、B装置的联合 ______ (填“能”或“不能”)验证碱的全部化学性质。
18. 为测定一瓶标签受损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向含有酚酞的100g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总质量为150g。(酚酞质量不计)
请分析并计算:
(1)反应前后Na+和 ______ (填离子符号)数目未发生改变。
(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氧化物的定义可知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B。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本题对氧化物的定义进行了考查,对物质进行分类时,需要根据各种类物质的定义进行判断。
2.【答案】B
【解析】解:A、玛瑙雕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烧制唐三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玉带打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虎符刻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B
【解析】解:A、秸秆焚烧可以提高田间肥力,但大量秸秆在田间焚烧,不但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带来了极大的火灾隐患,故A错误;
B、低碳节能、随手关灯符合绿色照明、节约能源的理念,故B正确;
C、煤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火、电火花或加热等易爆炸,开灯检查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故C错误;
D、甲醛具有毒性,海鲜防腐,不能用甲醛浸泡,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大量秸秆在田间焚烧,会造成严重污染分析解答;
B、根据绿色照明、节约能源分析解答;
C、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D、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爱生命,永葆健康,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答案】B
【解析】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所以N2表示一个氮分子,故A错误;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3C表示3个碳原子,故B错误;
C、2Ca2+表示2个钙离子,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错误;
D、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分子,使用2NH3表示两个氨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答案】A
【解析】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A正确;
B.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扩散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故B错误;
C.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例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只有质子,故C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进行分析。
C、根据氢原子中没有中子进行分析。
D、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7.【答案】C
【解析】解:A.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气体膨胀,装置内压强增大,活塞先向右移;待反应完毕装置完全冷却后,由于装置内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活塞又向左移;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最终活塞左移15到达刻度“4”处,故A不正确;
B.通入氧气后,a处白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不正确;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无论白磷的量充足与否,反应前后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因此白磷的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C正确;
D.将实验一、二中的白磷换成红磷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因为红磷的着火点为260℃,利用水的温度无法达到其着火点,红磷无法燃烧,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气体膨胀,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进行分析。
B、根据通入氧气后,a处白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b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白磷的量充足与否,反应前后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红磷的着火点为260℃,利用水的温度无法达到其着火点,红磷无法燃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答案】D
【解析】解:A、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固体变红,该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一氧化碳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向久置的苛性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若氢氧化钠反应完,还有稀盐酸,才能与碳酸钠反应,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不能说明苛性钠溶液没有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导致塑料瓶内气压减小,使塑料瓶变瘪,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取少量氯化铵固体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有氨气产生,二者混合使用会产生氨气,会降低肥效,则铵态氮肥与熟石灰不能共同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固体变红,说明气体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C
【解析】解:A、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仅由步骤①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含硫酸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固体B的成分是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则无色溶液D中一定含有生成的氢氧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钡,不一定存在氯化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分析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铜、氧化铁、硫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铜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之后,不能和稀盐酸反应,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氯化铁和碱反应会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固体粉末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固体A和无色溶液C,则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固体A加入足量的盐酸得到固体B和黄色溶液,则固体B是铜,固体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铁;无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则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由以上实验无法判断氯化钠是否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推断,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糖类 元素 不活泼
【解析】解:(1)稻米中主要含有淀粉,为人体提供的有机营养素是糖类;
(2)物质由元素组成,则食品中的“铁、钙、碘”指的是元素;
(3)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因此食品采用填充氮气的方式防止变质和挤压,是因为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答案为:(1)糖类;
(2)元素;
(3)不活泼。
(1)根据稻米中主要含有淀粉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答案】3CO+Fe2O3=高温2Fe+3CO2 O2 合成纤维
【解析】解:(1)工业上用CO 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2)根据4KO2+4CO2+2H2O=4KHCO3+3X可知,反应前的钾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分别为:4、18、4、4,反应后的钾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分别为:4、12、4、4,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3X中含有6个氧原子,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O2;
(3)尼龙属于合成纤维。
故答案为:(1)3CO+Fe2O3=高温2Fe+3CO2;
(2)O2;
(3)合成纤维。
(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尼龙属于合成纤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2.【答案】8 得到 氢分子 降低
【解析】解:(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①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3,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49−2−18−18−3=8;
②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2)①1个乙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乙是氢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H2);
②反应前Si元素在SiCl4中,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Si的化合价为+4,反应后生成单质硅,Si 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 Si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故答案为:(1)8;得到。
(2)氢分子;降低。
一定条件下,四氯化硅和氢气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9:25 降温 131.6 50%
【解析】解:(1)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g:100g=9:25。
(2)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则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①中溶液的质量为31.6g+100g=131.6g;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4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40g×110g100g=44g,则此时烧杯中硝酸钾完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40g40g+40g×100%=50%。
故答案为:(1)9:25;
(2)降温;
(3)131.6;50%。
(1)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
(2)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分析;
(3)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溶解度,主要利用实验图示及溶解度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4.【答案】乙 Mg+H2SO4=MgSO4+H2↑ 2
【解析】解:(1)甲组实验中,镁能与硫酸反应,说明镁的活动性强于氢,铜、银不能与硫酸反应,说明铜、银的活动性弱于氢,该组实验能验证镁活动性强于铜、银,但不能判断银、铜的活动性强弱;乙组实验中,铜粉不能与硫酸镁反应,说明镁活动性强于铜,铜粉能硝酸银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从而说明镁的活动性强于铜,铜强于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乙;
(2)镁片与稀硫酸发生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
(3)铜粉能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不能与硫酸镁反应,将乙实验反应后两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白色固体明显增多,铜粉继续与硝酸银反应,说明混合前硝酸银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溶液中溶质可能是硝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镁(原溶液中)、硝酸银(过量)或硝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镁(原溶液中),硝酸银已完全反应,滤液中金属离子的组成可能有两种情况。
故答案为:(1)乙;
(2)Mg+H2SO4=MgSO4+H2↑;
(3)2。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2)镁片与稀硫酸发生生成硫酸镁和氢气。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反应后成分分析技巧,确定反应物的情况,以及反应后滤液中的物质情况。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CO2 Fe3+ Ca(OH)2+Na2CO3=CaCO3↓+2NaOH 3
【解析】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G物质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若C与D恰好完全反应即为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铁,阳离子是Fe3+。
(3)E与F反应即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拼成的“兔子”中,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一共有3个。
故答案为:(1)CO2;
(2)Fe3+;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3。
A~G分别是铁、氧化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物质,D、G是氧化物,则D、G分别是氧化铁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A溶液为蓝色,则A为硫酸铜,B可以和硫酸铜反应,则B可能是铁,C可以和B、D、E反应,则C为硫酸,D为氧化铁,E为碳酸钠,F可以和碳酸钠反应,则F为氢氧化钙,G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6.【答案】锥形瓶 AD 2H2O2=MnO22H2O+O2↑ 集气瓶底部炸裂 不能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则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A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较高。装置F内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生成的固体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4)用控制变量法可以比较MnO2与CuO的催化效果,装置G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相同,而溶液浓度会影响反应速度,所以装置G不能比较MnO2与CuO的催化效果。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AD;2H2O2=MnO22H2O+O2↑;
(3)集气瓶底部炸裂;
(4)不能。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来分析;
(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有高温熔化物溅落来分析;
(4)根据用控制变量法可以比较MnO2与CuO的催化效果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制取、收集和检验,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CO2+2NaOH=Na2CO3+H2O Na2CO3和NaOH BaCl2或CaCl2或Ba(NO3)2或Ca(NO3)2 溶液红色褪去 不能
【解析】解:(1)Ca(OH)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钙,酚酞遇碱性物质显红色,中性物质显无色,步骤Ⅰ中证明 C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做出猜想】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根据猜想一、二可推测步骤Ⅲ使B中溶液变为红色的物质是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若猜想二成立,则溶液只有碳酸钠,没有氢氧化钠,将碳酸钠完全消耗后生成中性溶液,溶液应不显碱性。BaCl2或CaCl2或Ba(NO3)2或Ca(N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或硝酸钠),BaCl2溶液、CaCl2溶液、Ba(NO3)2溶液、Ca(NO3)2溶液、氯化钠溶液、硝酸钠溶液都呈中性。因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B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或CaCl2或Ba(NO3)2或C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红色褪去
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通过A、B装置的联合验证碱的化学性质有: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酸反应,没有验证碱能与某些盐反应,所以通过A、B装置的联合不能验证碱的全部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2)CO2+2NaOH=Na2CO3+H2O;
(3)【做出猜想】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BaCl2或CaCl2或Ba(NO3)2或Ca(NO3)2;溶液红色褪去;
【反思交流】不能。
(1)根据Ca(OH)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钙,酚酞遇碱性物质显红色,中性物质显无色,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BaCl2或CaCl2或Ba(NO3)2或Ca(N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或硝酸钠),BaCl2溶液、CaCl2溶液、Ba(NO3)2溶液、Ca(NO3)2溶液、氯化钠溶液、硝酸钠溶液都呈中性,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酸反应,没有验证碱能与某些盐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8.【答案】Cl−
【解析】解:(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实质为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则反应前后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数目不变,氯离子的符号为Cl−;故答案为:Cl⁻;
(2)设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40
x 100g×4%
36.540=x100g×4%
x=3.65 g
故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g150g−100g×100%=7.3%
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故答案为:7.3%。
(1)根据酸碱中和的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的知识点。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电建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电建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分为第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